財聯社(深圳,記者 丁蓉)訊,開立醫療(300633.SZ)5月2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電子支氣管內窺鏡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於近日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該產品為國產首臺解析度達高清的電子支氣管鏡。
根據公告,電子支氣管內窺鏡是一種經口或鼻置入患者下呼吸道,用於做肺葉、段及亞段支氣管病變的觀察、活檢採樣、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配合圖像處理器使用,通過視頻顯示器為氣管、支氣管的觀察、診斷和治療提供圖像的醫療器械。
開立醫療在公告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金標準為核酸檢測,但核酸檢測的準確性嚴重依賴於檢測樣本的取樣方式和取樣位置。已有多起病例表明上呼吸道咽拭子檢測新冠病毒的假陰性率較高,易造成病患漏診。基於新冠病毒主要入侵下呼吸道的特點,多家醫院依靠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取樣,發現了咽拭子檢測未曾發現的新冠病毒。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檢測指南也明確指出:「每個病例必須採集急性期呼吸道標本(包括上呼吸道標本和下呼吸道標本);重症病例優先採集下呼吸道標本(如支氣管或肺泡灌洗液等)」。
根據2019年年報,開立醫療營業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59.81%。2019年,國內行業增速放緩,同時公司自身產品新老切換。公司主營業務為醫療診斷及治療設備的自主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醫用超聲診斷設備(主要為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設備與B型超聲診斷設備)、醫用電子內窺鏡設備及耗材、血液分析儀等。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的投入分別為1.77億元、2.33億元和2.55億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7.89%、19.03%和20.33%,公司不斷增強對公司研發與產品戰略的資金支持。
5月21日晚間,開立醫療方面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拿的是國內的註冊證,後續公司會申請國外的,公司產品離正式進行批量生產、銷售還需要一段時間。」
數據顯示,內窺鏡中軟管式內窺鏡市場主要由奧林巴斯、富士膠片和賓得3家日企巨頭壟斷,這3家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95%。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新冠肺炎檢測以核酸檢測為主,內窺鏡檢測方式是一種補充,目前在市場上主要用的是日本進口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5月19日晚間,開立醫療發布公告,收到股東李浩提交的《關於減持計劃進展暨提前終止減持計劃的告知函》,公司股東李浩在減持期間內累計減持數量已超過計劃減持數量的一半,股東李浩決定提前終止此次股份減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