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不僅僅是藏傳佛教信徒的心靈家園和朝拜之地,更是許多旅行者的一生的夢想之地。但因其「低含氧」、「高海拔」的特殊性,讓許多從未去過西藏的人心生疑惑——我的身體條件,到底能不能進藏旅遊呢?
事實上,我也曾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身體素質越好,進藏越容易高原反應」,每每此時我都會反問一句,你這話的根據是什麼?事實上,這是一句相當不靠譜、也不嚴謹的荒謬定論!
為此,我諮詢過一些身邊學醫的朋友。他們對此也是持否定的態度。嚴謹一點來說,耗氧量大的體質在青藏高原這種海拔超過3500米的高海拔氧氣稀薄地區確實比較容易因缺氧而產生高原反應的症狀。
當然,突然的劇烈運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反」症狀的出現。且高反出現通常都是在入藏過程的前三天比較明顯一些,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會不治自愈。
另外,值得商榷的是,身體不好的人、耗氧量小的體質、甚至「病秧秧」的體質,也不會因「身體素質不好」「耗氧量小」而不出現高反症狀。準確地說,高反面前,不分體質,「人人平等」!
事實上,高不高反的關鍵點還在於兩個方面:1、進藏前你的準備工作是否夠紮實,如是否進行了適當的運動,是否提前進行了充分的食補和用藥等;2、進藏途中你是否能正確避免和注意一些容易引發高反的行為,是否注意了洗澡的問題,是否注意了不劇烈運動,是否注意了出現輕度高反時的應急處理問題等。當然,這些注意事項在許多戶外論壇裡面可以看到很作相關tips。
在此,我想結合單車騎行進藏的遊客說說我的感受。不知你有沒有看過一部名叫《轉山》的電影?那是一部2011年的公路+戶外題材的影片。
電影情節是根據事實改編的,男主只是一位普通的24歲臺灣年輕人,為了幫助因意外身亡的哥哥完成夙願,一個人獨自從麗江出發騎單車行走滇藏線,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後到達拉薩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男主是一位日常沒有騎單車習慣的普通青年,他更沒有到過青藏高原地區,僅憑著信念的驅動,在強大意志力的驅使下,他最終完成了一路單車騎行進藏的願望。
由此可見,單車騎行川藏線也沒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念的支撐!如今,我每次走川藏線進藏,總能遇到許許多多像「張書豪」一樣的年輕大學生結伴騎行進藏,有男有女,高矮胖瘦不一而足,但他們同樣具有堅韌的毅力,值得我們這些自駕遊客欽佩!
那麼,話再說回來,以這樣的單車騎行方式進藏,絕對是對一個人身體最大的極限挑戰,如果再以「身體素質」作為「高反」的衡量標準,這恐怕就說不通了。
有的朋友自駕遊去過西藏,可能在進藏途中遇到過磕長頭的藏民,他們與騎行進藏的遊客一樣,具有頑強的毅力品格,可能身體素質不一定比你我更好,但他們以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的狀態行進,則被「高反」擊敗的機率就會非常之低。同樣道理,無論我們選擇何種進藏方式,只要把握好——「有備而行」、「循序漸進」、「過程注意」這12個字的基本原則,你一定可以戰勝高原反應!總體來說,進藏旅遊的人各種各樣,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專業戶外達人,也有業餘遊客,但相信只要有準備、有意願、能堅持,一定也可以實現你的高原旅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