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素質越好,進藏越容易高原反應」這話靠譜嗎?

2020-12-03 福大人愛旅遊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不僅僅是藏傳佛教信徒的心靈家園和朝拜之地,更是許多旅行者的一生的夢想之地。但因其「低含氧」、「高海拔」的特殊性,讓許多從未去過西藏的人心生疑惑——我的身體條件,到底能不能進藏旅遊呢?

事實上,我也曾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身體素質越好,進藏越容易高原反應」,每每此時我都會反問一句,你這話的根據是什麼?事實上,這是一句相當不靠譜、也不嚴謹的荒謬定論!

為此,我諮詢過一些身邊學醫的朋友。他們對此也是持否定的態度。嚴謹一點來說,耗氧量大的體質在青藏高原這種海拔超過3500米的高海拔氧氣稀薄地區確實比較容易因缺氧而產生高原反應的症狀。

當然,突然的劇烈運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反」症狀的出現。且高反出現通常都是在入藏過程的前三天比較明顯一些,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會不治自愈。

另外,值得商榷的是,身體不好的人、耗氧量小的體質、甚至「病秧秧」的體質,也不會因「身體素質不好」「耗氧量小」而不出現高反症狀。準確地說,高反面前,不分體質,「人人平等」!

事實上,高不高反的關鍵點還在於兩個方面:1、進藏前你的準備工作是否夠紮實,如是否進行了適當的運動,是否提前進行了充分的食補和用藥等;2、進藏途中你是否能正確避免和注意一些容易引發高反的行為,是否注意了洗澡的問題,是否注意了不劇烈運動,是否注意了出現輕度高反時的應急處理問題等。當然,這些注意事項在許多戶外論壇裡面可以看到很作相關tips。

在此,我想結合單車騎行進藏的遊客說說我的感受。不知你有沒有看過一部名叫《轉山》的電影?那是一部2011年的公路+戶外題材的影片。

電影情節是根據事實改編的,男主只是一位普通的24歲臺灣年輕人,為了幫助因意外身亡的哥哥完成夙願,一個人獨自從麗江出發騎單車行走滇藏線,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後到達拉薩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男主是一位日常沒有騎單車習慣的普通青年,他更沒有到過青藏高原地區,僅憑著信念的驅動,在強大意志力的驅使下,他最終完成了一路單車騎行進藏的願望。

由此可見,單車騎行川藏線也沒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念的支撐!如今,我每次走川藏線進藏,總能遇到許許多多像「張書豪」一樣的年輕大學生結伴騎行進藏,有男有女,高矮胖瘦不一而足,但他們同樣具有堅韌的毅力,值得我們這些自駕遊客欽佩!

那麼,話再說回來,以這樣的單車騎行方式進藏,絕對是對一個人身體最大的極限挑戰,如果再以「身體素質」作為「高反」的衡量標準,這恐怕就說不通了。

有的朋友自駕遊去過西藏,可能在進藏途中遇到過磕長頭的藏民,他們與騎行進藏的遊客一樣,具有頑強的毅力品格,可能身體素質不一定比你我更好,但他們以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的狀態行進,則被「高反」擊敗的機率就會非常之低。同樣道理,無論我們選擇何種進藏方式,只要把握好——「有備而行」、「循序漸進」、「過程注意」這12個字的基本原則,你一定可以戰勝高原反應!總體來說,進藏旅遊的人各種各樣,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專業戶外達人,也有業餘遊客,但相信只要有準備、有意願、能堅持,一定也可以實現你的高原旅行夢!

相關焦點

  • 夫婦進藏缺氧去世 關於高原反應你了解多少?
    夫婦進藏缺氧去世 關於高原反應你了解多少?時間:2019-01-04 13:54   來源:百科解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夫婦進藏缺氧去世 關於高原反應你了解多少? 凡是沒有真正去過西藏的人,都不能真正理解高原反應的感覺,更不能體會高原反應所帶來的危險情況。
  • 身體越好高原反應越大? 專家:說法有科學依據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呂銳  十一黃金周將至,不少人計劃去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區旅遊,但高原反應又讓人心存顧慮。昨日,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的一對年輕「驢友」夫婦向本報反映稱,他們今年暑假期間自駕走川藏線,結果發現身體強壯的丈夫,比瘦弱的妻子高原反應更強烈,同行的不少驢友也發現,上高原,身體好的人與身體一般的人相比,高原反應似乎更大。
  • 夫婦進藏缺氧去世,去西藏旅遊除了高原反應還要注意這5點
    停止鍛鍊: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身體條件都來源於平時堅持不懈的鍛鍊,如果是因為要進藏而在進藏之前鍛鍊身體為了克服高原反應,這是一個誤區,在鍛鍊後的一陣子內,身體的耗氧量增大,加重了心臟和器官負擔,反而更容易引起高原反應。
  • 身體越好 高原反應越大
    身體越好 高原反應越大 發布時間: 2010-04-20 13:47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連日來,各方的救援人員仍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趕到玉樹災區
  • 高原自駕遊最怕高原反應,什麼樣的人容易高原反應,如何來應對呢
    每次去高原總會有人問我,你去川西,去西藏,會有高原反應嗎?其實高反誰都會有,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有的很輕微,可以忽略,不必在意,但如果表現很明顯、甚至表現出病態,就非常危險了。還有一次是在川西色達,我們一行六人要去西藏,走到若爾蓋草原時,一個朋友有了輕微的感冒,等傍晚趕到色達時,他覺得身體不舒服,有明顯的高反跡象,加上平時身體就不太好,他決定退出去西藏旅行,找了一臺當地車,連夜趕往成都醫院,當然,到了成都也就沒事了,但西藏再不敢去了。高原反應真的那麼可怕嗎?
  • 318川藏線自駕-最佳進藏時間和進藏前準備
    初次去西藏,不需要做任何的身體特別鍛鍊,放鬆心情,不要有壓力,高原反應無需過度擔憂。進藏前睡眠要充足,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初進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多休息,多飲水和多吃水果。一般的高原反應症狀,進藏兩天會自動消失或減輕。 剛進藏的時候,不要急於或者過於頻繁的洗澡,主要是保證不要感冒。2. 必須隨身備好藥品:抗生素、感冒藥、止咳藥、止瀉藥、消炎藥、創可貼。
  • 你知道嗎?飛機也容易出現「高原反應」
    飛機到一些高高原機場的時候,也容易出現「高原反應」,這種「高原反應」會使飛機變得操作困難,推力下降等等。你知道這裡面的原因嗎?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高高原機場?根據民航法規的要求,高高原機場指的是海拔高度在 2438 米(8000 英尺)以上的機場。
  • 海參的刺越長越好嗎?顏色越黑越好嗎?
    每天都有朋友諮詢海參的很多問題,今後靠譜哥會一一給大家解答,今天我們先回答兩個小問題,海參的顏色與刺的問題:海參是刺越長越好嗎?有很多人認為刺參的刺應該是越長越好,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從海參刺上看,養殖池養殖的海參刺又細又長 ,海區放養的海參刺是上細下粗,而野生的海參因為野生海參生活在較深的海域,水壓大,水流急,刺是短矮的。從顏色上來看 ,野生海參比較暗淡,雜色多,養殖池養殖的海參淡綠色居多。
  • 學歷越高素質越好是真的嗎?
    2020-11-24 08:44:44 來源: 肅竹 舉報   問:學歷越高素質越好是真的嗎
  • 登上西藏4000米海拔高峰,完全沒有高原反應,冬季的西藏太美
    西藏高原是多少旅行者嚮往的人間淨土,是信徒朝聖的歸處。西藏四季的風景各有千秋,但是很少有人喜歡天寒地凍的冬季,這時候的道路不便,時常遇到大雪冰封,寸步難行的窘境。眾所周知西藏是高原地帶,來到西藏旅行最大的難題就是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對人體機能帶來的不便。很多人從行程開始到最後結束行程都無法適應缺氧環境,導致高原反應,呼吸苦難、頭暈胸悶,四肢無力,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來到西藏旅行做好高反預防以及對應處理的措施是行程的第一步。隨身攜帶氧氣瓶這是每個進藏的遊客必做的功課。
  • 順著青藏線進藏看盡青藏高原世界級美景
    你知道崑崙山脈綿延千裡在青藏高原上像一條脊背一樣挺立在高原上嗎?那千年萬年億年的守候,永遠的承諾。 你知道唐古拉山脈橫臥青藏高原中部,蜿蜒千裡而守護藏地高原的群山和湖泊嗎?
  • 為何人們坐火車去西藏有高原反應,坐飛機卻不會,答案原來是這樣
    既然飛這麼高,為什麼人們都不會有高原反應,反而更多的人去西藏旅遊的時候,會有高原反應。我們都知道西藏的海拔只有4000米左右,為什麼比飛機低這麼多還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呢?看完答案之後就會明白了。我們都知道高原反應就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和氣候問題才會導致,相信很多去西藏旅遊的朋友都知道,高原反應有多難受。
  • 寶寶出生後這3個部位越醜,說明長大後身體素質越好,媽媽別嫌棄
    月月擔心兒子以後的鼻子也會這樣又塌又大,很影響顏值,但是月月的閨蜜告訴月月:鼻子大是一件好事,鼻子大的寶寶能夠更好地呼吸新鮮的空氣,以後不容易得病。實際上,也有醫生朋友曾說過:孩子小時候這些地方越醜,以後會不會越長越好看不一定,但是暗示了孩子長大後的身體素質好卻是真的,尤其是這幾個方面:1.新生兒的鼻子偏大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講,鼻子除了負責嗅覺以外,還是呼吸系統的「大門」,所以鼻子寬大的新生兒往往肺活量也比較大,肺部功能也更好。
  • 哪些人不適合去高海拔地區 什麼體質容易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指在進入高緯度地帶產生的一切不適症狀,當海拔越高,身體承受力就越低。如果是你第一次到達的高海拔地區,那麼在進入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切勿肓目進入高原,有些人是不適合去高原地區旅遊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哪些些人不適合去去高海拔地區旅行。
  • 羊絨衫的絨面越大越好嗎
    羊絨衫的絨面越大越好嗎 2018-05-14 15:59:25 來源:全球紡織網 羊絨衫的絨面越大越好嗎?
  • 膽固醇越低越好嗎?膽固醇高怎麼辦?
    人們普遍認為,膽固醇是「壞東西」,它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提起膽固醇,很多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肝臟是膽固醇最大的「生產商」。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既然膽固醇是不好的東西,肝臟為什麼還要大量的生產它?經歷了幾百萬年的進化史,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卻連這個坎都邁步過去,人類進化也太不靠譜了……如果你是這樣想的,我們就要重新認識膽固醇了。
  • 為什麼直升機難飛上高原?難道直升機也有高原反應嗎
    不過直升機也有它難以飛去的地方,這就是高原。為什麼「高原」被稱為直升機的禁區,直升機也有高原反應嗎?而飛機很難飛上高原的一個原因之一就是,高原地區空氣稀薄,機翼產生的升力不夠。在高原,前幾分鐘還是風和日麗,轉眼就能變得狂風驟雨,四周可見度迅速降低。直升機在這種環境飛行,無異於汽車在大霧霾天高速行駛,非常不安全。第三,高原氣流不穩。直升機在飛行的時候很害怕亂流。因為此時直升機飛行的時候處於靜態平衡,一旦平衡打破,飛行員來不及反應的話就會造成機毀人亡。
  • 記者在玉樹災區採訪時因嚴重高原反應殉職
    媒體記者紛紛「打道回府」  事實上,撤回的不但是這些救援人員,許多媒體記者也有很多人出現高原反應而撤回。17日晚上9時許,和記者在一起採訪的北京一家媒體的記者孫先生,開始出現高原反應,他說他的頭像裂了一樣疼。
  • 一名記者因嚴重高原反應在玉樹震區殉職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擺在大家面前,很多救援人員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症狀,而不得不離開救援現場。據青海玉樹抗震總指揮部一名官員介紹,截至4月18日,中央和地方媒體的記者有20多人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被迫撤回。這名官員還稱,其中一家媒體的記者來到災區兩天後患感冒,引發肺水腫,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 「和田玉密度越高、玉質越好」這話對嗎?
    那麼和田玉的密度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密度和玉料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不妨也在此聊一聊這個話題~為啥要看密度?很多朋友之所以喜歡看密度,其實也和收藏界所流傳「密度為王」的鐵律不無關係。甭管什麼東西,總得先上手掂量一下,看看壓不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