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硬玉>75%,質量才能有所保證。根據顆粒大小、水頭、透明度可稱為冰種、豆種、玻璃種、芙蓉種。鈉鉻輝石玉:主要礦物為鈉鉻輝石,次要礦物為閃石+鉻硬玉, 即幹青種,水短但滿綠,硬度差。鐵龍生:主要由鉻硬玉組成的翡翠。八三玉(巴山玉):硬玉為主,但也含有鈉長石<10%,結構疏鬆,顆粒粗。
水沫子:鈉長石(市場上 質量好的翡翠一般硬玉含量在90%以上,其顆粒越細,水頭越好。高檔翡翠均來自硬玉翡翠,顆粒小於0.07mm可為玻璃種、冰種)。綠輝石玉:其成分介於硬玉與透輝石之間,暗綠色-深綠色。稱藍水( Fe2+致色)。綠輝石的化學組成是(Ca,Na)(Mg,Fe2+,Fe3+,Al)Si2O6,介於硬玉及透輝石之間。綠輝石是翡翠中一種重要的共生礦物,常以不同比例形成含綠輝石硬玉巖型翡翠或含硬玉綠輝石巖型翡翠。
按硬玉一(透輝石+ 鈣鐵輝石)一霓石三元系和硬玉一(透輝石+ 鈣鐵輝石)一鈉鉻輝石三元系編製成雙三角(菱形) 圖,如果計算的摩爾百分數值A c > U r , 並將u r 值加進A c 值求出Jd一Di (+ H d)一A c(+ u r )百分數投入左側三角圖內。若u r > A c , 將A c值加進U r 值, 算出Jd-Di (+ H d)一U r (+A c) 百分數投入右側三角圖內。
圖內投入了緬甸翡翠輝石類礦物的化學成分, 還投入了其他國家翡翠中輝石類礦物的化學成分。輝石類礦物成分中, 硬玉摩爾百分數必須> 50 緯者方可稱之為硬玉, 即只有投入I 區內的樣點才能叫硬玉。
成分
Al2O3 :24-26% 、 Na2O:11-15%、Cr2O3 <1% (百分之0.0幾)、CaO FeO <1%Al2O3 :10-12% 、 Na2O:7-8%、Cr2O3 <0.1% 、CaO 10-13% 、FeO 2-3%Al2O3 :2.56-7.33% 、 Na2O:10%左右、Cr2O3 18-26%Cr2O3 3-4%
翡翠的結構、構造與性質
翡翠的構造:結構是指組成巖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顆粒大小、晶體形態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特徵。構造是指巖石中不同礦物集合體之間或與巖石其它組成部分之間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特點。
翡翠的構造類型
翡翠的構造類型和意義:從市場上大量的翡翠原石可觀察到翡翠所具有的各種構造類 型和特徵,部分地彌補了難於實地觀察翡翠原生礦體所具有的構 造特徵的不足. 根據翡翠礦床的觀察和市場上所見到的翡翠原石, 翡翠常見的構造類型有:塊狀構造,脈狀構造,角礫狀構造,條帶狀構造,褶皺構造、浸染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等多種類型.
(1)塊狀構造(2)脈狀構造.(3)角礫狀構造(5)網脈狀構造(6)條帶狀構造和褶皺構造。綠色翡翠不規則地呈細脈狀、分支狀和網狀分布在白色、淺色的翡翠基質中。含有 Cr 的 含礦礦溶液易於沿早期翡 翠礦體的構造裂隙形成網脈狀
翡翠的結構類型與性質
在此只討論硬玉為主的翡翠及綠輝石為主的綠輝石翡翠。翡翠結構的不同,對翡翠的「種」、「水」都有很大的影響。
結構類型
結晶作用(巖漿作用)形成的結構,硬玉多為自形-半自形粒狀或柱狀,多為短柱狀,等粒或不等粒。晶體間界線平直,彼此呈鑲嵌狀,無定向性。
1)按粒度絕對大小
粗粒:>2mm,構成翡翠的礦物顆粒粒徑一般大於2mm,一些礦物顆粒可達1cm以上,如新坑豆種、紫色玉等。中粒:1-2mm。這種結構以白地青、花青品種為典型。細粒:0.1-1mm,如芙蓉、蛋青地品種等。顯微粒狀:<0.1mm。這種類型常常以韌性較好的老坑玻璃種、冰種為特徵。
2)按形狀
粒狀:這是翡翠中常見的一種結構。翡翠多呈半自形和不規則粒狀,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仍可清楚看出輝石的晶形、晶面、解理等各種礦物學特徵。柱狀:翡翠礦物自形程度較高,礦物單體一般呈斜方柱狀,晶體柱面、解理面、雙晶面及晶稜在肉眼下或顯微鏡下容易辨認。礦物晶體粒徑較大 。纖維狀:翡翠的形態主要呈針狀、纖維狀和少量的長柱狀。
3)按相對大小
等粒:翡翠顆粒的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翡翠顆粒的大小不等。似斑狀:巖漿巖的一種結構。為顆粒較大的「斑晶」分布於顆粒較小的「基質」上;似斑狀結構的基質為顯晶質,是比斑晶顆粒小的晶體。
4)按晶粒之間的關係
柱狀、束狀、放射狀、帚狀
構造應力形成的結構
翡翠形成過程中伴隨極大的地應力,在此環境下翡翠的組成礦物往往發生破裂、旋轉位移、和形變。主要表現為變形、碎裂和糜稜結構。變形結構,按碎裂程度翡翠的結構可分為下列三類:(1)碎裂結構(2)碎斑結構:(3)糜稜結構:
交代作用,翡翠的交代作用貫穿於翡翠形成的始終。早期,輝石類礦物交代鈉長石,晚期閃石類礦物交代輝石。根據交代程度,翡翠的結構可分為下列三類:(1)交代淨邊結構:(2)交代殘留結構:(3)交代鑲邊結構:二翡翠的結構、顆粒大小與「種」、透明度的關係
影響翡翠質地(結構構造)的因素
顆粒大小、研究表明,組成翡翠的礦物粒度越細、越均勻,翡翠的質地越細膩,光澤度越高,透明度也越好,反之,結晶顆粒越粗,越不均勻,質地就越鬆散,光澤度越差,透明度也越低。
當硬玉平均粒度<0.15mm,觀察不到翠性;粒度在0.15~0.4mm時,在寶石顯微鏡下可見翠性;當粒度為0.4~0.55mm時,經驗豐富者可見翠性;粒度>0.55mm時,翠性就十分明顯了。當肉眼明顯觀察到翠性時,一般來講就為新種或新老種翡翠,而且透明度差。
交代結構對翡翠質量的影響,構造應力對翡翠質量的影響,顆粒形態據鏡下觀察,結構類型由粒柱狀變晶結構→柱狀變晶結構→纖維狀變晶結構變化時,透明度會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