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偶像
馬斯克就是你的首選
文/淺夏(來源:創業邦)
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2月6日,這一天是Elon Musk(伊隆·馬斯克)日。
多次推遲發射的SpaceX「重型獵鷹」發射成功,完成一級火箭回收!並將第一輛紅色跑車帶入太空。人類離火星移民又近了一步。
就在幾天前,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一板一眼地放下狠話稱,再也不會相信馬斯克的一個字了。他曾是馬斯克最忠實的粉絲之一。當然,這話是針對特斯拉的。
2017年幾乎一整年,特斯拉的種種不順利告訴馬斯克,從天堂到地獄不過瞬間。
2018年伊始,這位鋼鐵俠的另一項事業SpaceX又告訴他,人要有夢想,「管它的樂觀悲觀,我只想把事情搞定」。(馬斯克曾在多次火箭發射失敗後如是說)
一
看看這個值得重複看三遍以上的視頻吧:
獵鷹重型火箭載著馬斯克的價值近100萬元人民幣的櫻桃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以及虛擬駕駛員。
車子會被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並不間斷播放1969年戴維·鮑伊(David Bowie) 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按照馬斯克本人的原話,「這輛車會在宇宙中飛行超過10億年。」
火箭還攜帶了一個幾乎堅不可摧的磁碟,上面存儲了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科幻小說。
另外,6000名SpaceX員工的名字也被刻在了飾板上,被獵鷹重型火箭攜帶升空。
「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後,SpaceX完成了太空史上從未取得過的成就:它在陸地上同時回收了兩枚火箭。直播畫面顯示,側面的兩枚一級火箭回收成功。就在第三枚一級火箭在大西洋無人船上確認回收前,信號被切斷。
稍有遺憾的地方,最新消息顯示,獵鷹重型火箭中間的中央助推器沒有按計劃在無人船上著陸。
二
「重型獵鷹」的此次發射成功,之所以取得全世界的矚目和振奮,是因為它幾乎超越了人類的想像。
2011年4月,馬斯克對外公布了獵鷹重型火箭的研發意圖,但當時在外界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從2013年起,火箭年年都號稱要首飛,結果年年推遲,設計改了又改,首飛推了又推。一些航天界人士甚至認為獵鷹重型火箭永遠不會發射。
7年後,馬斯克以鋼鐵般不屈不撓的意志,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本次發射,就連他自己也沒有足夠自信,悲觀地預測稱,「我甚至認為它不將發射臺炸成碎片就是一種成功,畢竟這枚火箭相當於400萬磅TNT炸藥。」
回到技術本身。重型獵鷹火箭的牛逼之處在哪裡?分三點來說:
1、運載能力史上最強。重型獵鷹火箭高70米(約20層樓高),寬12.2米,起飛重量1420噸。僅次於美國傾國之力打造的土星五號巨獸。
下面是其運載能力的幾個數字:
標稱近地軌道運力高達63.8噸——基本等於10頭成年的非洲大象,或是一架滿載乘客的波音737客機,比目前紀錄保持者德爾塔IV重型火箭的28.8噸足足提高了兩倍還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26.7噸——相當於4頭大象,或是二戰時英軍一輛「瑪蒂爾達」II型坦克。而且運得更遠了。火星軌道的運載能力16.8噸——相當於一臺LAV3裝甲車。如果火星降落問題不考慮,分分鐘丟兩頭大象到火星上。
2、除了大推力之外,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重型獵鷹的可重複使用能力。此次發射的三枚一級箭體全部實現回收,而其中兩枚助推火箭還是此前用過的「二手貨」,由此也可見SpaceX的回收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2002年,馬斯克投入自己的一億美元身家,創立 Space X,開始進軍可回收火箭發射,要將太空飛船發射升空成本降低100倍。
在此之前,許多觀點認為美國有太空梭的底子有利於發展重複利用火箭,然而太空梭停止使用的很大原因就是,每一次使用都需要花費大量經費進行幾乎是「再製造」的費時費力的「恢復」作業,可謂吸錢的無底洞。
美國5架太空梭,每架研發費用20億美元,總共發射一百多次,每飛行一次費用高達5億美元,這讓美航天局的財政不堪重負。
有數據顯示從1985年到1988年10月間,太空梭的發射價格增加了85%,即每次發射費用飆升到9000萬美元。這筆花費完全違背了NASA最初設計太空梭的預算。按照計劃美國的太空梭壽命最多為20年,每架應飛行100次。
而截至到今天,5架太空梭加起來飛行了才132次,其中2架在飛行中爆炸,2架已嚴重超期限服役。
太空梭的事故率也非常高,美國的5架太空梭中,有2架在執行任務時候發生了爆炸、解體,有14位太空人為此喪命。
此外,太空梭在起飛時主要是依靠推力強勁的固體推進器,其能重複利用的主發動機並不以推力見長。
在普通人類無法解答的難題面前,天才馬斯克站出來說:我牛逼,我從小就喜歡太空,我給你們造!
NASA愉快地答應了。畢竟一旦擁有了馬斯克的大腦,剩下的就只需要提供火箭場地、導航,以及相關技術人員。
3、最深遠的意義放在最後。此次重型獵鷹發射,是人類重型火箭首次飛往火星。未來如果能多次取得成功,代表人類在繼土星5號火箭及蘇聯的能源號以後,獲得了另外一種運載能力――低軌道達到50噸以上的重型運載火箭。這對於未來人類的太空探索活動,以及載人登月、太空旅遊、深空探測等都有重要意義。
搭載一輛特斯拉,不僅僅是馬斯克的小私心,它意味著人類正式開闢地球到火星的商業航線!美國將在這一方面形成絕對壟斷優勢。
在馬斯克的太空計劃裡,Space X會在2022年之前實現至少兩次貨運飛船登陸火星,並在2024年實現載人登陸。屆時,兩艘載人飛船會將第一批人送上火星,兩艘貨船負責運送補給品,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火星基地。
不少人預言,未來十年內,這位生於南非的科技狂人將為美國帶來世界上最現代的交通系統:由上千座太陽能電站、無數電動車、隧道組成的高速通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可能每天都會發射火箭升空,更多人將抵達不同的太空基地,為移民火星準備……
三
長期以來,不少人對馬斯克的火星移民、管道高鐵、地下隧道等想法嗤之以鼻,甚至稱他為騙子。
但粗略回顧馬斯克的歷史發現,他才是極少的真正負責任的創業者。
如果汽車一直消耗石油,汙染會越嚴重,石油會耗盡,搶奪石油的戰爭會一直不斷,於是馬斯克做了電動車。如果電力一直依靠石油煤炭甚至核能這些自然資源,它們可能有枯竭的一天,並且地球在升溫,臭氧層在變稀薄,於是馬斯克做了太陽能電池。如果人類的貪婪和科技一直纏在一起膨脹下去,最終把地球毀掉,人類必需在外太空生存,於是馬斯克做了火箭發射。如果人類作為一個文明要繁衍下去,必需有一個最低的規模比如100萬人,於是馬斯克實現了火箭的回收再用以及成本的數量級的下降,這樣才可能把100萬人送到火星。
無數次的不被理解、不間斷的質疑,馬斯克沒有把這些聲音放在心上,他只關心人類無路可走的那一天有沒有奇蹟發生。而且不懼失敗,意志堅若磐石。
他早年的一個罕見流淚視頻前不久流傳出來,看哭無數創業者。
視頻中提到, Space X創立之初,甚至遭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和最後一位登月者塞爾南的反對和批評。
鏡頭面前,馬斯克哽咽地說,「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我死去」。
16年以後,這些英雄可以來看看馬斯克,和Space X交出來的作業了。
以後,別再說什麼「你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了,今天重型獵鷹的發射,才是「一個人將全世界踩在腳下的航天徵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就是馬斯克本人。
「如果你沒有偶像,Elon Musk(伊隆·馬斯克)就是你的首選。」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樣評價馬斯克。讓我們向這個帶領人類奔向浩瀚無垠宇宙的鋼鐵男人,致以無限敬意。
*作者:淺夏。重點關注大公司動態、各行業趨勢、消費升級。如果你有好玩有意思的創業項目,可找我交流報導;如果你對熱點事件、熱門人物有想說的,也可微信找我聊聊。,加好友請說明公司、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