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把發射塔炸毀,這次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首秀就算是成功了。—— 埃隆·馬斯克
距離馬斯克說完這句話還不到24個小時,SpaceX打造的Falcon Heavy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就在全世界人民的見證之下,從甘迺迪空間中心LC-39A發射平臺成功升空。伴隨著耀眼的尾跡和轟鳴聲直插雲霄。它十分完美的完成了運送任務,甚至在墨西哥的天空之上都能夠看到它突破大氣層時高溫產生的光芒。而在當地時間15:45,兩側的兩枚一級火箭成功在規定地點著陸,完成回收。
儘管那個原本應該在海上回收的「中央芯級」還是沒有成功精準回收,掉入了大西洋。但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人類航空航天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時刻。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發射時的精彩視頻,那還不趕緊點開下面的視頻重溫一下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對於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關注汽車行業的朋友肯定不太陌生。但此次發射的這枚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似乎聽起來沒有獵鷹9號那麼有名。
其實,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是SpaceX最新研發的一款重型運載火箭,它由一個升級版獵鷹9號中央芯級和兩個額外的獵鷹9號第一級組合而成,可以視為三個獵鷹9號的合體款。獵鷹重型運載火箭能夠輸出超過510萬磅的推力,在起飛時它的動力大約相當於18駕波音747飛機捆在一起飛,可以將54.4噸的貨物送上近地軌道,或是將13.6噸的貨物送到火星。雖然相比曾經成功執行人類登月任務的「土星五號」火箭的751萬磅推力稍遜了那麼一籌,但由於土星五號如今已經退役,所以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仍然可以稱之為「現役性能最強的重型運載火箭」。
除了性能強勁之外,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研發目標——探求運載火箭重複利用的可行性。這也是為什麼光發射升空還不夠,SpaceX還特別準備了兩個回收平臺。發射之後沒過多久,兩枚一級火箭就從主體上分離,成功在規定地點著陸了。稍後分離出來的「中央芯級」卻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沒能精準的降落在海上的回收平臺。但這些小瑕疵並不影響此次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成功。據官方透露,中央芯級所使用的材料中大部分都不是像一級火箭那樣可以多次重複利用的,所以「走丟了」也沒那麼可惜。
既然是運載火箭,此行路途遙遠,不帶點東西肯定說不過去。
通常來說,一般試發射的火箭都會使用混凝土或者是大鐵塊這類價格便宜重量又足的東西來填滿載貨空間,一來是為了模擬負載,測試火箭的實際載重能力;二來是因為試發射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並不適合直接搭載商業貨物。但馬斯克說:「像往常那樣用混凝土似乎非常無聊,不如送一些不尋常的東西上太空吧?」於是,這個滿腦子奇思妙想的傢伙就把自己心愛的Tesla Roadster放進了火箭貨倉中。
這輛櫻桃紅色的純電動跑車是特斯拉正式生產的第一款車型,在2008年2月的時候,特斯拉正式開始交付Roadster,並且首批交付的就是7位特斯拉投資人的「創始人版車型」,在這之中,就包括了此次上太空的這輛。如今,正好是第一代Roadster交付的十周年紀念,所以說馬斯克讓這輛車成為一輛充滿傳奇色彩的車型,想必是經過了一番考慮的。(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很可能已經擁有了一臺第二代Tesla Roadster)
不管怎樣,這臺Roadster和特斯拉,就趁著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這股「東風」,創造出了很多個記錄。比如:第一輛進入太空的民用汽車、史上速度最快的汽車等等。當然,SpaceX也成為了第一個用老闆的私人物品作為試發射模擬負載的神奇公司……
肯定有很多小夥伴對此次發射的花費很好奇,究竟馬斯克花了多少錢才讓這輛Roadster能夠去太空旅行呢?答案是,差不多1億美元。我承認,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這個價格都是天文數字。但要知道的是,在航空航天領域,這個價格真的可以說是「良心價」、「跳樓價」了。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馬斯克這次「豪擲億金」的行為不僅沒有虧,甚至說還賺了。
SpaceX從最初設定的目標就是研製低成本高科技的火箭,隨著十幾年的不斷嘗試,他們已經把生產成本和單次發射成本都壓縮的非常低了。舉個例子,我國目前由於採用大批量生產的方式,單款火箭成本已經被極大地攤平,但仍然需要大約6000萬美元左右發射一次。而獵鷹9號的單次發射成本大約是5700萬美元左右,此次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也沒有超過1億美元,可以說相當便宜了。
上面也提到了,此次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試驗火箭回收和重複利用的可行性。目前來看,兩枚一級火箭精準落地,回收十分完美。如果該技術成熟的話,據業內人士推斷可以再次大幅降低SpaceX的單次發射成本。到那個時候一旦SpaceX推出商業用途,或許一年內就可以把這幾年投入的錢全都掙回來了。
除了火箭本身的商業科研等用途之外,火箭的制導與控制技術也是SpaceX的無形財產之一。這些黑科技可以涉足的領域十分廣闊,在軍事航天或是馬斯克一直心心念念的火星移民等方面都將產生非常巨大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屢次失敗但馬斯克從來沒有放棄過的原因。
如果聽完上述三點,你依然覺得馬斯克這次虧大了,那我只能說你還是太天真了朋友。這次成功將一輛特斯拉Roadster送上太空,單從廣告的角度來衡量,它的價值遠超1億美元。尤其是對特斯拉這種幾乎不投放硬性廣告的公司而言,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市場推廣。只是可惜,這種創意點可一而不可再,如果未來某家車企想要「照葫蘆畫瓢」效仿一下,也送一輛跑車上太空的話。先不論有沒有火箭願意接這個商業項目,即便成功發射,你也已經是第二個進入太空的跑車了,跟第一永遠有不可逾越的差距。
此刻,你可以清晰的看到這輛Roadster正在浩瀚無垠的星海之中以飛快的速度離開地球,前往火星。這都要歸功於機智的馬斯克在SpaceX的官網上開設了一個直播頻道。直播地址:點擊跳轉(可能需要科學上網)。在直播的畫面中,坐在駕駛座,身著SpaceX帥氣太空衣的假人——Starman正在欣賞車內循環播放的David·Bowie經典歌曲《Space Oddity》(太空怪人)。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只需要聽6個月左右的「單曲循環」,就能夠抵達火星軌道了。
但馬斯克本人也坦言,這種太空旅行的不確定性非常之多,Starman可能有50%的機率無法到達目的地,那樣的話它就會開著Roadster永遠的馳騁在太空之中了。即使飛行方向沒有偏離預設坐標,在充滿未知的宇宙之中,車輛本身也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損傷。比如真空環境和接近絕對零度的氣溫對Roadster的車體金屬是否有什麼影響?完全為0的氣壓是否會讓Roadster的動力電池產生變化?不經過大氣層的長時間紫外線暴曬,又會不會損傷車漆?這些問題可能只有當有一天人類登上火星,並且成功回收Starman和這輛Roadster的時候才能知道了。
但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就像我相信馬斯克所說的「真正的自動駕駛」也不會太遠一樣。畢竟這個傢伙一次又一次的創造了不可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他能夠繼續完成他曾說過的那些「瘋狂想法」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科技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2594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