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省心!月球塵土或對健康有害 可殺死細胞或改變DNA

2020-12-06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為1972年NASA太空人哈裡森·施密特在月球表面收集月塵樣本。

對於在月球上執行長期任務的太空人又多了一條擔憂的理由:一項新研究顯示,吸入月塵或對人體有害。

我們從很久之前就知道,月塵是個麻煩的東西。在阿波羅任務期間,太空人們常抱怨被太空衣帶進飛船的月塵會導致他們打噴嚏、流眼淚。由於月塵會粘附在任何東西上,科學家在設計月球登陸器時,必須將月塵和月巖考慮在內。

此次新研究並未將小鼠或人類太空人送到月球上,而是讓實驗室裡的人類與小鼠細胞暴露在模擬月塵中。結果發現,月塵可殺死兩種細胞,或破壞細胞DNA。

「體積小於可吸入範圍的小顆粒月塵能夠直接與細胞發生反應。」美國石溪大學醫學院教授、本研究作者布魯斯·丹伯(Bruce Demple)指出。

月塵與地球上的塵土不同。由於缺少天氣變化和大氣層覆蓋,月球土壤極其乾燥,也許還帶有靜電。在數十億年無數隕石的撞擊下,它們也許已經化作了齏粉。

該研究存在一定限制,因為只能使用人工模擬的月塵,無法用真實月塵進行實驗。研究所用的細胞也是在培養皿中培育的,而不是生物體內的細胞。但這項研究證實了此前的研究結果,即月塵對生物健康有害。

研究使用的模擬月塵會殺死細胞、改變DNA,並且被研磨成微米級的細碎顆粒後效果更為明顯。但也有令人驚訝之處:月塵產生活性氧類的能力與對細胞的破壞無關。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月塵為何對細胞有害,特別是其破壞效果竟與月塵形狀有關,使背後機制更加破朔迷離。

丹伯指出,如今研究人員已經用模擬月塵證明了這種物質的危險之處,希望能藉此說明該研究的重要性,以便向NASA申請使用阿波羅任務帶回的真實月塵。畢竟,人類要想重返月球,就要弄清長期暴露在月塵中會對太空人的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月球塵埃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不可思議
    微小的二氧化矽顆粒沉澱在肺部的肺泡中,隨後可以造成嚴重的損傷,甚至影響細胞的DNA,導致癌症。 Caston團隊發現,當模擬月球土壤的塵埃顆粒磨得夠細時,它殺死了所有細胞的90%。它還顯著地損害了小鼠神經元中的DNA,但是如此有效地殺死人類細胞,以至於不可能測量DNA變化。
  • 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殺傷性T細胞在殺死有害細胞的同時不被自己...
    2019年12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一類稱為殺傷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釋放出毒性蛋白來殺死癌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但是,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它們如何避免被它們自身的殺傷性作用殺死。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倫敦納米技術中心的Bart Hoogenboom教授說,「殺傷性T細胞通過在搗亂細胞(rogue cell)上打孔和注射有毒性的酶到它們的內部來讓身體擺脫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可以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連續多次這樣做。我們如今知道是什麼有效地阻止了這些殺傷性T細胞在每次殺死靶細胞時自殺。」
  • 月球表面的塵土具有哪些特性,為什麼它在失去氧氣後變成了金屬?
    這些月球塵土的粒逕往往小於一毫米,含有玻璃、橄欖石、斜長石等多種物質成分,有時候甚至還會有尖晶石和方英石這樣的成分包含在其中。與此同時,像粉末一樣細膩的月球塵土只要附著在輻射器、或是太空人的身上便很難清除,甚至還會導致太空飛行器的故障,比如,光學系統的靈敏度下降和機械結構被卡死。
  • 營養與健康所闡述血液中細胞特異性的DNA甲基化改變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研究員Andrew Teschendorff課題組與研究員汪思佳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題為A cell-type deconvolution meta-analysis of whole blood EWAS reveals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一種特殊的高解析度檢測人體細胞染色體序列的方法。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
  • 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2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不是所有病毒都對健康有害?》的報導稱,刊登在《科學美國人》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據生物學家估計,一個人的身體表面和體內生活著380萬億個病毒,是細菌數量的10倍。雖然其中一些病毒可以致病,但大多數病毒只是與我們共存。
  • 消毒櫃是如何殺死病毒的?
    消毒櫃,乃是一種很常見的廚電用品,能夠殺死餐具上殘留的細菌病毒,呵護餐具的健康,可謂是一種非常有益的產品。但殺死病菌,究竟是怎麼樣殺死的,其作用的原理又是怎麼樣的?或許,很少人真正詳細去了解過去…...
  • Cell:揭示細胞保護它們的DNA免受機械應力損傷機制
    保護DNA內的遺傳密碼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DNA中發生的突變會導致大量的疾病,比如發育障礙或癌症。論文共同第一作者Michele Nava說,"我們的大部分組織都含有組織特異性的幹細胞,它們是長壽的細胞,其功能對組織功能和維護至關重要。由於它們的壽命很長,有效地保護它們的基因組不發生突變以預防癌症等疾病是至關重要的。
  • 至愛方 健康大講堂——硒元素是如何輔助殺死癌細胞的?
    北京衛視:硒元素是如何輔助殺死癌細胞的?研究表明,「硒」顯著地影響免疫系統所包含的三種調節機制,即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硒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使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維持正常,因此臨床中給腫瘤患者適當補「硒」,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防癌和抗癌能力。
  • 顏麗*健康*--營養修復細胞,細胞健康=人體健康!
    Omega 6(亞麻油酸)有助降低有害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Omega 9(油酸)則有助降低LDL及維持有益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3. 近乎完美的19種胺基酸:(包括9種人體無法自我合成的必需胺基酸)是促進細胞修復,肌肉再生的主要元素。4. 絕佳的膳食纖維:清除胃腸道毒素,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稱為腸道的清道夫。5.
  • 免疫細胞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就像駐紮體內的一支軍隊,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外來有害物質,或清除自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提取過程通常包括材料製備,接著再進行細胞或細胞膜的破碎,以釋放和分離所收集樣品中的dna含量。離心機是利用離心力將不同濃度的液體(如血細胞與血漿細胞酚-氯仿法提取dna最能說明這一點,其通常用於提取血液裡的dna。
  • 太空人登陸月球需要注意什麼?科學家認為月球塵埃是非常致命的
    在地球上如此,在月球上塵埃更是一種危險致命的毒藥。根據美國宇航局資助的石溪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月球上的塵埃要豐富得多,而且不易清掃,具有破壞性,對細胞可能致命。自從早期的阿波羅任務以來,月球塵埃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對象。在阿波羅任務中,太空人要處理粘附在太空衣上的磨砂物質以防止其損壞設備。
  • 大數據讓細胞療法更「智能」,完美解決既殺死癌細胞又不傷害健康組織
    「目前,大多數癌症治療,包括細胞治療,都被告知『阻止它』或『殺死它』。」 UCSF Helen Diller家庭綜合癌症中心的成員、細胞和分子藥理學主席Lim說,「我們希望增加治療細胞做出決定的細微差別和複雜性。」在過去的十年裡,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作為一種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一直備受關注。
  • 放射治療會殺死健康細胞?現代放療不再「濫殺無辜」
    放射治療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很多正常健康的細胞?  現代放療不再「濫殺無辜」可治癒部分癌症  患了癌症要不要放療?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選擇「寧願等死,也不冒險」。原因是放療「敵友不分」,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會殺死正常細胞,造成大量脫髮、嘔吐、疲勞等嚴重副作用,可能最後癌症沒治好,人卻被活活折騰死。幾十年來,做放療風險大幾乎成為共識,許多癌症患者拒絕放療,或把它視為癌症晚期的無奈賭博。放療真有那麼恐怖嗎?本期,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療科主任王仁生教授為市民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 科學家闡述血液中細胞特異性的DNA甲基化改變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研究員Andrew Teschendorff課題組與研究員汪思佳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題為A cell-type deconvolution meta-analysis of whole blood EWAS reveals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化學--的確,元DNA自組裝的概念可能會徹底改變結構DNA納米技術的微觀世界。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自然通訊.
  • 研究闡述血液中細胞特異性的DNA甲基化改變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研究員Andrew Teschendorff課題組與研究員汪思佳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題為
  •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
    如果檢測到某個dna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與父親相同,否則就存在疑問了。利用dna進行親子鑑定,只要作十幾至幾十個dna位點作檢測,如果全部一樣,就可以確定親子關係,如果有3個以上的位點不同,則可排除親子關係,有一兩個位點不同,則應考慮基因突變的可能,加做一些位點的檢測進行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