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兒童中常見潛在藥物間相互作用的暴露

2020-12-05 醫脈通

2015年1月,發表於《Pediatrics》的一篇文章考察了兒童醫院中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潛在的藥物-藥物相互作用(PDDI)的風險。結果顯示,住院兒童中PDDI的暴露很常見。


背景和目的:住院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在住院期間會經常暴露於許多不同的藥物,增加了他們潛在的藥物-藥物相互作用(PDDI)的風險。因此,我們評估了兒童醫院中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PDDI暴露的發生率,並描述了其特徵。


方法:本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了整個美國兒童醫院中小於21歲的住院患者。通過使用MicroMedex DRUG-REAX系統鑑別PDDI。我們計算了暴露於PDDI的患者人數,根據相互作用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PDDI暴露的每天計數和累積計數;描述了潛在不良反應的特徵。


結果:2011年的498956個住院患者中,49%與≥1個PDDI相關,其中5%發生禁忌的PDDI,41%存在主要的PDDI,28%為中度的PDDI,11%為小的PDDI。所有PDDI中,25%都涉及到了阿片類藥物,其次是抗感染藥物(17%)、神經系統藥物(15%)、胃腸道藥物(13%)、心血管藥物(13%)。一半的PDDI暴露是由於特殊的藥物聯用,這些藥物聯用出現在≤3%的患者/住院天中。最常見的潛在藥物不良事件包括增加呼吸抑制(21%)、出血風險(5%)、QT間期延長(4%)、鐵的吸收/利用降低(4%)、中樞神經系統抑制(4%)、高鉀血症(3%)和利尿效果改變(3%)。


結論:住院兒童中PDDI的暴露很常見。需要經驗型數據來確定每種特異PDDI實際傷害的概率和程度,尤其對於較不常見的藥物聯用。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藥物發現 | 基於分子晶體形狀與分子間相互作用的藥物發現方法
    晶體工程方法設計新晶體利用的是小分子晶體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信息。眾所周知,小分子配體在晶體結構中的分子構象與其蛋白結合構象有著較高的相關性。然而,這些配體在小分子晶體環境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與在蛋白質口袋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相似程度仍未得到充分探索。早有報導表明,利用晶體中的這些相互作用來篩選配體、模擬靶蛋白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中國學者研究發現:中國HIV感染者面臨潛在威脅——藥物相互作用及不恰當的藥物處方
    國外的一些研究顯示,ARV藥物相關DDI流行率在18%-54%之間。其中,0.2%至5.6%的DDI涉及禁忌藥物組合[1,6-8]。然而,在中國大陸範圍內,對ARV藥物所涉及的DDI了解並不多。近些年來,國內引進了不少ARV新藥,診療指南也隨之做出更新。因此,摸清中國大陸的DDI流行率準確數據就變得更為重要。
  • 七大類降糖藥的藥物相互作用匯總(收藏)
    表3:阿卡波糖的藥物相互作用 表4:磺脲類藥的藥物相互作用(吸收環節)這些藥物包括:水楊酸類(阿司匹林)、保泰松和阿扎丙酮、磺胺類藥物、肝素等。 表5:磺脲類藥物的藥物相互作用(分布環節)因此,病例2中的患者主要考慮是由于格列本脲與磺胺甲噁唑相互作用引起的格列本脲血藥濃度增加,引發低血糖。除抗生素之外,其他類藥物(表7,8)也會通過抑制CYP2C9等機制引起磺脲類藥物血藥濃度增加,升高低血糖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波生坦與格列本脲聯合使用會引起轉氨酶升高,產生肝臟毒性,因此臨床禁忌聯合使用。
  • JMC | 深入研究非常規蛋白-配體相互作用
    一些多極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性也被強調,除了陽離子-π外,陰離子-π也得到了一些認可。這些有利的潛在相互作用類型,在本文中統稱為非常規的相互作用(unusual interactions)。作者將Taylor的概念應用於蛋白質-配體結合位點,探究了蛋白質資料庫(RCSB)中不同類型的作用模式,洞察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偏好,並對其與分子識別的相關性進行統計評估。
  • 美國專家認為兒童使用COVID-19抗體藥物可能存在隱患
    據路透社報導,到目前為止,美國專家小組認為,不應將針對COVID-19的抗體療法用於治療兒童或青少年中新的冠狀病毒的感染,包括「 ...具有高度住院風險或嚴重疾病風險的人」。來自北美的29家醫院,他們對現有證據進行了審查。
  • 精神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使用建議
    已有研究顯示這些抗病毒藥物治療中可能誘發各種精神症狀[3,4],而且對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有影響,與精神藥物有潛在藥物相互作用風險[9]。基於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牽頭組織了國內精神醫學、精神藥理學以及內科學專家編寫了新冠肺炎常見相關精神症狀的處置建議。
  • 為什麼兒童哮喘患病率比成人高?可能是多巴胺的影響
    11月19日發表於《Immunity》雜誌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神經元能夠與T細胞進行通訊,以增強幼鼠肺部的過敏性炎症,但老年小鼠的肺部卻未見該現象,這些發現有可能解釋為什麼兒童哮喘患病率比成人高。通過強調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兒童哮喘中的重要作用,有助於開發治療新策略。
  • 專業人員必看:藥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何國權審核:伍俊妍單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來源:逸仙藥學V
  • JACC:直接口服抗凝藥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要點一文總結
    目前,我國已有多種直接口服抗凝藥(DOAC)進入臨床應用,基於這類藥物的相對優勢,它們已成為很多患者的一線選擇。不過,DOAC與一些藥物之間也存在明顯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事件。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系統評估了DOAC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給出了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建議,強調在臨床管理中要對這一問題給予特別關注。
  • 國內首個用於HIV暴露前預防藥物獲批 或成吉利德拉動業績的新重點
    8月11日,吉利德科學宣布其抗愛滋病藥物舒發泰(Truvada,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恩曲他濱 200mg/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300mg,FTC/TDF),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適用於同時結合安全的性行為措施,進行暴露前預防(PrEP),降低成人和青少年(體重至少在35kg以上)通過高風險性行為獲得HIV-1的風險
  • IBM推出Deep learning工具檢測藥物副作用
    當您採用最好的療法時,潛在的問題是藥物會以您意想不到的方式相互作用。您可能會產生很危險的不良反應。David Cox說,由於新藥不斷進入市場,預測藥物的相互作用尤其困難。,美國有超過100萬人住院。IBM 表示,與當前檢查藥物相互作用的方法不同,該新的AI工具開發了一種專門的新藥表示方法,可以根據起頻繁的化學結構預測藥物之間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David Cox說,有已知藥物相互作用的資料庫,並且對該系統進行了訓練,然後要求它們預測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 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
    2020-08-14 05:48:19 來源:科技日報篩選2億種化合物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在研究中,團隊成員喬爾·科瓦列夫斯基用到了與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65種人類蛋白的配體,並為每種人類蛋白生成了機器學習模型,這些模型經過訓練,可從其3D結構中識別出新配體。
  • 乾貨滿滿:經典降糖藥物的相互作用和臨床處理方法 | 用藥知識
    今天,我們盤點一下與經典降糖藥物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並在最後歸納了可能與「所有降糖藥」均有關的相互作用。 什麼是藥物相互作用?體內代謝主要通過肝臟的的CYP2C8,而CYP3A4和CYP2C9的作用較小。任何改變CYP2C8代謝、取代蛋白結合位點或影響腎臟排除的藥物均可能引起相互作用。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常很難預測藥物聯合使用時的效果如何。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抗生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通常很難預測藥物聯合使用時的效果如何。有時,兩種抗生素會比預期的更有效地增強它們的作用並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其他情況下,綜合效應較弱。由於藥物組合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比如抗生素,所以能夠預測這些藥物組合的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定量地描述單個抗生素的作用,通常可以預測聯合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結果。
  • 八種與酒精發生相互作用的常見藥物
    但如果同時你在服用某些藥物,是否應當完全避免飲酒呢?在某些情況下,酒精與藥物混合起來會具有危險性,一些藥物中的成分會與酒精發生反應,降低藥效。在服用藥物的同時飲酒可能會加重疾病的症狀或對疾病本身造成負面影響。例如,飲酒會降低血糖水平,導致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不佳。   酒精與某些藥物混合起來後的危險性是真實存在的,有時甚至會引起致命後果。
  • ...中美科學家揭示鈣粘蛋白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調節癌細胞鐵死亡...
    不過,違反直覺的是,易於發生轉移並且經常對各種治療產生抵抗性的間充質癌細胞(mesenchymal cancer cell)對於鐵死亡高度敏感。圖片來自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426-6。
  • Nature:中美科學家揭示鈣粘蛋白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調節癌細胞鐵...
    不過,違反直覺的是,易於發生轉移並且經常對各種治療產生抵抗性的間充質癌細胞(mesenchymal cancer cell)對於鐵死亡高度敏感。圖片來自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426-6。
  • 發現兒童「誤服」藥物/毒物後,家長第一時間該怎麼做?
    爺爺從口袋中掏出兩瓶藥,一瓶是「鹽酸氯丙嗪」,一瓶是「氯氮平」(都是奶奶的常用藥),說:發現時,孩子嘴裡含著4-5片藥。急診科予以洗胃後收住院觀察,孩子處於嗜睡狀態,入院後予以心電監護、保護胃腸黏膜、納洛酮、胞磷膽鹼促醒、補液促進藥物排洩及營養支持等治療。所幸,服用劑量不是很大,肝功能未出現異常,血壓尚平穩,不久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