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會有2小時可以抵達全球任何地方的飛機嗎?
目前來看似乎是天方夜譚。
但是我國科學家姜宗林團隊研發的新飛機引擎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姜教授是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教授,他已將這一研究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中國航空學報上》!
大家可能不信,講一下飛行原理,大家也許會明白的。
飛機
研製的新飛機從機場跑道起飛,升入大氣層後,再加速進入地球軌道,然後又重新進入大氣層,最後降落目的地。
這對飛機的引擎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加速進入地球軌道,才是關鍵因素。
可喜的是,我國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了這種特殊的飛機引擎。
而且,在北京的高超聲速風洞中試飛的原型機,在推力、燃料效率和操作穩定性方面的效果非常理想。
這種未來飛機發動機的燃料是氫,主要部件是進氣口、氫燃料噴射器和燃燒室。
我國科學家已經將這一發動機放在風洞中,模擬9倍音速的飛行條件運行。
飛機起飛時,高級風會撞擊入口形成衝擊波,衝擊波在燃燒室與氫燃料相遇,產生爆炸,推動發動機前進。
飛機
姜教授把這一飛機引擎稱作「超音速噴氣發動機」,目前能做此類實驗,全球只有我國北京的風洞實驗室可以勝任。
可能有朋友問,美國不是早已經有了超音速飛機嗎?
但是它通過燃油的方式飛行,而且很不穩定,太費油。
當然,需要承認,超音速噴氣飛機的概念,是美國人提出來的,但是我國科學家是最先付諸實踐,而且研製取得大的突破。
能發表論文在公開刊物上,說明這也不是什麼秘密,我們國家在飛機研製方面的腳步一刻沒有停息。
今年9月,我國已經試飛了一架無人駕駛太空梭,曾引發外媒關注。
這次,我國科學家的這項成果,引起外媒讚嘆,筆者希望我們國家在一些關鍵的卡脖子技術上有大的進展。
飛機
因為,美國依仗自己的關鍵技術,對我們多番刁難,動輒制裁,確實需要我們加快步伐。
這個成果,很是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