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信號能轉化成口語單詞 幫助患者表達思想

2020-11-25 生物谷

一位癲癇症患者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圖,圖片顯示兩種電極的位置分布情況。一種電極是傳統的腦皮層電圖電極(黃色),用於定位癲癇發作的源頭,從而幫助醫生進行手術。紅色的則是兩組實驗用微腦皮層電圖電極,每組陣列包括16個微電極,用於讀取來自大腦的語言信號。

本圖顯示了置於癲癇症患者大腦頂部的兩種電極。較大的標有數字的電極就是腦皮層電圖電極。此外,志願者大腦的兩個語言區頂部還被置放兩組更小的微電極陣列。

微電極陣列,也被稱為微腦皮層電圖電極網格。一組微電極陣列排列成4*4的模式,被展示於一枚25美分硬幣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科學家近日利用兩組植入癲癇患者大腦中的微電極陣列成功實現將大腦信號轉化為口語單詞。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將能夠幫助因患嚴重麻痺症而失去語言能力的患者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據科學家介紹,這種微電極陣列每組包括16個微電極,通常植入到頭骨之下,大腦之上。美國猶他大學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布拉德利-格雷格爾介紹說,「通過這種設備我們可以獲得大腦信號。只需這些大腦信號,我們就可以將其解碼為人類口語單詞。這種設備將可以長期幫助因患嚴重麻痺症而失去語言能力的患者。」

由於這種方法還需進一步完善,此外還涉及到植入大腦這一複雜的過程,因此格雷格爾表示該方法要投入到用於治療「閉鎖綜合症」等疾病的臨床實驗還需數年時間。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於九月版的《神經工程學》雜誌之上,論文論證了將大腦信號解碼為計算機發音的口語單詞的可行性。

猶他大學的科研團隊將兩組微電極陣列植入到一位志願者的大腦語言中樞上方。這位志願者患有嚴重的癲癇症,已經經歷過一次開顱手術。因此,醫生很容易將更大的傳統電極放置於導致他癲癇發作的源頭,從而從手術上可以阻止癲癇的發作。

患者被要求閱讀如下十個英語單詞,即「是、不、熱、冷、飢餓、口渴、哈羅、再見、更多和更少」。通常認為,這十個英語單詞對於麻痺症患者的康復很有幫助。隨著患者不斷重複這十個英語單詞,科學家們也記錄下他的大腦信號。接下來,他們在嘗試解碼這些大腦信號分別代表十個單詞中的哪一個。當患者說「是」或「不」時,科學家們再分別對比這兩個單詞所產生的大腦信號。

目前,他們已能夠較好地區分清每一個單詞的大腦信號,每一次的準確率達76%到90%。不過,當他們一次性檢測所有10個大腦信號時,準確率只有28%到48%。這一準確率比隨機檢測的準確率(應該是10%)要高。但是,對於一個將患者思想翻譯為計算機發音的口語語言的設備來說,這種準確率還不夠高。

格雷格爾表示,「這是一種概念的實驗。我們已經證明這些信號能夠告訴你患者在說什麼,而且準確率比隨機性要高。但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爭取能夠識別出更多的單詞,準確率更高。這樣,患者將能夠真正地發現它的用處。」格雷格爾希望,患者最終將受益於這項研究成果。將來,通過一個無線設備,就可以將患者的思想轉化為計算機發音的口語語言。這些患者包括由於腦中風、葛雷克氏症以及外傷導致的麻痺症患者。「閉鎖綜合症」患者通常通過自己儘可能做出的動作與他人進行交流,如眨眼睛或輕輕地移動手部。

與格雷格爾一起共事的猶他大學研究團隊的其他成員還包括電子工程師斯賓塞-科利斯、工程學院院長理察-布朗以及神經外科學助理教授保羅-豪斯等人。論文的另一聯合作者凱-米勒是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位神經學科學家。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猶他大學研究基金會以及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贊助。

這項研究採用了一種新型的非穿透性微電極,這種電極置於大腦之上,但沒有穿透大腦。它們通常也被稱為「微電極陣列」,因為它們是用於腦皮層電圖中的體積更大的電極的微縮版,即微腦皮層電圖電極。

對於某些通過藥物治療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的癲癇症患者來說,可以通過開顱手術,將一個包含有腦皮層電圖電極的矽樹脂墊置於大腦之上數日或數周時間。這種鈕扣大小的腦皮層電圖電極不會穿透大腦,但可以檢測到反常的電行為,從而幫助外科醫生定位並移除大腦中導致癲癇發作的一小部分。

去年,格雷格爾和同事們已經發表過一篇論文,該論文證明,更小的微電極能夠「讀取」用於控制手臂動作的大腦信號。去年參與研究的一位癲癇症患者志願參與今年的新研究計劃。

由於微電極不需要穿透大腦物質,因此它們放置到大腦的語言控制區被認為是安全的。而利用穿透性電極也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在一些實驗中,通常利用穿透性電極來幫助麻痺症患者控制電腦滑鼠或操縱義肢。

腦電圖電極通常用於放在頭顱之上來記錄腦電波,但是這種電極太大,而且記錄太多的大腦信號,以致於很難將這些信號解碼為口語語言。

在新研究中,微電極被用於檢測來自大腦的微弱信號,這些信號由數千個神經元產生。兩組微電極陣列分別由16個微電極組成,每個微電極相隔一毫米。兩組微電極陣列分別置放於大腦的兩個語言區上方。第一個區域是面部運動皮層,它控制面部、嘴唇、舌頭等部位的運動,主要涉及說話的肌肉。第二個區域是威尼克區,這是人類大腦中關於語言理解功能的區域。

研究實驗共持續四天,每天一個階段,每階段一個小時。研究人員告訴癲癇症患者,當他們每一次指向患者時,患者必須要不斷重複十個單詞中的一個。通過兩組微電極陣列,研究人員將大腦信號記錄下來。每個單詞共重複了31次到96次不等。

格雷格爾介紹說,研究人員接下來通過分析每一個神經信號的不同頻率的強度變化,區別出不同單詞的大腦信號。研究人員發現,每一個口語單詞產生不同的大腦信號。他們認為,這有力地支持了如下理論,即置於大腦上的微電極可以捕捉到大腦的語言信號。

此外,科學家們還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個意外的發現。當患者重複單詞時,大腦面部運動皮層最活躍,而威尼克區則不夠活躍。但是,當患者完成上述動作受到研究人員感謝時,威尼克區則開始活躍起來。格雷格爾解釋說,這表明威尼克區與更高層的語言理解功能的關係更密切,而面部運動皮層功能則是控制面部幫助發聲的肌肉。通過利用錄自面部運動皮層的大腦信號,研究人員一個一個地區分這些單詞時,準確率最高,達到85%。而利用錄自威尼克區的大腦信號進行區分時,準確率則相當較低,為76%。

科學家們又分別選取了每組陣列16個微電極中的五個,這十個微電極在解碼來自面部運動皮層的信號時準確率是32個微電極中最高的。它們在對單詞進行二選一辨別時,準確率幾乎可以達到90%。在從十個單詞中識別一個單詞這樣更複雜、更困難的實驗中,最初每一次取得的準確率僅為28%。這一準確率儘管不夠高,但是比10%的隨機率要高。然而,當研究人員利用每一組中五個最準確的微電極進行識別時,他們發現準確率幾乎可以達到48%。

格雷格爾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問題已完全解決,我們可以回家了。它表明,這種技術具有可行性,但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直到閉鎖綜合症等疾病患者能夠真正地交流。很明顯,我們下一步計劃是,使用更大的微電極陣列,比如11*11微電極陣列,共121個微電極。我們可以做更多的陣列,可以使用更多的微電極,可以從大腦中獲取更多的數據。這意味著可以讀出更多的單詞,準確率更高。」(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利用大腦電極實現將思想直接轉化為語言!
    因為這項實驗的最終目標是將思想直接轉化為語言。在手術臺上,Mehta小心翼翼地在病人大腦的左側表面插入了一組扁平的微電極陣列,覆蓋了大腦聆聽演講和構思演講的區域。當一個人在聽心裡的聲音說他想說的話時(通常速度非常之快,所以幾乎是沒有意識的),通過偷聽他大腦灰質中的電脈衝,然後將這些信號無線傳輸到電腦解碼,電極和系統的其餘部分就將會超越「運動」和「感覺」成為第一個「大腦-計算機接口」。
  •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神經解碼器」,可以將大腦活動轉化為語言
    讀心術機器的想法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但一種能將大腦活動轉化為語言的新設備,可能是那些失去聲音功能的病人走向生命線的第一步。隨著我們記錄腦電波的能力不斷提高,以及機器學習方法使解碼過程變得越來越容易,尋找將我們的思想轉換成機器可讀信號的方法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最引人注目的用例之一是幫助那些因受傷或疾病而失聲的人重新說話。
  • 華裔教授AI解碼腦電波,大腦所想直接合成文本或語音
    3 月 30 日,《自然-神經科學》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華裔教授 Edward Chang 及同事開發的一款腦電波 AI 解碼器,能夠將大腦活動信號直接轉化為句子文本。目前一些用於大腦控制打字的腦機接口技術,其實依賴的是頭部或眼睛的殘餘非語言運動,或者依賴於光標控制以逐個選擇字母並拼出單詞,這種方式目前可以幫助癱瘓的人通過設備每分鐘輸出多達 8 個單詞。但與流程自然語言交流時每分鐘 150 個單詞的平均速度比起來,現有技術的輸出速度還是太慢了。
  •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一套新系統 直接音譯大腦信號的設備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科學家研製出的一套新系統,藉助語音合成器和人工智慧,通過監控某人的大腦活動,將其想法直接轉化成了可理解、可識別的語音。
  • 美科學家研製讀腦裝置 可將腦電波翻譯成語音
    通過繪製腦電波所對應的語音,研究小組能夠閱讀人類大腦思想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探索頻道報導,通過匹配與大腦活躍性相一致的聲音,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最新研究,可幫助我們傾聽到人們的思想。  這種新穎獨特的讀腦術意味著未來有一天通過接入大腦電子信號,可以傾聽那些無法說話人群的思想。大腦以不同的語音來表達獨特的電子活動性,通過觀看人類大腦電子活動性圖形,科學家能夠揭曉該大腦活動性所表達的單詞,這是一項重大研究,能夠「傾聽」無法說話群體的思想。
  • 美科學家研發大腦成像技術,或能解讀複雜思想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大腦成像技術,能夠識別出複雜的思想。該技術說明,複雜的思想由大腦的各個分支系統形成,且並非以語言為基礎,該研究提供的新證據顯示,每個人大腦的概念表達方式均相同,不因語言不同而改變。
  • 科學家成功將腦信號直接轉換為語音,特殊群體的福音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工程師說:他們已經創建了一個系統,可以將人類的思想轉化為可識別的語音,這不僅會改變醫學,而且還將徹底改變交流。該成果已經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大腦思維行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監視受試者的大腦活動,能夠訓練人工智慧,將思維模式轉化為可理解的句子。研究員將患有疾病或外傷的言語患者視為最早採用這項技術的使用者。
  • 你和英文自如表達之間,還差一個藍鯨在線分級口語
    語言最大的意義就是信息傳達和溝通,一口標準流利的發音、有邏輯有條理有內容、對不同生活場景和話題的自如表達,相信是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英語所能達成的狀態。如果您也是這樣的家長,不妨多多關注由藍鯨在線和中國日報21世紀英文社共同打造的藍鯨在線分級口語課。
  • 下個開創時代--當思想控制機器
    William Kochevar先生在一次事故後雙肩以下癱瘓,仍能生活自理,這一突破歸功於植入他右臂的電極,刺激肌肉。更高階的魔力在於,Kochevar可以用思想控制手臂,他運動的意圖反映在大腦中運動皮層的神經活動中;這些信號被植入他的大腦,並被處理成指令激活他手臂上的電極。
  • 大腦的語言功能
    1770年前後,把失語症描述為表象或抽象思維與語言表達符號之間聯繫能力的喪失。1825年,法國一內科醫生提出:語言功能是由額葉特異地控制;1864年,Broca提出語言表達只由一側大腦半球控制,且幾乎總在左半球,法國神經科醫生Broca是將科學天平扭向大腦功能定位側的第一人,他曾遇到一位病人,該病人能理解別人的言語,但卻自己不能說話。病人死後,Broca對其進行 解剖,發現左額葉上有損傷。
  • 意念移物"魔術"成真 癱瘓患者能用大腦操縱電腦
    意念移物"魔術"成真 癱瘓患者能用大腦操縱電腦美國兩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神經運動修復術方面取得新進展,藉助於植入大腦運動皮層的特殊裝置,幫助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用大腦操縱電腦完成某些動作,癱瘓患者藉此做到"心想事成"。     試驗     這項研究由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的利·霍赫貝格和布朗大學的約翰·多諾霍共同領導。試驗對象是3年前因脊髓損傷而四肢癱瘓、現年25歲的馬修·內格爾。
  • 腦科學日報:大腦用多久記住一個新單詞?意識解離是什麼?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和T細胞受體測序技術,對健康個體血液和腦脊液中的T細胞進行分析,然後將其與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T細胞進行比較。他們發現了各種T細胞簇,並指出了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和健康個體T細胞之間的基因表達差異。這項成果於9月18日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雜誌上。研究人員指出,該分析揭示了健康個體和神經炎症患者的腦脊液免疫環境。
  • 單詞英語口語訓練:international show(展覽會)
    單詞英語口語訓練:international show(展覽會)Show是什麼意思?當你讀到這句英語We're going to attend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show時:1) 你是否能把這句英語按照它們的英語發音流暢的有聲或無聲讀出來?2) 你是否能把這句英語「翻譯」成英語來理解其意思?3) 你是把它們翻譯成中文「參加國際展覽會」來理解嗎?
  • 備考雅思口語:留學生如何完美發音?_雅思口語_中英網www.uker.net...
    編者按:中國學生備考雅思考試,最難的就是口語,畢竟語境不同,我們難以完美發音,正在準備雅思口語考試的同學們該怎麼辦呢?1. Listen to yourself.若同學們聽不到自己的發音問題,要糾正就很難了。試著把自己說的話錄下來,並和以英語為母語人士說的對比一下。
  • 美國大腦傳感技術讓猴子每分鐘打12個單詞
    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新的大腦感知技術,可以通過讀取腦信號驅使光標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從而實現文字輸入。動物實驗顯示,新技術可將猴子的打字速度提高至每分鐘12個單詞。美國大腦傳感技術讓猴子每分鐘打12個單詞(圖片來自cnbeta)    在最新實驗中,研究人員把一個多電極陣列傳感器植入猴子大腦,它可以直接讀取負責控制移動滑鼠所需手及手臂活動的大腦區域的信號。而研究人員開發的算法可以解讀上述腦信號,並實現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光標、選擇字母鍵。研究人員訓練猴子用這種技術把所看到的文字通過意念「隔空」複寫出來。
  • 一個人如何練習英語口語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能說好英語的人肯定是單詞背的很好,都能知道每個單詞的意思,很快就能想到漢字對應的英文單詞,我不會講英語就是我翻譯得太慢了,我要練!」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會說英語的人,說英語的時候根本不會先想到漢語再翻譯成英文,而是像我們說中文一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習慣,不會考慮到句子結構,單詞語法,更不用拿單詞翻譯去造句,所以思維一旦形成,也就能習慣性的脫口而出了。當你形成了英語的語言思維模式時,你在聽說英文的時候,就存在條件反射了。
  • 練習英語口語必須牢記的8件事情 口語常出現什麼問題
    廣播的播音通常是一段英語口語。它並不是聽寫。我的建議是:在聽廣播時,不要試圖抓住個別單詞的意思,要集中注意力聽完整的句子,盡力抓住全文的意思。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根據上下文判斷新單詞的意思。要訓練自己為理解文章的意思而聽廣播,而不是為個別單詞而聽廣播。­  5.如何 避免「中國式英語」?
  • 備考雅思口語:留學生如何完美發音?
    編者按:中國學生備考雅思考試,最難的就是口語,畢竟語境不同,我們難以完美發音,正在準備雅思口語考試的同學們該怎麼辦呢?1. Listen to yourself.若同學們聽不到自己的發音問題,要糾正就很難了。試著把自己說的話錄下來,並和以英語為母語人士說的對比一下。
  • 美劇聊天常用的這7個單詞,能讓你的口語聽著很時尚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美劇聊天常用的這7個單詞,能讓你的口語聽著很時尚 2019-02-20 10:27 來源:滬江 作者:
  • 雅思口語發音完美十絕招
    還有很多提高口語能力的方法。1. Listen to yourself.如果你聽不到自己的發音問題,要糾正就很難了。試著把你將的話錄下來並和英語為母語人士將的對比一下。應對雅思口語非常有效。2. Slow down!很多英語學習者常說語速太快容易養成他們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