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研發大腦成像技術,或能解讀複雜思想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大腦成像技術,能夠識別出複雜的思想。該技術說明,複雜的思想由大腦的各個分支系統形成,且並非以語言為基礎,該研究提供的新證據顯示,每個人大腦的概念表達方式均相同,不因語言不同而改變。

這項研究由卡耐基梅隆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塞爾·加斯特(Marcel Just)領導。研究顯示,在處理「The witness shouted during the trial」(證人在庭審中叫喊起來)這句話時,大腦採用了由42個「含義單元」(meaning components,又稱「語義特徵」(semantic features))構成的「字母表」,其中包含角色、規模、社交互動和身體活動等特徵。每種信息都由不同的大腦系統進行處理。該程序可測定每個大腦系統的活躍程度,從而判斷出受試者正在思考什麼類型的問題。

「人腦的重要優勢之一便是能夠將單個概念整合為複雜思維,不僅能想到『香蕉』,還能想到『我喜歡在晚上和朋友們一起吃香蕉』。」加斯特博士說道,「我們終於找到了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信號識別複雜思想的方法。我們發現思維和大腦激活規律之間存在聯繫,並以此獲悉思維究竟為何物組成。」此前由加斯特博士及其團隊開展的研究顯示,大腦在想到熟悉的事物時(如香蕉或錘子),對應的激活規律便涉及我們用來和這些物體打交道的大腦系統。

研究人員招募了七名成年受試者,讓他們思索239個不同的句子,並用計算機模型評估大腦的激活規律與每個句子的「含義單元」之間的關聯。通過這種方式,該程序成功解讀出了第240個句子的「含義單元」。接著,研究人員對這240個句子的順序進行調換,輪流將某個句子剔除、作為最後的測試句,這個過程名叫交叉檢驗(cross-validation)。最終,該程序能以87%的準確度、成功預測出第240個句子的含義單元,雖然它從未接觸過對應的大腦激活規律,該模型還能反向運行,在僅知道某個句子的「含義單元」的情況下,預測出相應的大腦激活規律。

「我們的方法克服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局限,可將時間相近的大腦活動釋放的信號融合在一起,如閱讀句子中相繼出現的兩個單詞等。這使得我們首次能解讀出包含多個概念在內的複雜思想。接下來,我們也許將致力於解讀受試者思考的主題,如判斷TA是在思考地質學還是玩滑板。我們正努力繪製人腦中各類知識的思維圖譜。」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HD-DOT成像技術,研究嬰兒大腦活動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HD-DOT成像技術,研究嬰兒大腦活動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25 15:10:56
  • 日本邁出「捕夢」第一步 研發新技術解讀人腦
    2007年6月,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接口」術,讓機器在捕獲人腦意念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給「石頭剪子布」遊戲參與者的大腦「解碼」,並將數據輸給機器人,讓它的手做出相應手勢,即藉助新型儀器和軟體來「讀懂」人的思想,然後指揮機械手選擇做出石頭、剪刀或者布的形狀——這簡直就是一個受玩家思想控制的機器人。
  • 美研發腦電波「翻譯」設備 「入侵」霍金大腦解讀思維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24日報導,目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正在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合作,試圖利用一種名為iBrain的腦神經設備來「解讀」失語病患的腦電波,並通過電腦同他們進行交流。在過去的近30年中,霍金因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而喪失了語言能力,他一直利用電腦語言合成器來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
  • 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繪製驚人大腦圖像(圖)
    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傑夫-裡奇特曼繪製的大腦3D圖像,展現大腦細胞間的神經連接科學家表示大腦3D圖像讓他們第一次窺探到大腦的運轉機制  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大腦內的神經連接雜亂無章
  • 美媒:大腦數據能解讀情緒 或有助治療抑鬱症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大腦數據能夠解讀情緒,有可能治療抑鬱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10日報導,能從大腦數據中解碼情緒麼?這一直都很難實現,部分因為支撐情緒的大腦區域有很多,而且情緒本身就很複雜。
  • 大腦,很複雜!
    一些神經科學家認為,正是大腦的解剖結構,也就是無數神經纖維的存在,才使得所有這些功能成為可能——大腦的「電線」通過精心設計的神經網絡連接起來,從而產生驚人的能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似乎意味著一旦科學家能繪製出神經纖維及其連接圖,並記錄下它們在實現高級功能(比如視覺)時的脈衝時間,就應該能夠理解大腦是如何幫助人們看見外部世界的這個問題。
  • 科學家運用FMRI技術解讀人類情感世界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6月19日報導,最新FMRI技術讓神經學研究充滿生機。由美國卡內基米隆大學Karim  Kassam教授領頭進行的一項研究破解了解讀人類情感的密碼。科學家通過FMRI技術,可實時跟蹤測試者的大腦活動,解讀他們的情感世界。
  • 美科學家打造「讀腦機」(圖)
    據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爾特大學神經學家們披露,他們已經能夠通過掃描儀監控人類大腦中的微妙生理變化,「偷窺」人類的夢境!  「我們看到了你的思想!」  據悉,美國科學家正在試圖發明一種「讀腦機器」,通過一種大腦掃描技術解開人類夢境的秘密。
  • 運動中也能檢測大腦?基於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慧創醫療」推出...
    大腦依託於一個由神經突觸聯結而成的神經元網絡,其中還包含了百億級神經元和百萬億級神經突觸。大腦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是我們人體的「總開關」,而如何去認識、觀察大腦則不得不藉助專業儀器與技術。腦成像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技術,其為神經科學家提供幫助理解腦特定區域與其功能之間的關係,對受神經疾病影響的腦區進行定位,發明新方法治療腦部疾病。
  •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中取得系列進展。第一項研究工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費鵬團隊合作完成,開發出基於多幀重構提高雙光子成像軸向解析度的方法。與傳統雙光子成像相比,該方法對成像軸向解析度和信噪比均提升超過3倍。
  • 美研發切倫科夫冷光成像技術診治癌症
    據文章作者介紹,新技術有望幫助人們診治癌症和其他疾病,以及更快和更有效地開發放射性藥物。       研究負責人、斯隆-凱特靈紀念癌症中心教授簡·格林姆博士表示,新型多通道顯影劑和技術屬於醫學成像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它可能為新的光學成像進入臨床應用開闢新途徑。格林姆小組認為,自己的研究屬於那些首次探討將切倫科夫輻射應用於醫學成像的工作。
  • 人類的大腦——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大腦僅佔我們總體重的2%,但內部擠塞著大約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周圍有由18萬公裡長的纖維連接著的萬億個突觸。大腦是一臺巨大的生物超級計算機。大腦中的細胞使用電信號進行通信。神經元的細胞體及其連接包含在灰質中,灰質消耗了輸送到大腦的94%的氧氣。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是一個脂肪纖維網絡,稱為白質。當信號到達神經細胞末端時,微小的化學信號包會溢出到周圍的神經元上。 這些稱為突觸的連接允許消息從一個單元傳遞到下一個單元。
  • 美陸軍技術聯盟推進認知神經科學發展
    為加速搶佔這一新興科技制高點,美陸軍早在2010年5月即著手組建「認知與神經工程學協作技術聯盟」(CaN CTA,下稱技術聯盟),匯聚美陸軍研究實驗室頂級科學家、世界一流的研究團隊和經驗豐富的行業合作夥伴,開展真實作戰任務環境下人腦功能機制研究,旨在增強高負載動態信息條件下的個體和群體協同作戰能力。
  • 大腦信號能轉化成口語單詞 幫助患者表達思想
    一位癲癇症患者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圖,圖片顯示兩種電極的位置分布情況。一種電極是傳統的腦皮層電圖電極(黃色),用於定位癲癇發作的源頭,從而幫助醫生進行手術。紅色的則是兩組實驗用微腦皮層電圖電極,每組陣列包括16個微電極,用於讀取來自大腦的語言信號。
  • 北大研發了一款能佩戴在小白鼠頭上的「微型顯微鏡」,腦洞有多大?
    ,包含了百億級神經元和百萬億級的神經突觸,這些複雜卻精密的連接是思想的源起。為了讓實驗者更好的操作,研發團隊設置了一站式顯微成像平臺,平臺本身既是雙光子顯示鏡,也能對小鼠行為學進行觀測並採集接收螢光信號。雙光子激發與單光子激發相比,具有更好的光學斷層、更深的生物組織穿透等優勢,橫向解析度達到 0.65μm。
  • 反恐時代測謊有新招 美國科學家研發4種最新技術
    2001年「9·11」以後的五年裡,美國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一直在靜悄悄地尋找測謊技術。儘管精確的數字還是國家機密,但是人們相信,已經有幾千萬到幾億美元的資金被投入到了測謊技術上面。已知的技術包括:用紅外線熱成像設備研究人的眼睛,用掃描器「透視」人的大腦,用傳感器從遠距離發現一個說謊的人,還有訓練一些分析家緊緊盯住人臉上不自覺的顫動,因為這種顫動往往會伴隨謊言產生。
  • TEM:控制飲食的大腦功能成像研究
    近日,Cell Press出版社的journal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刊登的一則有關人類大腦成像新的研究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人數急劇增加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由於高熱量食物被大力宣傳以及這些食物可方便獲得。
  • 大腦把記憶存在哪兒了?技術複雜 但原理很簡單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一個神經元,只有在出現天行者盧克(Luke Skywalker,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角色)的圖片,或者計算機屏幕上顯示他的名字,以及播出由計算機合成的名字讀音時放電。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直接記錄單個神經元的放電情況,就可以實現這類觀察研究。另外一些更常用的技術,例如大腦功能成像技術,可以觀察受試者在執行一個特定任務時整個腦區的活動情況。
  • Science:人類「大腦計劃」研究獲重大突破!SCAPE技術有望在3D模式...
    2020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神經性疾病和卒中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創新性的工具,其能幫助研究人員在3D模式下觀察並分析大腦的神經活性。
  • 科學家或能利用通過大腦掃描來預測人們的智力
    2018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經撒謊說自己很聰明智商很高,那麼是時候坦白了,如今科學家們就能通過對你的大腦進行掃描來判斷你到底是否真像所說的那麼聰明了。實際上,更準確地說,科學家們自己並不會觀察你的大腦掃描結果,而是藉助一種機器學習的算法來對人們的大腦進行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