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運用FMRI技術解讀人類情感世界

2021-01-12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6月19日報導,最新FMRI技術讓神經學研究充滿生機。由美國卡內基米隆大學Karim  Kassam教授領頭進行的一項研究破解了解讀人類情感的密碼。科學家通過FMRI技術,可實時跟蹤測試者的大腦活動,解讀他們的情感世界。

解讀人類情感世界

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大腦成像技術,有望解開大腦灰質之謎。早在去年,科學家就運用FMRI技術測得了人類夢見的東西,然而先前的研究並不能得出人類的情感活動。由美國卡內基米隆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第一次運用FMRI技術描繪出了人類情感分布圖。

「情感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一直是科學界難以攻克的一個難題。」Karim Kassam教授說。如果想知道一個人的感受,一般就只能直接問那個人了。但是很多情況下,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而羞於啟齒,所以問了也是白問。

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一組測試者先分別盯著一些跟情感相關的詞組,如生氣、噁心、羨慕、害怕、高興、性興奮、驕傲、悲傷和羞愧,然後進入相應的情感狀態。他們的大腦活動將由FMRI掃描,然後用電腦模擬。根據這些掃描,電腦可以準確地得出被測試者的情感。每種情感基本上都有一種獨特的神經信號,根據這些被測試者提供的掃描,電腦還可以測試其他沒有參與測試的人的情感。

這項研究吹響了客觀測定情感的號角。「我們發現積極的情感活動模式和消極的情感模式有很大的區別。」Kassam說。研究人員通過建立一個大腦情感模型可以洞悉人類所有的情感活動。而在這些情感中,性興奮的神經信號最最為特別。(實習編譯:羅丹 審稿:陳薇)

相關焦點

  •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學習資源匯總
    q=fmri&t=&u=簡介:這裡存在大量的學習資源,包括fMRI資料,但是請認準資源的可靠性。4、eegfmri的博客網址:http://blog.sina.com.cn/eegfmri簡介:這裡是西南大學雷旭老師的博客,這裡記錄了EEGfMRI的相關學習內容
  • EEG-fMRI 融合技術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eeg-fmri: an introductory review.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8), 6053-6060.
  • 探秘情感機器人
    作者 | 胡珉琦新一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剛剛過去,在人工智慧最前沿技術、產品、應用和理念的展示之下,超級智能時代何時才會到來的問題始終縈繞在人們的心裡。從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到會「思考」,直至有「情感」,AI 一路進化,能否真的配得上人們對未來的期待?
  • 科普:顯微鏡下的更小世界——解讀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科普:顯微鏡下的更小世界——解讀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8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從光學顯微鏡到能探知納米世界的超分辨顯微鏡,人類已可以追蹤細胞內的活動。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科學研究突破了以往物體觀測尺寸的界限,使人類得以研究更微小的世界。
  • 新課標專家解讀|高中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界定
    高中通用技術新課標解讀系列技術是指從人類需求出發,秉持一定的價值理念,運用各種物質及裝置、工藝方法、知識技能與經驗等,實現一定使用價值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力提高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形式。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正如同著名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杜伯克所說:「人類的DNA序列是人類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這一序列息息相關,包括癌症在內的人類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揭示生命奧秘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繼曼哈頓原子計劃
  • 當人工智慧變成音樂家,人類還能否守住藝術與情感的最後高地?
    音樂向來被認為是最能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偉大的作曲家被認為擁有一種神聖的靈感與技藝。看似冰冷的新技術在這個領域總會遭遇激烈的抵抗。不過,當人工智慧開始運用於音樂創作後,類似的擔憂變得比當年更加強烈了。人工智慧可以創作出打動心靈的優美樂曲,這種想法讓許多人感到害怕。人們不禁會問:有朝一日它會取代人類作曲家嗎?它能寫出比人類更好的音樂嗎?
  • 宇宙的情感世界:走進最初的文明,探索人類的本源
    其實但這都不影響,我們對宇宙的情感其實都是我們的情感世界裡的事,與它關係不關係無關重要。,就等同於我們的世界裡的小螞蟻,或微生物群的世界裡一樣。假如這樣理解的話,我真的關注過螞蟻的世界及研究過呢!其實宇宙到底是不是有生命的載體,還是也是和我一樣帶有情感及生命人的特徵呢?從小到大,都可以從中洞察這一切!
  • 人類情感的含義,以及必須情感存在的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我們只能控制,控制著不好的情感在適當的時間發洩,不適當的時間就收起來。大多練就收放自如的我們是痛苦過的吧,不然誰會收起自己所有的情緒呢?我們都不會,從來到這個世界肆無忌憚的哭泣開始,我們就註定要用一輩子來學會收斂。
  • 中國網絡文學走向世界:不斷順應人類對情感體驗的新需求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類情感(包括感覺、情緒、情感)是人類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處理個體生存發展面臨的各種信息,以做出有效應對。情感是生命存在與表達的方式,是精神世界的主要構成物。人類為了變得更聰明,進化出豐富的情感。人類個體的生存、發展與繁育後代,需要強勁的、時刻運行著的感覺、情緒和情感活動。為了驅動人類及時掌握世界與自身生命的最新狀態,人類產生了情感的獵奇機制。
  • 宮崎駿:用人類的情感去塑造角色
    「製作動畫意味著創造一個虛幻的世界,一個能撫慰精神的世界,撫慰那些絕望而沮喪的心靈,撫慰那些被現實的鋒利稜角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人們。」——宮崎駿但宮崎駿並不是固守成規的動畫師,他製作動畫電影的手法,專注於角色的複雜情感,而不是創造令人啼笑皆非的卡通形象。他的目標不是以居高臨下的口吻給孩子講道理,而是去製作電影,讓所有人都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的境況。
  • 美科學家運用肺晶片技術研究氯氣暴露損傷治療方法
    美國人類與公共事務部下設的生物醫藥高級研發局近期宣布資助賓夕法尼亞大學兩個實驗室及相關科學家開展基於肺晶片技術的氯氣損傷模型及治療方法研究。氯氣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當做化學武器使用,之後被禁止使用,但即便如此,敘利亞內戰中有被再次使用。同時,它也是一種常見的工業氣體,一旦發生洩漏可能是致命的,目前尚沒有針對氯氣吸入後造成損傷的有效治療方法。
  • 韓國人繪製出最連續人類基因圖譜,解讀基因的奧秘
    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正如同著名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杜伯克所說:「人類的DNA序列是人類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這一序列息息相關,包括癌症在內的人類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揭示生命奧秘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繼曼哈頓原子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第三大科學計劃,被譽為「達爾文以後意義最為重大的生物學發現」。
  • 從視覺美學、故事結構、情感呈現解讀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的魅力
    在當下以CG3D技術來呈現的動畫主流中,《海洋之歌》卻以2D動畫的技術來呈現,被譽為「一股清流」的同時,獲得了各路觀眾的一致狂贊,奇蹟般的零差評。影片講述的故事是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妹妹西爾莎的到來、媽媽的消失,一切都變了。直到西爾莎六歲生日,奶奶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
  • 人類圖個案分析:運用【人類圖】更清晰的了解認識自己和他人
    = 你的人類圖會顯示你的人際關係動態,幫助你了解自己與別人相處時,彼此如何吸引、產生共鳴和發生衝突。你與外界建立關係,互動的行為模式。= 輪迴交叉:意味你此生的的使命,也就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你所擁有的通道,是你與生俱來的天賦才能。
  • 首屆情感AI大會:當人工智慧理解並具備人類感情時……
    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羅莎琳德·皮卡德發表了一篇題為「情感計算」的文章,這一領域開始興起,並催生出同名新學科,情感人工智慧由此衍生而來。情感AI的目標是什麼?通過機器理解、複製和模擬人類情感。情感計算和情感AI融合了許多技術和應用領域。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情感計算團隊「旨在彌合人類情感與計算技術之間的鴻溝」。
  • 2020年三大新興技術,任何一項都足以改變世界,造福人類!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那就是學無止境,在人類存活在這個地球上地那一刻,就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化,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人類成為了世界上最聰明的生物,學會了使用工具,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科技成果,不斷的改變這個世界。
  • EmTech China為你解讀下個十年
    隨著全球人口的膨脹和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對世界環境產生的影響也刻不容緩。對於人類的未來會產生哪些可見的影響?而中國最為世界上的能源消費大國,應扮演何種角色呢?Armstrong教授將在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為我們描繪未來能源的藍圖。
  • 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操縱微觀世界進化能力的突破
    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蘆俊文) 8日,由上海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操縱微觀世界進化能力的突破」活動在滬開講。
  • 被拍攝下的「情感」 科學家揭人體能量場奧秘
    「克裡安照相術」與人體能量上個世紀,塞米楊·克裡安(Semyon Kirlian)和他的妻子發現了一種技術,叫「克裡安照相術(Kirlian Photography)」。這種照相術能夠將人體發出的能量拍攝下來。現代生物光子學的研究表明,人體能夠自發地發出電子和光子,產生肉眼看不見的輝光。科學家把人體發出的電子和光子,視為人體能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