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火星(二)

2020-12-06 網易科技

火星上曾有過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圖),十分清楚地證明了許多地方曾受到侵蝕。在過去,火星表面存在過乾淨的水,甚至可能有過大湖和海洋。但是這些東西看來只存在很短的時間,而且據估計距今也有大約四十億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過而形成的。它是由於外殼的伸展和撞擊,伴隨著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為含碳的巖石。但由於缺少地球的板塊運動,火星無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氣中,從而無法產生意義重大的溫室效應。因此,即使把它拉到與地球距太陽同等距離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溫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為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但它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盆地的最深處可高達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頂端卻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爾整月席捲整顆行星的颶風和大風暴。火星那層薄薄的大氣層雖然也能製造溫室效應,但那些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溫度,比我們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兩極永久地被固態二氧化碳(乾冰)覆蓋著。這個冰罩的結構是層疊式的,它是由冰層與變化著的二氧化碳層輪流疊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華,留下剩餘的冰水層。由於南部的二氧化碳從沒有完全消失過,所以我們無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層下是否也存在著冰水層(左圖)。這種現象的原因還不知道,但或許是由於火星赤道面與其運行軌道之間的夾角的長期變化引起氣候的變化造成的。或許在火星表面下較深處也有水存在。這種因季節變化而產生的兩極覆蓋層的變化使火星的氣壓改變了25%左右(由海盜號測量出)。

但是最近通過哈博望遠鏡的觀察卻表明海盜號當時勘測時的環境並非是典型的情況。火星的大氣現在似乎比海盜號勘測出的更冷、更幹了(詳細情況請看來自STScI站點)。

海盜號嘗試過作實驗去決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結果是否定的。但樂觀派們指出,只有兩個小樣本是合格的,並且又並非來自最好的地方。以後的火星探索者們將繼續更多的實驗。

火星任務

1976年,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登陸器分別在火星上降落,並在降落的過程中,測量了大氣溫度的分布情況、火星大氣壓的情況。火星上有乾涸的河床,有流水衝擊的特徵,這表明在過去有過大量的水。海盜號飛船的分析結果表明火星大氣和表層物質中沒有有機分子存在。攝像機監視結果也表明火星上沒有生命活動的跡象。因此我們也許可以下結論說,火星表面現在可能沒有生命,如果更嚴格的說,是沒有與地球上類似的生命。人們不僅對火星感興趣,也對火星的兩個衛星感興趣。在1988年,7月7日和7月12日,前蘇聯發射了火衛飛船1號和2號繞火衛一飛行並著陸。

到最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可望在下世紀初直接登上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徹底弄清火星生命問題。因為它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在人類踏上火星之前,將進行一系列的準備。

1993年美國「火星觀察者」探測器在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之後,與地球失去聯繫,導致計劃失敗。1996年12月,美國又發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測器,經過7個月的星際飛行,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著陸。火星探路者攜帶了一個六輪小車,可以在火星的表面漫遊,因而叫做火星漫遊者,價值2500萬美元。它分析了火星巖石和土壤。照片證實了海盜號的結論,火星上曾發生過大洪水。

1996年11月美國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在繞火星的軌道上研究火星表面、大氣和磁場的情況。它還向地球發射無線電波,經過火星大氣後到達地球,由此了解火星大氣的溫度、引力和化學組成。 1999年1月3日,「火星極地著陸者」發射成功。然而,在飛行了11個月並登陸到火星上以後,就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宣告了這次航天活動的失敗。此後發射的火星氣候觀測器也遭失敗。2001年,美國又發射了「火星奧德賽」探測器,現已成功抵達火星並成功進入環火星軌道。

歐洲空間局計劃於2003年發射「火星快車」探測器考察火星,這標誌著歐洲空間局在行星探測方面跨入了新紀元。它將由軌道器和著陸器組成。軌道器上有一個著陸器通信包用於支持國際上在2003年至2007年間開展的火星探測活動。

紅色戰神——火星

火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四顆。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顆引人注目的火紅色星,它緩慢地穿行於眾星之間,在地球上看,它時而順行時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變化,最暗時視星等為+1.5,最亮時比天狼星還亮得多,達到-2.9。由於火星熒熒如火,亮度經常變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而在古羅馬神話中,則把火星比喻為身披盔甲渾身是血的戰神「瑪爾斯」。在希臘神話中,火星同樣被看做是戰神「阿瑞斯」。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由於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鐵就生成了一層紅色和黃色的氧化物。誇張一點說,火星就像一個生滿了鏽的世界。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可達上百攝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溫度可達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氣。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約佔95%,還有極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徑為3395公裡,是地球的一半, 體積不到地球的1/6,質量僅是地球的1/10。 火星的內部和地球一樣,也有核、幔、殼的結構。

火星的自轉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晝夜比地球上的一晝夜稍長一點。火星公轉一周約為687天,火星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的兩年。

火星有兩個衛星。靠近火星的一個叫火衛一,較遠的一個叫火衛二。由於火星在希臘神話中被看做是戰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學家以阿瑞斯的兩個兒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兩顆衛星。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達州石雕"九大行星"排錯位 火星冥王星換位引吐槽
    「九大行星」排列錯誤,「火星」「冥王星」換位引網友吐槽  近日,達州網友反映,濱河路段石雕「九大行星達州濱河路作為一處公共場所,路段中「九大行星」的放置,此處應該為火星。其他順序都是按照太陽系九大行星排列,唯獨把火星和冥王星位置對調。這麼明顯的錯誤會不會太有損達州形象了?是疏忽還是確實沒有文化?」並配有三張圖片,用紅色圈出了錯誤行星。  微博發出了引發了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表示:「冥王星已經不是行星了,是矮行星。」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因此,從「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就不難理解了。九大行星新定義2006年國際天文大會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一是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九大行星火星編輯火星英文名:Mars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國古代又稱熒火,因為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 九大行星名字的由來
    在第5世紀,水星實際上被認為成二個不同的行星,這是因為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中國古代則稱水星為「辰星」。     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古希臘人稱為阿佛洛狄特,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
  • 九大行星中英對照
    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
  • 「九大行星」下崗「八大行星」歸位(圖)
    華西城市讀本訊(見習記者劉姣 攝影報導)日前,本報以《達州濱河路石雕「鬥轉星移」亂擺譜》報導了達州濱河路「九大行星」排列錯誤,「火星」「冥王星」換位引網友吐槽。對此,大多在濱河路遊玩的大爺大媽表示不太懂得天文知識,覺得相關部門擺列應該是經過斟酌的。
  • 九大行星:木星(二)
    該熱量的產量是由開爾文-赫爾姆霍茲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壓縮)。(木星並不是像太陽那樣由核反應產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內部溫度不夠引起核反應的條件。)這些內部產生的熱量可能很大地引發了木星液體層的對流,並引起了我們所見到的雲頂的複雜移動過程。土星與海王星在這方面與木星類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則不。 木星與氣態行星所能達到的最大直徑一致。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會決定,由於冥王星過小(比月球還小),「開除」了冥王星在太陽系行星中的「星籍」。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九大行星的英文單詞速記
    在英語國家裡,小孩子們用這句話來記住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名字以及它們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這句話中每個單詞打頭的字母,你就會發現,這句話的確可以幫助你來記住九大行星的名字和它們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叫做Mercury 水星,V是Venus 金星,E是Earth 地球,M是Mars 火星,J是Jupiter 木星,S是Saturn 土星,U是Uranus 天王星,N是Neptune 海王星,最後P是Pluto 冥王星。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 降為矮行星·網易探索頻道
    引子: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義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現在太陽系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    不再存在的「九大行星」資料
  • 九大行星:火星
    ,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參數:軌道半長徑: 22794萬 千米 (1.52 天文單位)公轉周期: 686.98 日平均軌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軌道偏心率: 0.093軌道傾角: 1.8 度行星赤道半徑: 3398 千米質量(地球質量=1): 0.1074
  • 盤點太陽系最神秘的九大行星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太陽系的九大謎團。 2、最像地獄般的行星——金星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巖石行星過冷或過熱。過冷卻的金星為什麼會像地獄一樣變熱,是太陽系中唯一反方向公轉的行星,這一點無法解釋。比這個地球稍微小一點的行星被濃密的雲包圍著,金星表面不僅是颶風,還是世界上噴發的火山。金星沒有受到磁場保護,但是太陽風沒有把大氣吹走,這個行星的謎團比火星還多。
  • 太陽系九大行星英文的起源趣談
    墨丘利對應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Hermes):赫耳墨斯是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墨丘利(Mercury),九大行星中的水星. 赫爾墨斯商業、發明、靈巧之神,盜賊的保護神,也是眾神的信使、書吏及報信者. 他是宙斯最忠實的信使,為宙斯傳送消息,並完成宙斯交給他的各種任務。他行走敏捷,精力充沛,多才多藝。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出現 暫被稱為「X星」
    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會決定,由於冥王星過小(比月球還小),「開除」了冥王星在太陽系行星中的「星籍」。
  •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 鼎心人類圖專業知識
    我們講講九大行星中的水星,金星,火星。它們在人類圖中顯示於「行星表」所列出的行星符號裡。
  • 昔日的九大行星,如今變成八大行星,冥王星被踢出冤不冤?
    ,這九大行星分別是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金木水火土肉眼就可以觀察得到。然而在2006年的時候,國際天文聯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將冥王星劃出九大行星的行列。那麼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連線北京天文館館長
    8月24日晚在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上,來自各國天文界權威代表投票通過聯合會決議,今後原來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將不再位於「行星」之列,而屬於矮行星。原九大行星除冥王星外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個行星依然被稱為「行星」;在20世紀之後陸續發現的冥王星、穀神星、齊娜星被稱為「矮行星」。  按照新定義,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形);並可以清空自身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叫「行星」,「就現在的觀測看,只有八大行星滿足這些定義」朱進說。
  • 太陽系九大行星將變 「十二大」?(組圖)
    16日,一份決議草案提出把太陽系行星由目前的9顆擴充至12顆,天文學家們將於24日對該草案進行表決。一旦該草案獲得通過,全世界中小學使用數十年的教科書將被改寫,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將成為歷史。屆時,按照距離太陽的從近到遠,太陽系的新「十二大行星」將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卡戎以及齊娜。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多可怕?
    九大行星的誤會19世紀,七大行星板上釘釘,而海王星在太陽系內處於核心位置,但人類尚未觀察到它。因為它並非恆星,不會主動發光,向我們發出示好的信號,人類難以察覺。此時,愛因斯坦尚未出生,《廣義相對論》描繪引力還需等待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