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火星

2020-11-26 網易科技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參數:

軌道半長徑: 22794萬 千米 (1.52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686.98 日

平均軌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093

軌道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徑: 3398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釐米

自轉周期: 1.026 日

衛星數: 2

公轉軌道:離太陽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單位)

火星(希臘語: 阿瑞斯)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生」。(趣記:在希臘人之前,古羅馬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徵)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於火星。

火星在史前時代就已經為人類所知。由於它被認為是太陽系中人類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說家們的喜愛。但可惜的是那條著名的被Lowell「看見」的「運河」以及其他一些什麼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們一樣是虛構的。

第一次對火星的探測是由水手4號飛行器在1965年進行的。人們接連又作了幾次嘗試,包括1976年的兩艘海盜號飛行器(左圖)。此後,經過長達20年的間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號終於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圖)。

火星的軌道是顯著的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3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218K(-55℃,-67華氏度),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華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華氏度)的跨度。儘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積卻相當於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環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著與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環狀高地(左圖)。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組成。這些平原的形成過程十分複雜。南北邊界上出現幾千米的巨大高度變化。形成南北地勢巨大差異以及邊界地區高度劇變的原因還不得而知(有人推測這是由於火星外層物增加的一瞬間產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學家開始懷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這個疑點將由「火星全球勘測員」來解決。

火星的內部情況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況資料和有關的大量數據來推斷的。一般認為它的核心是半徑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質組成;外包一層熔巖,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層是一層薄薄的外殼。相對於其他固態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較低,這表明,火星核中的鐵(鎂和硫化鐵)可能含帶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躍的板塊運動;沒有跡象表明火星發生過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皺山系的地殼平移活動。由於沒有橫向的移動,在地殼下的巨熱地帶相對於地面處於靜止狀態。再加之地面的輕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們卻未發現火山最近有過活動的跡象。雖然,火星可能曾發生過很多火山運動,可它看來從未有過任何板塊運動。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達州石雕"九大行星"排錯位 火星冥王星換位引吐槽
    「九大行星」排列錯誤,「火星」「冥王星」換位引網友吐槽  近日,達州網友反映,濱河路段石雕「九大行星達州濱河路作為一處公共場所,路段中「九大行星」的放置,此處應該為火星。其他順序都是按照太陽系九大行星排列,唯獨把火星和冥王星位置對調。這麼明顯的錯誤會不會太有損達州形象了?是疏忽還是確實沒有文化?」並配有三張圖片,用紅色圈出了錯誤行星。  微博發出了引發了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表示:「冥王星已經不是行星了,是矮行星。」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因此,從「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就不難理解了。九大行星新定義2006年國際天文大會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一是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九大行星火星編輯火星英文名:Mars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國古代又稱熒火,因為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 九大行星:火星(二)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為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但它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盆地的最深處可高達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頂端卻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爾整月席捲整顆行星的颶風和大風暴。
  • 九大行星中英對照
    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
  • 「九大行星」下崗「八大行星」歸位(圖)
    華西城市讀本訊(見習記者劉姣 攝影報導)日前,本報以《達州濱河路石雕「鬥轉星移」亂擺譜》報導了達州濱河路「九大行星」排列錯誤,「火星」「冥王星」換位引網友吐槽。對此,大多在濱河路遊玩的大爺大媽表示不太懂得天文知識,覺得相關部門擺列應該是經過斟酌的。
  • 九大行星名字的由來
    地球是太陽系中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現代科學目前確證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齡估計大約有45億年(4.5×109)。在行星形成後不久,即捕獲其惟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類。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九大行星的英文單詞速記
    在英語國家裡,小孩子們用這句話來記住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名字以及它們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這句話中每個單詞打頭的字母,你就會發現,這句話的確可以幫助你來記住九大行星的名字和它們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叫做Mercury 水星,V是Venus 金星,E是Earth 地球,M是Mars 火星,J是Jupiter 木星,S是Saturn 土星,U是Uranus 天王星,N是Neptune 海王星,最後P是Pluto 冥王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 鼎心人類圖專業知識
    我們講講九大行星中的水星,金星,火星。它們在人類圖中顯示於「行星表」所列出的行星符號裡。
  • 昔日的九大行星,如今變成八大行星,冥王星被踢出冤不冤?
    ,這九大行星分別是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金木水火土肉眼就可以觀察得到。然而在2006年的時候,國際天文聯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將冥王星劃出九大行星的行列。那麼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 太陽系九大行星將變 「十二大」?(組圖)
    16日,一份決議草案提出把太陽系行星由目前的9顆擴充至12顆,天文學家們將於24日對該草案進行表決。一旦該草案獲得通過,全世界中小學使用數十年的教科書將被改寫,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將成為歷史。屆時,按照距離太陽的從近到遠,太陽系的新「十二大行星」將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卡戎以及齊娜。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多可怕?
    九大行星的誤會19世紀,七大行星板上釘釘,而海王星在太陽系內處於核心位置,但人類尚未觀察到它。因為它並非恆星,不會主動發光,向我們發出示好的信號,人類難以察覺。此時,愛因斯坦尚未出生,《廣義相對論》描繪引力還需等待60年。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會決定,由於冥王星過小(比月球還小),「開除」了冥王星在太陽系行星中的「星籍」。
  • 比較一下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與大小(文章回放:2020,11,11.)
    比較一下九大行星與大陽的距離和大小      陳祖驥      我們知道,大陽系的九大行星(依離大陽近到遠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九大行星和太陽,它們間的距離和大小都是天文數字,看起來有奌繁,如果把它們之間的距離和大小按比例列出來,看起來就簡單明暸得多。
  • 冥王星為什麼被排除九大行星
    2、直徑大於1000公裡,冥王星的直徑稍稍大於這個標準,也就成為了第九大行星。    隨著科學快速發展,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12顆和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星體,有些比冥王星還要大些,如果再把冥王星作為九大行星之一明顯說不過去了,而且此次天文大會上又更改了行星的定義,下面引用一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議用下述方式來定義行星和太陽系的其他天體     [1] 行星(planet)是一個具有如下性質的天體(a)有足夠的質量以其自身引力克服剛體應力而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
  • 太陽系九大行星英文的起源趣談
    墨丘利對應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Hermes):赫耳墨斯是希臘奧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羅馬名字墨丘利(Mercury),九大行星中的水星. 赫爾墨斯商業、發明、靈巧之神,盜賊的保護神,也是眾神的信使、書吏及報信者. 他是宙斯最忠實的信使,為宙斯傳送消息,並完成宙斯交給他的各種任務。他行走敏捷,精力充沛,多才多藝。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金星、地球、火星而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於2006年8月24日被定義為「矮行星」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主要是因為它不符合天文學們對行星的最新定義!冥王星的行星命運就是這麼離奇,人們一開始在強烈的湊夠九大行星的願望中,把它列入了行星的行列,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科學新聞。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 降為矮行星·網易探索頻道
    引子: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義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現在太陽系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    不再存在的「九大行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