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飛行,回收小行星樣本究竟有多複雜,這需要太空飛行器全自動算法

2020-08-16 宇宙與科學

太空中的寶藏

龍宮小行星

其實就像地球上的石頭一樣,太陽系也有很多「石頭」,或者說漂浮著的大鐵塊,數十億年來它們一直在宇宙中飛來飛去,雖然小行星的數量很多,但是它們井然有序,擁有自己的軌道。小行星和月球,火星一樣,都是科學家們目前最想要了解的天體。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小行星蘊含著太陽系演化的奧秘,另外,小行星還蘊含有地球生命起源的秘密,而一些金屬小行星還蘊含有無限的經濟價值。無論從科學研究角度來說,還是從未來經濟利益角度來看,小行星對我們來說都十分重要,現在,在宇宙中漂浮的「石頭」又讓我們明白了宇宙的神奇。

一提到小行星,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小行星撞地球,然後所有生命被毀滅……其實剛才我們也說到了,小行星的數量雖然多,但是它們都擁有自己的軌道,而且月球和木星也幫了我們的大忙。另外天文學家們擁有小行星觀測網絡,他們一直在注視著每一個進入月球軌道,或者說在小行星帶運行的小行星。不過居安思危可不能只用想的,一方面,我們正在著手如何抵禦小行星帶來的威脅,比如重定向實驗和一些軌道偏移實驗,另一方面,我們注視到了小行星對人類的重要意義,科學探索將從此刻開始。

日本宇航局隼鳥二號和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

如何探索小行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探索小行星呢?在探索月球或者火星的時候,我們需要發射探測器在其軌道運行或者直接著陸。而科學家們也可以發射小行星探測器過去和小行星並肩飛行,趁著小行星不注意(調整軌道,自動化部署等方法),在其表面著陸然後收集一些樣本。大家可能想,這麼一個土塊有什麼可探索的?沒有磁場,也沒大氣,未來在小行星表面定居也不方便,還不如探索火星來的實在。其實科學就是無止境的挑戰,在小行星上著陸收集樣本然後返回地球,這些步驟看著很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非常的難……科學家們也是為了進一步挑戰與了解。

日本宇航局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將會在年底返回地球,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小行星探測任務了,接下來我們將以隼鳥二號和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為例,來看看這兩個探測器如何探索並收集小行星樣本,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複雜的太空任務類型了。

隼鳥二號著陸器MASCOT拍攝了這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小行星表面有很多巖石,這是龍宮小行星的表面,是距離我們3億千米之外的世界

隼鳥二號探索的這顆小行星我們可以叫它「龍宮」(Ryugu),龍宮小行星沒什麼特別的,它非常普通,只是一顆C型小行星,C型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說的簡單一點,它們就是一塊富含碳的直徑900多米的大石頭。這顆小行星在太陽系中飄了45億年,這麼多年來它的組成材料幾乎沒有改變。

科學家們在地球上就可以對其進行光譜測量,沒想到的是龍宮小行星上居然還有少量有機礦物質和水合礦物質,科學家們推測,就是這些C型小行星的不斷轟擊,使得地球上擁有了水。所以對於科學研究領域來說,C型小行星的探索價值是最大的。另外,探索這些原始小行星將解答有關太陽系演化,以及地球上的主要有機物質如何組成和演化的基本問題,這非常重要。

這是隼鳥二號第二次著陸拍攝的視頻,由隼鳥二號的小型監控攝像頭CAM-H拍攝,該GIF的播放速度約為正常速度的10倍

日本的隼鳥二號可以使用遙感儀器,小型著陸器從多個角度研究龍宮。它還可以發射多顆金屬彈丸,轟擊龍宮小行星表面物質,這是為了收集龍宮小行星地表下的物質。在轟擊之後,一些樣本因為小行星引力作用會逐漸墜落回表面,而在這期間隼鳥二號就可以收集樣本然後將樣品放入膠囊中以返回地球實驗室進行分析。

簡單的了解了一下龍宮和隼鳥二號,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索整個任務最關鍵的部分,也就是隼鳥二號如何回收小行星樣本,這個過程可以說是非常複雜。最近這兩天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也進行了類似演示,稍後,我們也會以奧西裡斯小行星探測器為例講解不同小行星探測器之間收集樣品的差異。

這是隼鳥二號廣域光學導航攝像機ONC-W2連續拍攝到的三張圖像,我們可以看到左上角的就是隼鳥二號釋放的著陸器

收集小行星樣本並且返回地球

在距離小行星表面3100千米的時候,隼鳥二號就會進行制動操作,因為小行星會自旋,而且速度還比較快,所以不能到跟前再減速。在這個過程中隼鳥二號將調整速度和姿態,向龍宮靠攏,在這期間需要複雜的計算。靠近到600米之時,隼鳥二號將進入待命狀態,給隼鳥二號任務團隊返回待命數據。之後隼鳥二號將啟動其離子發動機再次靠近,到50米高度時隼鳥二號會把兩個鞋盒大小的著陸器投放到龍宮的表面。

這兩個鞋盒一樣大小的著陸器會收集小行星表面的地質數據,緊接著隼鳥二號將進行第一次著陸演習,演習之前隼鳥二號要先到達22米的高度。那有朋友可能問了,那23米行不行,必須要22米嗎?確實,這個數字是一丁點不能有失誤的,因為這是根據小行星相對引力和隼鳥二號結構計算出來的。燃料有限,任務團隊也不能一次一次重試,再加上信號還有十幾分鐘的延遲……所以這些步驟都是自動執行的,任務團隊手動控制延遲太大,所以無法精確控制隼鳥二號。

隼鳥二號第一次採樣活動的動畫展示

在第一次著陸演習之後,隼鳥二號會記錄第一次演習數據,把這些數據返回給地球,然後自己利用轉向算法回到安全軌道待命。日本宇航局的隼鳥二號還帶了動力衝擊結構,也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金屬彈丸,隼鳥二號將在100米軌道發射金屬彈丸,然後自己要退回到1.6千米軌道觀察,之後再靠近收集樣本。那為什麼不直接在1.6千米軌道發射呢?其實在100米軌道發射是為了可以獲得更深層的樣本,但是這麼一退一進就又增加了任務的複雜性。

太空中的樣本碎屑收集好之後,隼鳥二號將再次機動,這將是隼鳥二號任務靠得最近的一次觀察。這次隼鳥二號將在9米的軌道近距離觀察龍宮小行星。觀察結束後,隼鳥二號將進行第二次著陸操作,釋放第二個著陸器記錄數據,然後再次發射剩下幾個金屬彈丸,採集樣本離開小行星。這將是隼鳥二號第三次採集樣本,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為遠距離轟擊獲取深層樣本,第一次為近距離轟擊表面獲得樣本。之後隼鳥二號的離子引擎將開動馬力,返回地球。最近這幾天有新的消息,隼鳥二號現在距離地球有55萬千米,馬上就要回到地球了,而龍宮距離地球有3億千米左右。

隼鳥二號著陸器模型示意圖

隼鳥二號於2014年發射,2018年到達龍宮小行星,2020年底返回地球。其實在之前,日本宇航局也進行了一次類似的探測活動,隼鳥一號於2005年在小行星表面著陸,它沒有發射金屬彈丸收集深層樣本,但是隼鳥一號也回收了小行星樣本並於2010年返回了地球。

不同的小行星,不同的收集方式

不同的小行星,不同的距離,小行星的大小和引力將造就不同的回收方式,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也在進行最後的演習,這是為了從小行星Bennu(本努)的表面獲取樣本。在今年秋天,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將在Bennu表面採集樣本然後返回地球。這是第二次演習,也是奧西裡斯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執行Matchpoint機動過程。其實演習的過程可以幫助任務團隊查看小行星探測器的成像,導航和測距系統是否能按預期運行。

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在著陸過程中將進行3次點火,在大約四個小時的樣本回收過程中,太空飛行器將以約0.3千米每小時的平均速度機動。然後,太空飛行器會展開自動採樣臂,緊接著太空飛行器將旋轉,自然特徵跟蹤NFT系統將開始收集導航圖像。通過將機載圖像目錄與下降著陸期間拍攝的實時導航圖像進行比較,NFT將幫助奧西裡斯雷克斯自主導航到Bennu的採樣點。

當OSIRIS-REx到達50米高度之後,太空飛行器第三次點火將再次開啟Matchpoint機動系統。這次機動過程需要慢一些,因為在三分鐘之內奧西裡斯將調整自己的姿態以匹配Bennu小行星的自旋速度,而且在這個時候太空飛行器還需要最終校正以前往著陸點。另外在一開始的下降過程中,NFT系統將需要持續捕獲Bennu的表面圖像,這是為了記錄並且更新太空飛行器的路徑。

奧西裡斯雷克斯的採樣路線

之後奧西裡斯的兩個太陽能電池板將改變為Y形態,也就是摺疊起來,摺疊起來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幫助奧西裡斯將重心放在TAGSAM收集器上,與隼鳥二號的直接觸地著陸收集樣本或者說在太空中收集樣本不同,TAGSAM是奧西裡斯在樣本收集過程中唯一需要接觸Bennu小行星表面的結構。在未來正式任務收集好樣本之後,太空飛行器將進行一次後退矢量點火操作,以逐漸遠離小行星併到達安全軌道。

另外,奧西裡斯信號和地球的單向傳輸時間為16分,因此在正式任務開始之前,奧西裡斯團隊將把所有事件的命令上傳到奧西裡斯,從而使奧西裡斯可以自主執行命令序列。在樣本收集期間,太空飛行器的低增益天線將是其唯一和地球通信的天線,它將以非常慢的速率傳輸數據,所以在樣本收集期間,任務團隊只能查看奧西裡斯的工作狀態和生命狀態。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的最終採樣時間是在10月20日,成功收集樣本之後,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也將使用其離子引擎攜帶樣本回到地球。

隼鳥二號(下)和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

未來小行星任務與科學發展

人類科學探索工作是永無止境的,寫到這裡我非常激動,也很敬佩科學家們的方法,這可以說是太空探索領域中最複雜的任務之一,但是即使這樣,人類還是要迎難而上。歐洲的彗星探測任務,日本的隼鳥一號隼鳥二號,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還有未來的重定向,軌道偏移實驗讓我看到了未來小行星科學領域的發展。其實現在我們不斷採集C型小行星上面的樣本,就是為採集隕鐵小行星樣本做準備,這些金屬質小行星上蘊藏的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個天文數字。

Psyche是金屬小行星,科學家推測Psyche是行星的核心,因為巨大撞擊而被剝離了出來

未來其他各國一定會發射探測金屬小行星的探測器,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宇航局的Psyche小行星探測器將在2022年發射,2026年到達Psyche小行星進行觀察,這可能是人類首次探測金屬小行星。金屬小行星不僅具有科學價值,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這將為未來人類小行星採礦的一系列行動打下基礎。

科學的本質是為人類服務,想像一下,我們把金屬小行星拉到月球軌道,直接開採,這對於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小行星上極其稀有的資源又會徹底改變哪些領域?另外,持續不斷探索小行星,人類有一天會解開太陽系演化之謎,更有機會解開地球上,水的起源之謎,這是所有生命的起點。我們可以共同期待,小行星領域科學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親吻」3億多公裡外的小行星數秒,美國太空飛行器成功採集「星塵」樣本
    【南方+10月21日訊】據英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0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飛行器成功降落在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表面,完成了採集星球表面樣本的任務。在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旅程後,太空飛行器Osiris-Rex從其原先環繞小行星貝努的軌道上,抵達了小行星的表面。
  • 美國宇航局將直播OSIRIS-REx探測器在小行星表面收集樣本
    美國航天局宣布,它將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0日星期二下午6:12直播OSIRIS-REx試圖從小行星Bennu表面收集樣本的過程。美國宇航局電視臺和美國宇航局網站將對該太空飛行器下降到小行星表面機動進行現場報導。
  • 「冥王號」探測器完成採集小行星貝努樣本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新媒體專電 德新社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太空飛行器20日從一顆小行星上採集了樣本。這是NASA首次採集小行星樣本。NASA稱,該太空飛行器隨後成功發射推進器,使其離開小行星表面。報導說,貝努小行星由大量碎石構成,呈黑色,直徑約500米,距地球2.9億公裡,可能於下世紀靠近地球,儘管撞擊可能性很小。報導描述了採集過程:大小相當於一輛大麵包車的「冥王號」探測器朝著小行星大傾角下降,然後進入一個大約3個停車位大小、周圍巨石環繞的區域。
  • 小行星樣本塞進太空艙返回地球
    ,一個樣品容器懸停在小行星Bennu附近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太空飛行器上的一個太空艙上。科學家周四說,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將2磅多的小行星樣本塞進一個太空艙,在因蓋子卡住而丟失一些珍貴的戰利品後返回地球。在2023年太空艙降落傘進入猶他州沙漠之前,他們才知道從2億多英裡(3.22億公裡)以外的小行星Bennu的宇宙運輸的確切量。亞利桑那大學的首席科學家但丁·勞雷塔說:"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安全帶回樣品。
  • 小行星上居然挖到了人造物?!ーー「隼鳥2號」樣本回收行動概要
    B特色世界首次從C型小行星取樣並返回;世界首次在與小行星會合期間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並觀測;結合「隼鳥號」的探查成果,進一步探究太陽系內的物質分布以及起源與演化的過程;在日本領先的原始天體探查領域,達成「C型小行星」成就;NASA也在進行小行星取樣返回任務OSIRIS-REx(2016年發射,2018年到達小行星,預計2023年返回地球。)
  • NASA宇宙飛船欲「蜻蜓點水」採集小行星樣本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8日消息稱,在圍繞小行星貝努(Bennu)飛行了近兩年之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將於2020年10月20日嘗試降落到這顆古老小行星的表面,並在地形惡劣的危險環境中抓取碎石作為研究樣本。
  • 美宇航局抓住第一個小行星樣本, 它卻快速飄回太空!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亞利桑那大學美國宇航局 奧西裡斯-雷克斯 太空飛行器周二短暫降落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以收集其巖石樣本。但現在探測器的樣品收集臂上的閥門無法關閉,它抓住的小行星碎片正在飄走。研究小組正瘋狂地試圖將小行星塵埃儲存在一個更安全的地方,避免再失去更多。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任務周二成功地從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中挖出了一個細塵和砂礫樣本。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從小行星上採集樣本。但是,太空飛行器的樣品收集臂似乎已經收集了這麼多的小行星材料,在演習中,部分閥門的設計,以保持樣品包不會丟失。現在,碎片正在脫落。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NASA宇宙飛船將採取「蜻蜓點水」的方式,採集小行星樣本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8日消息稱,在圍繞小行星貝努(Bennu)飛行了近兩年之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將於2020年10月20日嘗試降落到這顆古老小行星的表面,並在地形惡劣的危險環境中抓取碎石作為研究樣本。
  • 10月21日凌晨6時,NASA太空飛行器將登陸小行星Bennu
    科學家普遍認為,小行星是太陽系的活化石,由於它們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已經存在,而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間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小行星包含有太陽系的幾乎全部歷史,研究這些天體,能夠幫助科學家揭開太陽系形成之謎。那麼,為何科學家會看上Bennu?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在太空度過六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日本人這回做到了!攜帶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官方:12月6日抵達
    攜帶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官方:12月6日抵達日本的JAXA和澳大利亞航天局官員7月14日宣布,「龍宮」小行星直徑共900米,距地球約3億公裡。該太空飛行器在小行星表面上部署了多個微型探針,以多種方式採取了龍宮的措施。日本人這回做到了!
  • 已確定X標誌點,為小行星本努樣本收集地
    由於它位於遙遠的北方,該地區溫度低於小行星上的其他地方,表面材料保存完好。隕石坑也被認為是相對年輕,風化層是新露出的。這意味著該地點可能能提供這顆小行星的原始樣本,讓研究小組深入了解小行星本努的歷史。儘管南丁格爾是小行星本努上所有地點中排名最高的,但對樣本收集仍然構成了挑戰。最初任務計劃設想了一個直徑為164英尺(50米)的樣本點。
  • NASA科學家發現小行星Bennu巖石樣本與眾不同
    美國NASA OSIRIS-Rex探測器將在小行星Bennu表面進行探測取樣,然後返回地球。近日,任務中的科學家們介紹了關於小行星Bennu的表面物質、地質特徵和動態歷史的新發現。研究人員指出,他們懷疑從小行星上送回地球的樣本可能不同於我們在地球上收集的任何隕石樣本。
  •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在這段時間裡,探測器應該已經收集到了小行星表面的樣本,不過美國宇航局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確認這一操作是否成功。它將在2023年把這些碎片帶回地球。奧西裡斯·雷克斯太空飛行器傳回確認它已經降落在 "貝努 "的表面上,信號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11到達地球,在實際著陸後約18分鐘後,任務控制中心爆發出歡呼和掌聲。
  • NASA提前行動 加緊回收存儲OSIRIS-REx上的小行星土壤樣本
    之前我們曾報導美國航天局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成功地在小行星Bennu上短暫著陸以取回樣本返回地球。令人喜憂參半的是,該太空飛行器在其收集裝置中捕獲了大量的材料,以至於它出現材料溢出和洩露的情況。美國宇航局表示,本次收集到的材料遠遠超過了兩盎司的任務要求,這意味著即使有一些材料逸出也仍然有足夠的材料可以成功完成任務。
  • 距離3.34億公裡,採集60克小行星樣本,生命起源或被揭示
    在距離地球3.34億公裡的地方,有一個人造天體,它正在採集小行星上巖石的樣本。這個人造天體就是美國宇航局的「冥王號」,而這顆小行星就是著名的「本努」。因此,地面人員不可能操控它在小行星上降落。冥王號的整個著陸和採集過程都是自主的,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長達四個半小時,但是採集過程只需要10秒鐘。這麼一對比,火星的死亡七分鐘就變得輕鬆許多。之後,冥王號將飛行37億公裡,把採集到的巖石帶回地球。在冥王號降落在本努小行星表面的時候,它還用高壓氮氣吹走了附近的碎石。然後,利用太空飛行器吸收被吹起來的細碎石頭。
  • 德國和日本合作:將開始新的小行星飛行任務
    小行星探測器DESTINY+德國航天中心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近日籤署了小行星雙邊任務的合作協議,兩國將於2024年啟動DESTINY+太空任務,前往3200 Phaethon小行星。該任務的關鍵儀器是德國DESTINY+塵埃分析儀,它將在太空飛行器整個飛行過程中收集和分析宇宙塵埃樣本。生命是如何到達地球的?為了研究這個問題,並解決太陽系天體演化的基本問題,日德太空任務DESTINY+將於2024年發射,前往小行星3200 Phaethon。日本飛船上搭載的德國DESTINY+塵埃分析儀將在前往Phaethon的整個巡航階段對宇宙塵埃進行檢測。
  • 隼鳥2號小行星樣本盒被打開 首次觀察到「龍宮」的碎片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啟了最近返回的「隼鳥2號」樣本艙,發現裡面確實有來自深空的寶藏在等待。周一,該機構披露了從近地小行星 「龍宮」上收集到的首批材料圖像。「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小行星追逐太空飛行器,它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圍繞龍宮度過了16個月。
  • OSIRIS-Rex探測器在小行星Bennu表面取回的樣本可能不同在地球上收集的任何隕石樣本
    OSIRIS-Rex探測器在小行星Bennu表面取回的樣本可能不同在地球上收集的任何隕石樣本(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NASA OSIRIS-Rex探測器將在小行星近日,任務中的科學家們介紹了關於小行星Bennu的表面物質、地質特徵和動態歷史的新發現。研究人員指出,他們懷疑從小行星上送回地球的樣本可能不同於我們在地球上收集的任何隕石樣本。來自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艾米-西蒙領導的一篇論文顯示,小行星表面廣泛存在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主要任務著陸點。該著陸點是OSIRIS-REx將於10月20日進行首次樣本採集嘗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