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0月21日訊】據英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0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飛行器成功降落在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表面,完成了採集星球表面樣本的任務。
在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旅程後,太空飛行器Osiris-Rex從其原先環繞小行星貝努的軌道上,抵達了小行星的表面。
其間,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必須躲開如高樓大廈般巨大的巖石,到達小如一個停車位的觸碰點,並用機械臂從小行星表面抓取少量的碎石。
整個過程大概只持續了5到10秒,但由於通訊延遲,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任務團隊成員們在等待了18分鐘後,才確定任務成功。
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對團隊的成功表示祝賀,說道:「我們正在往地球運回自阿波羅計劃以來最大的星塵樣本。如一切順利,這份樣本將成為接下來幾代科學家的重要研究對象。」
科學家們可能還要等上一周時間,才能確認本次抓取樣本的大小,以及是否需要再進行一次抓取。如果順利,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將於2023年攜帶樣本返回地球。
在美國的此次任務之前,日本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也進行過類似的採樣活動。日方的太空飛行器將於今年12月於「龍宮」行星返回;屆時,它將運回地球上首份行星次表面樣本。
作為該項任務的負責人之一,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希瑟·伊諾斯將本次任務描述為「在短短幾秒內親吻星球表面,親完就跑。」
本次行動始於2016年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一次發射任務。20日的抓取任務則被視為其中最緊張的一環;受新冠疫情影響,星表樣本抓取任務也延遲了兩個月。
藉由Osiris-Rex這個如貨車般大小的太空飛行器,科學家們希望能獲取到2盎司(60克)至4磅(2千克)的貝努星表物質。這些疏鬆且富含碳的黑色物質被認為是構建太陽系的基礎。
據預測,貝努小行星在22世紀末期有很小的概率撞擊地球,但其運行軌道和星表物質構成有相當大的科研價值。未來兩年,美國航空航天局還將計劃實施三個小行星探測任務,每次任務均為單程飛行。
校對: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