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3.21億公裡外的小行星長什麼模樣?

2020-11-09 菱角的喜悅


美國宇航局飛船接近並降落到距離地球超過2億英裡(3.21億公裡)的小行星「本努」表面時的視場。


這次採樣事件使太空飛行器一路降落到南丁格爾採樣點,降落在距離目標位置不到3英尺(1米)的地方。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點08分,地球上的團隊確認成功著陸。初步數據顯示,1英尺寬(0.3米寬)的採樣頭接觸本努的表面大約6秒,之後飛船進行了一次向後燃燒。


太空飛行器的採樣臂被稱為「觸摸-移動樣本採集機構」(TAGSAM),可以在圖片下方看到。塔薩姆末端的圓圓的頭部是歐西裡斯-雷克斯在樣本採集活動中唯一接觸到表面的部分。


在圖像序列的中間,採樣頭的位置與小行星的表面正面接觸。不久之後,採樣頭撞擊了南丁格爾遺址,穿透了本奴的風化層。在最初的接觸中,TAGSAM頭似乎壓碎了它下面的一些多孔巖石。


一秒鐘後,飛船點燃了一個氮氣瓶,它可以調動大量的樣本地點的物質。初步數據顯示,太空飛行器在接觸收集表面材料的6秒中大約花費了5秒,而大部分樣本收集發生在最初的3秒內。

相關焦點

  • 3.7億公裡外的小行星,為何如此值錢?
    在其主要成分包括鐵、鎳、金、銀、鉑等貴金屬的情況下,位於3.7億公裡之外直徑226公裡的靈神星,經濟價值高達,也是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在小行星帶內發現的最大m型小行星。今天的科學家已經知道,但你我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最直觀的原因就是沒人「買得起」
  • 美飛船短暫觸碰3.33億公裡外小行星,完成採礦任務
    北京時間10月21日凌晨,當我們還在酣睡之時,3.33億公裡外的美國飛船OSIRIS-REx號按預定計劃執行了一次小行星採礦任務,慢慢接近小行星貝努,4個多小時後短暫觸碰小行星表面美國飛船完成小行星採礦任務,用美國宇航局專家一句話來形容:OSIRIS-REx號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10月21日凌晨1:50,OSIRIS-REx號啟動化學推進器,向貝努飛去,在接近過程中,順便完成了長達3.35米採樣臂的伸展,將「即取即送」樣品採集器(TAGSAM)放在了最下方。
  • 3億公裡外,NASA探測器完成首次小行星採樣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首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迎來重大突破——在3.2億公裡外,OSIRIS-REx探測器完成了對小行星貝努的樣品採集。現在我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OSIRIS-REx探測器上一共裝配了三發壓縮氮氣,如果本次採集的樣品不達標,接下來還將再次繼續進行採樣,現在看來是不必了。據NASA報導,OSIRIS-REx任務小組22日接收到的圖像表明,OSIRIS-REx探測器採集到的貝努表面物質已經達到任務要求,遠遠超過60克。相比之下,正在返航途中的日本的隼鳥2號,只採集了100毫克的小行星樣品。
  • 歷史性時刻來了,3億公裡外飛船將採集小行星礦石,需一氣呵成
    在2020年9月,帶著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與地球僅相隔2000多萬公裡,馬上就要進入近地軌道了,而可以與日本隼鳥2號飛船相媲美的美國OSIRIS-REx號也已確定採集小行星本努礦石,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
  • 3億公裡外的直播:宇宙飛船登陸小行星,礫石噴飛,6秒採回樣本
    據了解,小行星「貝努」距離地球3.21億公裡遠,宇宙飛船歐西裡斯號自2018年飛抵「貝努」後,一直在其外圍繞行,已經進行了2年多的研究了。3億公裡外的直播NASA方面表示,未來幾天會先對收集倉的前端圓形頭進行拍照,以評估採集到了什麼
  • 最近距離3.5億公裡!小行星是怎麼找到的?
    ,直徑大約為5公裡,軌道傾角17.2°,軌道半長徑達3.2個天文單位。由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1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也就是說這顆編號為281880的小行星與地球之間的最近距離超過3.5億公裡!
  • 7800公裡長,在7億公裡外發現迄今為止最大隕石坑,再次刷新紀錄
    太陽系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小星系」,運行著八大行星,還存在無數顆小行星,7億公裡外的木星是八大行星之首,不僅質量體積最大,而且衛星數量也是最多,截止到現在,我們一共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9顆衛星,其中質量最大衛星為木衛3,木衛3直徑約5262公裡,同時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衛星,沒有之一。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接觸距地球3.21億公裡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於周二展開了其機械臂,首次嘗試短暫接觸了一顆小行星,從該小行星表面收集灰塵和小卵石,然後於2023年將這些採樣運送到地球。這個保存完好的古老小行星,稱為貝努(Bennu),目前距離地球超過3.21
  • 到64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NASA宣布史上最遠採樣地點!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也不是開玩笑,日前美國宇航局正式宣布了在64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點!64億公裡,什麼概念?要知道,我們距離太陽有一個天文單位,大約149,597,870千米,約為1.5億公裡,而這顆小行星距離我們有近43個天文單位,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史上最遠的採樣地點,同時這顆小行星本努也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
  • 64億公裡外,科學家意外發現本努小行星在噴射粒子!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8年12月抵達小行星本努,這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直徑500米,距離我們大約64億公裡。而僅僅一周後,科學家就發現了本努的一些不尋常之處:這顆小行星正在向太空噴射粒子。事實上,探測器的導航攝像機首先發現了這些粒子,但科學家最初認為它們只是背景中的恆星。
  • 為了這10秒鐘,美國宇航局花費了8億美元!3億公裡外隔空取石
    編者按:隸屬於美國宇航局的、造價8億美元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已經成功完成小行星樣本採集,距離地球3.34億公裡,全程耗時10秒左右,猶如隔空取石。Bennu小行星上的樣本塵封了40多億年之久,保留了太陽系最原始的信息。目前探測器已經獲得了至少60克的樣本,這也是人類首次對3億公裡外的Bennu小行星進行撞擊。
  • 3億公裡外,NASA太空飛行器傳回最新畫面,看完畫面,科學家樂了
    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太空飛行器任務團隊的科學家來說,今天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遠在3億公裡外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圓滿完成了在小行星Bennu上的著陸採樣任務,太空飛行器返回的照片顯示,這次著陸採樣任務效果遠遠超出科學家的預期,本來只需要採集夠60克樣本的任務,現在看來已經超額完成了
  • 日本探測器登陸小行星,3億公裡外精準操作,航天實力不輸中美俄
    近日關於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在Ryugu小行星表面的考察行動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9月16日的時候隼鳥2號探測器傳回了一組關於Ryugu小行星的照片,從這組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行星表面的隼鳥撞擊坑,而日本的探測器正在3.5公裡的高度釋放目標標記小球。
  • 近日,SOHO無意在太陽附近發現異常天體,來自255億公裡外
    5月12日,綠色彗星C/2020F8(SWAN)拖著數萬公裡長尾巴從地球附近掠過,6月21日,上演了十年一遇的日環食奇觀,亞洲,非洲,歐洲都可能看到,7月3日,C/2020 F3(NEOWISE)彗星從水星內側掠過,由於光照過於強烈,隨後分裂出多塊碎片,8月16日,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與海平面高度只有2950公裡。
  • 日本探測器隼鳥號登陸2.8億公裡外的小行星「龍宮」神秘世界
    OSIRIS-REx是美國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隼鳥2號是日本的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今年6月份它就進入了目標小行星龍宮的軌道。今年9月份,隼鳥2號像小行星龍宮投放了兩輛小型漫遊車,通過漫遊車,隼鳥2號像地球傳回了大量的照片,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2.8億公裡之外的小行星的地表是什麼樣子的。
  • 美國3億公裡外好不容易採到的小行星樣品卻洩漏太空,怎麼辦?
    自從日本「隼鳥號」成功地從遙遠天外採集樣品回來以後,地球上便掀起一股小行星採樣熱。其中以美國最為積極,2016年9月發射的「奧西裡斯-雷克斯」(OSIRIS-Rex)探測器已經到達貝努(Bennu)小行星上空,整個飛行過程有驚無險,採樣也很順利。但是在採樣完成後卻出現了意外。
  • 4公裡寬的一顆小行星,正以每小時3萬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
    目前太陽系中到底還有多少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對地球造成威脅,這一點誰也不知道,我們只有當小行星接近地球時,我們的科技才能發現它。 現在就有一顆寬度將近4公裡的地外小行星,正以每小時3萬多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叫1998OR2,他是今年備受天文界關注的一顆地外小行星。
  • NASA曾傳回照片,在地球60億公裡外,科學家看到這樣的地球!
    NASA曾傳回照片,在地球60億公裡外,科學家看到這樣的地球!曾經古人們認為,地球就是一個在烏龜背上的圓盤,我們抬頭所看到的天空就是地球的所有了。當我們真正的第1次飛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地球其實是一個球體。
  • 距太陽3.4億公裡!哈勃望遠鏡觀測到轉速極快小行星在拋射物質!
    其實早在1988年,這顆4公裡寬的小行星曾多次被觀測到,但這些尾巴的碎片是它解體的第一個證據。高爾特距離太陽3.4億公裡,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已知的大約80萬顆小行星中,天文學家估計,小行星帶中發生這種類型的事件很少見,大約每年發生一次。而且這是難得的機會,觀察一顆小行星脫離膠合狀態,讓天文學家有機會研究這些太空巖石的構成,而無需派遣太空飛行器對它們進行採樣。
  • 距離3.34億公裡,採集60克小行星樣本,生命起源或被揭示
    在距離地球3.34億公裡的地方,有一個人造天體,它正在採集小行星上巖石的樣本。這個人造天體就是美國宇航局的「冥王號」,而這顆小行星就是著名的「本努」。因此,地面人員不可能操控它在小行星上降落。冥王號的整個著陸和採集過程都是自主的,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長達四個半小時,但是採集過程只需要10秒鐘。這麼一對比,火星的死亡七分鐘就變得輕鬆許多。之後,冥王號將飛行37億公裡,把採集到的巖石帶回地球。在冥王號降落在本努小行星表面的時候,它還用高壓氮氣吹走了附近的碎石。然後,利用太空飛行器吸收被吹起來的細碎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