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
1939年7月,沈福彭以優異成績獲醫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和他同讀一所學校的,就有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童第周1930年赴比京大學留學,1934年,獲布魯斯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是年底回國,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兩人在歐洲時就有交集,「他們一起在法比同學會,彼此都非常熟悉」,沈毅說。這層關係,為以後沈福彭與國立山大的緣分埋下了伏筆。
雖身在國外,但沈福彭心念祖國,當他從報紙上看到華北、上海等地相繼淪陷的消息後,認為「我若隔岸觀火,怎對得起列祖列宗」,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返回祖國,受聘於雲南大學醫學院,先後擔任外科醫生、擔任醫學院院長。
在此前幾年,父親他們也被迫逃到了昆明,一家人終於團聚。在昆明,雖然沈福彭有工資,但在祖國動蕩的年代,沈家人的生活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度連續三個月飯桌上只有一道菜:醬油拌萵苣」,沈華告訴記者。不過,在雲南,沈福彭結識了不少好友,任教於西南聯大的聞一多便是其中之一,由於聞一多身體狀況欠佳,經常找沈福彭看病,靠刻章賺外快的聞一多沒有錢付醫藥費,便用印章表達謝意,「我小時候家裡就有一枚聞一多先生刻的印章」。在雲南大學,沈福彭還與老同學、從英國留學歸來的費孝通相遇,兩人的深厚友誼保持了多年,「我們全家定居青島後,費孝通來青島療養必來我家,進門就對我媽說:『寇小姐,你去找地方睡去,我今晚要跟老沈睡一張床』」。
當然,在昆明收穫最大的,莫過於沈福彭找到了一生的摯愛,費孝通所稱的「寇小姐」——寇青瑤女士。寇青瑤比沈福彭小12歲,相貌姣好,在昆明的醫院裡當護士長。兩人相識後情投意合,「雖然父親不高,只有一米五二,還有點駝背、跛腳,但他氣質出眾,後來我們問母親看上了父親哪一點,母親笑著說:『你爸當時可拽咧!』」沈華笑著說。如果不是認識沈福彭,寇青瑤極有可能走上了可憐姐姐的老路。寇家生活困難,父母設法為寇青瑤的姐姐找了家開車行的富戶人家,收到不少彩禮。不想,在姐姐懷孕三個月後,竟然暴斃。悲痛的寇青瑤覺得姐姐死得蹊蹺,沈福彭讓她拿到姐姐正在服用的中藥藥方,驚訝地發現,裡面竟有大量的烏頭和附子,姐姐是被婆家毒死的!然而,愚昧的父親不想退彩禮,竟然讓寇青瑤也嫁過去填房。沈福彭聽說後急了,決定資助寇青瑤考學,趕緊跳出火坑。於是,寇青瑤考入浙江大學。相愛的兩個人終於擺脫了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