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大教授李作新兩度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人

2021-01-12 搜狐網

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李老推薦物理學家角逐諾獎

6月26日,雲大退休物理學教授李作新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記者記者孟祝斌/攝


  雲大教授李作新:兩次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人

 

  人物簡介

  李作新

  1929年出生,祖籍大理祥雲縣。

  1947年入讀雲南大學物理系,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得主彭桓武。在核物理學、固體物理學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其領導建造的「輻照」裝置填補了雲南省的一項技術空白,並在食品保鮮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因其在物理學領域卓著的貢獻,李作新曾於1989年和1995年兩次被瑞典皇家科學院邀請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人。

  說起核物理學,或許你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但說起蔬菜保鮮,你總該不陌生了吧?如果告訴你蔬菜保鮮與核物理學有關聯時,你會不會感到不可思議呢?沒錯,現如今,你購買的新鮮蔬菜中,其保鮮技術就採用了核物理學中的輻照技術。採用這項技術後,蔬菜的保質期可以延長數倍。

  在雲南,將這項技術運用到食品保鮮上的,就是雲南大學物理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作新,一個83歲高齡的核物理專家。除此之外,更加不為人所知的是,他曾於1989年和1995年兩次被瑞典皇家科學院邀請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人,是業內德高望重的學術大家。

  兩任諾獎物理學獎提名人

  如果不提李老以前的「事跡」,估計一般人都會把他看做文學系的教授。因為他現在手頭上做的事情,都是有關文史類的文章撰寫,又是校史、又是人物傳記什麼的,完全和理工科不搭邊。網上有關他個人的資料也是少之又少,僅有的幾篇文章,也是以他署名的有關雲大校史的文章。採訪前,無論從哪方面,都很難看出這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核物理專家。

  但當他拿出瑞典皇家科學院寄給他的邀請函時,他的專業水平已無需任何說明。

  這是一個普通的信封,裡面裝著一張薄薄的信箋,是用英文撰寫的,內容簡單明了。信函的大意為,鑑於李作新教授在物理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他在學術界的聲望,特此邀請他為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提名人,請他推薦在物理學方面有卓越貢獻的專家學者,推薦名額不得超過3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總共邀請過他兩次,第一次是在1989年。李老收到信後頗為詫異,同時也有幾分欣喜,因為這是對他所做工作的某種肯定。不過那次他給對方交了「白卷」,一個人也沒有推薦。因為他檢視一番當時物理學界的專家、學者後,覺得這些人都還沒有達到爭取諾貝爾獎的水平。因此,當年他並未就邀請函向瑞典皇家科學院進行答覆。隨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讓李老沒想到的是,時隔6年之後,瑞典皇家科學院再次寄來了邀請函,一樣的內容,還是請他推薦候選人。這一次,他有了人選,推薦了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彭桓武。雖然彭桓武最終沒有獲獎,但對於李老來說,這次總算沒有再交「白卷」。

  蔬菜保鮮技術有他的功勞

  和很多「術業有專攻」的理工科專家不同,李老對文學有著非常深的造詣,古文功底極好。

  他是1947級的雲大學生,雖然讀的是理科專業,但當時雲大名教授會聚,只要有時間,他都會跑到文科班上蹭課。國學大師劉文典當時任職雲大,其博學的講課吸引了時年18歲的李作新。李老現在還記得,劉文典講課從無提綱,都是興之所至地講課,講古詩詞的時候,往往一個字就能講幾節課的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想不長進都難。

  但另一方面,在李老的本職專業,他也有著巨大的成就。舉一些例子就知道了。平時我們上超市買蔬菜,以往蔬菜的保鮮期只有幾天時間,但現在,可以延長几倍的時間都不止。還有就是農民種的糧食,以往出口到國外,因為糧食放久了就會開始發黴變陳,很多時候都面臨著「退貨」的風險。但現在只要用上保鮮新技術,糧食保鮮幾個月都沒問題。

  在雲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將這項技術推廣的帶頭人就是李老。早在他退休前,他就帶領技術團隊默默地進行推廣,目前已經初具規模。

  對於這項技術,外行人一定覺得晦澀難懂,但李老講起來,卻格外的生動有趣。「這項技術叫『輻照』,只要被『輻照』過的東西,保鮮期都會延長。」他領導建造的「輻照」裝置,填補了雲南省的一項技術空白。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普通市民息息相關。  

年輕時最多掌握四門外語

  與李老求學的時代相比,如今的物質條件極大改善,科研設備紛紛與國際接軌,而國內的各類學術論文,從數量上講,也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相比李老那個時代,可以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卻似乎越來越少,科技競爭力呈現出短板的狀況。一方面,航天科技等實用技術正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另一方面,理論科學卻始終停步不前。這也讓已經退休20年的李老頗為焦急和困惑。

  李老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們求學的年代,由於學術環境閉塞,沒有相關學術界的前沿信息,為了得出一個數據,他們都要通過千百次的實驗獲得。至於那些複雜的工程圖,他都是一筆一畫人工製作出來的。而現在,搞物理的學生,很多人都整天對著電腦,一切數據皆可從網上得來,無需再做枯燥的實驗。這樣造成的結果則是,學生功底不紮實,以致限制了日後的學術發展。至於先進的學術成果,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李老記得,他們那時候的物理館,整天都是燈火輝煌、人頭攢動,但如今,卻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那時候搞物理的學生,除了繁重的專業課程,外語也不能放下,因為最先進的理論基本都來自國外學術研究期刊,因此,他們不得不死啃外語,一個字一個字地摳。「記得那時候的清晨,月亮還掛在天上的時候,我們就要起來背外語,很苦。」雖然苦,但果子卻是甜的。正是因為這種努力,年輕時,李老最多掌握了英、德、日、法四門語言。「現在除英語用得較多外,其他幾門都還給老師了。」李老笑著說。  

80高齡還赴美進行野外科考

  別看李老今年已經83歲高齡,但他的朋友圈卻是「層林盡染」,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黃口小兒,都有他的忘年交。

  雖然他早已不再授課,但卻沒有閒居度日,而是返聘回學校,開始校史整理研究工作,同一群可以做他孫輩的年輕人一起工作。另外,他還會上網,新出的雲大校史著作《熊慶來與雲南大學》就是他一字一字親手敲到電腦上去的。

  他身體也不錯,前年還跑到美國,和一幫專家、學者鑽到拉斯維加斯大峽谷裡去進行科考。平時出門也一樣,能步行則步行。每天晚飯後,他都會和老伴兒步行3公裡鍛鍊身體,隨身帶著的老年公交卡,更像是紀念物一樣,很少使用。

  如今,李老還格外關注年輕人的發展,他用了四個字:誠、正、敏、毅,作為送給年輕人的建議。這四個字,也是當年雲大的老校長熊慶來告誡他們的。如今,他想以此傳承,告知後來者,堅守這一傳統。(記者宋凱欣)

相關焦點

  • 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連結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3根據諾貝爾網站信息,在所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3位女性,分別是居裡夫人瑪麗·居裡、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梅耶和2018年獲獎者唐娜·斯特裡克蘭。居裡夫人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分別是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6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裔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裔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錕。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總計發放213人次,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在1956年和1972年兩度獲獎,因此實際獲獎人數為212人。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96歲才獲殊榮
    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每年9月進行的第一輪選拔中,事先選出包括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等人在內的約3千人會收到一份保密的提名表。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物理獎於6日公布。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澎湃新聞 2020-10-0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走過百年曆程,記錄了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無數個裡程碑,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已家喻戶曉,但其背後的一些趣事或許並不為人所熟知。近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為人們梳理了這些信息。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在114次頒獎實踐中,先後有215位科學家獲得此殊榮,幾人一起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並不罕見。楊振寧之後,一度被寄予摘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厚望的美籍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卻意外離世,成為科學家的巨大損失。尤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認為是5大諾獎項目中最具含金量的存在。那麼,就我國目前的物理學研究成果而言,哪位科學家最有希望摘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Mayor教授和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兼英國劍橋大學教授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47次,32次,33次: 有47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只頒給1位獲獎者,32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3次由3位獲獎者共享。 ▲ 3名: 從1901年到2018年,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瑪麗·居裡和皮埃爾·居裡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原因是「他們對亨利·貝克勒爾教授發現的輻射現象進行聯合研究」。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未來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英國科學家Roger.Penrose因為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德國科學家Reinhard.Genzel、美國科學家Andrea.Ghez兩人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超大質量天體,而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113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 (居裡夫人) 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一行
    闊別63年後,75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攜夫人琳達女士返回平頂山寶豐老家。4月22日、23日,先後參觀考察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等文博單位,零距離感受家鄉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省、市外僑辦等有關同志陪同考察。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共同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Genzel)和安德烈亞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約翰|巴丁|...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13次: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 2019諾貝爾生理、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科學家的背景是?
    他在達納-法伯癌症研究院工作期間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實驗室,並於2002年成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自1998年起,他是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諾貝爾物理學獎詹姆斯·皮布爾斯詹姆斯·皮布爾斯1935年4月25日出生於加拿大的溫尼伯,加拿大-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阿爾貝特·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是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專家。
  • 清華大學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名譽教授稱號
    清華大學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名譽教授稱號清華新聞網10月15日電 (通訊員 馬小帥 姜楠)10月12日上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清華大學名譽教授授予儀式在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簡稱「TBSI」)舉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共同院長張林向蓋姆教授授予了清華大學名譽教授聘書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波爾馬特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波爾馬特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3/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與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史上留名憑實力,獲獎還要些運氣?)當地時間10月8日,國慶黃金周已正式「收官」,而諾貝爾獎「開獎」仍在繼續。「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25歲與96歲:在物理學獎得主中,有人登頂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獲獎時才年逾弱冠。2018年,物理學獎一半授予時年96歲的阿希金,使他成為諾獎史上最年長獲獎者;而1915年,年僅25歲的勞倫斯·布拉格與父親一起摘得桂冠。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萊因哈德·根澤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羅傑...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摘得獎項。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根澤爾與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