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人類從古至今都未曾斷過的話題,從古代詩詞人到現代名人的筆下畫下,愛情這個名詞一次又一次雀躍在人們的描敘中,但並非每個人的一生中都能遇到摯愛,在萬千機遇中遇到摯愛,也未必能相擁到老。
便如同晏殊筆下的「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與愛人永久分離的那些人,日夜品嘗著相思的苦楚,卻還苦苦堅持著看似無望的愛戀,也是一種悽美。
本文主人公是一名年近百歲卻一生未娶的老人,75年來苦苦等候著遠在日本的女友,只為與女友再見一面。
這名老兵全名周福康,老家在浙江蕭山,生於1922年,而他出生之時家庭環境確實挺富裕,不但不愁溫飽,更是讓他能去學校好好上學,家裡父母對周福康格外疼愛,他也背負了光宗耀祖的家族希望。
但不幸的是,在周福康上中學時,日本很快便發起戰亂,昔日美麗的家鄉很快陷入了戰火之中。
而作為一名有擔當的中國人,周福康深知匹夫之責,於是他棄文從戎,於17歲時加入軍隊,靠著一腔熱血投入了愛國事業中。因為在同一批入伍的隊友中,他算是文化知識相對豐富的人,於是得到了長官的賞識和重用,很快就在新兵蛋子中脫穎而出。
而接下來十幾年裡,他參加過的抗戰達到了數十場之多,其中甚至還有福州保衛戰這樣的有名戰役。而他,也從最初的小幹部,晉級到中尉軍銜。
日本方於1945年宣布投降,而周福康在那之後,也與戰友們一同前往寶島參加受降儀式,也就是在寶島短短的一段時間裡,他與美麗的日本女教師相識了。
當時周福康率領的部隊便是駐紮在一所小學附近,而邊見須惠子老師,當時便是教授學生日語的小學老師,這名女子溫文儒雅,與其他的日本人完全不一樣,當時日本僑民正在著手撤退,惠子便是在撤離前的時間裡,與周福康相識,直至相愛。
直至今日,周福康依然能侃侃談來,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惠子老師姿態綽約地彈奏著鋼琴,用動聽的嗓音教著孩子們唱著歌謠,那是多麼令人心動的一幕。每當說到這裡,周福康都會十分激動,他覺得,如果不是世事弄人,他與她,一定有美好的結局。
可之後,周福康接到大陸線報要求返國,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與惠子老師相約,雖然暫時分開,但是他一定會回去尋找她,並且他將老家的地址信息告訴了惠子老師。惠子老師含著淚答應了。
但世事難料,周福康輾轉於各路軍馬之間很快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在「鎮反」活動中被關押了,一直到1980年才重獲自由,可他回到老家後,卻因為心中深深思念著惠子老師,選擇一生不娶。
之後他有聽說,當時惠子老師在撤離時,航海的船隻遭到轟炸,她可能已經遇難,可周福康不相信。
而到今日,老兵已經白髮皚皚,他靠著撿廢品的微薄收入苦苦支撐著,只希望去世前能再見到心上人一面,只想知道心上人這些年來幸不幸福。
老兵的偉大愛情很快便被大家所熟知,很多人都開始著手幫忙調查惠子老師的下落,可事情畢竟過去幾十年,至今都沒找得到惠子老師的蹤跡。
這老兵情深義重的七十多年的相思,就如同簡媜筆下形容的「像餓極了許多日的人聞到炊煙,但知道不是自家的」,真心希望能讓遠在日本的惠子老師也能感受得到,當然更多是希望這位惠子老師能還好好活著,兩名老人最終可以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