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全球半導體先進位程之戰已然火花四射。從華為和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是百花齊放之勢,5nm晶片也將在下半年正式首秀。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
7nm與5nm差距在哪
半導體製程技術從7nm邁入5nm,將為晶片性能及工藝效率等帶來極大程度的提升。尺寸越小意味著在相同面積之內可以儲存更多的電晶體,從而達到更快的運行速度,並降低能耗。
製程工藝的進步將會為晶片帶來哪些屬性的提升呢?5nm製程工藝目前還沒有商用,我們不妨用10nm和7nm做個對比。以華為麒麟處理器來看,從麒麟970(臺積電10nm製程工藝)到麒麟980(臺積電7nm製程工藝),其電晶體數量從55億上升至69億,同比增長25.5%,這也導致其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100%、NPU性能也提升了100%。當然,製程工藝的提升除了會改變處理器的性能外,還會降低功耗、縮短產品研發周期等,這也是行業不斷提升晶片製程工藝的原因所在。
按照全球IC晶圓廠技術演進路線來看,在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僅臺積電和三星實現5nm量產。其中,格羅方德和聯電基本已經放棄了7nm製程工藝的研發;英特爾目前還在研發7nm;中芯國際的7nm製程工藝將於2020年年底實現量產。
在對比臺積電和三星兩家5nm工藝方面,由於兩家企業對製程工藝定義的標準不同,很難界定孰好孰壞。但根據此前雙發公布的信息來看,他們5nm主要的對比對象是上一代的7nm工藝,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兩家企業7nm技術的差異化。
基於此數據,業內相關專業人士得出的結果是,這兩家7nm工藝在電晶體密度上非常接近,但臺積電的產能會高於三星。也就是說,三星第三代7nm工藝與臺積電第二代7nm工藝相當,那麼他們5nm工藝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