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暴露在噪音汙染下的魚可能會提早死亡

2020-09-16 參考消息

外媒稱,9月15日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被噪音搞得緊張不安的魚抵禦疾病的能力會下降,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下會導致魚提早死亡。

據法新社倫敦9月15日報導,這是描述人類製造的噪音對自然界的影響的最新一項研究。

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到工業噪聲,人類製造的噪音充斥著整個環境。

由於據信船隻螺旋槳的呼呼聲會干擾鯨魚的聲吶系統,處於水下也無法擺脫噪音。

英國加的夫大學的研究人員說,噪音汙染已被證明會導致「壓力、聽力損失、行為改變和免疫影響」。

但他們說,噪音對抗病能力的影響方式此前「被忽視」。

報導稱,在他們發表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考察了向魚缸播放隨機白噪音對孔雀魚遭寄生蟲感染後所受侵害的影響。

其中一組魚被暴露在持續播放24小時的「短促」噪音環境中,另一組魚被暴露在持續播放7天的噪音環境中。

研究人員對所有魚進行麻醉並讓它們感染寄生蟲。對於短促噪音組的魚,這一過程在暴露於噪音環境之後進行;對於長期噪音組的魚,這一過程在它們暴露於噪音環境期間進行。

研究人員還讓第三組魚(對照組)也感染寄生蟲,但它們被置於一個安靜的魚缸中。

報導指出,研究報告的作者們發現,儘管在17天監測期內,暴露於短促噪音下的魚疾病負擔最重,但長期噪音組的魚更可能提前死亡——在第12天死亡,而其他兩組魚在第14天死亡。

研究報告的作者們說:「通過揭示短促噪音和長期噪音對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相互作用的有害影響,我們壯大了越來越多的相關證據,這些證據表明噪音汙染與動物健康程度降低之間存在關聯。」

他們還說,這項研究可能對養魚場具有一定意義,養魚場養殖的魚類極易感染寄生蟲。

報導認為,噪音問題太過普遍,以至於這些科學家呼籲將人類製造的噪音視為一種「主要全球汙染物」。(編譯/杜源江)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自然 | 看似寧靜的海洋,其實也有噪音汙染
    說到噪音汙染,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或許是繁華而喧鬧的都市,很少有人會想到海洋。但是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噪音汙染,這些噪音汙染極大影響著海洋生物的生存。你可能會問,噪音對海洋生物究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目前已知會對海洋動物的聽覺造成影響,會改變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或規律。
  • 自然|看似寧靜的海洋,其實也有噪音汙染
    說到噪音汙染,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或許是繁華而喧鬧的都市,很少有人會想到海洋。但是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噪音汙染,這些噪音汙染極大影響著海洋生物的生存。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利用聲吶進行導航和捕魚,利用勘探船進行海洋地質勘探,使用各種機器對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進行勘探,就像陸地上施工一樣。這些在海洋中運行的機器也會產生不同頻率、不同響度的噪音。
  • 研究發現美國的封鎖措施使個人噪音暴露減少近一半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去年,蘋果公司曾與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研究噪音汙染如何影響人類的聽力健康。在為應對新冠大流行而實施的居家令和社交距離規定之前和期間,科學家在對數據的檢查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趨勢,特別是人們暴露在環境噪音中的時間下降了近一半。
  • 復旦研究顯示:PM10、PM2.5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死亡風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燁捷)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空氣汙染與健康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通過一項全球範圍的多國、多城市研究合作確證了顆粒物空氣汙染的顯著健康危害。
  • 《心血管研究》:全球約15%的新冠死亡病例與空氣汙染有關
    北京時間10月27日,發表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德國古騰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明,全球約有15%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與長期暴露於空氣汙染有關。
  • 噪音暴露或使患高血壓風險升高 超40分貝有害健康
    原標題:噪音暴露或使患高血壓風險升高 超40分貝有害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上月發布了新版關於噪音風險的指南,評估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5種噪音風險,設置了不同噪音對人類健康的安全限制。
  • 《職業與環境醫學》:研究顯示噪音增加5分貝 腰圍變粗0.21cm
    他們發現,長期暴露在道路交通噪音下的人群,例如住在馬路、鐵軌或者是飛機場附近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在腰間囤積起厚厚的一層脂肪, 也就是所謂的「向心性肥胖」。 並且,據該研究所稱,這一圈脂肪沉積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
  • 空氣汙染是人類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Jos Lelieveld等人估計,全球每年因為七種來源的空氣汙染造成的死亡人數。為此,他們採用了先進的全球大氣化學模型,詳細的國家級人口和健康數據,並綜合暴露–響應(IER)模型(一種統計模型,描述了死亡率隨暴露於空氣汙染的變化)。PM2.5(小於2.5微米的直徑可入肺顆粒物),可以滲透到肺部,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造成每年超過320萬人的死亡。
  • 刺耳鳴笛聲 身心遭受巨大損害:如何應對噪音汙染?
    這也就意味著噪音汙染將會在這些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爆發,所幸遠離城市的邊遠郊區和鄉村地區還能保持靜謐。城市擴張速度的加快會加劇噪音的產生,那些之前本來還算安靜的區域也將被城市噪音所覆蓋。我們絕非危言聳聽,噪音汙染很可能會對人類健康和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噪音級過高會加劇高血壓、引起失眠或睡眠障礙,從而導致聽力喪失,還會破壞其他醫療狀況。
  • 科學網—蝙蝠變聲應對人類噪音汙染
    研究顯示,噪音汙染能改變蝙蝠習性。圖片來源:MERLIN D. TUTTLE 蝙蝠利用聲音「看」它們的世界。因此,當身處人類噪音汙染的迷霧中時,這種動物需要怎樣做?一些蝙蝠似乎選擇尋找更安靜的地點和改變它們的叫聲。 科學家正試著解密蝙蝠如何應對現代社會的喧囂,他們來到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天然氣油田。這裡,許多油井裝備有壓縮機,這種設備會持續產生噪音,同時,其他油井則更安靜。 研究人員花費2個月時間傾聽了蝙蝠用於定位獵物的叫聲,結果發現,巴西犬吻蝠處於壓縮機附近的時間少40%。
  • 城市噪音汙染嚴重成健康殺手 噪聲投訴佔比上升
    新聞提示  最新發布的《中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報告2015年》顯示,2014年全國環境噪聲投訴佔環境投訴總數的比例為56.4%,相比2013年上升了16.6個百分點。  這個由環保部發布的報告說,總體上看,近年來,我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有所下降。
  • 《自然通訊》:全球變暖和汙染對珊瑚魚的影響相似
    但是,珊瑚礁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汙染的加劇以及過度捕撈、包括採用破壞性捕魚的做法,正在威脅著珊瑚礁和相關珊瑚礁魚的生存。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首次表明,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和汙染等壓力通過內分泌途徑的破壞,同樣地影響了珊瑚礁魚類的生存和發展。
  • 空氣汙染和噪聲與老年人局部腦結構的關係
    眾所周知,長期接觸空氣汙染和噪音會對健康造成各種不良影響。但直到最近才開始研究長期的空氣汙染和噪音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以前的文獻支持暴露於空氣汙染物與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和自殺之間有聯繫。此外,暴露在空氣汙染中可能會對認知能力產生不利影響,包括工作和長期記憶、語言流暢性和模式識別相關的任務。然而,慢性噪聲對成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很少被研究。
  • 北京霧霾持續三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圖/CFP  今日至13日處於中度至重度汙染水平之間;已進入重汙染易發季節;瀋陽被質疑應急預案啟動不及時  東北多地遭霧霾籠罩,北京也沒「獨善其身」。空氣品質預報顯示,今日白天北京中度汙染,明日轉為重度,預計空氣汙染將一直持續至13日。
  • 來自臥室的「噪聲汙染」:夫妻吵架的根源-打鼾,噪音汙染,聲音,睡眠...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睡眠》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有些人夜晚打鼾的聲音已經達到「噪音汙染」的標準。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邀請了162名打鼾的人,並在他們的床頭上安裝了監聽器,以記錄他們夜晚睡覺發出的鼾聲並檢測聲音的大小。
  • 住在幾層噪音最小?噪音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喜歡住在高層的人,不僅是因為站得高看得遠,而且離馬路較遠,受車流等交通噪音影響小。事實上,環保部門發現,高層建築噪音分貝「兩頭小中間大」,5到24層噪音較大,30層以上又變得較為安靜。一般來說,高層和低層受到的噪音汙染形式是不太相同的。對於低層而言,它的噪聲源表現為震動和聲音兩部分。
  • 空氣汙染已成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 每年700萬人死亡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空氣汙染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僅次於飲食風險、高血壓、香菸和高空腹血糖。  報導中指出,2017年至2018年美國空氣汙染水平提高了5.5%,就造成10000個美國人因此死去。據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
  • 研究發現:空氣汙染使新冠死亡人數增加11%,全球15%患者因此死亡
    【南方+11月5日訊】據英國媒體報導,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增加導致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增加11%。另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15%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是由空氣汙染造成的。報導稱,雖然現有的數據只允許建立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確認兩者之間的聯繫,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證據已經足夠充分,必須將空氣汙染的水平視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因素。
  • 住在馬路邊 樓層高噪音大還是樓層低噪音大?
    實驗結果顯示,如果高層住宅樓臨近繁華街道,中間樓層的噪音要高於低層與高層。那如何解釋中間樓層的噪音高於高層或低層呢?林先生表示:「馬路噪音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路面反射傳播出去的,所以,樓層越高,也就意味著越多地暴露在聲波的立體傳播下,從而接收到的反射波(聲波)就越多。不過,隨著距離增加聲音會衰減,所以,到某臨界樓層後,噪音會慢慢減小。這就是為什麼中間樓層的噪音要高於低層與高層了。」
  • 美國每年上萬名嬰兒因高溫提早出生
    美國每年上萬名嬰兒因高溫提早出生 2019-12-03 08:28:48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夢然 | 字號:A+ | A-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提供了氣候變化影響嬰兒健康的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