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是雀形目鴉科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為雀形目鳥類中個體最大的,體長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烏鴉共36種,分布幾乎遍及全球。中國有7種,大多為留鳥。烏鴉 :俗稱「老鴰」。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故名。多在樹上營巢。常成群結隊且飛且鳴,聲音嘶啞。雜食穀類、昆蟲等,功大於過,屬於益鳥。
烏鴉給人的感覺是愚蠢的、討厭的。對於學生而言,讓其養成對烏鴉的偏見、定見、成見,是非常不適合其發展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哪怕是醜陋的烏鴉,其背後也有不朽的生命故事。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應該用一種理性、超然的態度看待這個美麗星球上的一切,包括外表上看起來不怎麼順眼的烏鴉。人類沒有理由給烏鴉添上"愚蠢"、"討厭"的標籤,更何況烏鴉其實是聰明的,並不這麼笨!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想來大家都知道
一隻烏鴉口渴了,他在低空盤旋著找水喝。找了很久,他才發現不遠處有一個水瓶,便高興地飛了過去,穩穩地停在水瓶口,準備痛快地喝水了。可是,水瓶裡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頸又長,烏鴉的嘴無論如何也夠不著水。這可怎麼辦呢? 烏鴉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於是,他從高空往下衝,猛烈撞擊水瓶。可是水瓶太重了,烏鴉用盡全身的力氣,水瓶仍然紋絲不動。
烏鴉一氣之下,從不遠處叼來一塊石子,朝著水瓶砸下去。他本想把水瓶砸壞之後飲水,沒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撲通"一聲正好落進了水瓶裡。
烏鴉飛下去,看到水瓶一點兒都沒破。細心的烏鴉發現,石子沉入瓶底,裡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一些。
"有辦法了,這下我能喝到水了。"烏鴉非常高興,他"哇哇"大叫著開始行動起來。他叼來許多石子,把它們一塊一塊地投到水瓶裡。隨著石子的增多,水瓶裡的水也一點兒一點兒地慢慢向上升……
終於,水瓶裡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烏鴉總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水瓶口,喝著甘甜可口的水,心裡是那麼痛快、舒暢。
烏鴉喝水告誡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善於思考,動腦筋,再困難的事情也會迎刃而解。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們去留心探索、發現,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的本質,千萬不要為事物表面所迷惑。
烏鴉未雨綢繆,富有遠見 星鴉在秋季至翌年早春主要以紅松種子為食,偶食漿果。秋季種子成熟時,烏鴉在取食的同時儲藏大量種子作為冬季和早春的食物。怪不得好多次看到烏鴉的時候,它們嘴裡都含著種子,原來是為冬季做準備。據東北林業大學的魯長虎教授研究,烏鴉在樹上取食部分種子後,通常儲存三五十粒於舌下中,飛行2~5千米後,將種子埋藏在土層下2.5~3.5釐米深處,每個貯點多為2~4粒。烏鴉每天至少搬運種子10次,達400粒。一個貯藏季節一隻烏鴉可貯藏至少16000粒種子。 到了冬天,烏鴉從這個地方遊蕩到那個地方,從這座森林飛到另一座森林,享用著它們儲藏的松子。其實每個烏鴉找到的儲藏的食物不一定是自己儲藏的,當然自己儲藏的松子也可能成為別人的食物。無論誰飛到一片新林子,就到處尋找松子,因為總有別的烏鴉藏下的松子。它把樹洞扒拉開看看,到樹根底下翻檢,刨開灌木叢,就是大雪覆蓋的灌木叢下,也能找到自己同類藏下的食糧。
烏鴉報兇鵲報喜其實它都是益鳥
因喜鵲喜歡近人。在捕食時,常跳躍一下,或轉一下身體,翹一下尾巴,發出一聲或連續兩三聲動聽的鳴叫,很受人們歡迎,認為是喜兆。而烏鴉毛色烏黑,鳴叫聲粗劣、悽厲、單調,又聒噪不停,而且常在腐臭的東西周圍盤旋,給人留下不愉快的感覺,所以把它當作「不吉祥的鳥」。
喜鵲與烏鴉儘管外形上大相逕庭,叫聲不同,但在動物分類上卻同屬一個鴉科,而且它們都是益鳥。喜鵲一年所吃的食物中,有80%以上是危害農作物的昆蟲,如蝗蟲、螻蛄、夜蛾幼蟲和松毛蟲等,只有15%是穀類和植物種子,兼食小鳥、蝸牛、瓜果和雜草種子,對人類是有益的。烏鴉也不甘示弱,它主要吃蝗蟲、螻蛄和鱗翅目昆蟲。雖然在春播和秋熟的時候,它們要到田間覓食糧食幼苗或田埂路旁的遺落穀粒,但危害不大。烏鴉還喜歡到處尋找人們拋棄的食物吃,對清潔工作也有好處,對人類是益多害少。所以我們應當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