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舒緩心靈的寓所,觀鳥是走進自然的門票。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面對高樓林立、鋼筋水泥,車水馬龍、工作壓力,時常會忘記聽飛鳥啁啾,看候鳥遷徙,忽略了我們的周圍生活著那麼多美好的,又與人類不同的生物。
作者:陳翔
我們總以為自己離自然很遠,其實,那些身邊的鳥類、獸類、昆蟲、植物,都在友好地向我們展示自然的樣子。當我們開始觀察自然,了解一花一木,熱愛一鳥一蟲的時候,我們就在自然之中了。
歌德說:思考比了解有意思,但比不上觀察。觀察之趣,就像與一個新世界相遇。《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追蹤鳥類》就是這樣一部以觀鳥類而察自然的科普圖書。
什麼是鳥?鳥類都會飛嗎?會飛的都是鳥嗎?怎麼觀鳥?去哪找鳥?怎麼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麼鳥?……如果你好奇這些問題的答案,那麼,科普作家關翔宇用輕鬆簡潔的筆調為你寫在了書中。如果你已經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想必對觀鳥本來就有著不小的興趣,如此,你可以在書裡讀到更專業的觀鳥知識,以及有趣的觀鳥故事和鳥類所代表的文化意義。
要知道,中國幅員遼闊,地勢多樣,複雜的氣候和豐富的生態環境吸引著1400多種野生鳥類來此生活,它們有的威猛霸氣,有的呆萌可愛,有的早起,有的晚睡,觀察它們的遷徙、覓食、求偶、育子,其樂無窮。更便利的是,觀鳥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很少,就算在北方的嚴冬,昆蟲無蹤,花草凋零,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鳥類。
簡單來說,一隻望遠鏡、一本鳥類圖鑑、一個觀鳥記錄本,就構成了觀鳥最基本的工具,從城市公園到自然景區,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總會遇見讓你欣喜的類型。複雜來說,望遠鏡的選擇、怎樣觀察和拍攝、鳥類圖鑑的選擇、記錄本要包含的內容……都是需要了解的學問。鴕鳥是鳥,企鵝也是鳥,鴛鴦是鳥,沙雞也是鳥,它們形態各異,生活範圍和習性也不同,從常見的鴿子、鸚鵡到不專業就不會認識的鸊鷉、鷦鷯,學之越深,趣味越多,而這都是自然帶給我們的。
不僅如此,觀鳥帶給我們的還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斷。古人講「只羨鴛鴦不羨仙」,說的是鴛鴦的忠貞,但其實,鴛鴦並非一生一個伴侶;成語說「鳩佔鵲巢」,其實斑鳩莫名替紅腳隼背了鍋;俗語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其實烏鴉也有黑白相間的種類……通過科學的觀察記錄,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認識知識,修正經驗。而《追蹤鳥類》這本書,從鳥的概念,觀鳥方法,觀鳥趣事,鳥類文化幾個方面,以第一人稱口語化的講述,將作者觀鳥的經歷經驗娓娓道來,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為喜愛自然的青少年讀者打開觀鳥之門,是很有價值的觀鳥入門書。
除了《追蹤鳥類》,《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叢書還包括《發現昆蟲》《觀察植物》《尋覓獸類》三本,是國內第一套為青少年創作的原創博物美文。叢書摒棄了繁冗的知識點羅列,把每一個物種都當作「有思想」的對象去觀察,去講述。同時,每本書都配有精美的手繪插圖,直觀展現自然之美和藝術感。書中所有物種都是中國境內常見,生活中聽說過的生物,是國內科普作家常年一線觀察研究後對中華大地上這份自然家底的展現,吸引小讀者走出家門,觀察昆蟲、鳥類、哺乳動物和植物,通過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把自然散文和科普知識、人文歷史結合在一起,形成富有中國人獨有博物觀的哲學的思考。
(《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關翔宇等,天天出版社)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