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的視頻引發眾議。視頻中,打了馬賽克的稚幼身軀同紅燭灼灼的新婚場景格格不入。
據官方通報稱,視頻中的人員實際年齡分別只有17歲和13歲,一年前二人自由戀愛,因雙方父母法制觀念淡薄,於11月26日為雙方舉行農村風俗婚禮。目前,當地政府已責令讓女方回歸原家庭。
視頻傳出以後,網友紛紛瞠目結舌:這樣的婚姻竟仍存在於21世紀。未滿14歲的女孩身心遠未成熟,且沒有達到我國的性同意年齡,若沒有當地政府的及時介入,落後的「童婚」將對那位少女的未來產生可怕的影響。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美國相關公益組織發現,「童婚」在世界上仍佔到每五位女孩就有一位的高比例。童婚正威脅著世界各地女孩的生命、福祉和未來。
UNICEF/UN0280307/Boro
01
童婚仍普遍存在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定義,童婚是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與一位成年人或另一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之間,任何形式的正式婚姻或非正式結合。雖然童婚率在全世界有所下降——從十年前每四位女孩中就有一位童婚,減少到今天的每五位中有一位——但童婚仍然普遍存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計劃(UNSDG)呼籲全球採取行動,期望到2030年能杜絕這種侵犯人權的行為。
「如果不加快努力,到2030年,將有超過1.2億的女孩在18歲之前進入婚姻。」
童婚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的結果,女性在其中尤其受到影響。全球範圍內,男孩童婚率只有女孩的六分之一。
UNICEF/UN060345/Sokhin
16歲的奈及利亞難民哈夫薩·烏馬爾站在查德湖區三蘭港難民營的一間教室外。哈夫薩在抵達查德時才第一次上學,但結婚後就不再上學了。
童婚剝奪女孩的童年,威脅她們的生命健康。18歲前結婚的女孩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而且不太可能繼續接受教育。她們的經濟和健康狀況比未婚的同齡人差,而這些後果最終也遺傳給了自己的孩子,進一步給一個國家提供優質醫療保健和教育服務的能力施壓。
未成年新娘往往在青春期就懷孕了,增加了懷孕和分娩期間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對於她們自己和嬰兒來說都是如此。童婚還將女孩與家人、朋友隔離開來,將她們排除在其社區之外,對她們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童婚不僅影響女孩的健康、未來和家庭,它還造成了國家層面的巨大經濟代價,對發展繁榮產生重大影響。
02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改變
解決童婚問題,首先需要認識到促成童婚的因素。雖然這種做法的根源因國家和文化而異,但貧窮、缺乏教育機會和醫療保障有限仍然是童婚存在的重要原因。有些家庭為了減輕經濟負擔或賺取收入而嫁掉女兒;其他則可能因為他們真心相信這將保障他們女兒的未來或覺得是在保護她們。
關於性別角色和結婚年齡的社會範式和陳舊觀念,以及婚外懷孕的社會風險,也促成了這一現象。
"如果在我這個年齡的女孩結婚了,那是不好的。我同許多人有不同的觀點:我認為上學不會寵壞一個女孩。」
——艾杜達特·阿卜杜拉耶,15歲,馬裡
UNICEF/UN043144/Rich
12-17歲的敘利亞難民在黎巴嫩貝卡谷地的難民非正式定居點聚會。她們來到這裡相互學習,討論如何更好地保護社區,特別是保護兒童和青年免受傷害(暴力、性侵和童婚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一系列組織合作(從基層組織到高層決策者),使得他們在發現和解決生殖健康和兩性平等的體系性障礙方面獨具優勢。
201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一起發起了「終止童婚全球項目(Global Programme to End Child Marriage)」。該項目賦權有進入童婚風險或已經結婚的年輕女孩。第一階段(2016-2019年)已向全球超過790萬少女提供生活技能培訓和教育支助。近4000萬人參與交流和宣傳活動,以支持少女、為結束童婚而作出努力。
03
在美國,童婚也仍然普遍
魔幻現實主義不僅發生在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家。在美國,2000年至2015年期間,有超過20萬未成年人結婚;根據「前沿」網(Frontline)分析數據,20萬未成年人中大多數是女孩,且其中超過80%是嫁給了成年人。
「倖存者角」(Survivors' Corner)的創始人唐娜·波拉德說,「在美國,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該互助角倡導為受到家庭暴力、性侵犯、性虐待和性剝削的倖存者提供庇護。波拉德來自肯塔基州,她在16歲時嫁給了一個年齡幾乎是她兩倍的男人。
波拉德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說:「我的那位施害者對我擁有絕對權威。」波拉德本身在一個充滿家庭暴力的環境中長大,在父親去世後,她14歲時,被收留到一家行為健康機構接受救助。
「不幸的是,那時我沒有得到本該在此機構得到的幫助,反而是被一個在那裡工作的心理健康人員侵犯,」波拉德說,「那時,他29歲,我14歲。」
波拉德說她母親曾有一些精神健康問題,而且也是童婚;而當波拉德母親被釋放後,同意了波拉德與那個男人的婚姻,當時她16歲。
她說:「兩年來他一直在哄騙我,讓我覺得那段關係是真心的,他最終剝削我,虐待我,而我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逃脫。」
由於她不是成年人,她不能在家庭暴力庇護所尋求幫助,也無法同意自己的醫療治療。她說,曾有一次家庭暴力達到鄰居們報警的地步,但「當警察和兒童保護組織出現時,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因為我嫁給了他。」
「我甚至不能對他提出刑事訴訟,因為我嫁給了他。」
04
「這種循環在幾代人之間持續」
波拉德研究了她的家族歷史,發現在她母親那邊,能夠追蹤到的家族史裡,過去的五代人中每一代都有童婚的情況。她說,「這種循環代代相傳,使倖存者帶著恥辱和創傷活著。」
「倒沒有童婚的典型情況,」她說,「但很可能與貧困有關,也可能與父母販運子女以獲取購買毒品的錢財有關。然後在某些情況下,父母可能真的有好的意圖,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也被那些對他們的孩子有可怕的意圖的戀童癖者玩弄著。」
在美國,只有四個州——明尼蘇達州、賓夕法尼亞州、德拉瓦州和新澤西州——完全禁止未成年婚姻。大多數州的法定結婚年齡最低為18歲,但存在允許「父母同意」等漏洞。在肯塔基州,波拉德幫助通過立法,「使其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中儘可能有保護性」。
「我們把最低標準定在16歲或17歲,去掉父母同意的部分,並實際確立法官在批准結婚前必須獲得的明確和有效的標準。」
波拉德說,在改變之前,婚姻登記處的辦事員無權幹預,即使他們觀察到未成年人實際不想結婚時。而且在存在婚前懷孕的情況下,甚至不受最低結婚年齡限制。
「在肯塔基州,我們發現一個13歲的女孩嫁給了一個33歲的男子,一個15歲的女孩嫁給了一個52歲的男人——我可以繼續給你列舉這些可怕的例子,事實是這些孩子嫁給了強姦她們的人,」她說,「這是可怕的,現在必須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