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颱風「浪卡」,風雲氣象衛星守護深圳

2021-01-09 深圳特區報

「16號颱風12日08時生成,趨向海南到雷州半島沿海,13日凌晨與我市最近450-500公裡。13-14日我市(含深汕)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和8級左右陣風,風雨最強時段為13日下午至14日早晨。颱風白色預警已生效……」這是深圳市氣象臺10月12日10時30分發布的一條氣象預報信息,而為氣象信息預報提供支撐的便是高懸天際的風雲氣象衛星。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大氣象工作者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踐行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宗旨,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加快建設氣象強國,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保護生命安全、服務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力支撐!

深圳市氣象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胡春華副總理在出席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在中國氣象局和廣東省氣象局的業務指導下,進一步加強風雲氣象衛星的科技應用,為城市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氣象支撐。

深圳毗鄰南海,面對遼闊的海洋海域,常規的地基、岸基觀測難以對南海海洋大範圍內對流層中多種尺度的天氣系統結構和各種災害天氣過程進行三維實地觀測和遙感觀測,存在大量觀測空白區。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對深圳氣象觀測和氣象預警預報服務可謂是如虎添翼。

精密的衛星觀測是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時效的關鍵。特別是在颱風監測中,風雲衛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預報業務中,深圳市氣象局通過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在華南、南海以及西太平洋地區1公裡解析度,逐10分鐘的大範圍空間觀測衛星圖像,位於南海及西太平洋的熱帶擾動的初生、發展、加強,移動路徑的變化都逃不過預報員的實時監控。當有重大的颱風即將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時,可以應用高分四號衛星進行高清雲圖的觀測,兼具高空間解析度和高時間解析度,清晰觀測到颱風眼區結構及其變化情況,更精準的評估颱風風雨影響區域。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城市經濟社會取得巨大發展變化,這其中便離不開深圳氣象人在風雲氣象衛星助力下的日夜兼程地服務與陪伴。

近年來,深圳市氣象部門在現有的地面觀測基礎上,逐步建立天基、地基和空基相融合的超大城市陸海一體觀測體系。下一階段,將深入開展衛星資料在城市強對流天氣發展、發生過程的應用,提升城市小尺度氣象災害天氣監測與預警能力。

同時,深圳市氣象局將加強衛星資料在城市開發建設中的運用,綜合利用歷史地面長序列觀測資料與衛星資料,對深圳交通、水務、能源、通訊等氣候敏感行業的氣候風險和脆弱性的定量分析,並提出相應對策。

此外,深圳市氣象局還將利用遙感資料和地面氣象觀測數據,對城市生態系統生態狀況進行監測與評價,為全市掌握生態環境狀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決策依據。利用地面觀測與衛星觀測建立大氣汙染立體觀測體系,開展區域大氣汙染成因與形成機制研究,為大氣汙染防治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風雲氣象衛星守護航天發射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2020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 2020年10月12日0時57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後的第三天,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實現了航天報國的又一次勝利進軍。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今年的秋颱風非常活躍,15號颱風『蓮花』昨天晚上剛剛停編,16號颱風『浪卡』今天早晨就緊跟著生成了。
  • 颱風「浪卡」過境,海南富力物業用心守護美好家園
    在過去的兩天裡,受颱風「浪卡」和冷空氣共同影響,海南島陸地及海域出現較強風雨天氣,其中東部、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面對颱風來襲,海南富力物業人逆風雨而行,24小時堅守在第一線,風雨無阻,為您守護友鄰幸福家!
  • 第16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颱風「浪卡」今日登陸海南
    天氣網訊,今年第16號颱風「浪卡」已加強至9級熱帶風暴,還在持續加強中,預計登陸時最高可達11級,看第16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颱風「浪卡」今日登陸海南,時間在今日傍晚前後登陸海南陵水到文昌一帶沿海,附近居民要做好防颱風準備。
  • ——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加密觀測新模式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朱小祥說,「在2012年汛期氣象服務中,我們響應各級用戶要求,針對『泰利』『杜蘇芮』等熱帶風暴及安徽、天津等地暴雨,緊急啟動『風雲二號』衛星進行了12次區域觀測,最高頻次達5分鐘一幅。颱風定位定強信息的發布提前了10分鐘,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根據氣象部門數據,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到5分鐘,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風雲四號衛星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持續而精準的監測,風雲三號衛星將鄱陽湖最清晰的水體變化監測圖呈現在人們眼前,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數據支持。自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颱風、登陸我國的165個颱風均被監測。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雲氣象衛星影響力不斷上升,甚至有了「一帶一路」專屬衛星。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風雲衛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哪些作用?藍藍天工作室帶您探訪「風雲家族」背後的故事。
  • 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精測風雲 服務防災減災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1970年,我國開始獨立自主研製風雲衛星。
  • 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精測風雲 服務防災減災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1970年,我國開始獨立自主研製風雲衛星。50年來,風雲氣象衛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我國颱風、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大幅提升。
  • ——紀念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我國航天和氣象科技工作者瞄準國際氣象衛星科技前沿,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星地統籌發展,邁出鏗鏘步伐:1988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實現零的突破,自此告別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至今已先後成功發射兩代四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我國與美國、歐盟作為目前世界上3個同時具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業務衛星的國家和地區,共同構建了全球氣象衛星數據分發服務系統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海南省氣象局發布颱風預警,提示作業和過往船舶回港避風。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風雲四號衛星重大意義  一是可以更加精確的開展天氣監測與預報預警、數值預報、氣候監測。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閃電監測資料、大氣三維溫溼度探測資料和空間天氣監測資料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航空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裡程碑意義的「風雲一號」C星由於極地軌道和靜止軌道對於天氣觀測的互補優勢,我國在氣象衛星發展初期即提出了同時發展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衛星的思路。「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工程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上馬。1986年,我國第一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正式列入國家計劃。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風雲二號H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收官之作,風雲三號D星是我國目前光譜解析度最高的極軌對地觀測衛星,兩顆衛星的交付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氣象衛星的綜合觀測能力與應用服務能力。 1 風雲氣象衛星最新進展 1.
  • 16號颱風實時發布系統今天 颱風「浪卡」是否對中山市有影響
    天氣網訊 據中山市氣象臺最新消息,今年第16號颱風已於今天(12日)早上8時生成,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可達8級(18米/秒),目前颱風「浪卡」正以每小時20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預計將於13日前後在海南島登陸,隨後穿過海南島,繼續向越南方向移動,並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 香港發布最遠8號波,颱風浪卡即將發威!廣東特大暴雨一觸即發
    10月13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南海上的16號颱風浪卡更加靠近華南沿海了,今天上午,北側的雲系已經開始登上華南,廣東廣西多地上午雲霞漫天。從降雨監測圖上看,目前廣東多地的情況還僅僅局限於雲量增多,雨勢還不是很大,比如上午1小時的降雨量數據上看,目前廣東的雨水大多局限在沿海一線,而且雨勢也不大,一小時雨量僅僅在1-2毫米,這是颱風浪卡的主雨帶還沒有上岸,但隨著颱風浪卡正進一步靠近,廣東等地的雨勢將繼續增強。
  • 2020年第16號颱風「浪卡」預計登陸時間(附最新動態)
    2020年第16號颱風「浪卡」預計登陸時間13日傍晚前後在海南陵水到瓊海一帶沿海登陸(25-28米/秒 ,10級,強熱帶風暴級)>第16號颱風「浪卡」最新消息2020年第16號颱風「浪卡」(熱帶風暴級)的中心13日上午10點鐘位於海南省萬寧市以東大約175公裡的南海西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18.5度、東經112.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50-350公裡。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海南省氣象局發布颱風預警,提示作業和過往船舶回港避風。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如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逐步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