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理實體以他們命名

2020-11-28 中國青年網

  ■延伸閱讀

  從伽利略發明望遠鏡開始,人們陸陸續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了命名,絕大多數採用地球上的地名和世界各國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以示紀念。

  2010年,我國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數據首次申報「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月面上的三個撞擊坑用我國著名科學家蔡倫、畢昇和張鈺哲的名字來命名,實現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零的突破。至此月球上共計以14個中國人的名稱命名了19個月球地理實體,包括12個撞擊坑、2個月溪和5個衛星坑。

  高平子:

  原名高均(1888—1970年),中國近代最有成就的天文學者之一,也是我國現代天文事業的奠基者和創建者之一。他開創中國太陽黑子觀測和子午測時的工作;參加國際經度聯測,成為我國最早參加國際經度聯合觀測的學者;主持《天文年曆》及《國民歷》的編纂工作;協助籌建我國第一座現代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並主管太陽分光觀測;開創了以現代科學知識闡釋我國傳統天文曆法的研究方向。

  郭守敬:

  字若思(1231—1316年),元朝卓越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和儀表製造家。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他與王恂、許衡等共同編制出我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曆法《授時曆》;創製和改進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餘種天文儀器;在全國各地設立27個觀測站,最北的觀測點在西伯利亞,最南的在西沙群島,進行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測出的北極出地高度平均誤差只有0.35米。

  張衡:

  字平子(公元78—139年),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張衡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提出了東漢中期著名的宇宙結構理論-渾天說;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製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測定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測報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裡的木鳥等;創作了我國第一部天文學理論著作《靈憲》和《靈憲圖》等。

  嫦娥:

  在中國,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婦孺皆知,嫦娥早已成為月亮的象徵。

  萬戶:

  中國明朝的一位官員,也是人類歷史記載的嘗試用火箭飛天的世界第一人。約14世紀晚期,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上面,手持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火箭,試圖利用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升空。不幸的是,火箭發生爆炸,萬戶為此獻出了生命。

  祖衝之:

  字文遠(公元429—500年),南北朝時期卓越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衝之創立了中國古代優秀的曆法之一——《大明曆》,精確計算出了一年和一個月的時間長度;他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數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而歐洲人達到這一演算精度則是在1100多年之後。

  李白:

  字太白(公元701—762年),號青蓮居士。李白一生寫下了大量詩作,人稱詩仙。這些詩作中有很多歌頌月亮,讚美月亮的優美詩篇。

  石申:

  又名石申夫,戰國中期魏國著名的天文學家。石申撰寫了一部長達八卷的《天文》(漢代稱《石氏星經》),書中討論了行星的運動、恆星的位置、交食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也是天文史上的經典之作。

  蔡倫:

  (63年—121年),我國東漢時期桂陽郡耒陽人,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畢昇:

  (約970年—1051年),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發明家,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發明人。

  張鈺哲:

  (1902年—1986年),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新中國首任天文臺臺長,1928年他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中華」星,開創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相關焦點

  • 解讀「嫦娥三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什麼是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從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開始,人們陸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命名。
  • 中國大洋協會命名163個國際海域海底地理實體
    海底命名:中國元素留存大洋深處根據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的規定,海底地理實體是海底可測量、可劃分界限的地貌單元,賦予其標準名稱的行為即「海底命名」。國際海域的地名,需得到國際組織的審議批准。截至2015年底,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共審議批准了國際海域3940個海底地名。
  •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2016-01-05 12:22:50  1月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了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探月工程二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李春來在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廣寒宮」是「嫦娥三號」月球著陸點周邊方圓77米區域,包括玉兔號月球車巡視路線及其東側重要地貌。「紫微」、「天市」和「太微」是緊鄰「嫦娥三號」著陸點周邊區域三個較大的撞擊坑。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住在廣寒宮裡」的中國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遙遠的太空中也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歐陽自遠星」。有趣的是,歐陽自遠所研究的月球,其地理實體的命名也很有故事。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月球14個實體以中國人名和地名命名
    那些都是什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模擬顯示的嫦娥三號飛行情況(點擊查看大圖)從望遠鏡被發明開始,人類陸陸續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了命名從1935年開始,國際月面地名命名委員會相繼對這些地名進行了整理和確認。2010年,我國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數據首次申報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用我國著名科學家蔡倫、畢昇和張鈺哲的名字為3個月面撞擊坑命名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這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零的突破。至此,共計有14個中國名字「入住」月球,加入到了「月球聯合國」。
  • 基礎卻不簡單,命名實體識別的難點與現狀
    由於這些命名實體數量不斷增加,通常不可能在詞典中窮盡列出,且其構成方法具有各自的一些規律性,因而,通常把對這些詞的識別從詞彙形態處理(如漢語切分)任務中獨立處理,稱為命名實體識別。命名實體識別的研究主體一般包括3大類(實體類、時間類和數字類)和7小類(人名、地名、機構名、時間、日期、貨幣和百分比)命名實體。
  • 嫦娥三號著陸區月球實體命名: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央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記者今天(5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16年1月4日正式批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 【NLP基礎】信息抽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NER(命名實體識別),關係抽取)
    命名實體識別(NER)的任務是找到文本中提到的每個命名實體,並標記其類型。構成命名實體類型的是特定於任務的;人員、地點和組織是常見的。一旦提取了文本中的所有命名實體,就可以將它們連結到與實際實體相對應的集合中。關係抽取:發現和分類文本實體之間的語義關係。這些關係通常是二元關係,如子女關係、就業關係、部分-整體關係和地理空間關係。
  • 「NLP-NER」什麼是命名實體識別?
    命名實體識別(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NLP中一項非常基礎的任務。NER是信息提取、問答系統、句法分析、機器翻譯等眾多NLP任務的重要基礎工具。命名實體識別的準確度,決定了下遊任務的效果,是NLP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問題。作者&編輯 | 小Dream哥1 命名實體識別是什麼?
  • 新聞背景:國際海底命名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羅沙)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
  • 中文命名實體識別算法 Lattice LSTM
    中文命名實體識別 (NER) 算法按照輸入的類型,可以大致分為 Character-based (字符) 和 Word-based (單詞) 兩種。1.前言基於字符和基於單詞的 LSTM 模型如上圖所示,中文命名實體識別
  • NLP實戰-中文命名實體識別
    並星標,更多乾貨,第一時間送達來源:知乎    原文:見文末閱讀原文    作者:MaggicQ編輯整理:python遇見NLP(公眾號)僅做學術分享,侵刪前言:本文章將通過pytorch作為主要工具實現不同的模型(包括HMM,CRF,Bi-LSTM,Bi-LSTM+CRF)來解決中文命名實體識別問題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廣寒宮」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經過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4日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體地圖中使用。
  • 利用Lattice LSTM的最優中文命名實體識別方法
    作者:Yue Zhang、Jie Yang機器之心編譯參與:路、王淑婷近日,來自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研究者在 arXiv 上發布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新型中文命名實體識別方法作為信息抽取的一項基本任務,命名實體識別(NER)近年來一直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該任務一直被作為序列標註問題來解決,其中實體邊界和類別標籤被聯合預測。
  • 真有人問:月球上那個坑為啥命名天津 不叫北京?
    △IAU批准命名的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的地理實體分布圖先別興奮!不僅僅是天河基地!看見上面的圖沒?在天河基地附近還有四個地理實體也獲得命名!它們是:織女(Zhinyu)、河鼓(Hegu)、天津(Tianjin)、泰山(Mons Tai)。
  • 月球又添5個「中國地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 中國加快對海底地形命名 日本媒體擔憂:衝我們來的
    【編譯/觀察者網 郭光昊】12月21日,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SCUFN)在其網站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內容為2016年各國對海底地名的申請情況和註冊結果。有日本媒體擔憂地發現,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明顯增多,2016年全年達到了50件(50件申請一覽)。
  • 真有人問:月球 「天河基地」環形坑為啥命名天津,不叫北京?
    IT之家2月16日消息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19年2月1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2019年2月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的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 我國哪些省區的名稱,是以地理方位或河流湖泊來命名的?
    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該如何命名,特別是自然地理事物,更多的是參照地理事物的方位、形態以及其他特徵,或者與其他地理事物的關係來命名。比如我國的「東海」和「南海」就是根據方位來命名的,而「黃海」就是根據海水的顏色特徵來命名的,而我國的「渤海」在春秋時期被人們稱為「北海」,也是和方位有關。方位結合相關的地理事物來命名,是更常用的命名方式,而常見的地理事物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山脈等。
  • 中科院自動化所聯合實驗室獲CCKS2020醫療命名實體識別評測冠軍
    會上公布了CCKS-2020技術評測結果,雲知聲-中科院自動化所語言與知識計算聯合實驗室在「面向中文電子病歷的醫療命名實體識別評測任務」中獲得冠軍,並斬獲該任務唯一技術創新獎。CCKS由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業委員會主辦,是知識圖譜、語義技術、連結數據等領域的核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