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國際海底命名

2021-01-20 網易新聞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羅沙)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是指基於對海底地形的精確測量,根據國家的法律、規章及國際組織的相關技術規則要求,賦予海底地理實體一個標準名稱。它體現了國家科研調查實力、文化傳播力和服務於國際社會的國家軟實力,是當下各國拓展海洋權益的新形式。

國際海底地名命名分委會(SCUFN)是專門負責海底命名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03年,原為國際海底命名委員會。國際海底地名命名分委會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審核各國提交的海底地名,並推廣使用。其最新海底地名辭典包含了近4000個地名,這些地名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和使用。

傳統海洋大國的海權意識強烈,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都成立了專門的海底命名機構負責海底命名活動。美國地名資料庫中共收錄了4800多條海底地理實體名稱,其中有178個地理實體位於我國黃海、東海和南海。

據國家海洋局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介紹,近年來,我國多次組織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開展海底礦產資源勘查,發現了大量海山、海丘等地理實體。目前,我國在國際海底調查區發現海山超過200座,其中相當部分尚未被其他國家命名,預計每年還會新發現數座海山。

自2010年開始,中國大洋協會系統開展了大洋海底命名工作。按照國際海底地名命名分委會的技術要求,中國大洋協會每年選取若干個海底地名編制命名提案並提交審議,同時編制《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命名管理規定(試行)》,確定了以《詩經》為主,以中國歷史人物為輔的命名體系,《詩經》中的「風、雅、頌」分別對應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至今,我國已有29個海底地名提案通過了國際海底地名命名分委會的審議。這些地名是:鳥巢海底丘陵、彤弓海山群、白駒平頂山、徐福平頂山、瀛洲海山、蓬萊海山、方丈平頂山、長庚海山、啟明海山、甘雨海山、朱應海山、維魚平頂山、大成平頂山、谷陵海山群、柔木海山群、天作海山、客懌海山、維翰海山、魏源海山、潛魚平頂山、織女平頂山、牛郎平頂山、喬嶽海山、宵徵海山、凱風海山、釆蘩海山、日昇平頂山、日譚海底丘陵、月譚海底丘陵。

(原標題:新聞背景:國際海底命名)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中國大洋協會命名163個國際海域海底地理實體
    最新出版的《中國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名錄(2016)》顯示,截至2016年10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共命名了163個國際海域海底地理實體。這些命名不僅具備國際組織所要求的標準化「通名」,更有取自《詩經》、歷史人名等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專名」,成為留在大洋深處的中國印記。
  • 中國加快對海底地形命名 日本媒體擔憂:衝我們來的
    【編譯/觀察者網 郭光昊】12月21日,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SCUFN)在其網站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內容為2016年各國對海底地名的申請情況和註冊結果。有日本媒體擔憂地發現,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明顯增多,2016年全年達到了50件(50件申請一覽)。
  • 日媒稱中日打響海底地形"命名戰":涉及敏感海域
    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導 日媒稱,中國政府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周邊等地進行海底地形調查,2016年向國際航道測量組織的下屬組織積極提交了以漢語命名的海底地名申請。中國不僅在海上擴大海洋權益,同時還加快了在海底的爭奪。
  • 國際航道測量組織批准中國命名貝納姆海隆五個海底地貌
    參考消息網2月15日報導 菲媒稱,據一名海洋法專家透露,中國採取行動,命名了貝納姆海隆的五處海底地貌。據《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網站2月13日報導,菲律賓大學海洋事務與海洋法研究所所長傑伊·巴通巴卡爾12日在臉書上發文說:「國際航道測量組織批准了中國去年(2017年)提交的海底地名提案。
  • 菲媒關注中國積極為海底地貌命名:部分位於南海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導 菲媒稱,給貝納姆海隆(菲律賓海隆)的5處海底地貌起中文名字只是冰山一角。《菲律賓明星報》網站2月18日報導稱,該報獲悉,作為一項被一些人視為強化其海洋強國地位的努力,北京已經為南海和太平洋的其他海底地貌提出了命名方案,其中包括在中國與其他國家存在主權爭議的區域。
  • 背景:海底光纜如何維修 為何無法馬上展開工作
    背景:海底光纜如何維修 為何無法馬上展開工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31日 16:26 來源:   中新網北京12月31電(記者 劉育英)記者從電信部門了解到,此次臺灣南部海域的地震已造成海底斷層破裂,而且受到天氣、故障地點等因素影響,海纜維修還無法馬上展開工作。
  • 韓將爭議島嶼獨島海域海底地形命名為「海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1月6日報導,韓國國立海洋調查院6日表示,最近舉行的國家地名委員會決定將獨島(日稱:竹島)海域海底地形命名「海獅」。報導說,朝鮮時代韓國東部海域棲息數萬頭海獅,但後來由於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時期胡亂捕捉導致海獅瀕臨滅絕。
  • 什麼是國際海底?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 提個醒什麼是國際海底?答:《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把總面積3.61億平方千米的海洋依其法律地位分為國家管轄海域、公海和國際海底三類區域。「國際海底」是指國家管轄海域範圍(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 新聞背景材料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
    【摘要】:新聞背景材料因新聞事件的發生而顯現出強烈的新聞價值,它們在電視新聞報導中的運用可以增加新聞的厚重感,豐富新聞的信息含量,使新聞報導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時具備獨特新聞價值的新聞背景材料本身也可以作為新聞內容加以呈現,成為背景新聞。
  • 幻書啟世錄書靈妮莫立繪 海底兩萬裡背景介紹
    《海底兩萬裡》一書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都曾經讀過,在《幻書啟世錄》的世界中《海底兩萬裡》化為了書靈妮莫和玩家並肩作戰。那麼妮莫又有著什麼樣的背景故事,什麼樣的經歷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底兩萬裡》一書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都曾經讀過,在《幻書啟世錄》的世界中《海底兩萬裡》化為了書靈妮莫和玩家並肩作戰
  • 國際首創!哈工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三合一」 海底探測「神器」
    想要「看看海底有什麼」進行海底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為海底繪製地圖更好地經略海洋就要探明海底地形、地貌與淺地層剖面近日哈工程水聲學院李海森教授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國際首創的「三合一」海底探測神器讓神奇莫測的海底變得更加「透明」哈工程水聲學院李海森教授團隊在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儀器專項支持下,聯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726研究所歷經12年的共同技術攻關,取得了多元海底特性共點同步多波束一體化聲學探測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國際上首款可同時探測海底地形、地貌與淺地層剖面,集三種功能於一身的探海「神器」——多元海底特性多波束一體化聲學探測裝備
  • 福斯版《海底兩萬裡》將拍 背景為美國內戰之後
    福斯版《海底兩萬裡》將拍 背景為美國內戰之後 時間:2016.04.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海底世界》背景故事
    海底故事 在距離我們很近,又很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廣闊的深藍色的海洋世界。在這個世界的海底,生活著無數的小魚和大魚,他們天真爛漫、和平友好,生活的無憂無 慮。他們住著珊瑚和貝殼建造成的小屋、吃著五顏六色的海底美食;許多小魚不但成為了好朋友,也結識了可愛的海龜、漂亮的水母、活潑的小蝦和嚴肅的大鯨魚等 等許多海洋生物…… 這個世界最大的海洋被稱為太平洋,傳說中有一隻白色的老海龜在這裡建造起了海底世界中最大的城市。在很多很多年裡,海底的魚民們辛勤地勞動,快樂地玩耍,享受著生活帶來的一切美好。
  • 波羅的海現海底UFO 疑是納粹「反潛武器」(圖) 國際新聞 煙臺新聞...
    2012-07-16 15:08:16   來源:深圳特區報   [大中小] 「海底UFO」旁邊發現「跑道」和碟狀物體。 聲吶照片顯示的「海底UFO」(左)形似《星球大戰》中的飛船「千年隼」(右)。
  • 印尼海域發現奇特新種鯊魚:可用鰭在海底行走
    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現的一種奇特新種鯊魚,被命名為「hemiscyllium halmahera」。這種鯊魚能夠利用魚鰭在海底「行走」,搜尋獵物 這種鯊魚對人類無害,身長可達到27英寸(約合70釐米),夜晚時在海床上搜尋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珊瑚礁生態學家和海洋保護主義者馬克-厄德曼拍攝了「行走鯊」覓食的視頻。
  • 以中國命名並向國際推薦的地質年代——震旦紀
    震旦紀是前寒武紀晚期的一個紀,是在中國命名並向國際推薦的一個地質年代單位。開始於約8億年前,結束於約6億年前。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震旦系。由於古印度人稱中國為Cinisthana,在佛經中被譯為震旦,故名震旦紀。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中國科學家命名一顆小行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9日消息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決定以中國科學家吳偉仁命名一顆小行星,不久前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偉仁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消息,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上海南通國際機場?從機場命名規則談南通新機場最終命名
    (三)由民航總局報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國際機場的,需在機場名稱內增加「國際」二字。按照以上命名規則,南通新機場似乎應該和南通興東國際機場一樣,命名為「南通+鎮名+國際機場」。在國內,兩地合作共建機場早有先例,它們是怎麼命名的呢?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於1991年9月1日正式建成通航,它是西安市和鹹陽市共建的機場。
  • 2019威海國際藝術博覽會開幕式背景畫創作活動啟動
    8月30日,走進2019威海國際藝術博覽會開幕式背景畫創作活動啟動儀式現場,20米長、3.4米寬的巨幅畫面上,幾支有力的顏料刷筆遊走於畫布間,簡單的幾筆勾勒,加上五彩顏料填圖,一幅充滿朝氣的「夢想海洋」開幕式背景畫漸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