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用機械臂玩了什麼鬼?動圖我又看了一整天……

2021-03-06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機械臂可以幫助人類做很多事情,比如它們的常見打開方式是在流水線上搬磚:

然而,當人們想要展現機械臂的性能,或者純粹只是閒著無聊腦洞大開的時候,這些傢伙也被派上了各種各樣奇怪的用場……

在最近的一個視頻裡,視頻博主Irfon Automation就和Staubli TX40機械臂展開了謎之合作——他們一起玩了著名的「刀子遊戲」:

這個遊戲的要點在於,要拿著一把刀子在手指間隙之間來回戳戳戳,一邊加速一邊還得留神別扎到自己。而這一次,負責拿刀子的是機械臂了。

(溫馨提示:這個遊戲很適合裝逼,但也有實在太多裝逼失敗的慘烈案例,嘗試請謹慎……)

在這裡,機械臂的「手速」確實不算快,不過即使如此,我還是寧願和它玩點更安全的遊戲……

更安全的遊戲?還真有。來和機械臂打個桌球如何?

這個桌球機械臂名叫「UHTTR-1」,它只負責被動接球,但看起來做得還不錯~

此外,機械臂還可以陪你玩上一局桌上氣墊球(air hockey,如下圖):

不過,想贏過它可就難了……這一次,是千葉大學並木實驗室幹的好事。

或許你會覺得,只玩玩桌面遊戲還不夠刺激,那麼也可以欣賞一下機械臂搞出的大動靜——看它如何耍劍(誤):

這段視頻是機器人公司安川電機為慶祝創立100周年製作的,還是和局合術家町井勳同場表演(不過他們只是各自砍一砍花和草蓆,並沒有對打……)。

瀰漫著十分中二的氣息……

相比之下,看機械臂給手機貼膜似乎已經畫風非常正常了呢:

動圖

來自川崎重工,祖傳貼膜,效果拔群。

最後再來一個最無聊的動圖吧,但是足能讓人們盯著看上一天:

動圖

擺好,再擺好……感覺這個網頁永遠加載不完了……

來自推特用戶Ross Breadmore‏

題圖來源:123RF

相關焦點

  • 精彩機械動圖:人類真是太聰明了-GIF,動圖,機械 ——快科技(驅動之...
    在之前的幾期動圖中,我們欣賞了不少自然界的壯觀景象,而這一次酷炫動圖將把目光轉向人造機械的工作原理。例行警告:圖多殺貓,沒有連上Wi-Fi的手機黨請迅速關閉此頁面!伸出圓手而上圖中研究者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更加簡單的解決思路。這個很有哆啦A夢風格的球形機械手看起來高大上,但材料卻很親民——它的握持部件其實就是一個填充了研磨咖啡粉的氣球。這個氣球的後方連接著氣泵,在接觸並包裹要抓起的物體之後,氣泵啟動產生負壓抽走空氣,使圓手前端的形狀「固定」下來,就可以抓起物體了。
  • 這個手掌大小的機械臂,簡直就是抄作業神器!
    先抄他一百遍憂鬱的烏龜今天,小二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有趣的東西
  • 近百款酷炫機械動圖原理,看不懂算我輸!
    通俗來講,真空泵是用各種方法在某一封閉空間中改善、產生和維持真空的裝置。 汽車用的四衝程能怎樣做呢?理論上如果氣缸內燃室的頂部和曲軸中心距離可以調節的話也能實現改變壓縮比的,當年SAAB往這方向研究差點便成功了,由於曲軸中心要連接傳動系統,SAAB不敢動它,卻很有創意地把氣缸頭設計成可以升降,不過隨著通用收購SAAB這個滑稽的概念最終被擱置了。
  • 超經典的機械原理動圖合集,足足看了十遍,過癮!
    機械結構的簡單與複雜,只在運動的那一瞬間體現,齒輪、梁板、凸輪、滑軌……這些看似簡單的零部件,通過一番精密設計,被天才工程師們巧妙地組合到一起,造就了人類科技與工業文明的奇蹟。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組超經典的機械原理動圖合集,一起來感受下機械美學的魅力吧!
  • 堪稱人類第三隻手的機械臂,能畫會寫還會3D列印
    越疆魔術師機械臂是一個高精度 4 軸桌面智能機械臂。它能幫助你寫字畫畫抓握東西,甚至 3D 列印也不在話下。今天極果玩帶就大家一起看看這臺越疆魔術師機械臂到底有多厲害!拿到越疆魔術師也是我第一次獲得極果的試用,感謝極果也感謝越疆科技,這個夢總算是圓了。 WOW! Magic! 在報告的開始,先來看看狂拽炫酷的Magician在我手上短短一周都幹了些什麼! ▼I/O口擴展運用 RGB全彩光繪!
  • Arduino四軸機械臂
    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今天是2020年的第一天,首先祝大家元旦快樂。今天也是對2019年該總結的時候了。過去的一年小夥伴在QQ群內提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多應該是如何製作機械臂了。
  • 人類的第三隻手!日本發明了一款超酷的機械臂
    原標題:人類的第三隻手!日本發明了一款超酷的機械臂 從小我們就知道,人類的話,是兩隻手兩隻腳一個腦袋。在現代社會大多數情況下,手的作用要更明顯一些。日本的這項新發明,就能把腳轉化為手來用。 最近,日本東京大學和日本應慶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名為Metalimbs的可穿戴機械臂,讓使用者通過腿來控制,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增加數量。
  • 加拿大的Canadarm3機械臂
    加拿大是國際公認的太空機器人的引領者,其設計製造的機械臂Canadarm1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加拿大機械臂,自1981年首次在太空梭上測試和使用。2001年Canadarm2一直在為國際空間站服務。Canadarm3機械臂設想圖目前數百家加拿大公司將參與建造Canadarm3機械臂,以配合Artemis任務和未來的載人深空飛行任務
  • 一大波高難度機械原理動圖!看懂就服了你
    網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原理動態圖,有科學方面的,有日常生活的,而最具魔性的應當是機械原理動圖了。很多機械設備我們經常見到,但是說起它們的原理,恐怕非高級工程師不能說出一二了。對於機械工程師而言,你見識的巧妙結構、機構越多,設計思路也就越開闊。
  • 實例介紹機械臂運動規劃及前沿研究方向(附PPT+視頻)|雷鋒網公開課
    一般來說,軌跡規劃用於無人車/無人機領域,而運動規劃主要用於機械臂,類人機器人領域。關於運動規劃的具體定義,雷鋒網新智造本期公開課特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邱強為我們做詳細的講解。邱強目前研究方向為機械臂運動規劃,除了講解什麼是運動規劃,還會介紹他做的機器人規劃實例。同時,他還會講解目前關於運動規劃都有哪些前沿研究方向。
  • 用大腦控制機械臂,如此科幻的事情現在已成為現實
    (圖中站立者為Jennifer·L·Collinger)他們幫這位53歲的高位截癱患者簡·舒爾曼,成功掌握了用大腦控制機械臂,進而完成一系列複雜手部動作的技能。(圖中調試者即為Nicholas·Hatsopoulos)他在相關實驗的採訪中介紹說,試驗一共選取了三隻因故失去部分肢體的猴子,教授為它們的大腦中植入晶片,並訓練它們使用與晶片相連的機械臂
  • 黑科技:氣動機械臂,抓的就是你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前幾天咱們分享了國內兩個公司的氣動軟爪機械手,抓豆子、抓螃蟹都穩穩地,甚至已經成功應用於生產線,錯過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可以暴擊下面這個有意思的小動圖收看。
  • MATLAB中的機械臂算法——動力學
    Robotics System Toolbox(RST)中的動力學算法前面,我們講了機械臂的運動學(kinematics):正向運動學和反向運動學。正向運動學指的是在已知機械臂各個關節角度的情況下,推算end-effector(機械臂終端)的位置和方向(合稱pose)。
  • 樂高簡單機械的滑輪部分怎麼玩?
    內容取自樂高官方簡單機械套裝原理模型,教學材料。滑輪:滑輪通常指帶纏繞皮帶或繩子用的凹邊的輪。連接滑輪的皮帶可能會「滑移」,這意味著作用力沒能得到有效利用。當滑輪皮帶太松或者滑輪尺寸不同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 趣味機械動圖集錦:最後一張真是祖國未來-機械,原理,動態圖,GIF,動...
    在網上,各種工作原理動圖是相當受歡迎的,每每看過之後都不由得讓人感慨,原來生活中看似平淡無奇的東西,背後竟然蘊藏著那麼奇妙的原理,也不得不讚嘆人類高超的智慧。之前我們曾經整理髮布過一大波高難度機械原理動圖,看反饋大家還是很喜歡的。這裡,我們又找來了一批新圖,以機械結構原理為主,也有一些應用方面的,最後還有讓你大開眼界的。
  • 厲害了,他只有用了一條機械手臂,且讓姑娘們爽到飛上天
    但是Tennet卻用行動向全世界證明:沒了右手又怎樣?活兒好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名機械迷,Tenet的很多文身作品都充滿機械感:結果他還真就給自己找了一個機械女友:一條世界上最酷的機械臂。它出自一個名為Gonzal的小哥之手:一位法國藝術家、工程師。同樣是一名狂熱的文身愛好者,Gonzal把自己的物理知識全都用於設計適合文身的假臂。
  • 直觀易懂的機械動圖,不懂機械也能看明白!
    又到周末了,我們看點輕鬆的內容,看一些直觀的機械動圖,了解機械結構的奧妙!▲機械錶內部結構機械錶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
  • 一隻機械臂的故事
    而它的操作卻很簡單,可以用手機、滑鼠,通過語音識別、手勢演示,甚至是不可思議的腦電波——這款DOBOT品牌的機械臂來頭不小:曾斬獲「世界三大設計獎」之紅點獎、iF設計獎,登上過2019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的舞臺,連著名導演張藝謀也對它情有獨鍾,甄選其在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中與人共舞。
  • 一組有趣的機械原理動圖,別眨眼睛!
    一組有趣的機械原理動圖,別眨眼睛!接吻時的原理 舒服的椅子 加上魔幻的動圖
  • 「半機械人」全靠「意識」打遊戲,用腦電波代替手操作,真正「癱著」也能贏
    NathanCopeland說道:我要通過看電腦來控制我想操縱的東西,像機器人、光標等。當它移動到指定位置後,我會繼續考慮接下來將向哪個方向移動。當我決定好最終的移動方式時,電腦會觀察我的哪個神經元被激活,並最終知曉我想要做什麼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