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的「守護使者」能結合細菌並防止感染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尿路感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於病原菌附著在泌尿道上皮表面的糖鏈上而引發的感染。尿調節素(UMOD)是人類尿液中最豐富的一種蛋白,其作為糖基磷脂醯肌醇錨定的前體產生後,會被蛋白酶hepsin裂解,並組裝成平均長度約2.5 μm的均聚物長絲。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懷疑這種蛋白可防止細菌與尿道聚糖結合,從而保護機體免受此類感染,但這種保護的基礎機制尚不清楚。

近日,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與生物物理研究所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UMOD如何與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UPEC)相互作用。他們發現 :UMOD的細絲會充當細菌病原體的多價誘餌,由此產生的尿調節素-病原體聚集物能夠阻止細菌粘附到尿道上皮的糖蛋白上,並在尿液排出時促進病原體清除

DOI: 10.1126/science.aaz9866

具體而言,為了說明UMOD聚合物中的聚糖排列,研究人員通過冷凍電子斷層掃描對UMOD細絲進行成像,發現UMOD絲由鋸齒形的骨架和側向伸出的臂組成

接下來,研究人員探究了UMOD細絲與UPEC菌株Ⅰ型菌毛的粘附素FimH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分析,他們首先確定了UMOD臂Asn275處的Man59聚糖是唯一可訪問的FimHL識別位點

隨後,研究人員通過cryoET成像分析了UMOD細絲與Ⅰ型有毛和無毛型大腸桿菌細胞混合物的結合。實驗顯示,菌毛和UMOD之間的接觸部位主要在含有FimH的菌毛尖端。相比之下,沒有UMOD細絲聚集在無毛細胞或用彈性蛋白酶消化形式的UMOD孵育的有毛細胞周圍。這表明,大腸桿菌-UMOD的結合需要同時存在Ⅰ型菌毛和糖基化的UMOD臂

Umod與有毛細菌結合併可能導致細胞聚集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複雜類型的UMOD聚糖可能與不同的尿路致病菌呈現的不同類型的菌毛粘附素相互作用。這一點在隨後的研究中得到證實。

研究人員在對尿路感染患者未經處理的尿液進行分析後發現,大腸桿菌所致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顯示,細菌團塊被嵌入纖維結構中。同一樣品中的個別細菌菌毛嚴重,並始終被許多UMOD細絲包圍。同時,在其他病原體(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鏈球菌鏈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情況。

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顯示細胞聚集以及菌毛介導的Umod與細菌細胞的關係

作者強調,與鏈狀沙門氏菌細胞的抗體交聯的團塊有助於從腸道中清除病原體的機制相似,UMOD介導的細胞聚集可能有助於通過排尿有效清除細菌

總結而言,這項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UMOD細絲如何與人尿中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細胞相互作用,這些結果為理解UMOD的保護功能提供了結構基礎。

參考資料:

[1]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6/1005

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尿液有異味是怎麼回事?防止異味出現,該做哪些
    很多人在排尿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尿液有異味,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一、燃燒硫磺的氣味如果自己的尿液有燃燒硫磺的氣味,很有可能是因為你食用了太多含有硫磺胺基酸的食物造成的。隨著食物被腸胃消化排出體外,尿液當中的這個味道也會慢慢消失。
  • 科學家開發將藥物和銀結合起來的植入物塗層 可以防止感染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當患者接受鈦合金人工髖關節時,金屬和骨骼之間的界面總是存在感染的風險。然而,一種新的植入物塗層工藝旨在大大降低這種風險。這項技術是由德國弗勞恩霍夫製造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究所與柏林大學醫學院合作開發的。它是更大的AntiSelectInfekt項目的一部分。
  • 體外構建的細菌生物膜反應器仿人體膀胱尿液紊流切應力系統
    生物膜反應器:細菌生物膜為依附於某載體表面由胞外多聚物與基質網包被的高度組織化、系統化微生物膜性聚合物;反應器是一種實現生物反應過程的設備;細菌生物膜反應器是指一種實現細菌生物膜生成反應的裝置設備。背景:材料表面細菌生物膜形成是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的核心問題,已有研究多著眼於靜態或簡單流體力學條件下感染機制及防治,構建接近真實人體疾病狀態下的動態膀胱細菌生物膜模型為研究疾病機制、開發抗生物膜感染新技術的關鍵。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在美國,CRE感染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醫院、療養院和其他醫療機構的患者中,但這種情況仍然相對罕見。即便如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其最新的18種耐抗生素威脅報告中,仍將CRE列為美國的公共健康威脅,這是該機構最擔心的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稱,美國每年約有9300例與醫療保健相關的感染是由CRE引起的,近50%的患者因CRE細菌感染而死亡。
  • 對抗扁蝨五部曲 有效防止皮膚感染
    【環球網綜合報導】扁蝨是一種屬於寄蟎目、蜱總科的寄生物,體形極小,以吸食血液為生,被扁蝨叮咬會有感染萊姆病、腦炎等病的風險,故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的發生。法國《費加羅報》列出對抗扁蝨五大步驟,幫助有效預防皮膚感染。
  • 福音:終於能檢測血液中的細菌了!每年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微型設備,可以快速檢測血液中的有害細菌,使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能夠精確定位潛在致命感染的原因,並用藥物對抗它們。由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科學家的這項羅格斯大學合著研究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期刊上。
  • 「誘餌」納米顆粒可以阻斷愛滋病毒並防止感染
    2020年5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新"納米海綿體"方法防止愛滋病病毒在體內增殖:給聚合物納米粒子塗上輔助T細胞的細胞膜,並將之轉化成誘餌攔截病毒粒子和阻止他們結合和進入人體的免疫細胞。
  • 《科學》:老鼠實驗發現尿液能傳染狂牛症
    新華社華盛頓電(記者曲俊雅)瑞士科學家13日報告說,他們發現在特定條件下,能引發狂牛症、羊瘙癢病等海綿狀腦病的變異鋸蛋白可通過尿液傳染。這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蘇黎世大學醫院的鋸蛋白專家阿德裡亞諾·阿古茲及其同事報告說,他們發現,感染了羊瘙癢病的實驗鼠,如果腎同時有炎症,那麼在它們排洩的尿液中就會出現變異鋸蛋白。健康的實驗鼠注射了從上述尿液中提取的鋸蛋白後,就會感染羊瘙癢病。(責任編輯:殷星)
  •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4:04: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Rotem Sorek和Gil Amitai合作發現了環GMP-AMP(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機制
  • 光觸媒--消毒1次管5年 能防止交叉感染(圖)
    研究表明,二氧化鈦在光的作用下能產生具有特殊氧化能力的電子對,它能把有機物徹底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說,利用照射光線時產生的強氧化性,就能分解細菌、氣味和汙物等。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曾做過認定,二氧化鈦對人體絕無傷害,其作為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化妝品中。由於光觸媒本身不   因化學反應產生變化或破壞本體結構,所以其使用和效果持續時間可達5年以上。
  • 尿液裡的乾坤,你知道嗎?
    人體真的很神奇,不管你喝什麼樣的水,黑的、白的、綠的、紅的,都能拉出淡黃色透明的尿液。喝下的水經過胃腸道,經過多重吸收利用最終到達腎臟,由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後變為尿液最終變為尿液排初體外。你以為尿液就真的是尿液嗎?其實,尿液裡大有乾坤。
  • 基於尿液的疾病檢測研究進展一覽
    即使在今天,數以百萬計的化學尿液測試每天都在進行以識別新生兒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診斷,監測腎功能,確認膀胱感染和檢測非法毒品的使用。如,一項研究表明大腸癌患者尿液中的二乙醯精胺成分通常比較高。根據一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科學家門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氣相色譜、質譜和液相色譜分析等技術在人類尿液中檢測到3000多種化學物質或「代謝產物」。
  • 泌尿系統感染需要做哪些檢查
    它不僅是人體尿液生成和排洩的器官,也是一個內分泌器官。腎臟通過生成尿液以排洩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多餘的水分及鈉、鉀、氯離子等生理物質,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此外,腎臟還能製造、分泌一些激素,能起到調節血壓的作用。 尿液通過輸尿管流入膀胱。當尿液在膀胱達到一定量時,就有了排尿要求。正常人每次排尿後,膀胱內還有少量殘留尿,約10~15ml,老年人則多些。
  • 細菌也能「口吐珍珠」
    但是你知道嗎,不止是珍珠蚌可以產珍珠,細菌也可以做到!其實細菌不是都是有害的,還有很多有益菌。如有些細菌可用在生產中,其生產效率將遠遠超過人類的化工工廠,還節能環保。比如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的大腸桿菌,可以以糖類為原料,產生一種叫丁二醇的化學原料,它是工程塑料和氨綸的重要原料。工程塑料廣泛應用於電子電器、汽車零件等領域,氨綸則是製成衣物的一種重要材料。
  • 科學網—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
    其實,小小的細菌也能發電。這也是如今被全世界不少科學家研究和關注的熱點。 增強希瓦氏菌發電能力 希瓦氏菌是一種嗜好重金屬的細菌,這種特性使其可以被用於清潔被汙染的水體中的鐵、鉛、汞元素,甚至用來發電。最近,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聖巴拉拉分校的研究團隊在《化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稱,經由化學方式改造後,他們增強了希瓦氏菌的發電能力。
  • 泌尿系統感染的症狀 感染的原因是什麼
    ①尿路感染表現:僅少數患者可間歇發生症狀性腎盂腎炎,但更為常見的表現為間歇性無症狀細菌尿,和(或)間歇性尿急、尿頻等下尿路感染症狀,腰腹不適和(或)間歇性低熱。②慢性間質性腎炎表現,如高血壓、多尿、夜尿增加,易發生脫水。③慢性腎臟病的相關表現。
  • 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胡群峰教授:防止感染,癌症患者需知哪些事?
    由於患者身體虛弱,有些存在於正常人體內不致病的微生物,如大腸埃希菌、口腔中的細菌等就會趁「虛」而入,引起腫瘤患者的機會性感染。此外治療的不良反應、腫瘤壞死以及消退過程中毒性產物等導致機體代謝紊亂等因素也都直接影響腫瘤患者感染的發生率。   為能防止感染癌症患者需知哪些事?
  • 細菌感染or病毒感染?別急!3步全解決,在家做判斷!
    上周末科大大發表了一篇關於抗生素的文章,一瞬間家長紛紛留言吐槽表示都用過,然後七嘴八舌的都在問:科大大,到底什麼是細菌感染,什麼是病毒感染?科大大,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靠不靠譜啊?科大大,寶寶病毒感染怎麼辦?科大大......細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孩子3個月後到6歲之間,細菌和病毒感染最易發生。
  • 為什么女性容易尿路感染?醫生:做好這幾件事,尿路感染不敢來犯
    那麼為什么女性就很容易尿路感染?女性容易得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女性的生理結構比較特殊,由於女性的尿道口比較短並且較寬,細菌就會容易進入上行引發感染,在加上尿道口離肛門比較近,肛周的細菌也會趁機而入。
  • 病毒感染是不是比細菌感染更可怕?
    當今世界對人類致病的微生物最被大眾熟知的有細菌和病毒,因此人們也總是喜歡拿兩者作比較。有人就會說了:「2003年的非典、至今仍未攻克的愛滋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如此可怕,甚至比細菌感染等其他感染更可怕?」其實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