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晶片原理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導讀:基因晶片又叫DNA晶片,之所以叫基因晶片是因為該晶片是負責檢測和分析基因的,本文將講述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以及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9238.htm

  基因晶片(gene chip)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

  如上圖: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針。當溶液中帶有螢光標記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與基因晶片上對應位置的核酸探針產生互補匹配時,通過確定螢光強度最強的探針位置,獲得一組序列完全互補的探針序列。據此可重組出靶核酸的序列。

  利用雜交的原理,即DNA根據鹼基配對原則,在常溫下和中性條件下形成雙鏈DNA分子,但在高溫、鹼性或有機溶劑等條件下,雙螺旋之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解開,形成單鏈分子(稱為DNA變性,DNA變性時的溫度稱Tm值)。變性的DNA黏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當消除變性條件後,變性DNA兩條互補鏈可以重新結合,恢復原來的雙螺旋結構,這一過程稱為復性。復性後的DNA,其理化性質能得到恢復。

  利用DNA這一重要理化特性,將兩個以上不同來源的多核苷酸鏈之間由於互補性而使它們在復性過程中形成異源雜合分子的過程稱為雜交(hydridization)。雜交體中的分子不是來自同一個二聚體分子。由於溫度比其他變性方法更容易控制,當雙鏈的核酸在高於其變性溫度(Tm值)時,解螺旋成單鏈分子;當溫度降到低於Tm值時,單鏈分子根據鹼基的配對原則再度復性成雙鏈分子。因此通常利用溫度的變化使DNA在變性和復性的過程中進行核酸雜交。

  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鹼基順序.通過鹼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並不要求兩條單鏈的鹼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彼此之間只要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頃序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可在DNA與DNA、RNA與RNA或RNA與DNA的兩條單鏈之間。利用分子雜交這一特性,先將雜交鏈中的一條用某種可以檢測的方式進行標記,再與另一種核酸(待測樣本)進行分子雜交,然後對待測核酸序列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分析待測樣本中是否存在該基因或該基因的表達有無變化。通常稱被檢測的核酸為靶序列(target),用於探測靶DNA的互補序列被稱為探針(probe)。在傳統雜交技術如DNA印跡(Southern bloting)和RNA印跡(Northern bloting)中通常標記探針,被稱為正向雜交方法;而基因晶片通常採用反向雜交方法,即將多個探針分子點在晶片上,樣本的核酸靶標進行標記後與晶片進行雜交。這樣的優點是同時可以研究成千上萬的靶標甚至全基因組作為靶序列。

  具體地講,利用核酸的雜交原理,基因晶片可以實現兩大類的檢測:RNA水平的大規模基因表達譜的研究和檢測DNA的結構及組成。

  基因晶片又稱為DNA微陣列(DNA microarray),可分為三種主要類型:

  Ⅰ 固定在聚合物基片(尼龍膜,硝酸纖維膜等)表面上的核酸探針或cDNA片段,通常用同位素標記的靶基因與其雜交,通過放射顯影技術進行檢測。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所需檢測設備與目前分子生物學所用的放射顯影技術相一致,相對比較成熟。但晶片上探針密度不高,樣品和試劑的需求量大,定量檢測存在較多問題。

  Ⅱ 用點樣法固定在玻璃板上的DNA探針陣列,通過與螢光標記的靶基因雜交進行檢測。這種方法點陣密度可有較大的提高,各個探針在表面上的結合量也比較一致,但在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方面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難。

  Ⅲ 在玻璃等硬質表面上直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針陣列,與螢光標記的靶基因雜交進行檢測。該方法把微電子光刻技術與DNA化學合成技術相結合,可以使基因晶片的探針密度大大提高,減少試劑的用量,實現標準化和批量化大規模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發展潛力。

  它是在基因探針的基礎上研製出的,所謂基因探針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鹼基序列,在探針上連接一些可檢測的物質,根據鹼基互補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針到基因混合物中識別特定基因。它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上,然後與標記的樣品進行雜交,通過檢測雜交信號的強度及分布來進行分析。基因晶片通過應用平面微細加工技術和超分子自組裝技術,把大量分子檢測單元集成在一個微小的固體基片表面,可同時對大量的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分子實現高效、快速、低成本的檢測和分析。

基因晶片原理——應用

  由於尚未形成主流技術,生物晶片的形式非常多,以基質材料分,有尼龍膜、玻璃片、塑料、矽膠晶片、微型磁珠等;以所檢測的生物信號種類分,有核酸、蛋白質、生物組織碎片甚至完整的活細胞;按工作原理分類,有雜交型、合成型、連接型、親和識別型等。

  由於生物晶片概念是隨著人類基因組的發展一起建立起來的,所以至今為止生物信號平行分析最成功的形式是以一種尼龍膜為基質的「cDNA陣列」,用於檢測生物樣品中基因表達譜的改變。

  拓展閱讀:

  基因識別

  生物晶片

  DNA晶片密碼系統進入實用階段將大有作為


相關焦點

  • 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及組成_基因晶片可以查哪些病
    基因晶片(genechip)(又稱DNA晶片、生物晶片)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針。
  • 《陳巍學基因》筆記(29)Agilent生物晶片原理
    在了解到 illumina 和昂飛公司的基因晶片原理之後,今天我們繼續來共同學習
  • 基因晶片概念 基因晶片概念解析
    基因晶片概念解析  基因晶片(又稱DNA晶片、生物晶片)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針。
  • 生物晶片原理
    生物晶片原理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14 22:34 生物晶片原理生物晶片技術是應人類基因組計劃而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
  • 基因晶片概念股有哪些?基因晶片概念股價值分析
    基因晶片的原理就是雜交測序的方式,簡單來說也就是通過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的測定方式,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針。那麼,基因晶片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基因晶片概念股價值分析。2017基因晶片概念股有哪些?
  • 基因晶片技術進展及應用
    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與經典的核酸分子雜交方法(southern 、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應用已知核酸序列作為探針與互補的靶核苷酸序列雜交,通過隨後的信號檢測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基因晶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矽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識別探針,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進行大信息量的篩選與檢測分析。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由於常用玻片/矽片作為固相支持物,且在製備過程模擬計算機晶片的製備技術,所以稱之為生物晶片技術。根據晶片上的固定的探針不同,生物晶片包括基因晶片、蛋白質晶片、細胞晶片、組織晶片,另外根據原理還有元件型微陣列晶片、通道型微陣列晶片、生物傳感晶片等新型生物晶片。如果晶片上固定的是肽或蛋白,則稱為肽晶片或蛋白晶片;如果晶片上固定的分子是寡核苷酸探針或DNA,就是DNA晶片。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發展簡介
    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與經典的核酸分子雜交方法(southern 、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應用已知核酸序列作為探針與互補的靶核苷酸序列雜交,通過隨後的信號檢測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基因晶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矽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識別探針,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進行大信息量的篩選與檢測分析。
  • 基因晶片研究獲突破 3股爆發在即
    基因晶片(gene chip)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可以用圖11-5-1來說明。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針。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大有可為
    嘉賓核心觀點一、基因晶片市場份額受到高通量測序侵蝕,專業的基因晶片公司出現被併購的浪潮。二、晶片技術具有獨特性,還無法被完全取代。三、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近十年的發展中,依然沒有為基因晶片的商業化發展帶來突破。四、晶片技術的未來是晶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
  • 耳聾基因晶片技術 展現強大應用前景
    與會人員親身體驗了耳聾基因篩查等先進生物技術在疾病預防上的成果,感受了精準醫療在耳聾預防上的應用前景。記者在現場看到,耳聾基因檢測晶片外觀看起來並不起眼,但體驗者只需把從血樣中提取的DNA放在上邊,它的神奇便凸顯出來了。耳聾基因檢測晶片內部設計就像一個「微型實驗室」,它可以將相關指標的檢測工作完全交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工作人員只需簡單操作,就可以很快取得檢測結果。
  •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一種特殊的核酸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利用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對dna序列分析的一種必要的核酸與鹼基的學生測定方法。晶片技術可以對物種起源發育情況進行系統的檢測,不僅能直接檢測到遺傳學特徵,同時還可以反映受檢者的基因突變情況、相關的基因功能是否發生了改變,發育的完整程度以及代謝的變化等等。德國能源、醫藥等公司正在利用晶片技術預測風險發生時間及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全球基因晶片的普及,源於基因測序的發展。
  • 生物谷張發寶博士:基因晶片技術概要
    隨著這個功能基因組學問題的提出(後基因組時代,蛋白組學)[1],湧現出許多功能強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最突出的就是細胞蛋白質二維凝膠電泳(2-D-gel)(及相應的質譜法測蛋白分子量)和生物晶片(Biochip)技術[2]。一.
  • 基因晶片市場將不可避免地被侵佔
    基因測序也稱DNA測序,是現代生物學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基因測序技術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DNA測序技術是1975年由桑格Sanger和考爾森Coulson提出的鏈終止法。  第一代技術準確率高,讀取長,是至今唯一可以進行「從頭至尾」測序的方法,但存在成本高、速度慢等方面的不足,並不是最理想的測序方法。
  • 基因晶片研究,潛在的醫學診斷需求為基因晶片創造市場空間
    根據載體上所添加 DNA 種類, 基因晶片可分為寡核苷酸晶片和 cDNA 晶片。 根據基片製作的材料,基因晶片可分為無機材料晶片和有機材料晶片。根據點樣方式,基因晶片分為原位合成晶片、微矩陣晶片、電定位晶片。目前,基因晶片技術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醫學診斷領域、生物製藥領域、科研領域、食品安全領域、環保領域和農業領域等。
  • 基因晶片技術在非症候群性耳聾快速基因診斷中的應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高通量、高效率的基因突變檢測方法,以實現臨床快速檢測或大規模人群篩查。而伴隨基因組計劃出現和發展的基因晶片技術,以其固有的高效平行檢測特點,與耳聾基因高遺傳異質性的特點相契合,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耳聾基因檢測工具。
  • 基因晶片:三大難題待解
    那麼,基因晶片就好比是一根有成千上萬個魚鉤的釣杆,可同時捕捉許多不同的魚,從而實現對千萬個基因的同步檢測和鑑定。它具有高效率、高通量、快速簡便等特點。趙智賢說,耳聾晶片可以提供從孕前、產前到出生的基因檢測,「只需要從母親的羊水中提取一滴樣品,或者一滴血就可以完成整個檢測。」它可幫助生育父母及時獲知新生命的遺傳信息並採取措施,降低新生兒患遺傳性疾病。
  • 2018年中國基因晶片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基因晶片製備向...
    中國基因晶片市場處於起步階段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或DNA微陣列,是平面載體(如矽片、玻璃片、尼龍膜等)和載體上按照某種預先設計的位置高密度有序排列的成千上萬核酸探針(如DNA、寡核苷酸或基因片段)的稱謂。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①illumina測序化學原理
    《陳巍學基因》是一系列由陳巍老師主講的視頻節目,從 15 年開始更新(視頻所示部分技術並非文章發布時「2020 年」最新,本系列文章會在敘述時給予加粗標註),主要為介紹基因組學,和臨床分子診斷的最新技術進展。
  • 國產基因捕獲晶片迎來重大突破
    TargetCap Core Exome Panel v3.0基於DNA探針合成技術開發,由近40萬條探針組成,以GRCh38/hg38人類參考基因組設計,參考Refseq、CCDS、ClinVar等資料庫,覆蓋19441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