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2030年前能夠實現中國人手裡面有一公斤的火星樣品

2020-11-26 海南特區報

在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會上,中國月球探測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報告令人鼓舞,充滿期待。

吳偉仁院士在報告中說:我們採用長徵五號大型運載火箭實現了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探測器、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突破關鍵任務月球採樣、地球大氣高速載物返回實驗。嫦娥五號的任務實施將會為我們國家載人登月驗證絕大部分關鍵技術。

16年來,中國探月整體水平和能力快速發展,正在從跟跑並跑走向部分領跑。我們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成就:

一是空間技術和空間能力方面實現了重大跨越,全面掌握了月球探測的系統設計、自主導航控制、地外天體著陸,具備了月球環繞、著陸巡視和高速返回的能力,研製建設與系列特種大型實驗設施,為後續行小行星以及更遠深空奠定了基礎。

二是我們在空間科學方面實現多個首次,比如說目前為止,我們最高解析度七米的全月圖估計不會有人突破,包括我們發現了地球周圍等離子體的變化規律,獲得了首幅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深度400米左右地質剖面圖,以及我們月球地面天文觀測填補了國際空白,獲得了大量月球地質環境形貌等原始數據,帶動了我國空間物理、空間天文、新星科學的發展。

三是研製建設了我國最大的天線口徑達到66米的大型地面深空測控網,實現了深空探測距離過去幾十萬公裡,到現在幾十億公裡的重大跨越,目前中國的深空網成為全球布局,全天候、全天時與美國、歐洲航天局並列的三大深空測控網之一。

四是我們月球探測帶動了我們國家發射場整體布局的不斷優化,在九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基礎上,2016面海南文昌發射場投入使用,形成了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結合,各種射向相結合的航天布局,其中海南文昌發射場專門用於執行大型運載火箭發射,以及未來深遠空間探測任務的發射基地。

目前,我們認為月球南極成為了月球探測的熱點,通過四期工程的實施,主要的是嫦娥七號、八號重新研製,將形成在複雜月面環境長周期月球探測的能力,構建月球科研開發的一種基礎設施,科學發現永無止境的,太空探索任重道遠,中國將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共享的原則,採用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標準化的接口與國際同行共同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目前我們正在跟國際上一些國家深入的交流談判。

今年7月24號在海南文昌成功實現了首此火星探測任務,明年將在火星著陸,如果順利的話。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研究火星生命的信息,探測火星大氣層的結構成分,研究火星磁場重力場等等。

未來,我們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突破火星表面取樣封裝火星起飛火星軌道對接高速載物火星返回關鍵技術,我們爭取2030年前能夠實現中國人手裡面有一公斤的火星樣品。

初步計劃2025年前後在文昌基地發射我國自主研製的能夠具有空間核動力裝置能源的太空飛行器,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將為人類深入認識太陽系邊際探索地外生命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

月球深空探測人類共同的事業,讓我們一起攜手探索無知揭示宇宙的奧妙讓太空探索航天成果更好的增進人類福祉服務社會進步,嫦娥工程起步四川西昌,壯大海南的文昌,今後一些大型航天任務我想都會從文昌起飛,我們感謝海南省委省政府和海南人民為中國航天為人民共和國做出的重大貢獻。(記者廖自如文、圖)

相關焦點

  • 埃隆-馬斯克計劃2030年前送第一批人類移民火星,這個現實嗎?
    文/科學年輪埃隆-馬斯克是當今世界科技界的一個紅人,他憑藉智慧與能力在電動汽車和宇宙探索方面做得風生水起,說起特斯拉汽車,說起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相信知道的人不在少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更是成功實現了火箭的回收,可謂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私人太空航天公司。
  • 來自火星探測器的真實圖片 2030年將確認火星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除地球以外,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中,因為火星有類似地球的極晝極夜現象、火星自轉周期的長度、火星太陽的距離等因素,有極大的可能存在生物。而且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因此成為最方便探索的行星。火星已經探查出含有純淨的冰,那麼火星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而且有冰存在,那麼就為人類大規模登陸火星,創造了條件。美國的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在火星執行探測任務多年,先後傳回了成千上萬張圖片,並確認了火星含有水資源的情況屬實。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2030年前商業開發
    原標題:我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
  • 2030年或迎火星採樣「返回潮」,大量高風險關鍵技術需提前部署攻關
    2020年是全球火星探測元年,而2030年則可能迎來火星採樣「返回潮」。截至目前,美、日和我國都宣布了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計劃或相關設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分步實施2030「火星採樣返回」(MSR)任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計劃於2024年發射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2029年實現火衛一(Phobos)樣品返回地球;中國也規劃了2030年前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分析火星宜居環境及其演化歷史等
  • 探索火星的挑戰
    火星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月球之間,重量大約是地球的十分之一,體積相當於地球的六分之一。在火星上一年大約相當於地球上兩年。今年中國第一次用全新研製的長徵五號火箭,要一次實現繞、落、巡這三個目標,難度非常大。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在1976年第一次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降落到火星上去。目前火星探測以美國為主,然後是歐盟ESA、日本,我們也期盼著,2020年以後中國的火星探測越來越多。
  • 中國提出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方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方作出這一承諾後,立即得到了外界矚目。在9月2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素來關注東北亞地區事務的日本廣播協會(NHK)記者特意就「碳中和」問題提問。
  • 沃爾瑪承諾2030年前在中國減排五千萬公噸
    沃爾瑪承諾2030年前在中國減排五千萬公噸來源:聯商網2018-03-29 17:33聯商網消息:3月29日,沃爾瑪宣布了中國減排目標,將在2030年前將其中國業務價值鏈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五千萬公噸,相當於四千萬戶中國家庭年均用電所產生的排放。
  •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科技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2日 12:14 A-A+   此外,中國航天正在將目標瞄準更加遙遠的火星。和月球探測一樣,火星探測也將完成火星的環繞探測、著陸和巡視探測,以及火星的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   我國通過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多次任務的技術積累,希望在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中能夠達到公斤級的目標。而為了保證任務的成功,並結合火箭運載能力,採樣2公斤是一個較為合理的結果。
  • 成為登陸火星第一人 《火星2030》正式上線
    【本文由作者供17173VR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登陸火球的模擬遊戲《火星2030》已經在7月31日正式上線,遊戲當前售價48元,支持HTC Vive,Oculus Rift和OSVR平臺,同時還將提供面向PC、PS4和PS4 Pro的非VR版本的下載。
  • 人類真有可能在2030年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嗎?
    應該說,川普所籤署的這一法案是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48年後,美國加速推進其太空戰略的重要一步。下面,讓我們不妨藉此機會簡單分析一下美國政府和各大企業所展開的「火星戰略」是否有現實意義以及它們各自能在什麼時候成為現實。
  • 馬斯克說他2030年前要實現這些目標,這忙得過來嗎?
    本文整理了馬斯克旗下公司2030年要實現的目標。伊隆·馬斯克:瘋狂的夢想家馬斯克手頭上的事情絕對是多到忙不過來。他同時掌舵多家公司,每一家都明確制定了未來的發展目標。在特斯拉,他致力於推動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的發展。在SpaceX,他致力於給予人類殖民其它星球的機會。
  • 「嫦五」落月 為何只擬獲取2公斤樣品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之所以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降落並實施採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一區域比起之前美國和前蘇聯落月採樣的區域,從地質上來說,可能存在比較年輕的玄武巖,如果能獲得這裡新的樣本,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根據任務計劃,「嫦娥五號」計劃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的樣品並帶回地球。那麼這2公斤的重量是如何確定的呢?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不僅是月球、火星、木星,中國要探測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歐陽自遠詳細披露了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測計劃:首先是探月大計劃——包括探測車在月球背面降落、取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建設月球基地;然後,2020年實現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2021年初到達火星;再之後的十年,要飛到地外小行星、探測木星;2030年以後,要飛的更遠——探測整個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 科技|「嫦五」落月 為何只擬獲取2公斤樣品帶回地球?
    根據任務計劃,「嫦娥五號」計劃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的樣品並帶回地球。那麼這2公斤的重量是如何確定的呢?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我國通過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多次任務的技術積累,希望在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中能夠達到公斤級的目標。
  • 國家航天局:中國 2030 年或將實現載人登月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多位專家計劃2030年或稍後完成載人登月。「嫦娥四號」年底發射我國計劃在今年年底發射「嫦娥四號」,展開人類探測器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有劇毒或有生命,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可不是鬧著玩,後果不可預知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阿波羅計劃的的主要任務是從月球上帶回數百公斤的巖石樣品,這些50年前由阿波羅11號太空人帶回的樣品足夠地質學家們研究上一輩子,並且還有不斷的新發現。但在備受矚目的火星上卻一直帶回沒任何樣品。
  •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20-12-16 10:29:26 來源: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 馬斯克想在2050年前將100萬人送到火星?人類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人類暫時還沒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談論移民到火星看起來還有點早。不過,這些年來,已經有很多機構提出了載人登陸火星、移民火星、打造火星城市的計劃。據外媒報導,SpaceX公司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在當地時間2020年1月16日透露了關於火星移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