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出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2020-12-07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方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方作出這一承諾後,立即得到了外界矚目。在9月2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素來關注東北亞地區事務的日本廣播協會(NHK)記者特意就「碳中和」問題提問。《紐約時報》、彭博社、路透社等媒體都評價中方作出了「驚人」承諾。

氣候變化問題專家評價「這是過去十年裡最大的氣候新聞」,甚至推進全球提前達到《巴黎協定》目標。美國前氣候問題特使斯科恩也評價「中國的碳中和承諾重大而重要,總體而言非常令人鼓舞」。

但與此同時,外界也注意到中國目前仍十分依賴化石燃料,燃煤電廠的比例仍然很大,轉型不僅需要強大決心,也需要龐大資金和雄厚技術。知名能源諮詢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的亞太副主席湯普森(Gavin Thompson)對中國頗具信心:「如果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達成如此宏大的氣候變化目標,那就只有中國了。」

「強有力的國家支持和協調已經被證明在達成經濟目標上十分有效。就像中國在過去40年裡的經濟轉型一樣,中國在未來40年也能進行成功的排放轉型。」

目前,美國、歐盟和中國是世界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體。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內的多位歐洲官員,都歡迎中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

而外媒也再一次不可避免地把大洋彼岸的川普政府拉出來。多家外媒提到,中方的承諾與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舉措形成鮮明對比。路透社表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立場已經調轉(tables turned)。

外媒:多年來最重要氣候承諾,與美國對比鮮明

路透社9月24日援引多家氣候研究機構稱,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的承諾,是多年來最重要的氣候變化方面的承諾。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並沒有做出這樣的承諾,2017年美國還退出了《巴黎協定》。

德國新氣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創始人尼古拉斯·霍恩(Niklas Höhne)當地時間9月23日對路透社說,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的承諾,是「過去5年中全球氣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一項聲明」。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氣候與能源主管澤克·豪斯達夫(Zeke Hausfather)更加樂觀:「就排放量和未來變暖的實際影響而言,中國的承諾是過去十年裡最大的氣候新聞。」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例如碳補償。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在福建省建造的海上風力發電機 長江三峽集團圖

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協定》中提出目標,期望在2051年至2100年間,全球達到碳中和。同時,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努力。

獨立氣候研究機構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AT)對路透社表示,根據《巴黎協定》,共有近200個國家在協定中承諾減少碳排放,但這些承諾仍將導致全球氣溫到2100年為止升高2.7攝氏度。

如果中國能夠實現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那麼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升高的幅度將縮減0.2至0.3攝氏度,達到2.4攝氏度。因此,中國的承諾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作出的最大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也提到,要達到《巴黎協定》中1.5攝氏度的升溫幅度,不僅需要中國的努力,還需要美國和歐盟方面的行動。目前,歐盟已承諾到2050年將它所有溫室氣體的淨排放量降至零,並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設定一個更具野心的2030年氣候變化目標。

相較而言,美國總統川普並沒有做出這樣的承諾,2017年美國還退出了《巴黎協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也在報導中國提出氣候承諾的報導中寫道:中國對《巴黎協定》的讚賞,與川普對這一協定的看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提出承諾,各方積極評價

歐盟多位官員對中國提出的承諾給予了積極評價。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9月23日在推特上表示:「我歡迎中國在2060年前控制排放,並實現碳中和的雄心。這是我們在《巴黎協定》下,對抗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一步。我們將與中國合作實現這一目標,但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馮德萊恩推特截圖

長期關注氣候問題的歐洲議會議員弗蘭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在推特上說,他歡迎中國設定日期,在206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頂峰,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們需要每個國家採取果斷行動,控制溫度,應對氣候變化,讓我們的星球適合居住。」

蒂默曼斯推特截圖

英國氣候峰會特使約翰·莫頓表示,中國的承諾可以幫助世界避免「災難般的氣候變化」。他同時呼籲全球其他國家跟隨中國的腳步,減少碳排放。

美國前氣候特使託德·斯特恩(Todd Stern)認為,中國承諾在2060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的發言是一個「重要的大新聞」,這個時間點離2050年越近越好。總體來說,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

「這個倡議可能改變全局。」9月2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氣候與能源項目總監曼努埃爾普爾加比達爾(Manuel Pulgar-Vidal)高度讚賞中國的倡議,認為「在全球減排面臨鴻溝、氣候治理面臨赤字的關鍵時刻,中國宣布的新目標傳達出非常重要的積極信號,體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議題上的國際領導力。中國的行動將給全球各國、尤其是各主要排放大國施加影響力,推動各國採取更果斷勇敢的行動。」

中國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認為,目前我國提出的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2攝氏度溫控目標」下全球2065至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要求,這將可能使全球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提前5-10年,此外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我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長三角有哪些「綠色生意」
    0 1  數位化管理  用能大戶「升級」應對減排壓力的新舉措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確要求。如何更有效地節能減排,成為諸多用能大戶的「頭等大事」。
  • 2060年前要實現的碳中和 中科院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全國首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立,旨在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說,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將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單位,預估2030年和2060年我國及全球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碳中和最優路徑,評估可能的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 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碳源排放和人為碳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
  • 2060年實現碳中和究竟應該怎樣做?
    文 | 亮子 編輯| 國際能源網自從我國在今年9月明確了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國內掀起了多次關於如何實現該目標的討論。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 柴麒敏言外之意就是,要想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達峰、2060年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標,恐怕不能再新建火電。
  • 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淨碳足跡為零。國家、企業、團隊或者個人等不同的主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廣義上指溫室氣體),能夠和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抵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不會額外增加。這並非天馬行空的想像。
  • 報告發布|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建議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達成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中國需要針對主要經濟部門擴大氣候政策和減排的範圍,並提高相應目標。報告所提出的建議代表了短期的必要行動,以幫助中國以經濟和技術可行、且最終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綠色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在近日於北京召開的「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下稱「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指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從根本上講要靠綠色技術驅動,大規模地「換技術」,推動社會由傳統工業發展方式走向可持續的生態文明。
  • 理論學習 | 潘家華:建設美麗城市要突出碳中和取向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首次明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點,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意味著什麼?
    筆者認為,為確保2060年前碳中和的實現,碳達峰應盡力實現以下三個維度的達峰:  一是高速度達峰,從時間尺度對達峰加以界定。由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已經確定,儘快、儘早實現碳排放峰值,將為達峰後到碳中和的碳排放下降過程留出更多緩衝時間,使政策制定、能源結構改革部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更為遊刃有餘。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高度讚賞並支持中國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
    在這個背景之下,我特別想強調的是,中國稍早前提出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展現了卓越的全球領導力,我們對此深表讚賞。  事實上,這也是我個人最熱衷的一個領域,bp公司的全體同事也都懷著這樣的願景。我們的目標是在2050年或更早,成為一家淨零排放的公司,並且助力世界實現淨零。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在公司內部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
  • 中國日報網評:守護藍色星球的綠色發展之路
    幾個月前,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1月3日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議中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 邁向2060碳中和:中國建研院未來建築實驗室在京落成
    邁向2060碳中和:中國建研院未來建築實驗室在京落成 2020-10-23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 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爭取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女士在會議中指出,並就光伏行業如何助力實現該目標進行了分享。關於碳中和承諾對新能源科技及能源結構轉型產業發展的機遇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第一次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向全世界鄭重承諾,提出明確的目標任務、清晰的時間節點和實現路徑。眾所周知,80%的碳排放來自於燃煤,而80%的燃煤用於發電,所以要實現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從改變發電方式入手。
  • 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屆時我們的能源結構該有什麼變化?
    其中就指出,中國要提高自主貢獻能力,在《巴黎協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入開展減排和治理氣候的行動,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項決定展現了中國政府在氣候治理上的積極立場和大國風範,同時也明確提出今後40年能源革命的目標與任務。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一個艱巨複雜的挑戰,實現零排放是能源轉型最後的目標。為什麼要實現能源轉型?
  • 2060年我國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
    原標題:2060年我國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約28%。中國計劃在未來40年採取有力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最大值,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 高峰:能源數位化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必要手段
    當前,中國已被看作全球最具潛力的「碳減排」市場。 習近平主席繼9月22日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後,12月12日再次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中共中央決定,莊國泰任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
    千龍網訊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決定:莊國泰同志任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劉雅鳴同志不再擔任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莊國泰此前擔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北極星大氣網訊:12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掛牌成立。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20-12-16 10:29:26 來源: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 中國碳減排加速推進 全球氣候治理更有信心
    本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有國際氣候變化問題專家評價「這是過去十年裡最大的氣候新聞」,甚至推進全球提前達到《巴黎協定》目標。    「全球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氣候承諾」   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協定》中提出目標,期望在2051年至2100年間,全球達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