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 潘家華:建設美麗城市要突出碳中和取向

2020-12-02 大洋網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首次明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點,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美麗中國的一個關鍵測度是碳中和取向,這意味著,城市碳中和水平是美麗中國建設進程的核心指標。

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

所謂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所必需的碳排放,通過森林碳匯和其他人工技術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而使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淨增量為零。《巴黎協定》所規定的目標,是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立即明確國家自主貢獻減緩氣候變化,碳排放儘早達到峰值,在本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以後,碳排放淨增量歸零,以實現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地表溫度相對於工業革命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內。不僅如此,各締約方還達成共識,爭取實現1.5℃的溫控目標。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增幅已經達到1℃,中國升溫幅度則超過1.1℃。這也就意味著,實現淨零排放的時間表還要進一步提前。

保護全球氣候,是保護人類未來的安全。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引致的全球地表增溫,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消失,從而危及地球生命系統的安全。也正是因為這樣,多數發達國家在實現碳排放達峰後,明確了碳中和的時間表。例如芬蘭確認在2035年,瑞典、奧地利、冰島等國家在2045年實現淨零排放;歐盟、英國、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將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定在2050年。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智利,也計劃2050年實現碳中和。

2018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約佔世界總量的30%,人均排放也超過發達經濟體歐盟的人均水平。中國採取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儘早達峰邁向近零碳,這不僅是國際責任擔當,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需要和保障。儘管中國經濟體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五分之一,不足美國的六分之一,尚有6億人口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而且高碳的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佔比高達58%,幾乎是一些發達國家的3倍。中國的責任擔當要有勇氣,也要符合實際國情。中國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比發達國家更具有雄心,其努力和艱難程度也遠高於發達國家。

碳中和的重點難點在城市

2019年我國城市化率達到60.6%,2035年有望達到75%。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心、重點、焦點和難點已然轉向城市,美麗城市的目標全面實現了,美麗中國也就基本建成了。2019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1%、39%和53.9%,用電量佔全社會總量的比重分別為1%、68.3%和16.5%,城鄉居民用電佔比14.2%,主體也在城市。城市作為第二、三產業的空間載體和居民高度密集區,經濟產出佔比超過90%,能源電力佔比甚至逼近95%。也正是因為產業、能耗和人口在城市空間的高度濃集,美麗城市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心和重點所在。

由於城市空間的環境容量相對有限,難以自然淨化城市經濟社會活動所排放的各種汙染物,成為汙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啟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經過六年的艱難治理,2019年,在嚴格監測的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品質超標的城市佔比仍然高達53.4%。PM2.5濃度達到一級即每立方米低於15微克的只佔4.5%,接近一半的城市低於二級標準,而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空氣品質的指導值是PM2.5濃度每立方米10微克。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美麗城市建設的第一步。城市汙水處理、生活垃圾清運焚燒、燃煤電廠除塵脫硫脫硝,需要能耗,而且是高能耗。這也就意味著,在汙染攻堅中,如果藉助化石燃料動能,在治汙的同時要燃燒更多的化石能源,根據邊際減排效應遞減和成本遞增原理,細微顆粒物排放不可完全排除。而且,燃油機動車的移動源排放,也是大氣汙染物的重要來源。如果碳中和,即使城市零排放難以實現,但近零排放也要求化石能源燃燒基本或接近於清零。非化石能源沒有大氣汙染物的排放,無需除塵脫硫脫硝,清除了點源排放;純電動汽車或氫能汽車杜絕了移動排放源。因而,碳中和取向的美麗城市建設,對於高碳能源結構下難以決勝的汙染攻堅,也就無堅自摧了。

城市碳中和要有時間表路線圖

發達國家的經歷表明,溫室氣體排放隨著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增加,至一定水平抵達峰值而後下降。《巴黎協定》所規定的目標,也是先達峰然後走向淨零碳排放。之前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氣候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30年下降60%至65%。但只要GDP增速快增量大,仍然會有絕對量的增加。今年我國提出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絕對量的管控,不僅不因經濟增長而增加排放,反而要求經濟增長碳排放逐步歸零。

美麗城市建設,一是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中,要明確實現碳排放達峰,這是城市走向碳中和的第一步和關鍵一步。社會上有一種錯覺,就是碳排放峰值越高,城市發展的空間越大。殊不知碳中和剛性表明,峰值越高,碳排放清零越困難。這是因為,碳排放具有鎖定效應,即高碳能源和基礎設施投入,經濟回收期多在30年甚至更長時間。例如燃油汽車生產線投入,資本密集度高,投資額巨大,而碳中和目標要求在2035年前後,燃油汽車就可能會被強制退出市場;投資燃煤電廠,即使是超超臨界,碳中和要求煤電在2050年基本退出。相反,零碳能源、零碳消費品、資本品投入,則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道義產品。英國宣布,將在10年內禁售汽油和柴油車,全球汽車巨頭日產宣稱計劃在2025年後停售旗下燃油車型。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看,高耗能的原材料產業和產品,例如鋼鐵、水泥、建材、化工,業已趨於飽和或過剩。城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要求儘快棄煤減油,許多城市例如深圳,城市公共運輸車輛已經全部純電動化。

二是城市更新、老城區改造和新基建,需要納入碳約束,嚴防碳鎖定,從根本上消除碳需求。產城一體、職住融合,避免的不僅是交通擁堵,減少的不僅是汙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步行距離或自行車可達,不需要機動車輛的交通,所實現的零碳,是發展範式的轉型。城市汽車更新,不僅要淘汰燃油汽車,甚至燃氣汽車也要加以碳排放的核算。對於小區屋頂和可以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的,要鼓勵並利用自然的各種解決方案,提供能源服務,減少化石能源的燃燒和排放需求。新材料提升建築節能水平,網際網路高效調控城市低碳運行,以及居家辦公、視頻會議等,都是減碳的有效途徑。城市綠地、建築立體綠化,不僅提升城市韌性,而且吸收大氣二氧化碳形成碳匯或生物質能,是碳中和的必要手段。

三是城市的新建、擴建或改建,也需以碳中和為取向。我國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目前的戶籍人口城市化率比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約低15個百分點,到2035年城市化率還要新增15個百分點。14億人口,30%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城市居民,規模超過4.2億。城市的新建、擴建或改建,也要以碳中和為取向。廣大農村具有就地使用光伏、風能和生物質能的便利,而城市由於人和經濟活動密集,在城市空間範圍內實現碳中和幾乎不可能。但是,碳中和取向的美麗城市建設,要求一切新建、改建嚴格避免高碳鎖定,例如,避免高耗能的超高層塔樓而規劃建設樓層適度的小高層建築,利用城市綠地、溼地,滯洪淨化生活汙水,減少汙水處理能耗。合理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攤大餅」,要提升城市內部碳中和的能力,減少對外部零碳能源和負碳技術的需求。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例,其轄區內碳中和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就要求空間協同,利用西南地區的水能、西北地區的風能光能和近陸海域的海上風電,為城市碳中和提供零碳能源保障。

美麗中國是美麗城市的聚合體,美麗城市建設的碳中和取向,需要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需要碳達峰,而且宜早。城市要超越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汙染控制,制定棄煤和減油規劃,開啟溫室氣體絕對量的減排進程。同時,借鑑發達國家2050年前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制定2060年前城市碳中和的實施方案。

(作者潘家華,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會長)

來源:經濟日報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冬梅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

相關焦點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
    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綠色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在近日於北京召開的「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下稱「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指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從根本上講要靠綠色技術驅動,大規模地「換技術」,推動社會由傳統工業發展方式走向可持續的生態文明。
  • 北辰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中心組學習新成效 推動開創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學習本領,在全黨營造善於學習、勇於實踐的濃厚氛圍。作為全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艦」,北辰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充分發揮「頭雁」作用,示範引領全區各級黨組織抓實抓好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以學習的新成效、理念的新升華、實踐的新探索,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 李錦斌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強調
    11月19日至20日,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在省委黨校召開。省委書記李錦斌主持會議並講話。  李錦斌強調,要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著力突出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兩新一重」投資為戰略抓手,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釋放消費潛力,完善現代流通體系,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
  • ...五個濟南」建設貢獻體育力量——濟南市體育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
    讀書班學習現場8月31日至9月4日,濟南市體育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班開班授課。
  • 理論丨袁重華:抓實理論學習 強化理論武裝
    行動上的堅定源自理論上的學習。金洞管理區黨委始終弘揚我黨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優良傳統,把思想建基、理論強基擺在突出位置,大興學習之風、研究之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以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為龍頭,抓實理論學習,以學習強忠誠、強理論、強本領、強幹勁,著力把中心組打造成善於學習的「示範班」,引領發展的「排頭兵」。圍繞三個「融合」,精選學習內容。
  • 衙前鎮組團赴所前鎮考察學習美麗鄉村建設
    為對標先進找差距,全面推進衙前鎮美麗鄉村建設,5月13日下午,鎮領導施海勇、楊芳、陳海江帶領農業農村辦相關人員、螺山村、楊汛村、新林周村、衙前村、項漾村、明華村等村書記主任,前往所前鎮三泉王村學習考察美麗鄉村建設。
  • 對稱陀螺產物分子轉動取向理論公式的推導與應用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理論計算中心負責人。1990年在該所獲博士學位。在博士論文期間,建立了「瞬時碰撞反應模型」、「修正的Marous統計理論模型」。他以及所領導的課題組對經典軌跡計算、統計理論、分子反應取向的理論推導和波包運動的優化控制理論等課題,開展了深入探討,特別是在立體化學動力學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成功地從理論上導出了用雷射誘導螢光方法確定對稱陀螺分子轉動取向的理論公式。
  • 農貿市場設計案例 | 傳統菜場升級改造後,助力美麗城市建設!
    時間流轉,在2021年的開年,羊尖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重打鼓令開張,依靠能打的顏值、過硬的品質、最新的技術和貼心的服務再次贏得羊尖百姓的喜愛,為羊尖鎮政府在「美麗錫山」的建設工程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以食為天。農貿市場是聯繫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和管理者的重要紐帶。
  • 《學習紅利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理論的有益探索
    原標題:《學習紅利論》: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理論的有益探索   作為一本探索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專門著作,《學習紅利論》今年初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暨「2020鄂州城市發展論壇」舉行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周奧)12月31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暨「2020鄂州城市發展論壇」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高級管理研究中心營運長周凱歌受邀作輔導講座。市委書記王立,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平參加集體學習。
  • 曹軍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地球環境科技支撐
    對從事地球環境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就是要正確處理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係,堅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與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並舉。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是中科院知識創新一期工程中唯一升格為研究所的單位,走過了一段輝煌而不平凡的奮鬥歷程。
  • 答卷人民滿意 藍圖「美麗中國」
    之七:滿懷豪情迎接黨的十八大    之八: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之九:求真務實,十八大報告的宏觀視角與微觀聚焦    之十:十八大報告彰顯改革的勇氣、智慧和魄力    之十一:民生改善是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
  • 廣漢改革創新 務實重行 為建設美麗幸福新廣漢而努力奮鬥
    著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業水木田園城市,新建健康綠道14.7公裡、景觀棧道7.6公裡,公園廣場6個,城鎮化率突破50%,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5%,林地面積、森林蓄積量實現「雙增」,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向陽成為全國重點鎮,小漢、三水成為全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建成新農村聚居點247個、幸福美麗新村15個、省級環境優美示範鎮村49個。
  • 美麗中國先鋒榜(6)|江西萍鄉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現將這30個案例予以編發,供大家學習借鑑,不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引言】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 ...體系研究中心: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 三個地·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內涵,明確了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 湘潭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中學習(擴大)
    學習現場。攝影/劉放明張迎春主持學習會。攝影/劉放明王扣柱授課。攝影/劉放明雷雲宵授課。攝影/劉放明1月13日,湘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迎春主持開展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活動,市領導楊廣、羅偉、劉永珍、向敏、董巍等參加。
  • 雲南最美麗的城市,有著美麗的風景和空氣,你知道在哪裡嗎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了第二個經濟強國,雖然可以說在經濟領域沒有超越美國,但在各個方面都動搖,超過了美國,特別是我國的建設,很多外國人都羨慕不已,建設有句話不該說,以交通為基礎的城市建設,實現了目前中國許多發展不突出的縣城城市化建設,更多的人走上了致富之路,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和改善
  • 深入開展造林綠化 全力建設「美麗廣西」
    一要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造林綠化工作。要按照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要求,與各地主體功能定位相銜接,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力,努力建設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重點防護林建設要突出提升生態防護功能,構築大江大河、沿海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