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機如何抓住你的心 多巴胺帶來的小規模成癮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抓娃娃機如何抓住你的心 多巴胺帶來的小規模成癮

2017-07-03 08:32:5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7年07月03日 08:32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抓娃娃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在中國,它已存在了20多年,目前有著高達200萬臺的存量。五彩繽紛的抓娃娃機,不但是遊戲廳、電玩城必備項目,還遍布購物中心、電影院、超市、步行街,所在之處儘是擁躉,就連知乎和百度經驗裡,也滿是抓娃娃技能帖。這麼一種「簡單呆萌」的遊戲設備,不但不被喜新厭舊的玩家淘汰,還備受各年齡層愛好者歡迎,這種奇妙的吸引力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

  多巴胺帶來的小規模成癮

  別小看抓娃娃機,它可能是日常能接觸的最低限度、最小規模的賭博。人們向抓娃娃機投下幾個硬幣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進入了和買彩票、玩老虎機一樣的心理過程之中,那就是由大腦中的獎賞迴路所提供的刺激—成癮過程。獎賞迴路,也稱邊緣系統多巴胺獎賞迴路,是由伏隔核、尾狀核、殼核、丘腦、下丘腦、杏仁核等大腦深部核團以及內側前額葉等部位共同組成的神經網絡,其功能是加工與獎賞有關的刺激,或是對獎賞的預期。在抓娃娃機啟動的一瞬,大腦已經產生了對「抓到娃娃」「抓到喜歡的那個娃娃」的想像,那就是獎賞預期,隨之出現的是多巴胺水平的迅速提升,而多巴胺是令人感受到愉悅、興奮的物質。如果順利抓到娃娃,獎賞迴路會進一步給予多巴胺的甜美感受,而如果沒抓到(大多數情況),多巴胺水平則會下降到比正常更低的程度,帶來「失望」的感覺。這時,為了重新拉升體驗,人們往往會一抓再抓,而多巴胺的分泌會在這個重複的過程中「間歇性增強」,像任何一種賭博一樣,結果越難預料,過程越引人入勝,即使明知抓到娃娃的機率遠遠小於落空的機率,還是難以放棄「再來一次」的誘惑。嘗試次數越多,沉沒成本越大,而人們越難以自拔,這就是「小規模賭博」帶來的「小規模成癮」。

  碎片化娛樂更適應日常需求

  「小規模成癮」的過程,也是注意力資源密集消耗的過程,而這恰恰有助於人們釋放壓力、調節情緒,所以即使是成年人,也不會拒絕偶爾「抓上幾把」。而比起其他需要持久投入的心理調節方式,抓娃娃機大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碎片化娛樂」特質。這一特質中包含幾方面因素:其一是「經濟、時間成本的低門檻」,無論大人小孩,誰都不會介意這點支出,何樂而不為;其二是「放鬆環境中的高接觸率」,抓娃娃機放置之處,本身就是休閒、消費場所,人們在抱有相應心理準備的前提下,接觸到數量夠多、形象又可親的抓娃娃機,再加上當前行動支付發達,連換硬幣的麻煩都省了,「去抓一下吧」就成了十分自然的行動;其三是「便捷性、趣味性」,雖然有人專門研究抓娃娃技能,但不具備技能也能玩,簡單的操作和充滿童真趣味的氛圍,進一步提升了人們的參與度。「碎片化娛樂」的抓娃娃機,充分適應了人們日常、隨機的需求,自然大行其道。

  降低他人防禦拉近心理距離

  關於抓娃娃機,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年輕情侶往往比兒童更喜歡抓娃娃,以及互相贈送娃娃,而即使是成熟、嚴肅的成年人,往往也並不羞於抓娃娃,甚至還樂意在社交網絡上展示戰利品。這其實是一種防禦心態驅動的人際互動。不可否認,「抓娃娃」這一行為本身、專注抓娃娃的行為過程,以及各種娃娃的形象,都是「呆萌」的,而這種「呆萌」恰恰是在人際關係中拉近心理距離的無形武器。情侶一起抓娃娃,傳遞的是彼此親密無間、純真依戀的情感,而在社交網絡中曬娃娃,則是無聲地表達著「我多可愛,我人畜無害」的姿態。這些傳遞與表達,不管有意無意,都在降低著他人的防禦,而同時,恰恰也強化著自我防禦,其中的妙處,很值得體會呢。

  說了這麼多,不如走吧,抓個娃娃去。蔣 碩

  (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相關焦點

  • 娃娃機,都能抓龍蝦了?!
    小白鼠對這個新版「遊戲」欲罷不能,不停按壓槓桿,此時它體內的多巴胺分泌飆升,表現得異常興奮和快樂。心理學認為,多巴胺分泌使人興奮,隨機獎勵比率會強化此行為,更令人著迷,從而上癮。娃娃機把這個變換獎勵原則發揚光大,利用獎勵隨機化刺激心理,讓人類無法拋棄此行為帶來的快感。除此之外,它還結合未知的刺激感與「扳本」心理,再融入收穫玩偶後的成就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癮機制。如果一直都抓不到娃娃,蔡格尼效應又會被引發。
  • 娃娃機不抓娃娃抓龍蝦 新玩法賣的到底是什麼新名堂
    他將三角爪放在一個龍蝦的正上方,按了抓取鍵,三角爪抓住了龍蝦的側後方,往上提的時候,龍蝦一掙脫,還是掉了下去。龍蝦機吸引了許多顧客駐足觀看。但是很多顧客並不敢嘗試。在一旁觀看抓龍蝦的柯先生表示:「龍蝦是活的,自己會移動,不容易抓取。」一旁的郭女士表示:「對面的普通抓娃娃機一次要兩元錢,這種抓龍蝦機玩一次要20元,有點昂貴。」
  •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多巴胺和成癮的秘密
    02////多巴胺等於快樂?  在很長的時間內,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都認為,「喜歡」和「想要」這兩種情感之間,並沒有真正的區別,這兩個詞聽起來就像是抓住了同一種現象。  除了「想要等於喜歡」之外,還有另一個假設。
  • 為什麼夾娃娃機老是抓不起來?真相會讓你傻眼~
    抓娃娃機大家都有玩過,但相信大部分人很少抓到過吧。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然而,它在傳遞快感信息的同時,卻也和成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成癮的事物大多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也是產生依賴性的基礎。而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多巴胺迴路就是腦內負責獎賞和快感的腦迴路。儘管成癮的機制目前在醫學界還存在爭議,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成癮與多巴胺系統的失衡有著密切的關係。
  •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多巴胺「滿足感」是元兇,要學會打破執念
    多巴胺分泌可以稱得上是人的一種獎勵機制或獎賞通路,當人自己的一些欲望,比如說追求社會地位、發生性愛關係等得到滿足時,人自身就會分泌多巴胺,用以反饋,並給人帶來一種精神興奮、心情愉悅的感覺。多巴胺D2受體是什麼呢?多巴胺D2受體是在過去幾年中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的獲得滿足感的神經機制。
  • 仁濟醫院團隊揭秘遊戲成癮機制:"多巴胺"得背鍋
    原標題:孩子為何遊戲成癮?這個鍋得「多巴胺」背!  東方網12月6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網路遊戲成癮引發的個體及社會問題,究竟有沒有病理學原因?  「異樣」獎賞後果嚴重  周灩說,在我們的大腦裡,存在著一個隨時隨地想要犒賞自己的勤奮的小人兒,他最愛的事情就是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越多,他越興奮,大腦裡亢奮的信號因此迅速傳遞和蔓延,多巴胺是我們興奮和歡愉的情緒源泉,它的分泌有著自己的一套精密設計過的原則,這套原則對我們起著正向誘導作用,促使我們去學習、進步、適應環境。
  • Cell Reports:多巴胺如何告訴你某個事物不值得等待?
    2017年10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如何知道到一家新餐廳吃飯的排隊等待是否值得呢?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大腦必須知道那食物吃起來多美味,並將這種感覺與餐廳聯繫起來。這項工作是由大腦深處釋放化學多巴胺的一小群細胞來完成的。這些細胞所釋放多巴胺的量會通過告訴我們未來有多好的獎賞來影響我們決定。
  • 從視頻直播到直播抓娃娃,全面解讀在線娃娃機方案架構
    據統計,短短2個月時間,僅 APP Store 上就上線了30多款線上抓娃娃的APP,而且其中一大部分是近一個月才冒出來的,更有娃娃機設備廠商透露,近期有不少娃娃機提貨,很多類似的產品正在準備上線中,火爆程度簡直超乎你的想像。僅僅是線下到線上這麼簡單?乍聽起來,線上抓娃娃只是將線下抓娃娃換到了線上,換了一個字而已,聽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其實不然。
  • 《自然》:美科學家揭示多巴胺在成癮中作用
  • 多巴胺、藥物成癮和抑鬱症背後的表觀遺傳學秘密
    該術語是指大腦化學多巴胺除通過突觸傳遞信號外,還可以進入細胞核並控制特定基因的能力。在閱讀本文時,我意識到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遺傳學和藥物成癮的理解。對酒精和古柯鹼等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望可能是由多巴胺控制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改變了大腦迴路,這些基因是成癮的基礎。有趣的是,這些結果也為為什麼治療嚴重抑鬱症的藥物通常必須在服用幾周後才有效做出了回答。
  • 外媒:如何緩解數字成癮?「多巴胺戒斷」漸成流行趨勢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外媒稱,「多巴胺戒斷」是一場有助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運動,能夠幫我們緩解「數字成癮」。創新部門也不乏鼓勵節制使用其產品的企業。這是一場革命性的運動,被人們稱為「多巴胺戒斷」,它甚至開始成為一種潮流,旨在減少人們對引發壓力的事物的消耗,例如使用社交網絡和技術設備。這種戒斷法還能使人戒除性癮和酒癮等,進入一種與世俗享樂無關的生活。根據實踐這一戒斷法的人的描述,它可以「重啟」大腦並提高大腦效率。此外,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還能重新在簡單微小的事情上獲得幸福感。
  • 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他在去年11月在費城舉行的一次活動上說:「那種想法是這樣的,『'我們怎麼才能儘可能多地利用你的時間和有意識的注意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Facebook的架構師利用了「人類心理當中的脆弱性」,2005年辭職的Parker解釋說。當有人對你的帖子或照片點讚或發表評論時,他說:「我們就會……給你帶來一點多巴胺」。因此可以說,Facebook是一個建立在一種化學分子之上的帝國。
  • 神經遞質多巴胺降低會有哪些影響?如何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說起多巴胺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但是說起抑鬱症相信大家是知道的,抑鬱症的出現多數是因為多巴胺的缺失,多巴胺是有腦內分泌出來的,它是一種神經遞質,它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 玩手機如何影響你體內的多巴胺和皮質醇
    而目前與手機使用行為相關的人體激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巴胺和皮質醇這兩種物質上。多巴胺與行為上癮關係密切多巴胺(Dopamine)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免疫系統、腸道、血管等不同的地方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這種物質同時也與成癮有關。
  • 為何娃娃機總是抓不到娃娃?小夥用錘子把機器砸開,看完差點氣暈
    很多小夥伴們肯定都玩過娃娃機吧,而娃娃機最吸引人們的一點就是,它將要抓到卻又驚心動魄的掉了下去的感覺了,在娃娃掉下去的那一刻,簡直就是驚心動魄,卻又令人十分的不甘心,正是因為如此娃娃機才會成為許多人們的心頭痣,不抓到娃娃誓不罷休,不過隨著硬幣越投越多,娃娃卻不見多,不得不說娃娃機抓到娃娃的概率簡直是少之又少。
  • 武漢娃娃機不夾娃娃夾活龍蝦不少人小試身手
    原標題:圖文:娃娃機不夾娃娃夾活龍蝦   圖為:顧客在夾龍蝦機前一試身手   夾娃娃機裡裝的不是可愛的毛絨娃娃,而是一隻只「生龍活虎」的波士頓大龍蝦。可惜的是,龍蝦不停揮動著鉗子,在被抓後上升到一半時,又掉入了水中。記者觀察了十來分鐘,在8個人夾過後,第9個人終於成功抓住了龍蝦,隨後有工作人員幫其撈出裝好。   抓住龍蝦的小夥子張先生介紹,他觀察了一陣,發現龍蝦鉗子不停在動,只有讓夾子夾住兩隻鉗子中間,即龍蝦的頭部,讓其難以掙脫,命中率才比較高。記者自己試驗了兩次,但龍蝦一直在動,抓取時都掉了下來。
  • 殺死雙親、吊死3歲女兒……毒品成癮你了解多少?
    毒品如何毀掉自己和身邊的親人朋友?看看一個癮君子的典型生活吧!毒癮發作的5大感受01「忽然之間,手臂爬滿了雞皮疙瘩,胃裡翻江倒海,臉色變青、四肢發抖、渾身冒冷汗。」毒癮上頭,最先出現的症狀就是渾身起雞皮疙瘩和胃腸道症狀。
  • Neuron:多巴胺的「陰-陽」兩面
    2018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神經遞質多巴胺是一把雙刃劍:在大腦中釋放,作為獎勵,訓練我們尋求愉悅的體驗,但也是一種不斷追求導致成癮的「藥物」。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這只是多巴胺的一面。
  • 喝酒讓你感到放鬆?小心酒精成癮
    不過,我們大致也能知道喝酒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感覺。如果你想具體感受一下,你可以讀完這篇文章後去喝一杯。但如果你不想,我們可以先大致說說。1.抑制作用-GABA這是酒精的主要作用。你會發現你喝得越多越放鬆。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大腦的主要抑制性神經遞質 γ-氨基丁酸(G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