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雲南的印象只有昆明、麗江、大理、西雙版納等城市,只有玉龍雪山、轎子雪山、瀘沽湖等風景名勝。
後來,才知道雲南是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其中有15個少數民族為雲南特有,獨龍族又是比較特殊的一個。
它是我國少數民族中,唯一一個名字中有「龍」的少數民族,是雲南人口最少的民族,十年前人口普查時約有7000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民族語言——獨龍語,卻沒有民族文字。
這個民族生活在獨龍江的峽谷兩岸,這個地方也叫做獨龍江鄉,與西藏和緬甸接壤。江水奔騰,兩岸高山環繞,風景秀麗,但也阻礙了獨龍族人走出去的腳步。
進入獨龍江鄉,只有從貢山縣城出發,大約80多公裡,開車需要2小時,沿途還時常道路塌方的情況,這條公路就是有名的貢獨公路。
這也是一條修建在懸崖上的公路,更是獨龍族人對外唯一的交通要道,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大雪還將這條路封閉了,獨龍江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地方。
在這條公路修建之前,從獨龍江到貢山縣,只能走一條人馬驛道,需要3天時間才能達到,遇到天氣不好的情況,回甚至需要五天。
雲南很早之前就是旅遊大省,但能到獨龍江欣賞風光的確實少數,假如從昆明出發,自駕需要16小時,全程800多公裡,真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民族。
那獨龍族是怎麼生活在這裡的呢?
關於這個民族的形成,至今沒有特別清楚的解釋,不過他們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應該是氐羌族,而其民族內部則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種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土著民族,另一種則認為他們原本居住在怒江一帶,因為外出狩獵來到了獨龍江河畔,看到這裡的地理環境更適合生活,便遷居到這裡,繁衍生息成如今的模樣,這也是深受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
曾經在雲南民族村見到過獨龍族的村寨,以及民族歌舞表演,對這個民族的文化習俗便產生了好奇,尤其是對紋面女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
獨龍族人有一個獨特的習俗,便是女子在出嫁之前要紋面,解放後這種習俗也慢慢消失了,如今族裡也只有36位紋面女存在了。
1993年,《獨龍紋面女》上映,講述的是獨龍族女子阿南抗拒紋面,逃進森林中與藏族青年一見鍾情的故事,可見紋面並不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反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獨龍族的女子在十二三歲時就要紋面,表示已經成年了,但這個成年禮卻格外痛苦,需要先在臉上畫出圖案,再用一根荊棘把圖案刺出來,再用西南樺製成青色顏料上色,不但當時痛苦,過後還要在劇痛中度過3-5天,所紋的圖案終生都不會消失。
有人說女子之所以紋面是為了好看,還有人說是為了死後與靈魂相認,亦有說是為了不被搶去做奴隸,雖不知道到底是何種起因,但對女子來說是一種折磨。
如今,紋面已經不在了,但它已經變成一種民族文化流傳了,可以用貼紙或顏料的形式紋面,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其實我們去雲南旅遊,不一定只去西雙版納、大理、麗江等被人們所熟知的城市,也可以走得更遠一些,去探訪一下雲南的少數民族,欣賞雪山、草地、森林景觀。假如不能走遍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還可以去昆明少數民族村逛一逛,了解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
不知道你對獨龍江族有什麼印象呢?去過雲南哪些地方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旅途故事。
我是阿淵,與你一起分享世界美景和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