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

2021-01-21 夏朝與詩經研究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

(作者:趙輝)龍作為華夏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創新、綜合、包容、進取、獨立的民族精神。龍的形象已經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龍的傳人也成為中華人民最自豪的稱謂。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載體的龍形象,對於它的產生來源歷來眾說紛紛。因為中國龍的形象包含著多種動物元素,不少人僅依據某一特徵論述其起源,所以產生了多種關於龍的原型的說法。最有影響的龍原型為蛇說、鱷魚說、雷電說。

著名學者聞一多在 20 世紀 40 年代便探討了龍的原型,據其考證,龍圖騰的最初原型是蛇圖騰,在消滅了牛圖騰、鹿圖騰的氏族之後,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後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馬的頭,再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花的尾巴,經過長期的發展,眾多圖騰的集合就形成了中華龍圖騰的形象。聞一多之後,不少學者也都認為龍的原型是蛇。

蘇州大學徐山考釋了甲骨文「龍」字,認為:龍,其甲骨文字形和「電、雷」兩字比較,龍字可視為「電、雷」的變形。龍字保留了閃電的彎曲狀,又將表示雷聲的符號「口」狀移至彎曲處的終端,表示龍的口部。有的則認為龍是從閃電或彩虹演化而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龍的原型是鱷魚。最早提出龍的原型為鱷魚的是中國古史專家衛聚賢,他在 1934 年出版的著作中便說「龍即鱷魚」,一些外國學者也認為龍是鱷魚。此外,還有人認為龍的主幹的基本形態是蛇、蜥蜴和馬等等。

所有這些關於中國龍的起源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包含了對龍形象基本特徵的概括,具有部分歷史的真實性。但卻無法從根本上闡述、解釋清楚為何中華民族會以龍形象作為我們民族的代表與精神象徵。筆者作為堯舜禹的使者,在2020年這一世界大變局的關鍵時刻,為龍的傳人詳細闡述中國龍的來歷,為中華民族破解華夏文化形成的本源問題。

堯、舜、禹時期,堯舜禹形成人仁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是華夏文化的起源,並最終誕生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以夏文化基礎上形成的華夏民族,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起源。

「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餘。』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這是《孟子》中描繪堯舜禹時期中國遭遇洪水的情景。大洪水使得「中國」之民居無定所,而且「中國」之地也為蛇與龍的家園。

蛇與龍也就此成為「中國」之地最重要的成員,與「中國」之民共同組成了堯舜禹時期的人文景觀。民、蛇、龍也成為堯舜禹之中國不可分割的整體,龍也成為與民、蛇共同的真實存在,是區別於華夏先民和蛇的真實生物。這也向中華民族展示了龍是區別於蛇,與蛇有著共同生活習性,與華夏先民有著共同的對自然地理氣候環境追求,一種具有創新、綜合、包容、進取、獨立精神的代表動物。

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能夠成為華夏先民的崇拜對象,成為華夏先民區別去其他地區氏族部落的代表動物,而且與華夏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筆者說,《孟子》中所記載的龍就是鱷魚的話,相信所有中國人都不會贊同,並強烈反對與否定,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事實就是如此,一個在中國如今生活毫不相關的動物,如何就成為中國龍的原始圖騰?

從流傳數千年龍的形象,人們總結如下,《本草綱目·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宋代畫家董羽總結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

在古人對龍形象的這些總結中,唯獨不見鱷魚的蹤跡,而鱷魚的形象也極少見於中國古人歷史典籍記載與文學作品中,鱷魚早早告別了華夏先民的日常生活。今天,鱷魚雖然在中國的自然環境中極為少見,但並不是沒有,其中揚子鱷就是生存到今天的、中國唯一本土鱷魚,這正是中國龍的原始形象來源。

中國龍作為一個動物形象的代表,能夠體現其原始動物形象的部分無疑是龍的面首。中國龍的面首,能夠與自然界對應上的動物頭部特徵中,鱷魚的面部是最多相同的結構。中國龍的口形、牙齒、鼻子、眼睛、唇部、舌頭,與揚子鱷的面部特徵如出一轍;中國龍的鱗甲、四足、四爪與揚子鱷也是高度類似。從中國龍的整體形象來說,70%以上的特徵來自於揚子鱷,而其他特徵,分別來自於與華夏民族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動物,龍角來自鹿角,龍鬚來自鯰魚須,龍身來自蛇,龍爪來自雞,龍耳來自牛等等。

因此,從中國龍的整體形象、面部特徵等主要方面,現存的揚子鱷,無疑是中國龍圖騰的原始來源,是中國龍來源的原始動物形象。

揚子鱷又稱為中華鼉、中華鱷、土龍、豬婆龍, 其頭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後肢4趾。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眼睛呈土色,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的灘地或丘陵山澗長滿亂草蓬篙的潮溼地帶。「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才能成為一種可能,才能成為與堯舜禹等華夏先民爭奪空間、威脅先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傷害。

《詩·大雅·靈臺》「於論鼓鍾,於樂闢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產生於淮河塗山地區的《詩經》,人們使用鱷魚皮製作的鼉鼓,已經是淮河流域的一種特色。在淮河7300年前的雙墩文化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中,就包含有鱷魚的骨骼,可見在遠古時期,淮河流域廣泛生活著鱷魚。

西周開國時期,周公與召公曾經東徵淮河淮夷;周穆王時期,曾經派駐大量古師,駐防淮夷地區;周宣王時期,尹吉甫曾經在四方湖古城徵收淮夷地區賦稅。整個西周時期,西周京城鎬京與淮夷地區發生了廣泛交流,因此,生活於河流湖泊地區的揚子鱷骨骼也就出現在了鎬京的遺址中。曾經在2016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鎬京遺址的東部發現了12塊鱷魚骨板。這是在西安周邊古遺址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的鱷魚骨板,讓考古人員連聲稱奇,不明就裡,百思不得其解。

不僅《孟子》中記載,龍是與蛇和華夏先民共處的水生動物,而且史載夏代先民已經對龍進行了養殖並食用。古籍說帝舜和夏代有飼養龍的活動,以龍作氏族的族名。《路史·後紀》卷十一:「當舜之時,人來效獻龍,求能食之。高陽之後,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賜之氏白豢龍,封於鬷川,於是始有豢龍之官。」《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云:「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姓(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飧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

《竹書紀年》載: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由此可知,在伏羲時代,龍已經成為眾多氏族部落的共同圖騰與崇拜對象。

綜上所述,作為中華民族圖騰的龍,是來源於我們華夏大地上與華夏先民共處的揚子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生物。揚子鱷的水陸兩棲性,說明了華夏先民的生存環境具有河流湖泊眾多、沼澤水草豐富、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水生漁業資源富足的地區。而這樣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華夏先民提供了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誕生了華夏文化,形成我們民族的共同文化認同,這就是中國南北氣候環境分界線的淮河流域。(作者:趙輝)

相關焦點

  • 河南發現3700年前的「中國龍」,證明了中國的龍圖騰!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的圖騰——龍,就已經深深的烙刻在了每名華夏兒女的心中,那麼,龍圖騰究竟起源於何時呢?又有什麼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呢?下面的這件由2000餘片綠松石組成的「超級國寶」或許能給我們解開這些千年未解之謎。
  • 貴州發現龍化石,外形酷似中國龍,12生肖為何唯獨龍沒有實物?
    有人認為既然恐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那麼華夏圖騰「龍」也絕非虛傳。華夏子孫自稱為龍的傳人,難道中國人的祖先真是龍嗎?根據進化論的說法,人的祖先皆為猿猴,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和龍就沒有任何關係了。或許這樣說會讓很多人都特別不高興,畢竟從炎黃二帝開始,華夏兒女就自比為龍的傳人。實際上經過專家的研究和考證發現,「龍」其實是由多種動物結合而成的綜合體。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中國人自古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那麼,華夏龍圖騰的起源到底在哪裡呢?長話短說,一言蔽之:龍的形象起源於大象的鼻子。
  • 考古重大發現,宇宙規律的中華太極圖之謎,終於被破解
    考古中國,探源夏文化,不僅要通過田野考古證實夏王朝的存在,確立夏王朝的具體地理位置,而且要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學科的歷史與文化研究,科學地證明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與夏文化形成的密切關係。
  • 印第安人也崇拜龍?秘魯考古驚現 印加帝國千年前的神秘圖騰
    1966年,是考古學家-卡巴雷拉博士42歲的生日,在生日宴會上,他的一位冒險家朋友送給了他一塊從秘魯考古挖掘現場發現的石頭,起初卡巴雷拉博士的朋友以為就只是一塊普通的古代石頭,只是既然卡巴雷拉是考古學家,那麼對於這些考古現場發掘的東西必然感興趣,於是就作為了生日禮物送給他
  • 龍真的只是傳說?專家在貴州發現史前「真龍」,龍的存在鐵證如
    也是神明的象徵,古時候歷代的皇帝,人們尊稱為真龍天子,皇上坐的龍椅穿的龍袍,無不奢華尊貴,雕刻龍來象徵統治者的身份,皇宮裡到處都雕刻著龍的模樣。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裡龍是排在了第五位,這是最讓人感到奇怪的。龍究竟存不存在並呢?中國考古不斷挖出的史前「真龍」,還有史籍裡記載許多的龍的故事。這些都讓後人懷疑龍存在的真實性,但因為沒有發現過活體,所以一直沒有個結果。
  • 南水北調挖到「石龍」,距今超六千年,考古專家:龍存在的鐵證
    而就在這個工程中,考古學家們曾挖到一條「石龍」,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件物品的歷史已經超過了6000年。石龍身長7米,出土地點在湖北黃岡市。考古學家們發現後,立刻在龍的周邊地區進行勘測。經過一系列的研究之後,最終專家得出結論,這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條「巨龍」由鵝卵石鋪成,有龍首、龍身、鰭尾和四足,這個形象和傳說中龍的形象非常貼合。有專家表示,龍存在的鐵證。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黃帝時是熊圖騰
    因此,遙遠的史前社會,在中華大地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圖騰文化亦多種多樣。且不說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僅就華夏族而言,目前見於記載和考古發現的圖騰,就五彩紛呈,足以令我們眼花繚亂了。這些圖騰,不僅有動物、植物,還有非生物的,比如太陽、月亮、水、火、雷、霜等自然事物和現象,甚至有竹籃、飯籮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物件兒。當然,我們最為熟知和使用較為普遍的還是動物圖騰。
  • 崑崙山意外發現了有關龍的蹤跡,古老的華夏真龍或許真的存在於世
    崑崙山一直是華夏民族的聖山,根據《封神演義》記載,三清之一的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場玉虛宮就坐落於崑崙山。在這裡,更是存在著上古神龍的傳說。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 作為中國圖騰的龍是否存在?鮮為人知的1944年黑龍江墮龍事件
    作為中國人的圖騰,龍真的存在嗎  1996年的出土文物說明一切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圖騰,而作為華夏文明的傳承,中國人一直將龍作為圖騰
  • 龍真的只是傳說?專家在貴州發現史前「真龍」,龍的存在鐵證如山
    也是神明的象徵,古時候歷代的皇帝,人們尊稱為真龍天子,皇上坐的龍椅穿的龍袍,無不奢華尊貴,雕刻龍來象徵統治者的身份,皇宮裡到處都雕刻著龍的模樣。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裡龍是排在了第五位,這是最讓人感到奇怪的。龍究竟存不存在並呢?中國考古不斷挖出的史前「真龍」,還有史籍裡記載許多的龍的故事。這些都讓後人懷疑龍存在的真實性,但因為沒有發現過活體,所以一直沒有個結果。
  • 龍是古人虛構出來的生物?雙角龍化石的出土說明,龍也許真的存在
    中華神龍龍,中華民族的圖騰神獸,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傳說中的龍可以呼風喚雨,吞雲吐霧,常在大江大河中隱匿。但現代很多人都不相信龍是一種真實的生物,而是古人拼湊各種動物的特徵而成的一種圖騰崇拜,事實真的如此麼?隨著最近一具龍化石的出土,事情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 2020年度「新史觀與衛星考古」十二大發現和收穫
    引子:經過2020年度的努力,我的「新史觀與衛星考古」有以下的發現比較突出,按慣例集中列出留作參考。其一:最早的「玉」主要來自貝加爾湖玉礦「玉」是華夏五千年的重要標誌,但過去一直不知中原的玉礦何在,只好以和田玉、緬甸玉等解釋,現在發現,中原玉晚於東北玉,東北玉晚於西伯利亞玉,而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存在東西兩大玉礦,據說現在有採掘點約700餘處,其開始採掘的時間極早,這根本解決了華夏早期玉石的來源。
  • 港報文章:不願做"狼的傳人" 龍的圖騰敬業和諧
    中新網5月29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署名「韋剛」的文章稱,雖然一本《狼圖騰》喚起了部分國人的野性,並以這圖騰作為華夏民族的標杆宣揚中華民族要重弘狼性、發揚狼精神,但是作者認為,這種否定華夏人是「龍的傳人」而力證華夏人是「狼的傳人」的做法,自己不能苟同。
  • 龍到底存不存在?考古不斷挖出史前「真龍」,或揭開了真相!
    龍是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對中國人有著特別的意義,然而在「生物龍」存不存在這一問題上,幾千年來卻一直說不清:一方面古人認為龍是黃帝「合符」的產物,一方面古人又認為龍真實存在,畢竟「真龍天子」代表皇權,如果龍是虛構豈非否定皇權。
  • 龍是黃帝的圖騰?《山海經》和考古學證實,龍是2億年前的生物
    許多人認為,龍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也是黃帝創造出來的圖騰。但幾千年來,民間目擊龍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歷朝歷代的古籍中也有大量龍的記載。另外,《山海經》和一項考古發現證實,龍在2億年前真的存在過。下面,讓我們從《夢溪筆談》、《史記》和《拾遺記》等古籍記載,了解中國古代龍的故事。
  • 龍是真實存在的?新發現:第三維度的人類很難見到第四維度的生物
    龍是真實存在的神獸嗎?最新發現表明:處於第三維度的人類很難見到第四維度第五維度或者更高維度的生物—既然外太空或許存在生命,那為何龍就被當下的人簡單粗暴認定是神話傳說?龍最早的記載出自《山海經》,這部上古奇書記載的地理人類以及生物,近些年居然被部分科學家和考古學家證實存在。
  • 龍是真實存在的?新發現:第三維度的人類很難見到第四維度的生物
    龍是真實存在的神獸嗎? 最新發現表明:處於第三維度的人類很難見到第四維度第五維度或者更高維度的生物—既然外太空或許存在生命,那為何龍就被當下的人簡單粗暴認定是神話傳說?21世紀,中國考古就已經發現最早的人類起源不在非洲而在華夏,尤其是崑崙山脈,希特勒曾在二戰時期派遣科研隊員去過崑崙山,此次不詳述,會單獨開講《山海經》。
  • 「龍」到底存不存在?考古專家不斷挖出史前真龍,或揭開真相
    我們中國人一直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麼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這種神奇的生物麼?這種生物最早是在甲骨文上發現的,是我們以前的祖先想像出來的生物,他結合了好幾種生物的特徵。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動物,一直以來都是作為民族的圖騰存在,後來更是成為了皇帝的代稱。
  • 從東北到貴州,考古家不斷挖到「龍」形文物,龍真的存在嗎?
    然而玄幻的是,雖然龍文化已經流傳了數千年,但似乎沒有人見過龍的真面目,從古至今,關於龍是否真實存在的話題,一直被人們熱議。 有些人認為龍是虛構出來的,上古時期許多部落的圖騰都不一樣,有些是蛇,有些是鹿,有些是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