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蟹苗吃什麼?蟹苗怎麼養?鳥基地博客分享螃蟹養殖行業發展現狀

2020-11-23 騰訊網

每個人都有一個海鮮夢,可以說對於海鮮這種食物是沒有人不喜愛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海鮮食材要屬龍蝦和螃蟹了。螃蟹在市場上的需求逐年增大,也使螃蟹養殖成為養殖行業中的一個新熱點。螃蟹養殖都是從苗種開始的,那掌握相關的飼養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小蟹苗吃什麼

1、天然性餌料

凡是螃蟹喜食的、自然生長在水中或者陸地上的各種生物,均稱為天然餌料。天然餌料主要有浮遊植物、水生植物、底棲動物和陸生動植物等。

2、人工動物性餌料

人工動物性餌料主要有螺螄、蜆子、河蚌、蠶蛹、黃粉蟲、蚯蚓、小雜魚、蠅蛆、畜禽內臟等。

3、人工植物性餌料

人工植物性餌料主要包括黃豆、豆餅、菜餅、棉籽餅、麥類、米糠、豆渣、酒糟、醬渣、花生餅等。

蟹苗怎麼養

1、了解蟹苗培育過程

養殖戶在選購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場整個生產過程,主要包括:親蟹規格、飼料使用、培育周期等等。用於繁殖蟹苗的親蟹,最好來源於天然湖泊大水體中,且雌、雄蟹應來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親交配。親蟹規格:雌蟹每隻應不小於125克,雄蟹每隻不小於150克。

2、做好蟹苗質量鑑別工作

優質蟹苗體質健壯,規格均勻,有趨光性,攝食兇猛,溯水性強。手感蟹苗爬動有力,用嘴吹之反應敏捷。用手抓起少量蟹苗,甩幹水分輕握成團,鬆手後會立即散開。劣質蟹苗,空為無食,遊動能力差,易在水體底層活動,手抓蟹苗易成團,不易散開。

3、合理的養殖密度

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既有利於充分發揮池塘的生產力,又能提高蟹的產量、規格和經濟效益。如果片面追求產量而提高養殖密度,則會增加養殖管理方面的難度,蟹苗也會為爭奪生存空間而自相殘殺。高密度養殖產生的大量殘餌和排洩物也會敗壞水質,使蟹苗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

4、徹底解毒

清塘、殺野雜魚等藥物的殘留,及池塘中各種毒素和化工廢水的汙染,都可以直接影響蟹苗成活率,嚴重時會引起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所以徹底解毒是重中之重,建議放苗前7天左右。

螃蟹養殖行業的發展現狀

1、河蟹是我國最重要的淡水蟹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極為豐富,由於河蟹的適應性較強,養殖範圍廣,這幾年養殖規模迅速增加,給養殖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河蟹養殖規模較大,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其他地方也在加緊擴大養殖規模。伴隨著產量的快速增加,河蟹的養殖風險也不斷加大。最近幾年,河蟹的市場供求出現較大波動,價格也變得難以把握,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的損失,為此,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河蟹的市場前景,把握市場動向。

螃蟹常見的養殖方式有哪些

1、池塘養蟹

在池塘內養成蟹,人工可控制養殖的全過程,回報率較高,但出塘規格和肉質遜於大水體養蟹。按養殖方式又可分為池塘單養、魚蟹混養、、池塘暫養。

2、湖泊、河溝養蟹

蟹種在天然水體中養成成蟹,其環境條件較好,天然餌料充足,成本低,成蟹上市規格大,品質好。但回報率較低。根據目前養殖方式可分為湖泊、河溝蟹种放流以及湖泊網圍養蟹的方式。

3、草蕩、蘆灘地養蟹

草蕩、蘆葦灘地適合河蟹生長的生態要求,生產成本低,上市規格大,品質好,但其回報率較低。

4、稻田養蟹

利用稻田飼養成蟹,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的水產養殖業。此法既可以使稻田少施肥料,殺滅蟲害,清除雜草,又增加了水稻的千粒重,稻田環境稍加改造,也適應成蟹生長。

螃蟹可以算是一種雜食性動物,所以它的飼料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養殖螃蟹的方式非常多,上文中有介紹幾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大家一定要掌握好養殖密度。

分享轉發請註明內容出處:鳥基地博客(短稱鳥基博) 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吧!

本文連結地址:http://b.niaojidi.com/yz/1589.html

相關焦點

  • 農民想出一妙招稻田裡養螃蟹,村民調侃:螃蟹長大了,稻子也沒了
    國人都喜歡吃螃蟹,為了迎合人們的胃口,各類餐廳還常常以螃蟹為食材做招牌菜,因此在市面上,螃蟹的銷路總是很可觀,為此在農村地區,很多村民紛紛養殖起螃蟹來。說幹就幹,第二天,那村民就到魚苗市場買了一些蟹苗回來。一把小螃蟹抓起來在手上爬來爬去,看上去生龍活虎。
  • 華中區螃蟹養殖模式簡析
    華中區 螃蟹養殖模式簡析 一、扣蟹育苗——轉塘模式 (湖北漢川、大同 暫養後的蟹苗從小池塘過數到成蟹養殖塘後,可淘汰一批病、殘、差苗,降低養成塘的密度,並明確知道放養的數量和重量,便於有效的投資和管理, 避免盲目性和浪費性,適合集中投餵管理,可以全程放心使用配合飼料。
  • 從江蘇高淳無為二縣養蟹成功經驗到江西湖口螃蟹產業發展的思考
    以培育蟹苗為主的縣特種水產苗種場,結合科學先進的苗種選育技術線路,在長江入海口建立繁育基地,將大眼幼體運回縣內培育,確保了固城湖螃蟹的正本清源。全縣蟹苗培育面積發展到5800畝、1億隻,全縣優質苗種供給率達到95%以上。二是養殖方式上突出模擬生態。逐步形成了放養扣蟹、適度稀放、種草養殖、投餵螺螄,變大養蟹為養大蟹、養優質蟹的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
  • 高淳蟹苗交易點對點,不給防疫開小口
    交匯點訊 「大家一個一個到我這來登記,在自己車前等著,不要聚集,有工作人員喊名字,喊到了的人就到醫護人員那裡測體溫,然後去拿蟹苗。」在南京市高淳區磚牆鎮盛家橋卡口,在農服工作人員小夏的引導下,十幾位蟹農有序地等待著。
  •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南蟹北養」拓寬北疆漁民增收路
    11月2日,第十師副師長魏建軍帶領考察組到兵凌水產公司,與企業籤訂河蟹產業綠色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第十師位於新疆最北部,水域面積大、庫底平坦、水質優良,十分適宜水產養殖,但一直以來由於技術受限,致使當地的螃蟹產量非常低,進而影響了養殖戶的收益。
  • 潛江龍蝦學校教你—拒絕養殖真空期!養殖小龍蝦技術的小套路!
    最近三年,小龍蝦消費市場持續火爆,價格長期高位運行,養殖面積也相應的急速增長,整個水產行業幾乎無人不談小龍蝦……一切的一切,似乎在告訴我們,小龍蝦正面臨著一個難得一遇的風口。而每年龍蝦蝦旺季就那麼幾個月,如何才能再其他月份也有比較好的收入呢?今天就給介紹一下「蝦蟹輪養」的模式
  • 螃蟹最低僅3元一斤 調查:這麼便宜能吃嗎?(圖)
    記者詹松 攝氣溫猛降,螃蟹還在市場上熱銷,初冬也還是蟹黃飽滿、味道鮮美的時候。不過,記者發現,今年的螃蟹市場上,首次賣出了3元一隻的「蘿蔔價」,可能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這些螃蟹是不是有問題的?能不能吃?為什麼有這便宜的貨源?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詳細的市場探訪。
  • 河蟹養殖新思路 混養魚蝦能致富
    隨後,他一邊單手划槳,一邊用小鏟子鏟起一把把玉米粒熟練地拋撒在水面上。餵完飼料,謝有才來到岸上,打開岸邊的增氧泵,向池塘面注水,不一會兒,水面就冒出一個個波紋。  這片池塘只是謝有才家裡106畝河蟹養殖塘中的一小部分。每天早上,是謝有才夫婦最忙的時候:給河蟹餵飼料,開增氧泵給水底增氧……  而謝有才家只是洪橋鎮眾多河蟹養殖戶中的其中一戶。
  • 吃螃蟹不一定要吃陽澄湖的 湖州南太湖毛腳蟹也很贊
    前年央視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我們的田野》裡,介紹中國河蟹美食時,就是選擇湖州養殖基地裡的螃蟹,隨即為廣大大閘蟹吃貨所熟知並銘記。  它由湖州市農業局推薦,品質安全有保障。這個不是嘴上說說,而是靠科學檢測來保證。  上月,湖州市農業局對剛上市的南太湖毛腳蟹進行多批次例行抽檢,合格率為100%,未檢出藥物殘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食客們可放心吃南太湖毛腳蟹。
  • 故事‖愛吃蟹的上海人是什麼時候發現螃蟹的美味的?
    但不知是否有人仔細尋思過——上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大閘蟹的美味,又是怎樣將一隻蟹做出百種花樣的呢? 這幅由美國水兵Walter Arrufat拍攝於1945年的照片曾在網際網路上不斷掀起熱議。—位衣衫稍顯襤褸的小男孩坐在擺滿大閘蟹的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破舊的桌椅和滿桌的大閘蟹形成鮮明對比。
  • 河蟹養殖前期的十大制勝點,養殖老手經驗總結
    「新的一輪養殖已經開啟,蟹苗上岸、青苔多、草長勢不好、水不肥、泥皮嚴重、水質渾濁等一系列養殖問題又將接踵而至!現在就和大家談一談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更節省成本地把河蟹養好。河蟹養殖前期十大制勝點分享給大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蟹王」專業戶的高效「養蟹經」來啦~
    ╱螃蟹養殖是南京高淳區的傳統富民產業,而如何養好螃蟹更是大家所關心的。作為養蟹帶頭人,蔣貽盛也因此被人家贊為「蟹王」,而這一頭銜與其一直以來的高效養殖模式密不可分。上世紀90年代初,蔣貽盛就開始積極探索螃蟹養殖新技術,提出了以「良種、生態、營養、規範、品牌」為核心內容的技術與管理體系建設。
  • 壁虎怎麼養?養壁虎的注意事項!鳥基地分享家裡壁虎的養殖技術!
    據說以前很多人家裡養過壁虎,反正我是沒養過,那你知道壁虎應該怎麼養麼?家裡又應該怎麼養殖壁虎呢? 壁虎怎麼養 1、小壁虎的新家:這個是根據壁虎的大小來決定的,我是直接用塑料飯盒
  • 江蘇揚州首批「六月黃」螃蟹上市 鑑別一看軟殼二看腳毛
    記者同時了解到,揚州用「熟食」摻中草藥餵養螃蟹已經開始在公道鎮試點,今年九月份,市民就可以吃上「中藥味」的螃蟹啦!高郵菱塘一位張姓養殖戶介紹,蟹苗長成形以後,蟹農就要對蟹苗進行篩選,只有最強壯、「血統」最純正的蟹苗才能在高郵湖放養育肥,「分苗的時候,會有一小部分螃蟹提前成熟,個頭不再長了,如果不挑出來趕緊賣掉,就會影響其它螃蟹生長,『三月青』大多來源於此。」而「六月黃」則是已經過挑選「入圍」成功的「蟹將」,大量售賣「六月黃」無疑割肉放血。
  • 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親本不好,蟹苗就不健康;餌料不好,螃蟹就長不健壯;防範措施不到位,螃蟹就容易早熟甚至得病。「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組就是拿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大閘蟹作為研究對象,把養蟹的育苗、育種、養成三個階段所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一一攻克。
  • 特寫:喝長江水、吃苗慄飯—臺灣大閘蟹的兩岸緣
    儘管是吃著臺灣飼料,喝著苗慄水長大。但論起這些螃蟹的出身,卻是長江水孕育出來的。當它們還是螃蟹寶寶時,就從崇明島出水,一路坐飛機來到了位於臺灣中部的苗慄縣。    這趟旅行得益於苗慄與上海去年籤署的合作養殖協議。苗慄縣長劉政鴻告訴記者,在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去年8月來訪時,他提議,苗慄山好水好,大陸方面可否派專家來指導大閘蟹養殖?鄭立中副會長當場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