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潔精和洗衣液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嗎?
明確說,不能!
因為,它們與肥皂一樣,只是洗滌劑(detergent)或清潔劑(cleansing agent),作用僅僅是去除汙垢,幫助水進行清潔;而不是可以殺滅微生物的消毒劑(Disinfectant)。
由此也可見,它們雖然不能殺滅新冠病毒,卻可以在沒有肥皂可用(通常不會吧)時,替代肥皂用來洗手或物體表面清潔,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而且,與肥皂相比,它們更強力,因而洗手效果更好。
但是,缺點是,更容易「傷手」,而且通常價格更高。
因此,在有肥皂的情況下,還是不需要勞動洗潔精和洗衣液的大駕吧。
肥皂與合成洗滌劑
既然對洗潔精和洗衣液與肥皂放在一起進行了比較,我們乾脆比較個透徹,說說它們到底有哪些不同。
肥皂,洗潔精和洗衣液都具有清潔作用,是因為它們的化學結構中都分別具有一個疏水的非離子烴基團和親水的羧基金屬(鈉或鉀)基團,屬於表面活性劑,因而可以祛除單純靠水衝洗不能清潔的油脂汙垢產生去汙清潔效應。
從製備和來源上講,肥皂,與洗潔精、洗衣液存在很大不同。
因而,雖然從機制上都屬於清潔劑,但是肥皂與後兩者類往往分開來說,分別稱為肥皂和合成洗滌劑,通常直接稱為洗滌劑。
肥皂
肥皂是有動植物來源的脂肪或油脂(甘油三酯)加入苛性鹼(氫氧化鈉或鉀)製備而來。
脂肪在鹼的作用下發生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其中脂肪酸與金屬離子形成脂肪酸鈉(鉀)鹽。
向其中再加入氯化鈉,肥皂就會從上述混合液中釋放出來(鹽析)。
由於肥皂比重小,這些顆粒狀粗肥皂會漂浮在上層表面;收集肥皂後,還可以從下層的鹼性液體中回收甘油。
使用廉價的油脂加入氫氧化鈉製成的肥皂稱為硬皂,其中往往會殘留強鹼性氫氧化鈉,因而,一般用於洗衣服,也稱洗衣皂。
而使用相對優質的油脂加入氫氧化鉀製成的肥皂稱為軟皂,由於製備工藝更講究,氫氧化鉀一般不會有殘留,因而,往往會被加入其它一些添加劑製成洗手和洗澡香皂、剃鬚膏和洗髮水。
也就是說,不管是硬皂還是軟皂,本質上都是脂肪酸鈉或鉀鹽,因而可以溶於水。
如果是脂肪酸鈣或鎂,則不能溶於水,而是形成白色凝乳狀沉澱分離出來,不能起到清潔作用。
這也是使用硬水(較高含量鈣鹽或鎂鹽)和肥皂進行洗滌時,水容易變成乳白色的原因,而且會浪費肥皂。
(合成)洗滌劑
洗潔精、洗衣液(常稱液體肥皂,其實沒有皂)和洗衣粉都屬於非皂類(合成)洗滌劑,主要原料是來自石油中碳氫化合物與濃鹽酸反應製得的。
主要成分是長鏈苯磺酸鈉鹽或長鏈烷基硫酸氫鈉鹽。
比如,有的洗潔精說明書中的成分標註為十二烷基磺酸鈉。
當然,不同的產品還會添加各種添加劑作為助劑或者「美顏裝扮」的美容劑。
比如,色素,香精。
市場上的洗衣粉一般含約15至30%的洗滌劑,其餘部分是各種添加劑,其中,比較重要的助劑是:
四氧代磷酸鹽化合物,可以防止水中鈣離子和脂肪酸形成不溶性化合物;
漂白劑,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汙漬產生白色效果;
等。
合成洗滌劑的優劣勢
就目前來說,合成洗滌劑早已超越肥皂成為主力清潔劑。
與肥皂相比,合成洗滌劑具有以下優勢:
即使在硬水中也可以使用合成洗滌劑,不會因為形成沉澱物而浪費或影響洗滌效果;合成洗滌劑即使在酸性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合成洗滌劑的清潔效果顯著強於肥皂;合成洗滌劑比肥皂更易溶於水,可以製成各種液體產品就是很好的說明。如果說合成洗滌劑有什麼缺點,那就是清潔效果太強,而我們的皮膚是需要有一定的油脂加以保護和滋潤的。
合成洗滌劑強大的清潔效果會過分清除掉手部皮膚的油脂,因而相比於肥皂更傷手。
面對新冠疫情,沒有了肥皂,再上洗潔精、洗衣液等合成洗滌劑吧
可見,不管是肥皂還是洗潔精、洗衣液,都屬於表面活性劑,屬於清潔劑;而不是可以殺菌殺病毒的消毒劑。
對於新冠疫情的預防控制,戴口罩和洗手被推薦為一般公眾最主要的防護措施。
而國際上,像WHO、CDC等機構的建議中,洗手更是被反覆強調為首要的防護措施。
其中,使用肥皂和流水規範洗手被建議為手部衛生的首選方法;在沒有肥皂和流水可用,或手部沒有明顯汙物汙染時,也建議使用75~80%酒精(殺菌殺病毒的消毒劑)為基礎的擦手液搓手。
可見,肥皂即使不能殺菌殺病毒也可以「消滅」(清除)新冠病毒。
而洗潔精、洗衣液的清潔效果比肥皂更強,因而也可以用於新冠病毒的防疫。
但是,需要付出「傷手」的代價,因此,還是放在肥皂之後的「二線」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