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太窮的人不宜學法學,因為容易偏激。」

2021-01-13 知了研習社

法學,顧名思義,就是關於法律的學科,通過制定法律規範,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公正。

清華林來梵教授說:太窮的人不宜學法學,因為容易偏激;太富了也不宜學法學,因為你可能缺少對人類苦難的理解。

難道沒錢就不能學法學嗎?這個問題看似有失公允,我們不妨先看看林來梵教授說的另一句話:

法學和神學一樣,都可能是最缺少批判的學問。

這也和我們理解的法學相差甚遠,法學難道不是對不公進行批判,對不義進行制裁的嗎?這怎麼會是最缺少批判的學問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轟動一時的辱母殺人案,山東聊城的一位母親蘇銀霞因借了135萬的高利貸,還了184萬和一套價值70萬的房子之後,還欠債主吳學佔17萬。

因遲遲不能還清剩餘欠款,吳學佔等一群人的催債手段越來越惡劣,開始的時候讓手下拉屎,並將蘇銀霞按進馬桶裡。

後續將蘇銀霞和兒子於歡限制在財務室,除了打罵侮辱之外,還用手機播放黃色錄像,其中杜志浩脫下褲子一腳踩在沙發上,用極端的手段侮辱蘇銀霞。

外面的工人看到後,急忙報警,而警察來了之後覺得是經濟糾紛,沒有過於幹涉,只說了幾句就離開了。

看到警察離開,情緒激動的於歡從桌子上摸出一把刀亂捅,最終導致杜志浩死亡。

看完整件事情的經過,如果站在道德的角度,吳學佔、杜志浩一群人就是社會的渣滓,我們並不會覺得於歡有錯。

生而為人,看到母親如此受辱,而且民警到了之後也沒有任何作為,在極端的絕望下,於歡的所作所為是可以理解的。

網上的輿論也一邊倒地偏向於歡,因為人是有感情的,有對和錯的基本判斷,我們從道德的角度站隊於歡。

然而聊城中級法院一審判於歡無期徒刑,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原告人不服判決,提出上訴,二審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判於歡防衛過當,有期徒刑5年。

在2020年11月,於歡減刑出獄。

從主觀的角度來說,無論是非法拘禁,還是對人格尊嚴的踐踏,這些手段都超過了大家的底線,挑起了我們的怒火,我們會認為催債人死有餘辜。

但在法律上來說,生命的價值要比人格尊嚴更高,在自身性命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殺人就構成了防衛過當,需要被懲罰。

有一句話叫做「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律只能約束人,而並非行俠仗義的武器,它需要超脫世俗的眼光,放棄主觀臆想,從客觀的角度去判斷一件事。

所以,說法學和神學一樣,可能是最沒有批判的學問,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們再看為什麼林來梵教授說「太窮和太富的人都不適合法學」。

因為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看到的往往是社會愁苦的一面,他們潛意識會覺得社會必然有陰暗面,這種經驗的帶入,會在做判斷的時候偏向看起來弱勢的一方。

而非常富有的人,他們不懂社會基層,永遠站在高處指點江山,他們更容易和強勢的一方站在一起,更加的壓迫底層。

法學中有一個標準:最有利於最廣大的群體。

對於任何事物來說,沒有絕對的公正,只能在個人、集體、國家的衝突中,找到平衡點,儘可能滿足最多人的需求。

窮和富對個人的影響,有可能在做判斷的時候出現偏差,這就是不符合標準。

最合適的人或許是中產家庭,有小富即安的心態,能更好的理解不同階層的價值衝突,能更公允的做出判斷。

所以林來梵教授的這句話,其本質並不是「窮和富」的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問題。

人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太窮和太富都容易導致價值觀的偏差。

很多時候有些案例不被大眾理解,這就是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方法不同。

拿之前的張玉環案來說,在入獄將近27年後,最終判定「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張玉環無罪。

張玉環回家後,看到已經改嫁的妻子宋小女,宋小女說「你欠我一個擁抱」,因為當時張玉環入獄,宋小女獨自一個人無法帶兩個孩子,無奈改嫁,其中苦楚可知一二。

張玉環本人也表示理解宋小女的做法,此情節被大眾熟知後,輿論開始批判為什麼入獄27年才放人,是不是判錯了?為什麼不早點放?

我們從人性的角度,覺得這是沉冤昭雪、苦盡甘來的故事。

然而「原審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意思是,沒有足夠的證據判罪,並不代表沒有任何依據就關押張玉環。

作案工具麻繩、麻袋等,和他當日的外出路線,都指向張玉環,在真正的殺人犯沒有找到之前,最大嫌疑人是需要被限制自由的。

一旦不這麼做,如果存在萬一性,那麼其他人的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脅。

社會環境的穩定,需要相對公正的人來維護,非黑即白太過絕對,並不是你我的判斷就能決定某件事的錯與否。

所以當大家在網絡上看一些事情的時候,不妨嘗試多角度去思考,不要一味的主觀判斷,否則就很容易出現網暴的現象。

最後再借用林來梵教授的一句話:同學們,請大膽的思考,即使頭髮掉光,也沒有關係,未來的雕像會恢復你的髮型,馬歇爾的雕像就是這樣的。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果你變得足夠優秀,人們就只會記住你最優秀的時刻!

相關焦點

  • 什麼人適合學法學 法學就業方向有哪些
    有很多人都對法學專業感興趣,那麼,什麼人適合學習法學專業呢?法學就業方向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一、哪些人適合學習法學基本上混得好的,在圈內有點名氣的,都是比較穩重,踏實的.具備穩重,踏實,正直,正義感強的人是比較適合讀法學的。有人說律師是跟人打交道,內向不愛說話的人一定不適合做律師。事實上,內向的人可以從事律師,但會遇到瓶頸。律師是屬於服務業。
  • 為什麼國內很多孩子都學不好英語?清華教授說出了其中真相
    為什麼國內很多孩子都學不好英語?清華教授說出了其中真相英語成績不好是國內很多學生的通病,為什麼會有如此現象呢?清華教授對此進行過專業的分析和調查,最後得出了三個結論。而且還把英語列入了一個很重要行列,就是這樣的思想也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也覺得學英語沒用,有這樣的思想又怎麼可能學好英語呢?不過確實是,自己都對英語不認可,自己又怎麼可能有學習的動力,沒有學習的動力,又怎麼能學好英語呢?
  • 法學專業到底如何?法學就業前景如何?法學學生應該如何學法學?
    經常從有關報導中看到:法學專業是最難就業的幾個專業之一、法學專業幾年亮紅燈,等等。通過有關報導,很多人看到法學專業真的供過於求了,還是真的很難就業。在每一年的高考報考志願時,很多人也會諮詢說法學專業到底還能不能報考,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到底如何,等等。
  • 法學博士畢業之後真實的就業出路
    但是這確是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太窮啦!我得考慮掙錢,掙錢就得先有工作,那麼很自然的就得考慮法學博士的就業問題。這個問題從簡單明了回答的角度來看,非常簡單。大家可以想到的就業出路: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進入高校當一名法學教師、進入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進入期刊編輯部從事編輯工作、考公務員、做律師、進入企業、自主創業。
  • 李玫瑾教授:「窮孩子」這些特徵明顯,很容易被人一眼就看穿了
    文|啞鈴媽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爸媽辛苦一生,無非是為了孩子將來過得好。可惜,家庭條件特別差的爸媽,他們養育出的孩子卻逃不出窮的「標籤」。在這些窮孩子的身上,有些特點非常明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 《清華法學》2020年第6期要目
    《清華法學》2020年第6期要目 1.中國判例之路中的經驗與邏輯 ——霍姆斯論斷的啟示 張騏(5) 2.中國憲法學中的法實證主義命題及理論反思
  • 最新軟科「法學專業」大學排名:清華北大無緣前5,南大表現亮眼
    文/木木寶貝育兒記 在近些年來,法學專業一直都是學生在填報志願時的大熱專業,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法學專業,一是因為法學專業有良好的就業前景,其次就是法學專業在填報公務員的時候,會有很多優勢,更容易獲得自己心儀的「鐵飯碗」。
  • 這所大學「法學」就業率高,實力強卻很低調,敲開法學「寒冰期」
    選擇的人在找工作後都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狀態,它就是「法學」專業,很多人對它都有印象,但跟其他熱門專業不一樣的是,這個專業備受質疑,報考人數雖然多,但存在著特別明顯的兩極化。「法學」專業是什麼?「法學」又稱法律學,是一門學科,指專門研究法律的科學,在各種電視劇電影中,律師成為一個聚光體,是很多人的理想職業,有多少初高中生在看完影視劇後對法學產生了莫名的心情,外表光鮮,工作環境好。
  • 法學,看起來很美,想說愛你不容易,武漢大學的法學值得報考嗎?
    武漢大學的法學專業是武漢大學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在法學領域,特別講究傳承和學校出身。法學行業的人有五院四系的說法,這9所學校是我國最早開設法學專業的大學。四系要比五院厲害很多,因為這些學校都是985大學,學校加持的光環就比五院厲害。985大學不論就業還是推免保研的比例要比其他學校高很多。在法學方面,對學歷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很多要求是博士,碩士是起碼的,所以讀985大學的法學院比雙非學校的法學專業在這點上要佔不少便宜。
  • 會計學專業&法學專業 考研高性價比院校推薦
    會計學專業和法學專業是考研報考的熱門專業之一,那麼哪些院校法學專業實力比較強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會計學專業考研高性價比院校推薦,以供大家參考。,那麼哪些院校法學專業實力比較強呢?   專業代碼:120203K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修學年限:四年   開設課程:工商管理、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管理會計、審計學等。   一門很熱門的專業:   會計專業屬於工商管理類學科,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
  • 清華數學系教授坦言:女兒的題我不會做
    在家長們的眼中,學習奧數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因為奧數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而數學好的孩子將來在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時會非常有優勢。 道理雖然不假,但是自從奧數被大力推廣之後,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 法學專業就業率很低,但很多人願意學法,原因是什麼?
    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是比較糾結的,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報考法學專業,法學專業已然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專業。只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報考法學專業呢?如果要是懂法的話,可以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個人權益,因此很多人學法,最基本的一點就是維護自己的個人權益。2、就業方向多發展前景好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對法律是越來越重視,因此法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法學專業的考生畢業後從事法律行業就業方向也隨之增多,未來發展前景也是越來越好。
  • 2020年國內法學各校排名已出,人大佔據榜首,清華北大都在其後
    國家頒布的法律現今都已經不知道有多厚的一本書,很少人會去真正地了解法律,或者是會用法律保護自身利益。對於一個懂法善於用法的人來說,他們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工作、處事要得心應手得多。現今法學也是當代大學生報考的熱門專業之一,但是法學專業究竟是幹什麼的、學習什麼內容?這是很多報考法學專業學生的疑惑。
  • 人民日報:「微時代」的偏激與極化
    原標題:「微時代」的偏激與極化(深聚焦·關注「微時代」的社會心態(三)) 隨著技術平臺的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利用全新的媒介形態表達立場,甚至進行觀點的對抗和博弈。但如何在滿足個體自由表達的同時,引導「微而不惡」,仍是「微時代」的重大課題。   日漸嚴重的偏激與極化現象,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微博上有個段子,來自德國的留學生雷克在中國的微博上發現了大量負面情緒和過激言論,試圖進一步探討現象背後的現實問題。
  •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理論物理學家張禮
    學不厭,教不倦。所有人都覺得他真不像90多歲的人,全然無視大眾對「什麼年齡做什麼事」的普遍認知。「沒人規定我要怎麼做啊?」張禮說,在任何年齡,他都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回想求學經歷,在康奈爾大學的半年雖短暫,卻因為莫裡森和著名物理學家費曼的存在,成為張禮難以忘懷的時光。他永遠記得聽費曼講課時的心情,「這個人有魔力,講課太迷人、太有意思了,跟變魔術似的,一下就把我吸引住,我後來無論什麼情況都一心要搞物理,和費曼有關。」
  • 學法律如何選擇?法學前景如何?最好大學有哪些?帶你了解法學
    法學專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克強總理在大學時代學的是法律,其實還有很多名人是學法學出身的,比如歐巴馬,雨果,撒貝寧。那麼法學到底學什麼呢?好不好就業呢?本期帶你了解一下法學專業。二、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法理學、中國憲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刑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物證技術學、證據法學、環境法等專業主幹課,以及診所式法律教育、律師學、證券法、保險法、海商法、民法案例分析、刑事案例分析、行政法案例分析、經濟法案例分析、智慧財產權案例分析、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 法學強校盤點丨除了五院四系,這些學校的法學專業也值得報考
    要想成為一名帥氣又優秀的律師,根據最新法考要求,首先你得先念一個法學專業。 法學專業能學到什麼?2020年6月17日,天津大學舉行了首屆中國高校法學教育創新研討會暨天津大學法學院復建五周年座談會,發布了《法學教育創新聯盟成立倡議書》,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導下,包括清華、北大、人大等名校的法學院發起的法學教育創新聯盟正式成立,這可以說是我國法學教育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 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有多強?超過北大,碾壓清華!
    其中,全國共計107所高校上榜「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法學學科)」,中國政法大學躍居榜首。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的211重點建設大學,有全亞洲最大的法學家集團,法學方面學校的師資在國內絕對一流。教學風氣非常好,老師認真負責,學習氣氛濃厚,而且法學專業排名在全國是前三,比北大和清華的法學專業還要好!
  • 學而無用?清華大學教授叫停女兒「奧數」班:她的題目我不會做
    在家長們的眼中,學習奧數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因為奧數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而數學好的孩子將來在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時會非常有優勢。道理雖然不假,但是自從奧數被大力推廣之後,也出現了很多問題。由於題目難度大,很多孩子並不能掌握複雜的解題思路,久而久之,思維能力非但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對於數學產生了厭倦。
  • 未來法學專業很吃香?看學哥學姐為你分享切身體會。建議收藏
    有志於報考法學的畢業生,首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以上學校法學專業水平頂尖,發展潛力巨大。比如中國政法大學,身邊優秀的人很多,也不好意思太放任自己。以我們學校為例,畢業後無外乎兩種方向,當然也會存在學了法學專業,但從事了與法律無關的職業的特殊現象,這裡不多說。報考志願無非就是以高考分數作為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能選擇喜歡的專業和喜歡的學校自然最好,選擇喜歡的專業中排名靠前的學校,或對專業不太執著、選擇優秀的學校,也都不失為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