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針對勢壘的電子波包。注意右邊的暗點表示隧道電子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會相當的複雜和有趣,結論可能很難讓人想像:如果人可以穿牆,那麼體現的是一種波動性而非粒子性。
簡單來說,如果把人想像成粒子,那麼他無法穿越牆的勢壘;當把人想像成波動時(存在波峰波谷等),那麼人才有可能利用波動的現象穿越牆的勢壘(像蕩鞦韆一樣),到達對面。
圖 通過勢壘的量子隧穿現象(可以想像成一個波動狀的人穿牆),該圖可以直觀看出波動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下面將從專業的角度解讀。
問題核心概念之量子隧穿效應
人如果可以穿牆的話,那麼一定是量子隧穿效應在「作怪」。
量子隧穿效應屬於量子力學領域,是研究在量子尺度上發生事情的一門科學。這個過程不能被直接感知,它的大部分理解都是由微觀世界塑造的,因此經典力學無法充分解釋。
為了理解這種現象,我以兩種現象進行比較:障礙物之間移動的粒子和試圖在山坡上滾動的球。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存在不同:
經典力學預測,沒有足夠的能量來克服障礙的粒子將無法到達另一側。因此,沒有足夠能量來越過山丘的球將會向下滾動。或者,缺乏穿透牆壁的能量,它會反彈(反射),更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小球會將自己埋入牆內(吸收)。
然而在量子力學中,這些粒子可能以非常小的概率隧穿到另一側,從而穿過障礙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球」可以從周圍環境中借用能量穿過牆壁或「翻山越過」。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量子力學中物質的處理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對這種二元性的一種解釋涉及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該原理定義了對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如何精確同時知道的限制。這意味著沒有解決方案的概率恰好為0(或1)。意味著小球位置的計算被視為1的概率時,其速度可能接近無窮大。因此,給定粒子在中間屏障的相對側存在的概率是非零的,這樣的粒子將出現在另一側,且其相對頻率與該概率成比例。
圖 量子隧穿效應效應仿真結果
結論
本文以題主所問引出量子隧穿效應,並解釋人如果穿透牆壁體現的何種特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