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的粒子性

2021-01-14 高中物理

一、光電效應

1、在光(包括不可見光)照射下從物體發射出電子(即光電子)的現象叫做光電效應。

2、光電效應的規律

(1)任何一種金屬,都有一個極限頻率,入射光頻率必須達到並大於這個極限頻率才能產生光電效應。

(2)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只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線性關係)。

(3)入射光照到金屬上時,光電子的發射幾乎是瞬時的(t<10—9秒)。

(4)當入射光頻率大於極限頻率時,光電流的強度與入射光強度成正比。

金屬中的自由電子,由於受到晶格正離子的吸引,必須從外部獲得足夠的能量才能從金屬中逸出。

按照經典的波動理論,光的能量是由光的強度決定的,而光的強度又是由光波的振幅決定的,跟頻率無關。因此無論光的頻率如何,只要光的強度足夠大或照射時間足夠長,都能使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產生光電效應。然而這跟實驗結果是直接矛盾的,所以無法用經典的波動理論來解釋光電效應。

 

二、光子說

在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認為電磁波的能量是不連續的基礎上,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即空間傳播的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每一份的能量等於hv,每一份叫一個光子。v是光的頻率。

光子說對光電效應的解釋:光子照射到金屬上時,某個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後動能變大,若電子的動能增大的足以克服的原子核的引力時,便飛出金屬表面,成為光電子。

1、光子的能量和頻率有關,金屬的逸出功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須大於逸出功才能發生光電效應,這就是每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極限頻率的原因。

2、光照射到金屬上時,電子吸收光子能量不需積累,吸收能量立刻增大動能,若大於逸出功便逸出金屬表面成為光電子。

3、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後,從金屬表面逸出,其中金屬表面電子克服逸出功飛出金屬表面具有大初動能,根據能量守恆,應是:。

該方程稱為愛因斯坦光電方程,顯然最大初動能和入射光子的頻率有關。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幹涉、衍射等現象表明光具有波動性,而光電效應又無可爭辯地表明光具有粒子性。現在,人們認識到,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也就是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從概率波來理解:

大量光子產生的效果往往顯示波動性。

個別光子產生的效果往往顯示粒子性。

從各種頻率電磁波的探測來理解;

低頻率光子容易顯示波動性。

高頻率光子容易顯示粒子性。

要理解各種頻率的電磁波,就必須綜合運用波動觀點和粒子的觀點,這是由于波動性與粒子性是光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屬性,即波粒二象性。


例、如圖,陰極K用極限波長λ0=0.66μm的金屬銫製成,用波長λ=0.50μm的綠光照射陰極K,調整兩個極板電壓。當A板電壓比陰極高出2.5V時,光電流達到飽和,電流表示數為0.64μA,求:

(1)每秒鐘陰極發射的光電子數和光電子飛出陰極時的最大初動能。
(2)如果把照射陰極綠光的光強增大為原來的2倍,每秒鐘陰極發射的光電子和光電子飛出陰極的最大初動能。

分析:

(1)當陰極發射的光電子全部達到陽極A時,光電流達到飽和,由電流可知每秒到達陽極的電子數,即每秒發射的電子數。由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可計算最大的初動能。

(2)光強加倍,每秒鐘發射的光電子數加倍,但入射光頻率不變,發射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不變。

解析:

(1)光電流達到飽和時,陰極發射的光電子全部到達陽極A,陰極每秒鐘發射的光電子的個數。

根據愛因斯坦光電方程,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

J

J。

(2)如果照射光的頻率不變,光強加倍,根據光電效應實驗規律,陰極每秒發射的光電子數

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仍然是J。


▍ 編輯:Wulibang(ID:2820092099)

▍ 來源:綜合網絡

▍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期末備考筆記13—光的波動性和微粒性!高一高二收藏
    童鞋們好,今天學姐為同學們整理的是【高中物理】備考筆記13—光的波動性和微粒性!,以後每天學姐都會不定時更新【高中物理】備考筆記由於篇幅限制,學姐不能發出19個全部物理筆記點擊頭像,私信學姐【筆記】即可領取完整版素材!
  • 【自動保存】無悖論真實光物理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無疑...
    光物理的粒子性由牛頓實驗的肯定,波動性則由惠更斯的實驗肯定。光的粒子性和波動性悖論存在至今已有四個世紀;當然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真實的光物理,沒有認識到真實光速不變的物理,沒有認識到麥克斯韋的波速形成於能夠產生電磁現象的光傳輸媒質的物理,這媒質的電磁屬性是怎樣決定了電磁波波速就是光速的物理!當然也就沒有認識到光物理的無悖論波粒兩象性的真實物理!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光的本性
    高中物理公式大總結17:光的本性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兩種學說:微粒說(牛頓)、波動說(惠更斯)〔見第三冊P23〕   2.雙縫幹涉:中間為亮條紋
  • 光的粒子性
    光到底是什麼,為此科學家們爭論了幾百年,從牛頓的「微粒說」,到託馬斯.楊和涅菲爾的波動說,現在認為光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為什麼光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
    在物理學中最神奇的一個事實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從光到電子再到原子,都同時表現得既像粒子,又像波,你可能聽說過這些關於物理學的怪事,薛定謂的貓,擲骨子的上帝,超距作用,所有這些事情都遵從一個事實,任何事物都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這聽起來可能很瘋狂,看看你的四周,你可以看見水中的水波和石頭當中的顆粒
  • 波粒二象性的諾獎史:光的粒子性要多久才被認可?
    然而隨著科學的演進,光的雙峰幹涉實驗、光電效應和X射線的康普頓散射等實驗一次又一次地輪番質問我們: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即便諾貝爾物理學獎接連頒發給了證實光的粒子特性的發現,但在很長時間裡,諾獎委員會對光的粒子特性始終持遲疑態度。直到量子電動力學的提出,人們才最終擺脫了關于波粒二象性的無休無止的爭論。今天的文章就梳理了與波粒二象性有關的諾貝爾獎,而這段諾獎史也折射出科學的前進是怎樣艱辛而曲折的歷程。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的波粒二象性:幹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種波;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又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光是一種粒子;因此現代物理學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高二物理網課0427——光的粒子性
    哈九中物理組名師工作室 Weixin ID gh
  • 光既非粒子亦非波,結束光的波粒二象性世紀之爭
    一直到19世紀,雙方的爭論愈演愈烈,各直提出了更加有力的證明,如光的幹涉現象是對光波動性有力的證明,光電效應也證明了光的粒子性,最後還是愛因斯坦出面做了「和事佬」,以光的波粒二象性結束了這長達幾個世紀的爭論。當然,愛因斯坦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 光的粒子性分析
    依據本章前面2小節的內容,我們現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宇宙是一個粒子的世界,粒子性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因此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粒子,或者是粒子的聚合體。因此,作為宇宙中的一員,光也必然是粒子。如果光是粒子,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具有代表性的光的幹涉和衍射的實驗結果呢?
  •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識點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識點:摩擦力包括靜摩擦力,因為它具有「隱敝性」、「不定性」特點和「相對運動或相對趨勢」知識的介入而成為所有力中最難認識、最難把握的一個力,任何一個題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難度與複雜程度將會隨之加大。
  • 光的衍射現象與粒子性本質
    光學是物理學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人們很早就在探討光的本質問題。光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歷史上主要有牛頓的「微粒說」和惠更斯的「波動說」兩種觀點,這兩種觀點都在一定歷史時期獲得了成功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都不能圓滿解釋所有涉及光的實驗事實。二十世紀人們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動性也有粒子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爭論,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量子力學。
  • 光的波粒二象性
    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逆到科學最初萌芽的時候。艾薩克 •牛頓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論,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認為光是一種波。到了1905年,爭論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愛因斯坦提出光是由稱為「光子」的粒子組成,藉此解釋了光電效應,他也因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光是波還是粒子?量子力學如何闡釋波粒二象性
    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這是一個曾經爭執了上百年的問題,有人認為光是波,有人認為光是粒子。到了20世紀初,這兩種理論已經完全背道越走越遠,並且都各自堅信自己的理論才是唯一正確的。究竟是波還是粒子,大家決定用一個實驗來證明,即雙縫幹涉實驗。
  • 「光」究竟是波還是粒子?
    那麼,光什麼時候是波?什麼時候是粒子呢?一般而言,當光通過真空時可被認為是波,當它遇到其他物體表面時可被認為是粒子。涉及到雷射時則需要運用光的量子定義,許多物理學家對這種處理方法都深深地不滿。這種處理流行的原因是因為它具有較大的寬容度。一個科學家可以說光更像波,與此同時,另一個科學家可以說光更像粒子。
  • 全國高中物理競賽大綱(2)
    全國高中物理競賽大綱   三、  電學   a) 靜電場   庫侖定律  電荷守恆定律   電場強度  電場線  點電荷的場強  場強疊加原理  均勻帶電球殼殼內的場強和殼外的場強公式(不要求導出)  勻強電場   電場中的導體
  • 【前沿物理】光是什麼?是粒子,還是波?都是傳說!
    可是萬能的上帝遺留給人類一個極其困惑的問題——光是什麼?千百年來,無數學者哲人深深陷入這個問題苦苦思索,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囊括了人類史上最聰明的智慧。不過,它在中國的面目可以簡化為一道高考選擇題,如下: [選擇題]光是什麼?  選項:A.
  • 光是粒子又不是粒子
    又過了幾十年,人類遇到了一個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光電效應。最後,愛因斯坦給出了解釋,並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解釋是,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只是會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出粒子和波的不同的特性。光是粒子又不是粒子(是波),這就是物理學家的結論。
  • 一篇文章帶你弄清高中物理最抽象的物質——「場」
    高中物理解釋說,他們通過一種特殊的物質接觸,這種物質稱為場。場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提供力,各種場力。我們在研究場時,用輔助線去描述各種場(電場線,磁場線);甚至可以結合物體的受力,來定量的比較場的大小。但是場到底是一種什麼物質?
  • 光的粒子性與衍射條紋的形成
    結合大量的實驗事實並在反覆探索推演的基礎上,我們發現光的粒子性是解決各種爭議最合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假設,在此班門弄斧提出自己的觀點,希望有志者共同探討。 (一)光的衍射現象。光的衍射現象是指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將偏離直線傳播路徑而繞到障礙物後面傳播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光線拐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