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視頻】環節動物-實驗:觀察蚯蚓的外形結構

2021-03-01 BiologyGo

蚯蚓是環節動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餘種,我國亦有200多種。全國廣泛分布的有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等品種。

蚯蚓營養豐富,繁殖迅速,食性雜,人工養殖產量高。蚯蚓可作為珍貴藥物治療多種疾病,還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飼料。蚯蚓挖穴鬆土、分解有機物,為土壤微生物生長繁殖創造良好條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在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目前許多國家利用蚯蚓來處理生活垃圾、有機廢物和淨化汙水。

蚯蚓身體分節但不分區,疣足退化,體表具剛毛。雌雄同體,生殖腺1-2對,有體腔管起源的生殖導管,性成熟時體表出現環帶,交配時可相互授精,卵產於環帶中,脫落後形成卵繭,直接發育。

蚯蚓表皮細胞中有發達的腺細胞,可以分泌粘液溼潤皮膚,以利於在土壤中運動。運動方式為蠕動收縮。幾個體節成為一組,一組內縱肌收縮,環肌舒張,體節則縮短,同時體腔內壓力增高,剛毛伸出以附著。而相鄰的體節組環肌收縮,縱肌舒張,體節延長,體腔內壓力降低,縮回剛毛。每個體節組與相鄰的體節組交替收縮縱肌與環肌,使身體呈波浪狀蠕動前進。蚯蚓每收縮一次可前進2-3cm,收縮方向可以反轉,因此可做倒退運動。

排版:小鹿老師

視頻:來自網絡(侵刪)

文案:來自科普中國(侵刪)

僅供學習分享使用,禁止商用

相關焦點

  • 環節動物
    環節動物門是動物界的1個門,該門動物為兩側對稱、分節的裂生體腔動物,有的具疣足和剛毛,多閉管式循環系統、鏈式神經系統。已知的環節動物約有13000種。常見環節動物有:蚯蚓、螞蟥(又稱水蛭)、沙蠶等。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共同構成關節動物。它們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分為多毛綱(Polychaeta)、寡毛綱(Oligochaeta)和蛭綱(Hirudinea)3綱。環節動物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於改良土壤。
  • 【人教版】【教案】八年級上冊5.1.2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結構、生理等方面的特徵;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係,在了解其它環節動物的基礎上,理解環節動物門的主要特徵。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蚯蚓的實驗,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對觀察到的現象分析與討論,對環節動物門特徵的概括,繼續培養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
  • 八上生物課件——環節動物
    往期回顧(點擊可以查看)點擊查看腔腸動物的課件水螅的結構(視頻來自火花學院)點擊查看扁形動物課件點擊查看線形動物課件蛔蟲(視頻來自火花學院)環節動物2、水絲蚓是一種環節動物,體細長,長5-6釐米。紅褐色,成熟個體可見戒指狀環帶和剛毛,末端有血管網,可呼吸。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第二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能力提升     1.蛔蟲區別於絛蟲的重要特點之一是()     A.寄生     B.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     C.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     D.繁殖能力強
  • 蚯蚓具有什麼樣的結構特點是與它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呢?
    想一想,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為什麼它被稱為環節動物?蚯蚓的外部形態和蛔蟲有什麼不同?蛔蟲 蚯蚓的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所以它被稱為環節動物。這種運動方式使蚯蚓能在土壤中鑽行,適於穴居爬行生活。 想一想,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常用浸水的溼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其保持溼潤,為什麼?
  • 大班科學活動:蚯蚓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活動:蚯 蚓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使幼兒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 【溪荷教學|第五周反饋】科學主題教學:環節動物
    我們在上一周和孩子們一起探索學習了無脊椎動物中的軟體動物,了解了軟體動物的特徵、常見的軟體動物的名稱和生活環境、習性等。大家一起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圖片,有趣的視頻,通過這些活動了解了神奇的鸚鵡螺、烏賊、章魚……在紛繁複雜的軟體動物中,這些物種因其美麗而奇特的外表是非常的出名。
  • 世界上「最噁心」的動物,外形像大號蚯蚓,估計貝爺也下不了嘴
    既然有著如此漂亮的動物,那麼就一定有很噁心的動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噁心」的動物。這種世界上「最噁心」的動物就是蛀船蟲,這種蟲子是一種軟體動物,它們早在19世紀就已經被科學家們發現了,這種蟲子主要生活在海底,如果你只覺得它是蟲子就認為它很小,那就大錯特錯了
  • 【家鄉的有趣動物——蚯蚓】
    蚯蚓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又被稱為地龍、曲鱔等。目前已知的蚯蚓有2500種。蚯蚓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蟄居於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它們採食和交配都在暗色環境中進行。蚯蚓是雜食性動物,會食用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真菌等。
  • 在我國發現寒武紀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原標題: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在我國發現寒武紀多毛類環節動物化石   環節動物為無脊椎動物中一個重要門類,包括蚯蚓、螞蟥、沙蠶等蠕形動物。而其中最重要分支——多毛類是現代海洋中最為繁盛的動物類群之一,對於維持海洋底棲及浮遊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寒武紀生命大暴發中出現的類群,環節動物在全球多個寒武紀化石庫中均有出現。
  • 實驗:觀察花的結構
    (2)用鑷子從外向內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觀察它們的形態、顏色、數量,並推測其功能;(3)觀察雄蕊的花絲和花葯,用放大鏡觀察花葯上的花粉;(5)用刀片分別縱向、橫向剖開子房,再用放大鏡觀察胚珠的形態、數量;(1)觀察實驗的順序:從外到內,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掌握觀察方法,身邊的材料大可以成為你的實驗材料。
  • 蚯蚓的秘密
    蚯蚓又叫露水蟲, 因為當天氣潮溼、小草上掛滿露水時, 它就喜歡鑽出自己的洞穴到處爬行。這是一種身體很長卻又非常纖細的動物, 長度通常跟我們的腳長度相仿, 但寬度卻不會超過一釐米。蚯蚓的身體由一百多個彼此相連的環節組成。一眼看去, 蚯蚓似乎沒有腦袋。
  • 觀察蝦的形態結構及其對水生環境的適應
    一、實驗目的1、通過觀察了解蝦的形態結構及生命活動;2、  通過觀察認識水生動物對水環境的適應。
  • 節肢動物的觀察與解剖
    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小編團隊匯總整理的知識產物,包括課件、插畫、視頻等,期望對大家有用。本系列為動物學實驗課件直播,帶大家一起來了解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外形和內部結構特徵!本篇主要講述以水生節肢動物蝦和陸生節肢動物蝗蟲為例,講解節肢動物的結構特徵。
  • 【N.A.博物旅行】海島見聞之環節動物篇
  • 【實驗話劇《環節動物》】設計*話劇=?
    實驗話劇《環節動物》 讓人腦洞大開的劇情讓人腹肌增長的笑果讓人深思體味的主題
  • 李曉明:你養過蚯蚓嗎?以蚯蚓為鏈條的循環農業前景廣闊!
    大農微語:蚯蚓是一種常見的陸生環節動物,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作畜禽和水產養殖業飼料,也是常見的中藥材,有解熱、鎮痙、活絡、平喘、降壓和利尿等作用,其運動和排洩物可使土壤疏鬆、提高肥力。蚯蚓用途廣,飼養成本不高,本期大農行家我們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曉明教授給大家介紹一下蚯蚓綜合開發利用以及循環農業方面,希望為農民朋友致富提供幫助。
  • 幼兒園小班教案:《好朋友(認識蚯蚓)》
    作者:郎濟萍 來源:壽光市文家街道嶽鋪幼兒園 [活動目標] 1、了解泥土與動植物的關係,知道很多動物的生存和成長離不開泥土。 2、認識蚯蚓簡單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本領(吃垃圾、給植物鬆土等),滲透情感教育及環保教育,培養孩子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孩子的觀察、想像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 澄江動物群發現環節動物門的原始遠祖
    雲南澄江動物群中的環節動物多毛類古扇蟲 Ipoliknus avitus復原圖(楊定華繪)  在地球上三個軀體分節的動物門類——脊索動物、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門中,後者是分節較為簡單、原始的門類。
  • 【動物進化】環節動物門 | 你會害怕環節動物嗎?
    環節動物的身體是由許多彼此相似而又重複排列的部分組成,這些部分就是體節。身體分節也是高等無脊椎動物出現的重要標誌。分節形式包括同律分節和異律分節。同律分節:除前兩節和最後一節有所區別外,其餘各體節在形態和功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異律分節:身體各節在形態和功能上有明顯不同,有的形成了體區,如沙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