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有趣動物——蚯蚓】

2020-08-30 坐聽風雨聲

對於蚯蚓,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但若說對其了解的程度,很多人的認識則淺顯得很。越是喜聞樂見的東西,越容易被人所忽略。

蚯蚓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又被稱為地龍、曲鱔等。其身體呈圓筒狀,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以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目前已知的蚯蚓有2500種。

蚯蚓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蟄居於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它們採食和交配都在暗色環境中進行。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溼、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院、菜園、耕地、溝、河、塘等處。它們喜歡安靜,工礦附近生活的蚯蚓多生長不好或逃走。它們也喜歡溫暖,低於8℃會停止生長發育,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2-26℃。

蚯蚓是雜食性動物,會食用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真菌等。它們味覺靈敏,喜甜食和酸味,厭苦味,喜歡熱化細軟的飼料,對動物性食物尤為貪食。它們每天吃食量相當於自身重量,食物通過消化道,約有一半作為糞便排出。

蚯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從而繁殖下一代。但蚯蚓具有母子兩代不願同居的習性,尤其在高密度情況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蚯蚓能夠對許多決定土壤肥力的過程產生重要影響,被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它們通過取食、消化、排洩和掘穴等活動在其體內外形成眾多的反應圈,從而對生態系統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產生影響。對於農林業的發展,蚯蚓都是有益的。

看似不起眼的動物,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蚯蚓就如此。

相關焦點

  • 蚯蚓居然是最有應用價值的動物
    大家所熟知的蚯蚓,一般還有個小名叫「地龍」。蚯蚓在全世界大概有3000種。我國就有2000多種。由於它具有獨特的價值,已經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並在各個方面得到發展。蚯蚓的嘴巴也非常有趣,最前端的口前葉,肉質組織肥厚,伸縮力很強,後邊是口腔,沒有任何牙齒,卻有自己許多縱行的褶皺,可翻出口外。蚯蚓就是憑著這套技術本領,把泥土中的有機物做為食物,它能將這些沙粒、土壤和腐敗的有機物一起吞下去,然後把其中的養分吸收後,再把這種剩餘的土粒從尾端的肛門排出。在春夏之際,人們在地面上工作常常可以見到許多捲曲的粘土小堆。這些就是蚯蚓進食後排出的土粒堆成的。
  • 存在血液不是紅色的動物嗎?蜘蛛的血是綠色,蚯蚓的血是玫瑰紅色
    血液是地球上動物體內的一種粘稠液體,它們在動物體內起到運送氧氣和血液的作用,對維持動物的生命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人體內的血液是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紅色液體,成人的血液約佔體重的十三分之一,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 平衡四個功能。
  • 蚯蚓的秘密
    蚯蚓又叫露水蟲, 因為當天氣潮溼、小草上掛滿露水時, 它就喜歡鑽出自己的洞穴到處爬行。這是一種身體很長卻又非常纖細的動物, 長度通常跟我們的腳長度相仿, 但寬度卻不會超過一釐米。這就是蚯蚓的頭。它的頭上有一個狹縫(嘴巴), 蚯蚓就是通過這個器官進食一些腐爛的植物。蚯蚓需要吞食大量的泥土或爛泥, 因為其中包含很多腐爛的樹葉或樹根。這些包含植被的物質構成了蚯蚓的食物, 而那些毫無用處的爛泥則被蚯蚓運到自己所棲息的洞穴頂部。你有沒有看到過「蚯蚓糞便」, 也就是蚯蚓排出的捲曲狀小塊爛泥?
  • 大學生畢業回鄉下養200畝蚯蚓,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5月24日,在夏津縣雙廟鎮清涼寺村,徐如松展示收穫的蚯蚓。地處黃河古道的山東省夏津縣有著豐富的林下資源,大學畢業後的徐如松回到家鄉夏津縣雙廟鎮清涼寺村,於2014年利用林下資源開始養殖蚯蚓,規模由30畝擴大到現在的200畝。他不僅成立了專業合作社,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 【家鄉的有趣動物——跳蚤】
    和蝨子一樣,跳蚤也是外寄生性昆蟲,主要寄生於哺乳類動物身上其卵呈白色,如鹽粒般大小;卵被產下之後大約4、5天就有可能孵出幼蟲,其幼蟲呈白色或乳白色,幼蟲只吃一點東西,如成蟲的糞便或環境中的有機物碎屑;2周後幼蟲吐絲和灰塵粘結成繭並在其中化蛹;再過2周跳蚤從繭裡跳出來,如果碰到動物,它們馬上就會吸血。跳蚤成蟲個體較小,無翅(由於長期寄生在宿主身上,翅膀已經退化),有兩條強壯的後腿,善於跳躍。
  • 【教輔視頻】環節動物-實驗:觀察蚯蚓的外形結構
    蚯蚓是環節動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餘種,我國亦有200多種。全國廣泛分布的有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等品種。
  • 黃粉蟲和蚯蚓混養,蚯蚓吃蟲糞沙,黃粉蟲吃蚯蚓糞,可行嗎?
    黃粉蟲不能和蚯蚓混養!雖然這二種蟲類都可以單獨餵養並發展成一個小產業,但是,若是將黃粉蟲和蚯蚓放在一起混養,不單二種蟲類的生存環境有一定的差別,僅僅是黃粉蟲卵、幼蟲、成蟲之間要分開對待就不可能讓二種蟲類混養。
  • 蚯蚓男是什麼梗 蚯蚓男是什麼意思指什麼樣的人?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蚯蚓男最新資訊 > 正文 蚯蚓男是什麼梗 蚯蚓男是什麼意思指什麼樣的人?
  • 蚯蚓養殖技術,蚯蚓養殖周期
    蚯蚓俗稱曲蟮,中藥稱地龍,其經濟價值很高。此外,蚯蚓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所以蚯蚓養殖得以發展,那麼蚯蚓養殖周期是多少呢?以下做個介紹。此期歷時佔蚯蚓壽命的一半。(5)衰老期:衰老的主要標誌為環帶消失,體重呈永久性減輕。此時,蚯蚓已失去經濟價值,應及時分離、淘汰。養殖狀態下,蚯蚓個體的壽命要遠遠長於野生蚯蚓。蚯蚓各個種類的壽命長短有所差異。環毛蚓屬壽命大多為1年,如普通環毛蚓、希珍環毛蚓,受精卵在土中的蚓繭內越冬,於翌年3~4月孵化,6~7月長為成蚓,9~10月交配,11月間死亡。
  • 蝸牛、蚯蚓...不服!
    這世上很多生物的性別,沒有那麼簡單,有很多動物身上會有兩性腺體,有的可以同時存在,也有的不同時存在。很奇妙吧!今天知力君就來帶你看看哪些生物有這樣的特徵,它們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蚯蚓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很常見,但你可能不知道它是雌雄同體生物。
  • 蚯蚓的由來和價值。
    在北方是不是這樣大的蚯蚓很少?很久以前,世界上是沒有蚯蚓這種動物的.那蚯蚓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它是由一種很特別的蝸牛變成的.這種蝸牛的身子特別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蝸牛背上馱著的蝸牛殼也特別沉,所以把殼扔掉了,慢慢就形成了蚯蚓。當然了這只是傳說。蚯蚓又名地龍,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棲無脊椎動物。
  • 「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為什麼魚喜歡吃蚯蚓?蚯蚓不生活在水中,為何能讓魚如此著迷?
    每一種生物都會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人類是這樣,動物也是如此。人類會喜歡吃蔬菜,吃水果,吃肉。而動物,喜歡吃什麼呢?像老虎,獅子,豹子都是食肉動物,兔子,馬牛都是要吃草的動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一種動物,他所吃的東西令人難以想像。這種動物就是魚,魚愛吃蚯蚓是從古至今都不會改變的,那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魚愛吃蚯蚓呢?
  • 蚯蚓對農作物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關於蚯蚓,除了我們常說的地龍這個名稱之外,還有3個比較響亮的名稱,通過這3個名稱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蚯蚓對農作物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了。1、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亞里斯多德,稱蚯蚓為「土地的腸子」。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稱蚯蚓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之一」。3、現代科學家,普遍稱蚯蚓為土壤生態系統工程師。
  • 農民伯伯的好朋友,蚯蚓的養殖方法,養殖蚯蚓需要注意這幾點
    蚯蚓是一種比較厲害的物種它不僅可以當做飼料,而且還可以孕育我們的土地,很多人在釣魚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喜歡用蚯蚓,蚯蚓的排洩物在土地裡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化肥在農村蚯蚓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東西,但是蚯蚓到底該怎麼養殖呢?
  • 形似蚯蚓的兩棲動物:蚓螈
    印度德裡大學的生物學家沙迪亞巴馬·達斯·比朱一邊向來訪的記者介紹,一邊展示著裝在塑料飯盒裡的動物。在若干記者的好奇目光中,飯盒裡的幾條黃褐色動物不安地扭動著身體。「這不就是蚯蚓嗎?」有記者小聲地嘟噥道。比朱聽到了這句話,他笑著說:「它的確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個蚓字。不過,你們仔細看看,它有嘴巴,有眼睛。它們還吃蚯蚓呢。」比朱展示的幾條蚓螈是蚓螈家族的新物種。
  • 大班科學活動:蚯蚓
    活動過程:   一、觀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徵   1、觀察泥土,尋找蚯蚓。   盆子裡的泥土是怎麼樣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怎麼回事呢?泥裡藏著什麼呢?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徵。   (1)蚯蚓長得怎麼樣的呢?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在哪裡?
  • 湖州現大蚯蚓比筷子還長還粗 獲贊最有價值動物
    蚯蚓一般只有豆芽菜大小,但是昨天記者在湖州武康城東路旁,見到了一條比筷子還長還粗的大蚯蚓,好像一條蛇,凡見者都稱奇,表示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蚯蚓。據百度百科介紹,蚯蚓分布廣泛,品種很多,全世界的蚯蚓約有4000多種,我國已記錄的約306種。常見的蚯蚓叫白莖環毛蚓,體長80~150毫米,直徑2.5~5毫米。其實有的品種蚯蚓可以長得很大。我國海南島萬寧縣出產的一種巨蚯蚓和華南參環蚓身長可達3.5米。然而,這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蚯蚓。1937年,有一則報導:人們在非洲一個叫屈蘭斯瓦爾的地方捕到一條長6.71米,直徑近乎2釐米的巨大蚯蚓。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蚯蚓糞具有植保功能, 能減少作物土傳病蟲 ,提升農產品品質。蚯蚓糞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相關產業也比較壯大,產業鏈也比較完整、多元。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小規模的農場、莊園,既養殖蚯蚓,又用蚯蚓糞作肥料種植植物,用蚯蚓作飼料養殖動物,再用植物腐殖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形成生態循環農業的完整模式,成為農業觀光的景點、科普教育的示範點。
  • 為什麼農田裡的蚯蚓越來越少了,怎麼樣可以讓蚯蚓再次回歸農田?
    蚯蚓,也叫地龍,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無脊椎軟體動物。一方面蚯蚓能夠取食消化分解雜草、秸稈、落葉等腐殖質,並將其轉化成養分豐富的有機質,為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蚯蚓能夠在農田中蠕動活動,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正是由於這兩個突出的貢獻,因此,蚯蚓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