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如何在後現代城市擴張中適應熱帶氣候這一問題的啟發,來自RAD+ar的建築師著眼於基本自然採光手段的非常規設計,並用自然採光實驗室住宅項目作為試驗田展開實踐和討論。
自然採光實驗室住宅可以看作一個空間原型,它體現了設計師對環境問題的基本想法,同時也簡述建築的空間布置。設計目標是在不依賴人工設備的前提下,降低室內微氣候4攝氏度,同時在所有窗戶關閉的情況下保持室內空氣溼度和空氣流速。
項目中多個相互交疊的間隔空間保證了自然通風的順利進行。平緩的坡道被用於豎向交通和室內自然通風。坡道底部的倒映池與頂部三角形鋁製天窗為空氣流動提供了條件,因此該區域也被用做一個通風井,自然氣流保證了熱空氣24小時連續不斷地放出水汽並通過頂部的天窗排出。
在室內外表皮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採用了一系列極端手段,不僅使每年直射入室內的陽光降到最少,同時也通過對開窗角度的控制,最大程度地確保了空間的隱私性與窗外景觀的可觀賞性。建築四周的表皮可被看作是太陽熱輻射雙層緩衝層的第一層,陽光進入任何窗口之前都會先經過這個表面,它阻隔了陽光,減少了進入居住空間的熱量。建築表皮由混凝土構成,表面留有木質模版的紋理。
粗野主義的建築表面像一塊畫布,陰影與肆意生長的植物之間的遊戲在這塊畫布上創造出了不斷變化的建築表皮。
室內剪力牆為各種尺度的過渡空間提供了緩衝。過渡空間被植物分隔成一個從半私密到私密的空間序列。
陽臺和遊泳池被嵌入建築主體而不是向外突出。這種空間減法使建築物在入口處投下一片陰影,並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全景視角去欣賞鬱鬱蔥蔥的花園,同時考慮了隱私性,巧妙地規避了從室外投來的視線。
綠色屋頂最大限度地收集了雨水並將其用於灌溉,同時也減少了由混凝土釋放到房間內的熱量。屋頂和天窗相結合,每兩個房間有3個30x30釐米的天窗開口,開口呈錐形。天窗使每個房間的日間平均光照達到300lux,確保了白天室內不需要添加人工採光。
房屋入口向坡道開放。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光影效果在坡道上得到體現,創造出全年24小時不斷變化的空間體驗,坡道在被用作家庭畫廊的同時也指向一個非正式起居空間。它直接通向遊泳池,並將對面花園的景色引入室內。起居室也被作為兩個主臥之間的空間屏障,起到緩衝中和的作用。
這些手法突出了設計師打破傳統住宅空間分布的設計意圖。室內空間的構建得益於正對面花園提供的雙重自然光源以及牆中段的水平狹長開口,這樣的設計賦予了室內空間庇護所的氣質特徵。來自RAD + ar的建築師啟發了對環境問題的思考,在自然採光實驗室住宅項目中,空氣沒有被束縛在室內,而是自由地在各處流動。
自然採光實驗室住宅旨在成為一個簡單的空間原型,探討如何在不過分依賴人工採光的情況下,通過自然採光創造出具有可行性的、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在當下無序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住宅的活力仿佛被抑制了,並逐漸被孤立,從與周圍環境的友好共生的關係中脫離出來。為了喚醒城市面對現有的種種問題,RAD + ar 將該項目最為其提出的解決方案。它為大多數人創造一個可供居住的安全的避風港,同時從與環境和諧共生的角度,引導人們接納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並適應熱工學技術手段在現代建築中的應用。
設計圖紙
△ 一層平面圖
△ 二層平面圖
△ 三層平面圖
△ 剖面圖a
△ 剖面圖b
△ 剖面圖c
△ 剖面圖d
△ 剖面圖e
△ 分析圖
△ 剖面分析
△ 模型分析
項目信息
項目類型:獨立住宅
項目類型:KECAMATAN SERPONG UTARA,印度尼西亞
設計方:RAD+ar (Research Artistic Design + architecture)
面積:550 m
項目年份:2020
攝影師:William Sutanto
廠家:Toto, Technal, mulia glass, venuz mozaic
主創建築師:Antonius Richard
設計團隊:RAD+ar (Research Artistic Design + architecture)
高級建築師:Leviandri
創始合伙人:Partogi Pandiangan
建築設計師:Felda Zak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