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物理吸附研究新進展:「吸附-脫附」具有可逆性

2020-12-07 東方網

  通過轉移配體的配位點調節孔尺寸以及引入不配位氮原子改變孔道極性的策略,顯著地提高了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對二氧化碳的選擇性

  在298 K溫度下,SYSU, NJU-Bai7和NJU-Bai8對二氧化碳,氮氣和甲烷的吸附曲線。a)0-1 bar;b)0-20 bar。

  中國江蘇網1月23日訊(記者 王靜)日前,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白俊峰教授課題組在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選擇性吸附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2013年1月出版的期刊《美國化學學會志》上。

  近年來,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作為一類具有超高比表面和結構可調控的新型孔性材料,其在戰略性氣體(如甲烷,氫氣及二氧化碳)的吸附分離及催化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得到了世界範圍的廣泛關注。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關注,使得越來越多的化學工作者致力於對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選擇性捕獲二氧化碳的研究。相比於傳統的採用液氨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吸附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屬於物理吸附,具有很好的吸附-脫附可逆性,因此在二氧化碳吸附後的釋放上所需的能量更低。對於如何提高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的二氧化碳選擇性,以著名化學家Yaghi為代表的課題組提出了較為可行的策略。然而,這些策略在提高二氧化碳選擇性的同時,基本都會存在比表面積及孔體積下降的情況。怎樣能在提高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對二氧化碳的選擇性的同時,保持比表面積及孔體積不發生變化?對此,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白俊峰教授課題組先後在《美國化學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化學通訊》(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發表了一些解決此問題的方案。

  據了解,他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通過轉移配體的配位點來精細調控孔尺寸以及引入不配位氮原子來改變孔道極性的策略,這一策略在保證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比表面和孔體積不變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它對二氧化碳的親和力及選擇性,使其成為了工業排放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選擇性捕獲以及天然氣純化方面極佳的備選材料。

  他們提出的策略以及主要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圖1和圖2中。如圖1所示,基於一個不含有金屬開放位點的具有(3,6)網絡的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SYSU,通過改變配體吡啶基團上氮原子的位置,設計合成得到了NJU-Bai7。繼而基於NJU-Bai7,通過引入不配位氮原子設計了NJU-Bai8。由於不存在原子數目的增多與減少,通過此策略得到的NJU-Bai7和NJU-Bai8兩個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具有與SYSU大致相同的比表面和孔體積。然而,由於配位點轉移導致的孔道變窄以及不配位氮原子引入引起的孔道內極性變化,使得NJU-Bai7和NJU-Bai8在低壓區(約0.15 bar)具有很高的二氧化碳吸附量以及CO2/N2選擇性(圖2a),並且,NJU-Bai8在高壓區也具有更好的CO2/CH4選擇性(圖2b)。此策略的提出,將可能為以後設計合成具有二氧化碳高選擇性的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該工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志》上。這是白俊峰教授課題組近十年來同其他課題組包括遊效曾院士、潘毅教授、黎書華教授,德國Manfred和美國Zaworotko教授在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方面協同創新和深入研究基礎上取得的最新進展。這一工作同時得到了基金委重點基金、創新群體基金和科技部973項目的經費支持。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物理吸附儲氫材料研究獲新進展
    、脫附等溫線 氫能源作為一種零汙染、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視,並成為潔淨能源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和熱點。目前儲氫研究包括化學儲氫和物理儲氫兩個領域。物理吸附利用微孔材料物理吸附氫分子,因其在特定條件下對氫氣具有良好、可逆的熱力學吸附、脫附性能而受到廣泛研究。提高材料對氫氣的吸附作用使氫分子更容易、更牢固地吸附在微孔材料的表面或孔腔中,已成為進一步提高微孔材料儲氫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 如何區分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根據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固體表面分子之間鍵的性質,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物理吸附:由Van der Waals引力產生的吸附為物理吸附。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表面分子之間的吸附機理,類似於氣體的液化和蒸汽的冷凝,並沒有發生電子轉移、原子重排或化學鍵的破壞與生成等現象,當溫度降低到氣體正常冷凝溫度時,吸附能力會大大增加。
  • 聽大咖講氮吸附孔徑分析 脫附與吸附曲線該選who?
    中國氮吸附儀的開拓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鍾家湘教授與廣大網友再度相聚儀器信息網。用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的精彩講解,在2小時的滴答中,帶大家繼續暢遊於比表面與孔徑分析的世界。該系列講座共分6講,在此前的三講中,鍾老先後為大家講解了氮吸附法、連續流動色譜法和靜態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原理及應用。本期的講座則聚焦於氮吸附法介孔和大孔的測試與分析。
  • 物理吸附儀和化學吸附儀區別淺談
    氣體分子在固體表面的吸附機理極為複雜,其中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由分子間作用力(範德華力)產生的吸附稱為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它存在於被帶入並接觸吸附氣體(吸附物質)的固體(吸附劑)表面。所涉及的分子間作用力都是相同類型的,例如能導致實際氣體的缺陷和蒸汽的凝聚。
  • 揮發性有機物(VOCs)吸附回收技術進展
    與顆粒活性炭相比,蜂窩活性炭具有床層阻力小的優點。目前,我國處理高風量、低濃度VOCs設備的吸附劑以蜂窩狀活性炭為主。活性炭纖維具有比表面積大、微孔豐富且分布均勻、吸脫附速率快、吸附效率高、易再生等優點。活性炭材料對非極性物質,如有機溶劑具有非常好的吸附能力;相反,對極性物質如水,則吸附生較差,因此就有可能很方便地用水蒸氣再生。
  • 活性炭的吸附理論
    吸附原理當氣體或者液體與活性炭的表面接觸碰撞時,氣體或液體分子就會積聚在活性炭的表面上,這個過程為活性炭的吸附。吸附的結果是吸附質分子在活性炭表面或者孔內聚積,使活性炭的表面自由能下降。脫附是指吸附質分子離開活性炭的表面或者孔內,引起吸附量減少的現象。
  • VOCs循環脫附分流回收吸附淨化技術
    VOCs循環脫附分流回收吸附淨化技術北極星大氣網訊:【技術名稱】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循環脫附分流回收吸附淨化技術【技術內容】採用活性炭作為吸附劑,採用惰性氣體循環加熱脫附分流冷凝回收的工藝對有機氣體進行淨化和回收
  • :「舉足輕重」的化學吸附態
    近期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郭華課題組和德國馬普所Alec M. Wodtke課題組合作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CO在Pt(111)表面平臺區和Pt(332)表面臺階邊緣發生氧化反應,嘗試從理論角度來揭示這一反應的詳細機理。
  • 河道中運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砷的研究進展
    相比上述方法,吸附法具備操作簡單、運行穩定、不產生二次汙染等優勢,且吸附材料來源廣泛、可重複使用,很多學者正在開展吸附法治理水體As汙染研究。研究表明合成的H-MFI-24和H-MFI-90兩種沸石對As(V)最大理論單層飽和吸附容量分別為35.8mg/g和34.8mg/g。
  • 【表徵】物理吸附法or BET法? 淺析實驗方法的命名
    多孔材料由於其特殊的多孔性結構,使其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高透過性、高吸附性、可組裝性等諸多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因而在化工、生物醫藥、環保、功能材料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1-3]。多孔材料的研究已成為當今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多孔材料的研究離不開結構表徵分析,多孔材料的孔隙結構特性主要包括孔徑、孔徑分布、孔形態、孔容積及孔通道特性等方面。
  • 吸附法處理VOCs的脫附溫度、效果及分析
    3.2降壓脫附降壓脫附又稱抽空脫附,是降低飽和吸附劑周圍的壓力,使其上的吸附質逸出的脫附方法。降壓後氣相中吸附質的分壓隨之降低,與之平衡的吸附量亦降低,吸附質即被脫附。3.3置換脫附採用在脫附條件下與吸附劑親合能力比原吸附質更強的物質,將原吸附質置換下來的方法,稱為置換脫附。
  • 活性炭吸附法脫除VOCs的研究進展
    解立平等就廢棄物基活性炭對甲苯的吸附特性進行了研究,指出廢棄物基活性炭對甲苯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溫線系優惠型吸附等溫線,對甲苯的穿透時間的對數與甲苯入口濃度的對數之間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Bansode等研究了活性炭(核桃殼和杏仁殼製備)對四氯化碳、二氯甲烷、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氯仿的吸附性能。結果顯示核桃殼活性炭比杏仁殼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強。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分子甲醛吸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分子甲醛吸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基於MOFs的新型吸附材料!
    ,針對乾旱地區缺水難題,開發了基於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的新型複合吸附材料,應用在空氣取水裝置中,實現了從空氣中吸附收集液態飲用水,具有效率高、零耗能、循環穩定性好等優勢。基於LiCl@MIL-101(Cr)複合吸附材料的太陽能驅動空氣取水原理及性能比較空氣取水技術是解決乾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的重要思路和方法,其原理是採用吸附材料吸附夜間空氣中的水蒸汽,並在白天太陽能驅動作用下實現水蒸汽脫附冷凝得到液態飲用水。
  • 吸附二噁英用活性炭常見問題
    吸附二噁英用活性炭常見問題北極星大氣網訊:1 吸附二噁英用活性炭的BET選點範圍吸脫附等溫曲線是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的唯一實驗基礎。在2015年IUPAC更新了等溫線類型的分類。分為6種等溫線類型,其中Ⅰ類、Ⅳ類吸附等溫線增加了亞分類,見圖1。
  • 活性炭吸附法處理染料廢水的研究進展
    這類廢水具有顏色深,COD、BOD值較高,組成複雜多變,排放量大,分布面廣,難降解等特點,若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將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危害。染料廢水處理主要有化學法、生化法及物理化學法[1]。活性炭是多孔性物質,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使目前最有效的吸附劑之一。能有效地去除廢水的色度、COD.[2]對於一些難以生化降解、成分複雜的染料廢水,如偶氮染料廢水等,可以以活性炭吸附的方法進行脫色處理。
  • 氣體吸附理論BET原理和實例大全!快快收藏
    平時經常會說去測個BET,看看材料比表面積多大,孔徑分布如何,其實我們測試的並不是BET,而是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測試得到的數據是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比表面積、孔徑分布都是通過公式計算得到的。這篇文章理清了對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及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計算的基本概念和相互關係,以及對應用時改採用何種計算方法及數據處理手段做一個簡明實用的總結。
  • 研究開發出超疏水吸附材料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T4組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能用於水體中非極性有機溶劑和油的選擇性吸附與分離
  • 腐殖酸吸附行為的研究
    腐殖酸吸附行為的研究進展[J]. 化肥工業, 2016,43(6):5-8.閱讀提示基金項目:陝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資助項目(2012NKC02-09)腐殖酸又稱胡敏酸(HA),是自然界有機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土壤和水中的金屬離子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調控作用,而且對植物營養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 Food Chemistry: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番茄紅素研究新進展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邸多隆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番茄紅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番茄紅素(Lycopene)作為天然食用色素、營養素及藥品原料,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醫藥和化妝品工業,其主要來源是從番茄或番茄醬生產中的廢渣中分離製備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