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空氣取水!基於MOFs的新型吸附材料!

2020-11-23 孜然學術

近日,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和李廷賢副教授等組成的能源-空氣-水ITEWA創新團隊在化學領域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了題目為「Efficient Solar-driven Water Harvesting from Arid Air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dified by Hygroscopic Salt」的熱點研究論文,針對乾旱地區缺水難題,開發了基於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的新型複合吸附材料,應用在空氣取水裝置中,實現了從空氣中吸附收集液態飲用水,具有效率高、零耗能、循環穩定性好等優勢。本文第一作者是製冷所博士研究生許嘉興和李廷賢副教授,通訊作者是李廷賢副教授和王如竹教授。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15170

圖1. 基於LiCl@MIL-101(Cr)複合吸附材料的太陽能驅動空氣取水原理及性能比較

空氣取水技術是解決乾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的重要思路和方法,其原理是採用吸附材料吸附夜間空氣中的水蒸汽,並在白天太陽能驅動作用下實現水蒸汽脫附冷凝得到液態飲用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率先報導了採用MOF-801實現乾旱空氣取水的方法,吸附量為0.25kg水每千克MOF(Science 2017, 356, 430-434)。然而受限於目前吸附材料在低相對溼度下吸附量少的瓶頸問題,現有報導的空氣取水裝置取水量大多低於0.3kg水每千克吸附劑,難以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圖2. LiCl@MIL-101(Cr)複合吸附材料的製備與表徵

本論文篩選了適合乾旱條件下空氣取水應用的最佳吸溼性無機鹽材料,為解決吸溼性鹽材料的吸附速率緩慢及熱穩定性差的問題,提出了通過離子溶液滲透法將高吸溼性鹽氯化鋰封裝在多孔MOFs材料中製備複合吸附材料的新思路,成功製備了含鹽量高達51%的LiCl@MIL-101(Cr)複合吸附材料,具有水蒸汽吸附量大、吸附速率高、穩定性好的優點,在30%相對溼度條件下的水蒸汽吸附量高達0.77kg/kg,高於目前報導的MOF材料和MOF基質複合材料在乾燥空氣中水蒸汽的吸附量。

圖3. 空氣取水裝置的構建及其在一個太陽光照條件下的空氣取水性能

研究團隊將製備的複合吸附材料應用在空氣取水裝置中,實現了在低相對溼度條件下,從乾燥空氣中快速吸附捕捉水蒸汽與自然光照下的加熱脫附收集。該裝置單次循環的空氣取水量高達0.45~0.70 kg/kg,高於目前國際頂級期刊的報導數據,該方法有望推動基於吸附材料的空氣取水技術的發展與商業化應用。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51876117)、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E01003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51521004)的資助。王如竹教授領銜的ITEWA(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團隊曾在Joule、Advance Materials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致力於解決能源、水、空氣交叉領域的前沿基礎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旨在通過學科交叉實現材料-器件-系統層面的整體解決方案,推動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來源:上海交大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基於新型吸附材料的VOCs吸附回收利用技術
    基於新型吸附材料的VOCs吸附回收利用技術北極星VOCs在線訊:一、VOCs簡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通常是指常溫下為液態,沸點低於250℃的有機物,簡稱VOCs,是石油、化工、製藥等行業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類大氣汙染物。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團隊在Joule期刊上發表「空氣取水技術進展與...
    空氣中蘊含著總量巨大的水分,將溼空氣中的水分捕獲,冷凝得到液態水便是空氣取水的工作原理。空氣取水技術包括直接取水(收集霧水或露水)、水蒸氣濃縮取水(膜分離或乾燥劑吸附)以及集成系統取水(吸附熱泵的水蒸氣濃縮過程或冷卻過程取水)三種方式。文章指出,太陽能驅動的基於吸附的主動式冷凝取水技術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取水技術,具有系統緊湊、效率高和適應性廣泛的特點。
  • MIT「空氣取水」系統產量倍增 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三年前,為解決乾旱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了一種「空氣取水」的系統,該系統可以利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從乾燥地區的空氣中提取水資源,而且能源來源是太陽能。當地時間10月14日,MIT宣布其終於解決了該系統的產量問題,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 新型納米無機材料 室內空氣治理專家
    分解醛、抗菌、防黴三大功能隆達致力於新型納米無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馨潔居》的核心技術是新型納米無機材料,其能廣泛用於多個行業例如治理汽車內空氣汙染的問題,可以應用到紡織面料的後處理、各種高分子材料中以及印刷行業中。《馨潔居》是第一代產品。
  • 科學家們如何在沙漠中憑空取水?是科學不是魔術。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讀一讀論文,看看科學家們怎樣在沙漠中憑空取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怎麼在沙漠空氣中取水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Farhad Fathieh,他和他的團隊先後製備了兩種能夠捕集空氣中水蒸氣的材料
  • 淺談石墨烯吸附材料的應用範圍
    它有著很多性能,其中它的吸附功能使十分強大的,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講一講石墨烯吸附材料的應用範圍吧。石墨烯吸附材料現如今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還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水汙染是目前環境汙染的一個重要方面。
  • 日開發出吸附空氣中氧氣新方法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能夠從空氣中單單吸附氧氣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應用了大型放射光設施「Spring-8」製造的一種新型材料,為氣體吸附產業開拓了一條新的思路。 據介紹,研究人員是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氦氣分子中各自電子運行方式存在差異的特點,首先開發出一種被稱為四氰基對苯醌二甲烷(TCNQ)的特殊多孔吸附材料。
  • 【見識】從空氣中取水的裝置
    而在Indiegogo上出現了一個名為WaterSeer的項目,可以有助於緩解目前這種狀況,可以為當地缺乏飲用水的地區提供清潔的飲用水,而WaterSeer主要採取的方式就是從空氣中提取水資源。  WaterSeer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WaterSeer每天的飲用水產量可以達到37升,是其它同類取水設備的十倍。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近期,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中提到,張杰鵬團隊設計合成的一例基於氫鍵連接的多孔分子晶體,在混合組份的吸附分離測試中,表現出了接近理想的丁烷 / 異丁烷分子篩效應。
  • 洛陽師範學院等開發鉻酸根新型吸附多孔材料—新聞—科學網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傅紅如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用於有毒含氧酸根吸附處理的新型多孔材料,在鉻氧酸根捕獲方面取得突破。
  • 上海交大:新型「量子點吸附」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目前國內產業化的重金屬吸附材料主要為活性炭、高分子凝膠或離子交換樹脂等,前兩者利用大的表面積進行物理吸附,存在去除率低,吸附容量小等缺點;而後者處理成本較高,一般用於深度水處理。如何找到一種既快速高效、成本低廉且易操作的重金屬吸附劑,成為一道亟需解決的難題。  隨著一種新型「量子點吸附」的問世,這一難題有望得到解決。
  • 科學網—新型空氣PM2.5過濾紙及過濾口罩問世
    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化學期刊A》上,並已申請一項發明專利。 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繁出現,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備受人們關注。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PM2.5細顆粒物是指環境空氣動力學直徑等於或小於2.5 微米的顆粒物,其在空氣中的含量越高,空氣汙染就越嚴重。
  • 吸附工具:空氣淨化活性炭
    獨特的吸附表面結構特性和表面化學性能使活性炭在汙水處理方面顯示出驚人的能力。在淨化汙水源時,活性炭也可以吸附水中有機物、顏色、臭味、油、苯酚等;在處理有機工業廢水時,活性炭憑藉對水的有機物具有突出的吸附能力,可以對一些難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更具有獨特的去除效果,因而被用於製革廢水、造紙染料廢水、焦化廢水及其他有機廢水的處理中;在處理無機工業廢水時,某些活性炭對於廢水中無機重金屬離子具有一定的選擇吸附能力;在飲用水及微汙染水淨化領域,活性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高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和致癌突變物
  • Angew.中大歐陽鋼鋒教授團隊基於MOFs材料的生物大分子封裝研究新...
    導讀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歐陽鋼鋒教授及其團隊基於MOFs材料的生物大分子封裝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上。
  • 新型空氣PM2.5過濾紙及過濾口罩問世—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化學期刊A》上,並已申請一項發明專利。 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繁出現,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備受人們關注。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PM2.5細顆粒物是指環境空氣動力學直徑等於或小於2.5 微米的顆粒物,其在空氣中的含量越高,空氣汙染就越嚴重。
  • 科學家們如何在沙漠中憑空取水?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讀一讀論文,看看科學家們怎樣在沙漠中憑空取水。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怎麼在沙漠空氣中取水。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Farhad Fathieh,他和他的團隊先後製備了兩種能夠捕集空氣中水蒸氣的材料
  • 綜述:MOFs材料如何助力電紡納米纖維改善性能?
    然而,在擴展基於MOF的設備的各種新興應用方面,仍有許多挑戰有待解決。如結晶MOF易碎,易分解成細粉,導致吸附分離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如管道堵塞、分離效率低、MOF回收率低等。由於較大的表面張力,MOF基體中的金屬納米顆粒容易團聚,導致催化劑活性顯著降低。此外,MOF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導電性難以滿足電池材料的嚴格要求。
  • 蛭石基功能吸附材料特點及製備技術
    吸附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水處理方法。鑑於活性炭成本高與再生困難等缺點,天然蛭石是典型的矽鋁酸鹽黏土,具有資源豐富、價廉易得、親水、層板帶負電荷、多級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等優勢,蛭石基吸附材料是蛭石應用於環境領域的重要功能材料,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重金屬元素、磷酸鹽、氟離子、稀土離子、有機物等汙染物。
  • 新型集水系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飲用水
    新型兩級集水系統原型機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