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水系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飲用水

2020-10-16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新型兩級集水系統原型機。

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

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刊登在《Joule》雜誌中。

Wang團隊早期設計的設備為集水系統提供了概念證明。該系統利用設備內部的溫差,使吸附材料能在夜間從空氣中吸收水分。次日,當材料被陽光加熱時,高溫頂部和遮蔽底部之間的溫差使水分脫離吸附材料,在收集板上凝結。

然而,這個裝置需要使用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MOFs價格昂貴,並且供應有限。因此,早期系統的出水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添加第二階段的解吸和冷凝,並換用其他吸附材料,設備的產量和可擴展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新系統中,Wang等採用沸石替代了MOFs。沸石的主要成分是微孔鐵鋁磷酸酯,其穩定性較好,並且具有合適的吸附性能。

論文作者、研究生Alina LaPotin在新系統中巧妙地利用了水在相變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系統頂部的太陽能吸收板收集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沸石,釋放出吸附材料在夜間捕獲的水分。蒸汽在收集器上凝結,這個過程也會釋放熱量。這些熱量被用於釋放次層沸石的蒸汽。從每一層沸石中收集到的水滴,都會匯集到收集槽中。

Wang表示,雖然類似的兩級式系統已經在海水淡化等領域有所應用,但其在大氣水收集(AWH)方面的應用還有所欠缺。現有的AWH方法主要包括霧收集和露水收集,兩種技術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霧收集過程只能在相對溼度達到100%的環境中進行,而露水收集則需要高能耗的製冷方式來使水分凝結,且環境溼度不能低於50%。

相比之下,新系統可以在溼度低至20%的條件下工作,而且除了陽光或其他低熱源外,它不需要任何的額外能源輸入。

LaPotin表示,找到更好的吸附材料還能夠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出水率,目前已有新材料在開發中。通過技術微調和材料優化,大規模的實際應用是具備可行性的。Wang團隊計劃繼續改進設備,開發出適應軍事行動的野戰可攜式集水器。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Joule》

期刊編號:2542-4351

相關焦點

  • 新型集水系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飲用水
    新型兩級集水系統原型機。 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 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刊登在《Joule》雜誌中。
  • 新型集水系統可從乾燥空氣中「隔空取水」
    新型兩級集水系統原型機。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刊登在《Joule》雜誌中。
  •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太陽能系統,有效地從空氣中直接提取飲用水
    麻省理工學院和合作夥伴的研究人員已經顯著提高了一個系統的產量,這個系統可以利用太陽或其他來源的熱量直接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即使在乾旱地區也是如此。早期的設備證明了Evelyn Wang教授和她的同事們提供了一個概念驗證的系統,就是利用設備內的溫差讓一種吸附劑材料——收集液體表面畫在空氣中的水分第二天晚上和釋放它。當材料被陽光加熱時,被加熱的頂部和被遮蔽的底部之間的溫差使得水從吸附劑材料中釋放出來。然後水在收集板上凝結。
  • MIT改進其三年前發明的從空氣中提取水的機器 提高產量到0.8升每日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改進了之前創造的一種能夠直接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的機器,即使是在乾燥地區也大大提升了產量,該設備在其過程中使用來自太陽或其他來源的熱量。這臺機器是三年前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一個團隊首次開發的。
  • 如何從空氣中提取水?
    Airdrop能從最乾澀的空氣中汲取到實實在在的水,這種「無中生有」的技術是之前的澆灌方法所不具備的。那麼,這種從空氣中提取水分的技術是如何實現的?空氣中到底有沒有水?   我們在夏天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人家家裡的空調會朝地上滴水。那麼,空調裡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就是從空氣中來的,這說明空氣中確實含有水,而且數量還不少。  一個立方米的空氣中大約含有多少水?
  • 一種新方法:可以把水從相對乾燥的沙漠空氣中抽出來
    這是一種能夠利用陽光熱量,從幾乎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的裝置,可以幫助在偏遠地區且電力供應有限的人們提供可持續的水源。麻省理工學院的阿麗娜·拉波汀描述稱,在缺水的地區,重要的是要考慮提供水的不同技術該裝置由拉波汀和她的同事開發,其中含有一種被稱為沸石的吸附劑材料,在夜間收集空氣中的水蒸氣。而白天,來自太陽的熱量收集在「太陽能吸收器」面板,以驅動水從材料中釋放,所以它是適合使用的。拉波汀表示,因為沸石是非常多孔的,並且有很大的內部表面積,它可以吸附幾乎乾燥的空氣中的少量水。基於對她的團隊設備的初步測試,該模型預測從空氣中產生水相對溼度低至20%(沙漠中的溼度)。
  • 「空氣制水」大討論
    「空氣制水」這一原本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也成為現實。那麼,目前市面上「空氣制水」都有哪些設備?應用場景有哪些?又會給人們的生活和水行業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1不久前在進博會上,以色列Watergen公司帶來的一項「黑科技」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通過抽取空氣就可以獲得飲用水。先來看看視頻。
  • 《Angew》空氣取水!基於MOFs的新型吸附材料!
    Harvesting from Arid Air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dified by Hygroscopic Salt」的熱點研究論文,針對乾旱地區缺水難題,開發了基於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的新型複合吸附材料,應用在空氣取水裝置中,實現了從空氣中吸附收集液態飲用水,具有效率高、零耗能、循環穩定性好等優勢。
  • 巧妙材料使從空氣中提取乾淨水變得更加容易,中國技術,牛!
    為全球人口提供清潔飲用水是21世紀的重大工程挑戰之一。在一些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口無法獲得乾淨的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沒有基本的衛生設施,很大原因在於水。這是腹瀉和總體健康狀況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估計,每天有5000多名兒童死於與腹瀉有關的疾病。因此,找到生產潔淨水的方法是一個重要目標。
  • 跟空氣「借」水,一天集水百公升!
    目前,在非洲地區約有3 億人口因缺乏清潔安全的飲用水而生活在困境中,並且這種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愈演愈烈。 Warka Water 作為一個蓄水塔,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空氣、雨、霧、露中的水分。
  • MIT「空氣取水」系統產量倍增 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三年前,為解決乾旱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了一種「空氣取水」的系統,該系統可以利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從乾燥地區的空氣中提取水資源,而且能源來源是太陽能。當地時間10月14日,MIT宣布其終於解決了該系統的產量問題,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 新國大團隊發明新型氣凝膠,「空氣產水」成為可能
    為了生存,全世界有10億人正在為足夠的水苦苦掙扎。事實上,地球大氣層中貯藏的水足以填滿近5千億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但它作為飲用水來源的潛力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為了開發這一尚未充分利用的資源,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的何錦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氣凝膠。這是一種幾乎沒有重量的固體材料,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一塊海綿。
  • 取水新科技:從空氣中的巨大湖泊裡取水喝
    但我們說的並不是雲,而是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中的溼氣,它可以化成冷飲杯身上的水珠,或是草葉上的晨露。將這些溼氣作為飲用水加以採集的技術競賽,眼下正在展開。如果新出現的「空氣水」設備能夠破解這個難題,將會在解決世界淡水問題上大有作為。 到2025年,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而且在快速增長中)將嚴重缺水。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中取得進展
    地球大氣中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  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
  • 比爾蓋茨飲「糞水」大讚味道好 原來是排洩物轉飲用水
    據悉,蓋茨在其博客上稱,2014年11月他親身體驗了一把這種名叫「Janicki Omniprocessor」的龐大機器,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將汙物轉為飲用水。 蓋茨說,喝過這種水後,他發現味道與礦泉瓶水完全相同,「在了解了機器運轉的原理後,我覺得如果每天都能喝這種水真是讓人高興,因為它非常安全。」
  • 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取得進展
    除了海水資源,地球大氣中也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
  • 福能達空氣水,集卡送特斯拉
    近日,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在深圳的各大媒體上迅猛傳播——深圳福能達科技集團推出了採用顛覆式創新科技、將空氣直接轉換成健康好水的機器,號稱「創造明天的水源」,一下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 科學家研發水收集器 可從乾燥沙漠空氣中集水
    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裝置,即使在最乾燥的空氣中也可以收集可飲用的水。該團隊表示,這種新的水收集器利用每公斤特定吸水材料每天可以生產超過1.3升的水。即使在相對溼度低於40%的情況下也可以這樣做。研究團隊在莫哈韋沙漠對水收集器進行了三天的測試。
  • 空氣集水瓶
    外出騎車的話很容易口渴,但是我們不可能隨時隨地都買到水,當然亦不可能帶著很多個水壺出門。日前,奧地利設計師 Kristof Retezar 帶來一款空氣集水瓶,水瓶可以冷凝空氣中的水汽儲存為飲用水。該設備由太陽能電池驅動,每小時最多可以採集 0.5 升飲用水。
  • 飲用水能成為可再生資源?「Zero Mass Water」獲 5000 萬美元融資
    該公司是太陽能設備的開發商和製造商,旨在從大氣中提取飲用水,從而使飲用水成為可再生資源。通過結合熱力學、材料科學和控制技術,「Zero Mass Water」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面板,並把它稱之為「Source Hydropane」。這種面板在乾燥的條件下,可以利用陽光和空氣,生產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