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取得進展

2020-08-15 光明網

淡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峻,傳統淡水製備因能源供應需求量大、設備龐大複雜等問題難以普及。近年來,通過合理設計的光熱蒸發器利用綠色、可持續的太陽能來驅動豐富的海水資源轉變成淡水成為研究熱點。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副研究員肖鵬前期發展一系列用於光熱淡水收集的高分子複合材料(Nano Energy, 2020, 68, 104311;Nano Energy, 2020, 68, 104385;ACS Sustain. Chem. Eng., 2020, 8, 13, 5328;Nano Energy2019, 60, 841;ACS Appl. Mater. Inter.2019, 11, 15498;Solar RRL,2019, 3, 1900004等)。除了海水資源,地球大氣中也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

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在葉片內部滲透壓的作用下,被吸附的水分可從最外組織到內部網絡定向運輸,最終儲存在葉片內部組織系統內,實現連續、快速的水分吸收(圖1)。

受此啟發,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吸溼型光熱有機凝膠(POG)來實現太陽能驅動的光熱空氣制水。聚甲基丙烯酸鈉/丙烯醯胺的親水性共聚高分子水凝膠網絡可以將吸溼性的有機溶劑(甘油)容納其中。類似於鐵蘭植物,POG內吸溼性的甘油介質在滲透壓的作用下賦予其內部快速的水擴散,通過聚合物鏈溶脹的形式將水儲存在其內部,實現POG連續、快速、高容量的吸溼性能。實驗證明和理論分析,聚合物網絡上親水性的官能團也能協同增強POG的吸溼行為。在90%的相對溼度下,該POG在12小時內最終展現出6.12kg/m2的吸溼性能和16.01kg/m2的超高平衡水分吸附(圖2-3)。此外,互穿的光熱高分子網絡聚吡咯-多巴胺(P-Py-DA)賦予POG優秀的光熱性能,可以實現可控的太陽能驅動的界面水分釋放,以獲取被吸附的水分(圖4a-b)。戶外實驗結果表明,該POG在實際的室外實驗中淡水日產量達到2.43kg/m2,收集到的淡水中的離子濃度的含量符合WHO和EPA的飲用水標準(圖4c-g)。該研究為太陽能光熱空氣集水提供一種新的材料體系,有機凝膠的聚合物骨架和吸溼介質的選擇具有高度可設計性,後期可通過設計進一步提高其空氣制水性能。

相關研究成果以Tillandsia-inspired Hygroscopic Photothermal Organogels for Efficient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為題,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DOI:10.1002/anie.202007885)上。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及王寬誠國際交叉團隊的資助。

圖1.POG仿生策略的設計

圖2.POG的吸溼性能表徵

圖3.POG的吸溼機理探究

圖4.a-b)POG的光熱蒸發性能;c-g)基於POG獲得純淨水的戶外實驗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中取得進展
    地球大氣中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  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
  • 寧波材料所陳濤合作在鐵蘭啟發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取得進展
    近年來,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途徑,通過合理設計的光熱蒸發器利用綠色、可持續的太陽能來驅動豐富的海水資源轉變成淡水已成為研究的熱點。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進而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以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此外,可通過製備方法來調節水凝膠MN的物理性質(例如,剛度)。水凝膠MN的這些優點確保了其在cancer treat的drugs遞送中的廣泛應用。裝有小分子藥物的水凝膠MN可以提高遞送效率,降低drugs的side-effect,並降低刺穿皮膚後碎片破裂的風險。水凝膠MN在將drugs輸送至lymphaden以抑制tumour進展、通過lymphatic系統轉移方面起著協同作用。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熱敏水凝膠是最常見的刺激敏感性水凝膠,因為在注射或植入後不需要額外的刺激。然而,在體內進行的熱敏性水凝膠的研究少於體外。因此,水凝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藥物釋放動力學仍然需要在體內進行研究,以實現更準確的控釋。  3.2光敏水凝膠  光是一種外部刺激,不僅可以促進水凝膠形成,而且可以促進藥物從水凝膠中釋放。
  • 蘇州納米所高粘度油水分離研究取得新進展
    蘇州納米所高粘度油水分離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6-05-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為攻克這一難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靳健課題組將具有強吸水能力和親水性能的水凝膠材料與傳統高分子成膜材料有機結合,成功製備了對原油、重油等高粘度油具有水中超疏、零粘附、抗汙染、自清潔功能的高強度離子化水凝膠聚合物膜材料。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該材料的接觸角可達131.8°,可以粘附水滴,並且仿玫瑰花表面結構使得石墨烯璧更加粗糙,顯著提高了其光熱轉化能力,使得該材料在太陽能淨水領域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圖1大塊天然膠乳/石墨烯氣凝膠圖片,其類玫瑰花表面的微觀結構以及疏水但粘附水滴性能。加入天然膠乳之後其具有優異的抗衝擊、超聲破壞以及快速光熱轉化能力。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將水凝膠與多種異質材料(例如金屬、陶瓷、彈性體、塑料和生物組織)結合在一起對於許多新興技術,如柔性電子、軟機器人、人機界面、藥物輸送和生物醫學等至關重要。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第三,由於DOPA基團具有強溼粘合力的固有優勢,貽貝類水凝膠的應用可以得到豐富,並在可植入生物電子和組織粘合劑中找到有希望的應用。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許多受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也具有光熱,抗氧化和生物相容性。在過去的十年中,貽貝啟發的水凝膠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設計各種貽貝啟發的構建基塊到潛在應用的開發,如圖1和2所示。
  • 廈大夏海平教授在碳龍合成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廈門大學夏海平教授課題組碳龍化學研究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卡拜與炔烴的新反應,成功地合成了一類金屬d軌道參與π共軛的全新共軛體系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得到應用,相關成果以「Addition of alkynes and osmium carbynes towards functionalized dπ–pπ conjugated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上總結了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性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水凝膠中的電荷傳導機制。圖片來源:Chem. Rev.機械性能:與固體和液體相比,水凝膠具有高度可調的柔韌性、彈性和自修復能力。例如,水凝膠的楊氏模量範圍可從1 Pa調控到0.1 GPa,使其可與各種界面相匹配。近年來,為發展柔性電子器件,在開發具有優良的可延展性、抗張強度和抗壓強度的水凝膠方向取得了重大進展。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光掩模板、圖案化等一系列方法實現了水凝膠多維度的複雜變形,但是由於水凝膠的各向異性結構在製備時即被賦予,導致水凝膠驅動器的變形行為(變形程度)無法根據需要進行再次調整。因此實現水凝膠驅動器的可編程、多維度複雜變形對於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科大在增強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方面取得新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一種有機小分子染料在細胞內同時發生分子內和分子間螢光猝滅的「智能」策略,在增強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Adv. Funct. Mater.,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8073 )。
  • ...Nano》:光熱響應型可伸展人工神經導電水凝膠可與受損周圍神經...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南京大學朱澤章、沈群東團隊聯合南京理工大學王長春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聚丙烯醯胺-聚苯胺(PAM-PANI)共聚的具有優異導電性、力學性能與神經組織相似、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光熱響應型可伸展導電聚合物水凝膠(CPH)。
  • 無缺陷石墨烯為有效添加劑的超快自修復和光熱活性水凝膠
    石墨烯納米片直接與丙烯酸單體和粘土組裝在一起,製備出柔性的半透明水凝膠。得益於無缺陷石墨烯的優異性能,水凝膠具有較高的機械性能,超快的自修復能力,出色的電導率和超高的光熱轉化效率。根據以上優點,石墨烯/聚丙烯酸/粘土水凝膠可在不久的將來用於疾病診斷,人造電子皮膚和軍事隱形材料的智能傳感器。
  • 鄭州大學:無缺陷石墨烯為添加劑的超快自修復/光熱活性水凝膠
    石墨烯納米片直接與丙烯酸單體和粘土組裝在一起,製備出柔性的半透明水凝膠。得益於無缺陷石墨烯的優異性能,水凝膠具有較高的機械性能,超快的自修復能力,出色的電導率和超高的光熱轉化效率。根據以上優點,石墨烯/聚丙烯酸/粘土水凝膠可在不久的將來用於疾病診斷,人造電子皮膚和軍事隱形材料的智能傳感器。
  • 美科學家在光熱發電反射膜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來自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 i at Mānoa)的一家初創公司在一場旨在激勵美國太陽能公司的全國性競賽中大放異彩,憑藉在聚光太陽能反射膜方面的研究進展,他們被選入美國製造太陽能獎的半決賽(該項競賽由美國能源部資助、國家可再生能源委員會管理,總耗資300萬美元),並獲得了5萬美元獎勵,將進入下一階段的比賽。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張磊領導的無機合成化學團隊,致力於鈦氧團簇化學研究,在其結構設計、性能調控和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將研究思路擴展到鈦-有機配位多面體,通過選用含有多個氧配位點的帕莫酸配體,合成一例鈦-有機四面體。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第三,由於DOPA基團具有強溼粘合力的固有優勢,貽貝類水凝膠的應用可以得到豐富,並在可植入生物電子和組織粘合劑中找到有希望的應用。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許多受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也具有光熱,抗氧化和生物相容性。在過去的十年中,貽貝啟發的水凝膠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設計各種貽貝啟發的構建基塊到潛在應用的開發,如圖1和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