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在增強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2-04 中國科大..

2019年11月2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江俊教授課題組、張群教授課題組,以及安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院王廣鳳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標題為「Increasing Photothermal Efficacy by Simultaneous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Fluorescence Quenching」。該文章報導了一種有機小分子染料在細胞內同時發生分子內和分子間螢光猝滅的「智能」策略,在增強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Adv. Funct. Mater.,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8073 )。

光熱療法(PTT)由於其非侵入性、時空控制精確、特異性強、腫瘤破壞效率高等優點,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有望用於臨床上多種癌症的治療。高效率光熱試劑(PTA)的設計與合成是癌症光熱治療成功的關鍵。近年來,採用原位自組裝誘導PTA的螢光猝滅(即分子間螢光猝滅)提高其光熱效率已被證明是增強腫瘤PTT的有效策略。但迄今為止,利用PTA同時發生分子內和分子間螢光猝滅來增加其光熱效能的研究尚未見報導。梁高林教授基於本課題組特色的CBT-Cys點擊縮合反應,合理設計併合成了有機小分子染料Biotin-Cystamine-Cys-Lys(Cypate)-CBT (1)。1可特異性識別生物素受體高表達的癌細胞,當1被癌細胞攝取後,其會被細胞內大量存在的GSH還原,隨後發生CBT-Cys點擊縮合反應形成二聚體。由於距離的拉近,二聚體中的兩個染料分子會發生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使其螢光發生猝滅 (分子內螢光猝滅)。隨後,二聚體將原位自組裝形成納米粒子,染料分子之間會發生分子間電荷轉移,從而螢光猝滅進一步增強。在雷射照射下,這種分子內和分子間的螢光猝滅可增強染料的非輻射激發過程,從而增加了染料的熱轉化效率,增加其對癌細胞和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見下圖)。在與江俊教授、張群教授以及王廣鳳教授合作下,理論計算和實驗都成功驗證了這一「智能」策略。染料分子的產熱能力、光熱轉化效率、以及光穩定性明顯優於單一的染料分子間(或分子內)的螢光猝滅策略。利用這一「智能」策略,他們成功實現了對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的大大增強。該策略為增強小分子光熱轉換效率提供了一種可行且可靠的手段,也為它們的臨床轉化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通過用其他靶向配體取代1中的Biotin,這種「智能」策略有望用於其它疾病的光熱治療。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杜蔚。王廣鳳教授、江俊教授和梁高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項目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資助。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科研部)


附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908073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學在基於AIE分子對腫瘤光熱治療及抗菌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divAbstract2. 1+1+1>3協同策略,增強光動力治療光動力療法(PDT)長期以來被證明是一種強大的癌症治療方式。然而,PDT是單一的,並已成為刻板的近年來。因此,探索獨特的PDT方法的需求很高,但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 AM:超高光熱轉化效率的光熱試劑用於癌症光熱治療
    目前臨床上採用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等治療效率低下,缺乏對癌症組織的選擇性或存在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具有高選擇性和低副作用的新型腫瘤治療手段—光熱療法(PTT),正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點。PTT是一種典型的光子觸發治療方式,它通過光熱試劑(PTA)在可見或近紅外(NIR)光激發下產生的局部高溫殺死腫瘤細胞。
  • 富勒烯可作為光熱療法的光熱試劑治療腫瘤
    近年來,光熱療法(PTT)尤其是基於納米材料的PTT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癌症腫瘤消融治療方式和技術。基於納米材料的PTT是一種新型的納米技術,利用納米材料的光熱轉換能力,將光能轉化為熱能來殺傷腫瘤細胞。
  • 新方法合成共軛聚合物用於腫瘤的光熱治療
    光熱材料能夠利用陽光並將其轉化為熱能,從能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開發光熱材料顯得格外有吸引力,其中碳基納米材料和共軛聚合物都是前景廣闊的光熱材料。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光熱材料輔以光熱療法可能會從脫落的腫瘤細胞殘留物中生成腫瘤結合劑,從而產生抗腫瘤的免疫效應,有力增強了光熱療法的癌症治療效率。然而,光熱材料的便捷合成仍然是一項挑戰,目前用於合成共軛聚合物的單體種類相當有限,特別是具有良好光熱性能的共軛聚合物非常少。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老藥新方法-ReS2納米粒子用於活體CT成像和光熱治療
    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孫少凱博士、張雪寧教授課題組最近報導了老藥新用新方法-ReS2納米粒子用於活體能譜CT成像和光熱治療。目前臨床最常用的CT對比劑——碘基對比劑的靈敏度較低,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重金屬基CT對比劑引起了很多生物安全性方面的關注。因此,發展生物相容性良好和性能優良的能譜CT對比劑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老藥新用是藥物研發的一種重要策略,顯著縮短研發時間、降低研發成本,並且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臨床毒理學評估結果。
  • 我國研製出增強抗癌療效的「智能光熱材料」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新材料,相比目前臨床常用的光熱材料,其光熱轉換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在光熱抗癌技術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光熱療法是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興起的一種新型微創抗癌技術,其技術原理是將具有光熱轉換功能的藥材注入人體,運用靶向識別技術將其聚集在腫瘤附近,再通過雷射照射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殺死癌細胞。但是,當雷射照射時,光熱材料經常會發出螢光。發出的螢光多了,可轉化的熱能就少了。
  • 上海光機所在雙光子激發的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日前發布消息稱,上光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飛秒雷射激發的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800nm近紅外一區生物光學窗口的飛秒雷射開展了雙光子螢光顯微成像和活體成像的研究,在實驗室實現了成像導航下的深度腫瘤的診療。
  • 分子影像技術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取得臨床科研成果
    近期,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以及應用於肝癌的分子標誌物生物學機制研究兩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科研成果。相關研究進展分別發表於《醫學研究評論》(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和《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成為實驗室與臨床醫院醫工交叉合作取得突破的典型範例。
  • 中南大學在納米粒子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劉又年教授團隊在抗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Angew. Chem. Int. Ed.發表。傳統的抗癌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然而,腫瘤易產生復發和轉移,嚴重限制了抗癌治療效率。近年來,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開展抗腫瘤免疫治療,為抑制腫瘤復發和轉移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單獨免疫治療的效果較差,其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處於免疫抑制狀態,並存在免疫逃逸機制,抑制了體內抗腫瘤免疫的產生。
  • 顯著進展!中國科研人員提出新策略,這一治療方法可降低腫瘤復發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PTT/PDT協同治療腫瘤的策略,在降低腫瘤復發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該研究成果是吳道澄教授課題組2019年發表光熱療治療腫瘤復發後,在降低腫瘤復發方面又一重要成果。該成果也是博士生王雅繼2019年第一作者發表"聚多巴胺長循環納米藥物腫瘤治療體系"後的又一突破性工作。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項目的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為本工作提供了大量測試表徵支持。
  • 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在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團隊圍繞「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這一新興的醫工交叉領域,發展了一系列磁性納米探針,取得重要研究進展。Fe5C2-ZHER2:342磁性納米探針在活體水平的磁共振成像,光聲成像和光熱治療評價用於癌症治療的智能藥物遞送系統在腫瘤治療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
  • 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梁興傑課題組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課題組合作,在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Proton-driven transformable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近日,該科研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再次取得突破,三項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先後發表於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2篇)及Angewandte
  • 科學家將分子影像應用於胰腺癌介入式光熱治療—新聞—科學網
    近期,田捷團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於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科研成果。相關研究進展發布於《先進材料》。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其手術切除率低,治療方案(化療、放療等)療效都欠佳,因此臨床上需要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案。光熱療法(PTT)作為新興治療方式,由於其在腫瘤方面展現的良好療效果,已經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
  • 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腫瘤動物模型,證明了腫瘤細胞內脂質代謝相關分子PCSK9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基因敲除或者用特異性中和抗體抑制PCSK9活性,能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浪新聞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3-30   今日/總瀏覽:1/5839
  • 核-衛星納米結構組裝用於細胞內光熱治療
    Core–Satellite Nanostructure Assembly Strategy for Dual-Signal-On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Raman Quantification of Intracellular MicroRNA 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基於DNAzyme介導的螢光信號擴增和無標記核酸拉曼檢測以及光熱治療的理論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過繼性細胞轉移療法(ACT)、腫瘤特異性疫苗、小分子免疫藥物等。腫瘤免疫治療有著特異高效,並使機體免於傷害性治療等優點,隨著腫瘤免疫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有望實現根治腫瘤的新突破,成為腫瘤治療的主流方法。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黑磷量子點試劑 可有效清除腫瘤(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科學院相關團隊取得科研新進展,實驗中採用黑磷量子點複合材料作為雙模成像引導用試劑,在近紅外雷射的誘導下,可對葉酸受體(FR)過度表達的腫瘤實現靶向可視化協同殺傷治療。研究團隊通過對離體癌細胞以及活體小鼠進行體內外實驗,證實該黑磷量子點複合材料具有高效的光殺傷作用,在精確的腫瘤部位具有光觸發和熱誘導的藥物釋放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裸鼠體內的腫瘤。此外,黑磷量子點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非癌組織無明顯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