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新型集水系統可從乾燥空氣中「隔空取水」

2020-10-16 科學大觀園雜誌


新型兩級集水系統原型機。

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

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刊登在《Joule》雜誌中。

Wang團隊早期設計的設備為集水系統提供了概念證明。該系統利用設備內部的溫差,使吸附材料能在夜間從空氣中吸收水分。次日,當材料被陽光加熱時,高溫頂部和遮蔽底部之間的溫差使水分脫離吸附材料,在收集板上凝結。

然而,這個裝置需要使用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MOFs價格昂貴,並且供應有限。因此,早期系統的出水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添加第二階段的解吸和冷凝,並換用其他吸附材料,設備的產量和可擴展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新系統中,Wang等採用沸石替代了MOFs。沸石的主要成分是微孔鐵鋁磷酸酯,其穩定性較好,並且具有合適的吸附性能。

論文作者、研究生Alina LaPotin在新系統中巧妙地利用了水在相變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系統頂部的太陽能吸收板收集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沸石,釋放出吸附材料在夜間捕獲的水分。蒸汽在收集器上凝結,這個過程也會釋放熱量。這些熱量被用於釋放次層沸石的蒸汽。從每一層沸石中收集到的水滴,都會匯集到收集槽中。

Wang表示,雖然類似的兩級式系統已經在海水淡化等領域有所應用,但其在大氣水收集(AWH)方面的應用還有所欠缺。現有的AWH方法主要包括霧收集和露水收集,兩種技術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霧收集過程只能在相對溼度達到100%的環境中進行,而露水收集則需要高能耗的製冷方式來使水分凝結,且環境溼度不能低於50%。

相比之下,新系統可以在溼度低至20%的條件下工作,而且除了陽光或其他低熱源外,它不需要任何的額外能源輸入。

LaPotin表示,找到更好的吸附材料還能夠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出水率,目前已有新材料在開發中。通過技術微調和材料優化,大規模的實際應用是具備可行性的。Wang團隊計劃繼續改進設備,開發出適應軍事行動的野戰可攜式集水器。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Joule

期刊編號:2542-4351

原文連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0-solar-powered-drinkable-air.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新型集水系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飲用水
    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
  • 新型集水系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飲用水
    techxplore.com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velyn Wang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此前的設計基礎上開發了一種兩級式空氣集水系統。 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或其他低熱源供熱,從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分,因此適合在乾旱和缺乏電能的偏遠地區使用。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刊登在《Joule》雜誌中。
  • 科學家研發水收集器 可從乾燥沙漠空氣中集水
    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裝置,即使在最乾燥的空氣中也可以收集可飲用的水。該團隊表示,這種新的水收集器利用每公斤特定吸水材料每天可以生產超過1.3升的水。即使在相對溼度低於40%的情況下也可以這樣做。研究團隊在莫哈韋沙漠對水收集器進行了三天的測試。
  • 新設備可在沙漠收集空氣中的水
    新華社華盛頓6月10日電(記者 周舟)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並測試了一種「吸水」設備,可僅利用太陽能,在沙漠中收集空氣中的水。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奧馬爾·亞吉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前往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實測了這種設備,並成功收集到了空氣中的水。
  • 一種新方法:可以把水從相對乾燥的沙漠空氣中抽出來
    這是一種能夠利用陽光熱量,從幾乎乾燥的空氣中提取水的裝置,可以幫助在偏遠地區且電力供應有限的人們提供可持續的水源。麻省理工學院的阿麗娜·拉波汀描述稱,在缺水的地區,重要的是要考慮提供水的不同技術該裝置由拉波汀和她的同事開發,其中含有一種被稱為沸石的吸附劑材料,在夜間收集空氣中的水蒸氣。而白天,來自太陽的熱量收集在「太陽能吸收器」面板,以驅動水從材料中釋放,所以它是適合使用的。拉波汀表示,因為沸石是非常多孔的,並且有很大的內部表面積,它可以吸附幾乎乾燥的空氣中的少量水。基於對她的團隊設備的初步測試,該模型預測從空氣中產生水相對溼度低至20%(沙漠中的溼度)。
  • 如何從空氣中提取水?
    Airdrop能從最乾澀的空氣中汲取到實實在在的水,這種「無中生有」的技術是之前的澆灌方法所不具備的。那麼,這種從空氣中提取水分的技術是如何實現的?空氣中到底有沒有水?   我們在夏天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人家家裡的空調會朝地上滴水。那麼,空調裡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就是從空氣中來的,這說明空氣中確實含有水,而且數量還不少。  一個立方米的空氣中大約含有多少水?
  • 新型仿生「沙漠集水器」!太陽能動力,一天從空氣中吸水1公升!
    沙漠是地球上最嚴苛的一種自然環境,幾千年來沙漠就在不斷的吞噬著土地,乾熱的沙漠別說是人類就連動植物也都很難生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沙漠沒有水。這種甲蟲依靠翅膀上的防水凹槽收集霧氣,水汽凝成水珠以後會沿著甲蟲的脊背落到它的嘴裡,air dropA同樣用了這樣的原理,太陽能板渦輪銅管冷凝器儲水箱四部分組成,當太陽能帶動渦輪機旋轉,就會把空氣吸入吸管並且導入到地下的冷凝銅管中,地下的溫度通常在6攝氏度左右,而空氣的溫度在27度上下在溫差的作用下水汽就會凝結成水,並且落入底部的水箱,當需要用水時儲水箱內的水會被抽到地上
  • 跟空氣「借」水,一天集水百公升!
    考慮到非洲的貧困現狀,來自義大利的 Architecture and Vision 就在衣索比亞打造了一座因地制宜可將空氣轉化成安全生活飲水的木質水塔——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中取得進展
    地球大氣中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  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
  • 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取得進展
    除了海水資源,地球大氣中也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
  • 「空氣制水」大討論
    「空氣制水」這一原本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也成為現實。那麼,目前市面上「空氣制水」都有哪些設備?應用場景有哪些?又會給人們的生活和水行業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1不久前在進博會上,以色列Watergen公司帶來的一項「黑科技」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通過抽取空氣就可以獲得飲用水。先來看看視頻。
  • MIT改進其三年前發明的從空氣中提取水的機器 提高產量到0.8升每日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改進了之前創造的一種能夠直接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的機器,即使是在乾燥地區也大大提升了產量,該設備在其過程中使用來自太陽或其他來源的熱量。這臺機器是三年前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一個團隊首次開發的。
  • 取水新科技:從空氣中的巨大湖泊裡取水喝
    從乾燥的沙漠到潮溼的城市,所有空氣中都含有水汽,全球估計有3,100立方英裡(1.29萬立方千米)的水以溼氣的形式漂浮在我們周圍的空氣裡,水量多於北美最大的湖泊蘇必利爾湖
  • 高三女生自製高效空氣集水器 技能驚人
    「在一些海島以及沿海城市等地,雖然空氣溼度較大,但大多仍是缺水地區。那麼能不能通過冷凝空氣中的水分來解決當地的缺水問題呢?我的科技成果」海島地區淡水製備方法及系統』便是基於這個想法研製出來的。」高中生的自製高效空氣集水器今天,在南開區科普日主場活動現場的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示區,本市南開中學高三一班的曹可欣自製的高效空氣集水器吸引了全場師生與科技評委的矚目。為了儘可能高效,她的空氣集水器採用了大量的仿生學與材料學的技術。曹可欣介紹:「研製這個冷凝器用了我兩年的時間。
  • 木材幹燥中的概念你知道多少?
    木材幹燥是指在確保木材質量的前提下,使用適當的乾燥技術和設備從木材中連續去除水分,木材中的水分包括自由水,吸入水和混合水。1.木毛細管系統中存在自由水。(這種水在木材幹燥過程中很容易去除,並且含量最高,例如泡桐游離水含量高達250%)2.木材微毛細管中有吸附的水,不同樹種的木材含水量為2333%,平均為30%。僅當獲得一定量的能量並且克服了微毛細管的結合能力時,水才能從木材中排出,很難除去這種水分。3.化學水存在於木材的化學成分中,其含量約為1%。它不能通過乾燥除去,通常不予考慮。
  • 水體系鋰空氣電池的發展現狀
    鋰離子電池與其它可充電電池相比,具有比能量大、工作電壓高、循環壽命長、自放電低等優點,已成為21 世紀重要的新型能源之一。但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的Li-EAD 計劃中設定了至2030 年蓄電池達到700 Wh/kg 的高性能指標。這是目前比能量較大的鋰離子電池也不能達到的數值。而鋰空氣電池擁有非常高的能量,比能量可大於1000 Wh/kg,存儲時間可以很長。
  • 新型透水鋪裝材料是什麼?
    近日,有客戶朋友找到光大生態的小編諮詢,新型透水鋪裝材料是什麼?透水性地面鋪裝由於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已廣泛應用在景觀鋪裝設計中。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新型透水鋪裝材料——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鋪裝景觀作為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景觀鋪裝設計的程序,結合透水混凝土鋪裝設計的承載、容水、透水、排水(集水)、裝飾等一系列內容的要求,營造出既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又符合大眾需求的路面環境。
  • 為什麼說水過濾代表了空氣淨化器未來的發展方向?
    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明確禁止單獨的靜電集塵工藝淨化器在民用市場上銷售。優點:能去除空氣中的微粒汙染物,如灰塵、煤煙、花粉等,沒有耗材。缺點:容易產生臭氧和電磁輻射,而且只對顆粒物等大粒子氣體有效果,主要用於除塵,而對於去除甲醛、苯系物、TVOC等裝飾裝修造成的化學汙染幾乎沒有效果。
  • 真空冷凍乾燥機系統分析以及對比優勢分析
    相對加熱乾燥的脫水方式,凍幹有很多優點,比如揮發性損失低、不用添加防腐劑保鮮(微生物的生長和酶的作用極低)、保持物質結構、保持物質中活性成分、保持物質中易氧化的成分等。因此,凍幹技術在製藥、食品、科研等領域應用極廣。一般來說真空冷凍乾燥機主要由製冷系統、真空系統、加熱系統及控制系統組成。
  • 水、空氣為什麼無色無味
    水、空氣為什麼無色無味,這個問題有人從客體的角度出發,從水、空氣的分子組成和原子的空間結構入手探討這一問題。這無疑是探討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本文認為這種僅從客體出發探討這一問題的做法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因為認識過程本來就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其結果肯定也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從客體的角度出發探討這一問題自然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了。